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患者信息
患者:吴某某 性别:男 年龄:60岁 身高、体重不详 入院日期:2018年5月2日 出院日期:2018年5月9日
病史简介
主诉:发现乙肝后肝硬化15年,血便半天
现病史:15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大三阳、乙肝后肝硬化”,长期服用恩替 卡韦1片/天,未出现肤黄及尿黄,未出现厌油及恶性等不适。5年前因呕血及
UK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variceal haemorrhage in cirrhotic patients,Guidelines,2015年
处理:患者食管活检结果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结合肝胆科会诊意见,与 患者沟通目前治疗方案,患者目前肝功能差,恐不能耐受手术风险,先维持
目前治疗方案,待胸外科会诊结果回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治疗日志
5月6日(D5)
查体: T 36.5℃ P 86次/分 R 20次/分 Bp 113/60mHg。
患者无黑便、血便等,精神、睡眠尚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神清, 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未见瘀斑、瘀点,睑结 膜稍苍白。 辅助检查: C13呼气试验:阴性 胸外科会诊意见: 诊断:食管癌 建议:患者明确诊断食管癌,但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食 管静脉重度曲张,存在手术禁忌。建议非手术治疗。
15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wu
治疗日志
5月4日(D3) 会诊记录: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脾大 脾功能亢进 腹腔积液;2.食管癌; 2.目前Child-pugh评分10分,肝功能处于C级肝功,为 手术禁忌,建议近期内优先改善肝功能; 3.针对食管癌手术,有术中发生大
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病例的临床分析

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病例的临床分析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并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分析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实质的结构破坏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逐渐丧失。
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后肝内门静脉高压所致,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肝脏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从而影响肝内血流减慢。
临床上,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呕血等。
其中,呕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其危险性较高,一旦出现大量呕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临床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呕血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呕血引起的严重后果。
对于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临床医生通常会采用胃镜检查和超声检查进行初步筛查,同时也可以辅助检查肝功能并评估肝硬化的程度。
胃镜检查是目前最常用、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超声检查则可以帮助鉴别其他肝脏病变并评估肝硬化的程度。
治疗方面,对于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例,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止血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减压和药物收缩静脉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门脉压力,减少胃底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内镜下止血则是通过直接观察和处理出血部位进行止血的方法,包括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和环带扎闭等。
此外,对于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例,预防再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再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内镜下治疗则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处理肝硬化与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出血风险。
总的来说,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利尿剂治疗
针对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 ,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有腹水或下肢水肿的患者,医生会开 具利尿剂药物,以促进排尿,减轻水肿。
抗炎保肝治疗
其他对症治疗
应用抗炎保肝药物,以减轻肝脏炎症,保 护肝功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其 他对症治疗药物,如止血药、降酶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案(如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等)
饮食调整
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消 化道出血。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良好的内环境。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此外,保持良 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也对病情恢复有益。
戒酒戒烟
对于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戒酒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戒烟也 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目录
• 病例概述 • 症状与体查 •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护理方案 • 预后评估与随访计划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先生
职业:商人 籍贯:中国
年龄:52岁 性别:男
病情初步诊断
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胀
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
诊断依据
染。
肝脾肿大
肝脏体积增大,质地变硬;脾 脏也出现肿大,质地变硬。
腹水
腹部存在大量液体,导致腹部 膨隆,触诊有波动感。
蜘蛛痣与肝掌
皮肤上出现蜘蛛痣和肝掌,是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鉴别诊断
慢性肝炎
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肝功能 检查转氨酶升高,但无腹水和
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病例分析: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病例分析精选全文

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禁用于血清肌酐>265.2μmol/l的患者。 患者血清肌酐测定为 45.5umol/L。
9/28/2024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抗生素的应用
用药分析——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
奥曲肽
结构 半衰期
适应症
人工合成14肽
人奥工曲合成肽的因8其肽单独使用
1-3min 15min到达血稳态
9300时间为-m1i快更内2n0达m速为镜稳in耐短治态受暂疗,。的作目辅用前助时作治
疗。
1、严重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 血;2、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 肠溃疡出血,或并发急性糜烂 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3、胰、 胆和肠瘘的辅助治疗;4、胰 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 治疗
——2007年美国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及出血的防治指南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其它 感染的风险很高,后者可导致早期再出血和死亡率增高。 短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仅能降低细菌感染率,而且提高 生存率。
• 肠道以G-菌为主,推荐用喹诺酮或三代头孢 • 推荐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口服诺氟沙星400mg,Bid,7d。 • 静脉应用头孢曲松(1g/d)比口服诺氟沙星能更有效地预防
• 2、应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和其他药物
①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联用或不联用硝酸酯类药物 ②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③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④抗生素的应用
• 3.气囊压迫止血 •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吸入性肺炎、肝性脑病、感染、低氧血
一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肝硬化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是一种弥漫性肝损害。
肝硬化患者长期门静脉压偏高,导致患者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因此,很多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出现休克现象,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因此,上消化道出血为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致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若出血量过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
消化道出血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因为患者长时间处在门静脉高压状态,进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痔静脉出血,消化道出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我科2020年7月收治一位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于2020年07月21日病情好转后出院。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周红娣,女性,70岁,住院号:20016652,因“反复乏力6年,黑便1天”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于2020年07月08日13:27由工人用平车推入病房。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面色滞,遵医嘱一级护理、禁食、吸氧,监测血压、心率,给予抑酸护胃、止血、降门脉压、护肝等治疗。
入院15:00患者呕吐暗红色血液500mL,心电监护示:心率100次/,R18次/分,血压90/55,SP0299%。
医嘱予病危,多功能监护,快速补液,补血,扩容止血等治疗。
16:50患者再次出现呕血1000ml,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继续下降,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考虑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予急诊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出血组织胶硬化剂注射术,术程顺利,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简介: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最终阶段为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是指肝硬化患者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丧失肝脏的大部分功能。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讨论其病情特点、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病历数据:患者基本信息:男性,53岁入院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呕血不止既往病史:肝硬化(已确诊6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主诉:咯血、黄疸、乏力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扪及腹部明显肝大、脾大;腹水波动感觉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计数70×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12 U/L,谷草转氨酶55 U/L,总胆红素3.5mg/dL,直接胆红素1.8 mg/dL,血清白蛋白28 g/L,国际标准化比值1.6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炎病毒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超声检查:肝脏明显缩小,有多个表面结节,脾脏肿大,腹水明显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食管静脉曲张失血分析及处理:1.食管静脉曲张失血:该患者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静脉曲张。
溃疡形成或破裂导致呕血,属于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进行止血治疗,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后立即进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带套扎术或硬化疗法。
2.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脏功能衰竭有关。
给予保守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口服肝保护药物(如维生素E、尿苷)等。
3.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受损,患者容易出现凝血障碍。
可以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物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4.腹水: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腹部胀痛、呼吸困难等。
在治疗上,可以根据腹水的量来决定是否进行腹水穿刺或适当限盐饮食。
预后和随访:由于该患者已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较差。
病例讨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乙肝e抗体:大于6.000PEIU/ml、乙肝核心抗体:大于11.820PEIU/ml
辅助检查
5月2日 尿液分析:尿葡萄糖:4+ 粪便常规+隐血:隐血:阳性 颜色:黑色 生化、糖化血红蛋白、贫血四项、甲胎蛋白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5月2日 心脏超声:1、左房增大 2、二、三尖瓣中度反流 3、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诊断
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
1.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消化性溃疡?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4)消化道肿瘤? 2.乙肝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第一 次静脉曲张套扎术; 2、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脾大 腹腔 积液 腹膜炎 低蛋白血症 3、食管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4、乙肝病毒携带者 5、2型糖尿病?
HBeAg:(-)
抗-HBe:(+) 抗-HBC:(+)
乙肝病毒DNA定量:<1.0*103IU/ml
患者电子胃镜提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 胸、腹部CT提示:腹腔积液 肝硬化失 代偿期
抗病毒 治疗
治疗日志
5月4日(D3)
查体:T 36.5℃ P 86次/分 R 20次/分 Bp 113/60mHg 患者无头昏、心悸、乏力等,精神、睡眠尚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
参考答案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镜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 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临床肝胆病杂志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中华医学 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参考答案
抗感染 该患者为肝硬化失代偿
无痛胃镜:1、食管静脉重度曲张 第一次静脉曲张套扎术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讨论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讨论摘要:对本院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过程和依据进行回顾并总结,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hepatic sclerosi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
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且会累及全身多系统,在肝硬化晚期常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发展到晚期的症状表现,常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超出了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上出现显著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有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一旦发展到了失代偿期,就说明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肝硬化时其脾脏血液回流因门静脉高压而受到阻碍,导致脾脏逐渐肿大[2],同时也会发生增生性肿大,肿大的脾脏通常是正常人脾脏的2~3倍,质地较硬,无压痛。
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急性消化道出血,而其中因肝硬变失代偿引起的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威胁极大,严重时常会危及生命[3]。
为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必须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本院收治了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如下回顾总结。
1 病例分析患者,男性,已婚,62岁,汉族。
主因:腹痛,腹胀20天于2016年-11-05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为间断性隐痛,不放散、能忍受,腹胀,伴纳差、乏力、双下肢水肿、皮肤黄染,无瘙痒,无恶心、呕吐及便血,无厌油腻,无意识障碍,无少尿。
入院出步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小肝癌待除外。
其他辅助检查:MRCP示:(1)胆囊增大;(2)肝内胆管、胆总管及胰管轻度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讨论
标签: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已婚,62岁,汉族。
主因:腹痛、腹胀20 d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0 d無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为间断性隐痛,能忍受,腹胀,伴纳差、乏力、双下肢水肿、皮肤黄染,无瘙痒,无恶心、呕吐及便血,无厌油腻,无意识障碍,无少尿。
辅助检查:MRCP示(1)胆囊增大;(2)肝内胆管、胆总管及胰管轻度扩张。
CT示(1)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肝左叶占位性病变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
入院初步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2)小肝癌待除外。
入院后查血常规,失代偿期多有程度不等的贫血,脾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经尿常规、肝功能实验、免疫学检查、腹水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肝穿刺活组织确诊后给予抗病毒、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情况好转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嘱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低脂软饭,少食多餐,禁食花生瓜子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可能。
2 讨论
肝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种,其中肝癌较多见,原发性肝癌是国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继发性肝癌多由胃癌、大肠癌等转移所致,患者年龄多以40~60岁男性居多,肝癌的病因尚未明了,肝癌大多伴有程度不等的肝硬变,后者是肝功能不良和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肝肿大呈进行性,实质硬,一般无触痛,肝区痛可牵涉后背或右肩,其他表现常有腹胀、恶心、食欲减退、乏力、无名发热、消瘦甚至有腹水、黄疸、下肢浮肿等。
本例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为间断性隐痛,能忍受,腹胀,伴纳差、乏力、双下肢水肿、皮肤黄染。
诊断依据:血清AFP的测定是诊断和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法,肝癌的参考值为大于等于400 ng/ml;B超或CT检查能显示肝癌的部位,大小以及侵及血管等;其他MRI、选择性肝血管造影、经皮肝穿刺细胞检查等,可在诊断有疑难时选用。
鉴别诊断:(1)继发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乳癌等进展后可能发生肝转移,重要的鉴别方法是诊查原发病。
(2)脂肪肝,肝功能可能有异常,主要见于营养过剩或某些代谢异常的患者。
(3)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可引起肝肿大,全身状态和肝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先天性多囊肿可能伴有多囊肾、多囊胰。
(4)肝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引起肝肿大
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为延长患者的存活期,较大的肝癌切除后或未切除者均应用综合治疗并给予保肝、利尿、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凝血机制等药物治疗,若发现AFP再度增多或肝内又有占位性病变要争取在治疗,以延长患者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