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肝硬化临床路径

肝硬化临床路径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 肝硬化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 编码 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编码 K74.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 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2005 年)。

2.疾病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 肝硬化 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8-2008)。

1.诊断明确 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TCD 编码:BNG040)和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 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 腹部超声(6) 病原学筛查 乙肝、丙肝等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C ) 整体 护 理 的一 种 工 作 模 式 , 整 体 护 理 的深 入 , 针 对 NP 是 是 是
某一疾病 , 以时 间 为 横 轴 ,接 检
据 图 表 的 时 间 和 内容 去 完 成 各 项 工 作 并 及 时 记 录 。① 出 院前 进
观 察 组 和对 照组 , 组 4 每 5例 , 组 病 人 年 龄 、 两 文化 程 度 、 业 、 职 病 情 等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12 方法 . 对 照 组 采取 传 统 健 康 教 育 模 式 , 括介 绍 主管 医护 包 人员, 院环境 , 药注意事项 , 住 用 由病 区 责任 护 士 1 完 成 ; 察 次 观 组 按 预 先设 计 好 的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进 行 整 体 护 理 和 健 康 教 育 , 根
1 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 2 0 . 0 8年 1月一 2 0 O 8年 1 0月 我 院 肝 病 科
理 满 意 度 调 查 , 察 并 比较 两 组 病 人 健 康 教 育 知识 熟 练 掌 握 情 观
况 及 对 护 理 满 意 情 况 。采 用 自行 设 计 问 卷 , 康 教 育 知 识 掌 握 健 程 度 调 查 分 为 掌 握 、 本 掌 握 、 掌 握 ; 理 满 意 度 调 查 分 为 满 基 未 护 意 和 不 满 意 。 ② 比较 两 组 病人 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括上 消 化 道 包 出血 、 肝性 脑 病 、 染 、 发 性 肝 癌 、 感 原 电解 质 紊 乱 、 肾综 合 征 等 。 肝
CHI S GENERAL NURS NG J l , 0 9Vo. . A NE E I uy 2 0 17 No 7

积聚中医临床路径.doc

积聚中医临床路径.doc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 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2005年。

)2.疾病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ZYYXH/T8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 TCD编码:BNG040)和肝硬化(ICD-10 编码:)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肝功能( ALT、 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腹部超声(6)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3.有肝性脑病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或虽无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但神经心理智能测试至少有两项异常,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

4.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若患者为肝硬化腹水转肝硬化腹水路径;若患者为肝硬化肝性脑病转肝硬化肝性脑病路径;若患者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转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路径。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一、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ICD-10:K72.903伴K74.1-K74.6/K70.301/K71.701/K76.102/P78.8/A52.7↑K77.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

1.肝硬化病史。

2.有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或虽无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但神经心理智能测试至少有两项异常。

3.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

4.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

1.去除诱因。

2.对症及支持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临床路径

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临床路径
□取舒适卧位,满足患者各种生活需要和心里护理。
□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出院准备指导
□做好用药指导并认真完成交接班。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日期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复治肺结核护理常规。
□II级优质护理。
□执行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宣导。
□观察治疗效果和用药反应。
□指导患者健康饮食。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做好交接班。
变异
□无 □有。原因:
日期
住院3-5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日期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复治肺结核护理常规。
□II级优质护理。
□执行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护理与健康指导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执行医嘱,用药指导。
变异
□无 □有,原因:
日期
住院第2天
年月日
护理路径
执行时间
签名
执行医嘱
□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II级优质护理。
□遵医嘱应用药物。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验。
□ 遵医嘱留取并送血、痰培养标本。
护理与健康指导
□监测生命体征。T℃ P 次/分 R 次/分 BP㎜Hg
□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Hg身高㎝ 体重 ㎏
□入院介绍: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禁止吸烟,签双向承诺书,告知住院规章制度,介绍病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卫生处置:洗澡、更换病员服、修剪指(趾)甲、剃胡须。
□消除恐惧,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临床路径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在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肝硬化腹水是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种表现,患者往往病程长且反复住院,精神及经济负担均较重。

为尽快改善患者症状,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帮助患者学会有关疾病的自我管理模式。

2010年3月~2011年3月将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实施于5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住院患者108例,均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

其中男88例,女20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564±47岁。

职业:工人25例,干部15例,农民65例,学生3例。

随机分路径组和非路径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情轻重程度、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路径组从入院开始每份病例附有临床路径表单,责任护士每天依照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工作直至出院。

路径表以入院时间先后为顺序,如入院第1~2天、3~5天、6~9天,10~14天办理出院手续。

路径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各项检查和用药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每日测腹围、督促患者进行出入量记录及体重测量、出院指导。

非路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评价指标:⑴腹水消退情况:①临床治愈:B超提示腹水消失,指压双下肢浮肿消失;②有效:B超提示少量腹水,指压双下肢浮肿减轻;③无效:腹水无减少或增加伴双下肢浮肿加重。

⑵调查了解患者与家属掌握疾病知识、遵医行为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

统计学方法:采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腹水消退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路径组患者住院天数134±64天,非路径组患者住院天数186±72天,非路径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路径组(P<005)。

讨论临床路径的实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 编码: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2000 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

(2005 年)2.疾病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8-2008)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TCD 编码:BNG040)和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腹部超声(6)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路径(2019年版)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路径(2019年版)

---------------------------------------------------------------最新资料推荐------------------------------------------------------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路径(2019年版)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K74.100)伴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疾病编码。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第十二版)、《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年,第二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2019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3(12):888-905)。

《欧洲营养指南》(临床营养 2006,25(2)285-294)。

1.根据影像学诊断或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肝脏弹性扫描检查、肝功能生化学、凝血功能以及 Child-Turcotte-Pugh 评分等检查评估肝脏功能。

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证据,或肝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不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2.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可伴或不伴 HBV DNA 阳性和肝功能异常。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1 / 8(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第十二版)、《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年,第二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2019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3(12):888-905)。

《欧洲营养指南》(临床营养 2006,25(2)285-294)。

1. 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路径
一、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ICD10:)(无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其他检查
(七)保肝的应用。

(八)出院标准:各项指标好转,临床表现缓解。

4.无严重电解质紊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性胸水等)转入相应路径。

2.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肺部感染等转入相应路径。

3.顽固性腹水,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ICD-1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