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抗结核治疗1例病例报告

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抗结核治疗1例病例报告

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抗结核治疗1例病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肝硬化的抗结核治疗。

方法:回顾1例肺结核涂阳初治合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病历,讨论是否存在误诊,查找相关文献,探讨抗结核治疗方案,总结经验教训。

结果:这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在被诊断为“肺结核涂阳初治”前,有1次住院,当时诊断为“肝性胸水”,应修正为“结核性胸膜炎”,当时未抗痨,延误了病情,直到该病人出现了活动性肺结核才抗痨。

该病人经过其他医生的抗痨治疗,疗效不佳,等转到笔者手里,才给予调整合适的抗痨方案,将肺结核治愈。

结论:临床诊断应全面,不能误诊、漏诊,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诊断的作用。

笔者认为应及时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严密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并及时调整合适的抗痨方案,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76-031.前言肺结核合并肝硬化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难点,一般医生都选择保守治疗。

如何治疗该类疾病,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病例介绍:某病人,男,1939年出生,多次住院。

2007-8-22住院,情况如下。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胸闷、干咳,伴乏力、纳差、尿量减少。

既往史:2000年发现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体格检查:体温 37℃脉搏 74次/分呼吸 16次/分血压 90/60mmHg。

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有肝掌,面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

右侧胸壁肋间隙增宽,右侧呼吸动度弱,语颤右侧偏弱,左肺叩诊呈清音,右中下肺叩诊呈浊音,左肺及右上肺呼吸音清,右中下肺呼吸音消失,两肺未闻及明显啰音。

腹略膨隆,腹壁静脉轻度曲张。

腹软,肝肋下3cm,质地Ⅱ度,脾肋下5cm,质地Ⅱ度。

全腹轻度压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B超:“肝硬化伴右叶多发囊肿,少量腹水伴胆囊壁水肿,脾肿大,右胸腔中至大量积液”。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再生结节出现,导致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病例的详细分析,探讨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

一、病例介绍患者_____,男性,55 岁,因“反复腹胀、乏力 3 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1 周”入院。

患者 3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减退,未予重视。

近1 周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遂来我院就诊。

二、既往病史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每日饮酒量约 250g,持续 20 余年。

否认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萎靡。

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

腹部膨隆,呈蛙状腹,有移动性浊音,腹壁静脉曲张。

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 3cm,质硬。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

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凝血功能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2、影像学检查:腹部 B 超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

门静脉增宽,脾大,腹腔内大量积液。

3、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五、诊断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六、病因分析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该患者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

反复的肝细胞损伤和修复过程,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

七、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患者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限制水钠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 2g,水摄入量不超过 1000ml。

2、保肝治疗:使用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郝艳(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31)【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促进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方法回顾性点评分析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的合理性。

结果该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存在联合用药品种、门冬氨酸鸟氨酸溶媒、维生素K 1给药剂量、用药疗程不合理等问题。

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注重提高自身医药学专业知识,掌握疾病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参与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参与患者最佳用药方案的制定,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准确。

【关键词】临床药师肝硬化失代偿期医嘱合理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5-071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5.067据有关资料显示,肝硬化年发病率为17/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20~50岁青壮年,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晚期肝硬化患者可罹患各种致命性并发症,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据前列[1]。

因此,必须加强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及规范诊疗,现报告1例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药物治疗合理性分析,为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9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遂于2017年7月28日于外院查腹部B 超,考虑肝硬化,予以口服药对症治疗后出院。

期间因双下肢反复水肿于外院行利尿消肿、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

病程中,患者有食欲不振,无呕血便血,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关节痛。

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拟以“肝硬化”收治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T )37℃;脉博(P )78次/min ;呼吸(R )18次/min ,血压(BP )104/70mm Hg 。

意识清楚,推入病房,皮肤黏膜有色素沉着,无明显黄染,无出血点、紫癜,肝掌,颈肩部可见蜘蛛痣等,眼睑无水肿,腹平软,腹围95cm ,未见明显胃肠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触诊欠满意,双下肢水肿(++),其余无特殊。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与治疗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与治疗

入院诊断:1.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2.腹水;
3.自发性腹膜炎;
4.低蛋白血症。

诊治经过:根据病史资料及入院诊断,给予脱氧核苷酸钠护肝、头孢唑肟钠抗感染、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并补充
1.呋塞米40mg,口服,每日1次;
3.头孢唑肟钠2g+生理盐水100ml,静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减退以及门静脉高压。

在肝细胞功能减退方面,患者大多伴随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减轻、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厌食、腹胀,对脂肪以及蛋白质类食物的整体耐受性较差。

轻微反应表现为腹泻,随着疾病的持续进展,会逐渐表现出中毒性肠麻痹等问题。

此外,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影响机体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合成,在脾功能亢进的情况下,血小板可能减少,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或者呕血等。

部分男性患者可出现性欲减退、乳房增大,女。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一、病例介绍患者_____,男性,55 岁,因“腹胀、乏力 3 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1 周”入院。

患者 20 年前有乙肝病史,未规律治疗。

饮酒史 30 年,平均每日饮酒约 200ml。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晦暗,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

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 3cm,质韧。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30×10⁹/L,血小板 50×10⁹/L。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80 U/L,谷草转氨酶 100 U/L,总胆红素50 μmol/L,直接胆红素25 μmol/L,白蛋白 25 g/L。

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 e 抗原(+)、乙肝核心抗体(+)。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腹部 B 超: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回声增粗增强,脾大,腹腔大量积液。

二、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明确。

1、病因诊断:患者有乙肝病史 20 年,且长期大量饮酒,乙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腹胀、乏力、黄疸、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脾大及双下肢水肿等,均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肝细胞受损,脾功能亢进。

4、影像学检查:B 超显示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回声改变,以及脾大、腹水,进一步支持肝硬化的诊断。

三、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

饮食方面,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严格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2、抗病毒治疗: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和坏死,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3、保肝治疗: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药物,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利尿剂治疗
针对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 ,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有腹水或下肢水肿的患者,医生会开 具利尿剂药物,以促进排尿,减轻水肿。
抗炎保肝治疗
其他对症治疗
应用抗炎保肝药物,以减轻肝脏炎症,保 护肝功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其 他对症治疗药物,如止血药、降酶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案(如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等)
饮食调整
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消 化道出血。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良好的内环境。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此外,保持良 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也对病情恢复有益。
戒酒戒烟
对于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戒酒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戒烟也 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目录
• 病例概述 • 症状与体查 •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护理方案 • 预后评估与随访计划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先生
职业:商人 籍贯:中国
年龄:52岁 性别:男
病情初步诊断
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胀
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
诊断依据
染。
肝脾肿大
肝脏体积增大,质地变硬;脾 脏也出现肿大,质地变硬。
腹水
腹部存在大量液体,导致腹部 膨隆,触诊有波动感。
蜘蛛痣与肝掌
皮肤上出现蜘蛛痣和肝掌,是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鉴别诊断
慢性肝炎
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肝功能 检查转氨酶升高,但无腹水和
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病例分析:一例肝硬化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例肝硬化病例分析
二、失代偿期: 主要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
(一)肝功能减退 1. 全身症状 2. 消化道症状 3. 出血、贫血 4. 内分泌紊乱
临床表现
( 二) 门静脉高压 三大表现:脾大、侧枝循环、腹水 其中侧枝循环对门V高压症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
腹水: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
腹水形成机制:水、钠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保肝定88.5mm多o烯l/↓磷L;脂白酰细胆胞碱计注数射3液5.456150m^g9/+L。葡5%提萄示糖肝注功射能液明50ml 显异常,静低脉蛋续白滴及1电/日解质紊乱,可能存在感染。
降黄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粉针1g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静脉输液1/日
纠正低蛋 人血白蛋白10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续滴; 白
一例肝硬化患者的 病例分析
疾病简介
定义: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
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病理组织学变化
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 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 硬化
上述需要强调的是:
①肝硬化的病变为弥漫性,累及整个肝脏。局部纤维化不是肝硬化。 ②纤维化和结节再生必须同时存在。只有再生结节或纤维化不是肝 硬化。(如肝门脉性硬化症没有结节再生)。 ③肝小叶、血管结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如小叶结构大部分完好 (先天性肝纤维化)也不是肝硬化。
*单纯放腹水只能临时改善症状,2-3天后既恢复原状。 *放腹水+输注白蛋白 4.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每周定期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白蛋白,可改善机体一般状态,改善肝 功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腹水消退。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简介: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最终阶段为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是指肝硬化患者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丧失肝脏的大部分功能。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讨论其病情特点、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病历数据:患者基本信息:男性,53岁入院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呕血不止既往病史:肝硬化(已确诊6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主诉:咯血、黄疸、乏力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扪及腹部明显肝大、脾大;腹水波动感觉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计数70×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12 U/L,谷草转氨酶55 U/L,总胆红素3.5mg/dL,直接胆红素1.8 mg/dL,血清白蛋白28 g/L,国际标准化比值1.6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炎病毒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超声检查:肝脏明显缩小,有多个表面结节,脾脏肿大,腹水明显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食管静脉曲张失血分析及处理:1.食管静脉曲张失血:该患者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静脉曲张。

溃疡形成或破裂导致呕血,属于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进行止血治疗,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后立即进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带套扎术或硬化疗法。

2.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脏功能衰竭有关。

给予保守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口服肝保护药物(如维生素E、尿苷)等。

3.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受损,患者容易出现凝血障碍。

可以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物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4.腹水: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腹部胀痛、呼吸困难等。

在治疗上,可以根据腹水的量来决定是否进行腹水穿刺或适当限盐饮食。

预后和随访:由于该患者已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介绍
一般治疗
1.休息 代偿期宜减少活动、避免劳累,失代偿期尤当出现 并发症时需卧床休息。
2.饮食 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 原则。盐和水的摄入视病情调整。禁酒,忌用对肝有损害 药物。有食管静脉曲张者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
3.支持疗法 病情重、进食少、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可通过 静脉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营养,视情况输注白蛋 白或血浆。
疾病介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纠正低血容量、止血、预防相关并发症、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或组织黏合剂(氰基丙烯酸盐)注射治疗。
病例分析
基本情况 马某,男,58岁,已婚。
主 诉 “呕血、便血2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2014年11月29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呕血,共2次, 总量约1200ml,为暗红色胃液,混有血凝块,伴有头晕、 心慌,轻度腹痛,遂由120送我院急诊就诊,给予止血、 输血1200ml抢救治疗,期间黑便3次,为柏油样便,共约 500g,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消化科。
病例分析
既往史
明确诊断肝硬化病史1年余,曾多次因上消化道出血 在消化科住院治疗。无“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等疾病史,无用药过敏史。
初步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肝硬化失代偿期 4.脾功能亢进
初始用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用
止血 抑酸 补充营养
补液
给药剂量方法
生长抑素粉针3000ug +0.9%NS 100ml ,泵内注入 ,2/日 埃索美拉唑粉针40mg +0.9%NS 100ml,静脉输液,2/日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 ,静脉续滴 ,1/日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250ml ,静脉续滴, 1/日
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静脉续滴 ,1/日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500ml ,静脉续滴,1/日
病例分析
生长抑素的应用
作用机制: 1.选择性的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脉压力; 2.抑制胃酸、胃泌素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 胃黏膜对H+的拮抗,减少刺激。 3.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及血块的收缩 4.降低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一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病例分析
姓名:张翔云 指导药师:邓娇 指导老师:王迪 Logo
疾病介绍 病例分析
目录
疾病介绍
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
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许多肝脏疾病晚期的共同病变。
以肝功能减损、门脉高压两大症侯群为主要表现。 病因:①病毒性肝炎②慢性酒精中毒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炎④胆汁淤积⑤肝静脉回流受阻⑥遗传代谢性疾病⑦工业毒 物或药物⑧自身免疫性肝炎⑨血吸虫病⑩隐源性肝硬化 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电 解质和酸解平衡紊乱、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肾综合征、肝肺 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
埃索美拉唑 生长抑素 协同止血
维持胃内pH>6.0 是止血的关键!
病例分析
2014.12.2 D3
患者状态清醒,体温正常,咳痰量增加,喘息明显。 血常规:白细胞 2.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8.7%;中性粒细胞计数
1.2×10^9/L,红细胞2.19× 10^12/L↓;血小板 45×10^9/L↓;血红蛋白 55g/L↓; 蛋白:总蛋白测定 53.3g/L↓;血清白蛋白测定 28.4g/L↓。
1
了解肝硬化及治疗措施
掌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方
2
案及注意事项
3
预防再出血的措施
Thank you!
首剂负荷量250 ug快速静脉滴注后持续进行250ug/h静脉滴注, 出血停止后(一般在12~24小时内),继续用药48~72小时, 以防再次出血。通常的治疗时间是120小时。T1/2在1.1分钟至 3分钟,当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5分钟的情况下,应重新 静脉注射0.25mg,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必要时静脉泵入。
血管,降低门静脉血流而降低门静脉
患者状态稳定,停禁压食力水,,普搬萘入洛普尔由通1病0m房g/,d开全始流,食逐。日
加10mg,逐渐加量至静息心率降为基
础心率75%左右,或心率不低于55次/min。
普萘洛尔合用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可
能更好降低门静脉压力。
2.急性出血止血后, 5~15d 开始应用。
治疗小结
抗感染治疗的必要与否?
给予限盐、利尿、输注人血白蛋白的处理,注意监测患者离子状态、肾功,预 防肝性脑病。 预防抗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钠粉针。
病例分析
——刘瑞定等,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抗 生素应用
头孢曲松钠
广谱抗生素,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具有高度及中度的抗 菌作用,尤其是肠杆科细菌。
监护点:
1 . 给 药 开 始 时 可 引 起暂时性血糖下降。 注意监测血糖。 2 . 注 意 泵 入 速 度 , 以免患者出现恶心、 呕吐等不耐受现象。
病例分析
抑酸药物的应用
埃索美拉唑粉针
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半衰期长,特异性抑制质子泵 (H+/K+-ATP酶),具有更快、更强、更持久的抑酸能力。 经CYP2C19和 CYP3A4代谢,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轻到中度肝肾功能受损者不需调整剂量。
注意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是维持胃内PH>6 ! 由于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需在 PH>6.0时发挥作用,且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0 的胃液会迅速被消化。故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 PH值具有止血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推荐使用PPIs 因为H2受体拮抗剂不能可靠和恒定升高pH>6.0。
1-2g qd,严重者可用2g bid,疗程7~14日。 应避免饮酒和服含酒精的药物,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病例分析
2014.12.3 D4
患者今日行胃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过程顺利,术后给 予苯海拉明注射液止痉,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镇痛。
2014.12.8
D9 1.药物预防再出血。首选药物为β-受体 阻滞剂普萘洛尔,该药通过收缩内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