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

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治疗
EVL的 螺旋上 升结扎 法
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EIS)
适应证:同套扎治疗。对于不适合套扎治疗者,也可考虑 应用EIS
禁忌证:有内镜检查禁忌证;休克未纠正;肝性脑病≥Ⅱ 期;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或出血抢救时
机理:是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入曲张的静脉内,造成局部血 管内皮无菌性损伤,从而闭塞曲张的静脉
孤立胃静脉曲张的分类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 分为2型
1型(IGV1)位于胃底,迂曲交织,呈串珠样、瘤样、结 节样等。
2型(IGV2)位于胃体、胃窦或幽门周围,此型十分罕见。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1
位于胃底,迂曲 交织,呈串珠样、
瘤样、结节样等,
孤立的胃底静脉曲张需除外腹腔占位及脾静脉栓塞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2
相对禁忌证:重要脏器(心、肺、肝、肾等)功能严重 障碍者,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未能控制的感染 (胆系感染等),顽固性肝性脑病,肝占位,门静脉海 绵样变性,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阻塞等
经颈静脉插管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肝静脉 TIPS
门静脉
脾静脉 上肠系膜静脉
内镜下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丛变化情况
正常胃粘膜内镜图像
胃小弯
胃底 胃体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
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 cm,这种静脉曲张较直, 被认为是食管静脉的延伸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2
静脉曲张沿胃底大弯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通常更长、更 迂曲或呈贲门部结节样隆起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3
静脉曲张既向小弯侧延伸,又向胃底延伸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套扎止血
胃静脉曲张出血急诊组织胶注射
41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何护理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何护理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感染乙肝病毒(HBV),当前,我国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率逐渐升高,具有较大危害,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避免降低生活质量,引发死亡。
肝硬化伴随多种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属于最为凶险的一个并发症,病情凶险,来势凶猛,具有较大出血量,且病死率较高,约为40%-70%,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指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极易造成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病较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时机、治疗手段、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心态均可对其疾病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应当重视护理干预。
本文将总结分析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案。
1、急诊护理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病较急,因此应当做好患者的急救管理。
在患者发病以后,应当立即送到抢救室,保持去枕平卧位体位,头部需向一侧偏执,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性肺炎与窒息;血容量应当迅速补充,建立静脉通路,指导患者遵医嘱使用生长抑素止血。
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出现异常是应当及时向医师汇报。
在患者出现休克现象,应当及时吸氧,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协助医师实施三腔二囊管、胃镜治疗,做好管道护理工作。
2、护理方案(1)心理护理首先使用SAS量表、SD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数低于40分患者采用三级心理护理,40-60分采用二级心理护理,60分以上采用一级心理护理。
在三级心理护理中,与患者沟通交流,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讲述疾病进程,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引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
在二级心理护理中,由心理医师与患者面的面交流,每周2次以上,分析与了解负性情绪产生原因,与患者沟通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疏导方法,包括放松训练、深呼吸、培养兴趣爱好等,若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可采用助眠药物治疗。
在一级心理护理中,由心理专家定期就诊,护理人员与患者每天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采用语言技巧暗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叮嘱患者家属密切关注患者行为,及时给予关心与关怀,避免独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当与其他患者交流沟通,增强自信心。
[精品]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
![[精品]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eceb716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f.png)
[精品]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个案查房患者基本信息:男性,60岁,确诊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主诉:呕血,黑便。
体格检查:1. 神志:昏迷状态,Glasgow昏迷评分(GCS)3分。
2. 活动能力:无力,需卧床休息。
3. 皮肤与粘膜:苍白,贫血表现。
4. 心肺听诊:心率120次/分钟,呼吸频率30次/分钟。
5. 腹部触诊:腹胀,脾大。
实验室检查:1. 血红蛋白:70 g/L。
2. 血小板计数:30×10^9/L。
3. 凝血功能:凝血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超过2.5。
4. 电解质:钠低,钾高。
治疗措施:1. 呼吸支持: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静脉导管插入: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血压、输液。
3. 停止出血:立即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注射硬化剂或夹闭破裂血管。
4. 补充血液成分:输注洗涤红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5. 控制腹胀:限制液体摄入,考虑使用利尿剂。
6. 预防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
7. 营养支持:经胃管或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护理重点: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 观察出血情况:注意呕血、黑便等出血迹象的出现,及时记录排血量和颜色。
3. 出血风险预测: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或其他出血迹象。
4. 维持静脉通畅和抗感染:确保静脉通畅,注意静脉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避免感染。
5. 定期更换体位:改变体位,防止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6. 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交流,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
7.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传授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预防、常规护理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备注:1. 由于患者已经昏迷,预计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与家属需要提前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监护要求。
2. 出血控制是治疗的关键,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出血诱因及护理

12 统计学方法 .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 00 P< . 5为差异有
2 1 本 组 患 者 出血 与 诱 因 的关 系 比较 .
见 表 1 。
心 、 繁 呃 逆 、 床 用 力 过 猛 、 度 弯 曲 等 , 可 使 腹 内 压 增 频 起 过 均
表 1 本 组患者 出血与诱因的关系比较
概率增加。 33 腹 内压 骤 增 主 要 见 于 剧 烈 咳 嗽 、 力 排 便 、 餐 、 . 用 饱 恶
识肝硬化并食管 胃底静脉 曲张 出血 的诱 因 , 护理环 节提 出 从
积 极措 施 , 效果 满 意 。现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 资 料 本 组 肝 硬 化 患 者 8 . 0例 , 6 男 4例 , l 女 6例 ; 年 龄 3 7 岁 。均 经 B超 肝 功 能 检 查 诊 断 为 肝 硬 化 , 中 经 0~ 3 其 胃肠 钡 餐 、 胃镜 证 实 , 食 管 胃底 静 脉 曲 张 者 5 有 7例 , 5 例 , 男 1 女 6例 ; 龄 3 7 年 2~ 3岁 , 均 4 . 平 83岁 。
脉 曲 张 出血者 进 行 调 查 分 析 , 找 发 病诱 因 , 根 据 诱 因制 定 相 应 护 理 对 策 。 结 果 : 食 不 当 为 主要 诱 因 , 5 .0 ; 寻 并 饮 占 Oo% 劳 累 占 1.4 ; 9 4 % 腹压 增 加 占 l. 1 ; 神 刺 激 占 83 % ; 温 占 5 5 % , 用 药 物 不 当 占 5 5 % 。结 论 : 肝 硬 化 患 1 1% 精 .3 气 .6 服 .6 对
20 0 6年 1 0月 ~ 0 8年 1 , 院对 5 肝 硬 化 食 管 胃 20 0月 我 7例 底 静 脉 曲 张破 裂 出 血 患 者 进 行 回 顾 性 诱 因 调 查 分 析 , 旨在 认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析

综 上所 述 ,对于 老年 女性 、年 龄 I>75岁 、合并 高血
压 、合并中风后遗症、曾从事体力劳动者应当给予足够
的重视 ,鼓励老年人保证每天有一定 的活动量 ,注重饮
食 中钙质的摄取 ,保证营养饮食 ,并定期去医院体检 ,
检查骨密度 ,尽最大可能降低髋骨骨折的发生率。
参 考 文献
1 李涛 ,刘智 ,孙天胜 ,等.老年髋 部骨折 后对侧髋部 的再骨折.中国组 织 工 程 研 究 ,2012,16:752 ̄56.
食 管 胃底静 脉 曲张 破 裂 出血 (EVB),一 般 出血 量 大 ,多 引起严 重 的失 血性 休 克甚 至诱 发肝 性脑 病 ,是 目 前肝硬化 门脉高压 症最严重并发症 之一… 。本病 的 发病率高 ,一般 可达 20% ~60% ,并且 医疗费用支 出 大 ,严 重威 胁 患者 生命 J。为 了对 该 病 患 者 的死 亡 有 效 预 防并及 时 挽救 患 者 的 生命 ,本研 究 对过 去 3年 内 的患者 进行 回顾性 分析 ,寻 找诱 发 或者 影 响 EVB致 死 因素 ,并对 近期 患 者进行 死 亡预测 ,得 出 了一 些重 要结 论 ,报 告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选 取 2008年 11月 至 2011年 l1月 入 住 我 院并接 受治 疗 的食 管 胃底 静 脉 曲张肝 硬化 患者 482例 ,其中男 269例 ,女 213例 ;年龄 29—66岁 ,平均 年龄 46.9岁。其中患酒精肝硬化 113例 ,乙型肝炎肝
2 王 晓伟 ,孙天胜 ,刘树清 ,等.老年髋部 骨折 手术 时机选择 与术后疗 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10,30:1171—1174.
3 方秀统 ,丁立祥 ,陈迎春 ,等.高龄髋部 骨折 患者术 后并发 症及死亡 原 因分析.中 国老年学杂志 ,2010,30:2531-2532.
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该怎样治疗

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该怎样治疗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数是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肝硬化,会表现出食管、胃底部的静脉由于张力比较大,导致破裂性出血,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早期诊断和治疗。
针对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症状,临床当中有三种治疗方式:1、降低门脉压力,2、保护并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改善患者肝功能,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1.降低门脉压力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在于防止出血。
目前较好的方法,就是将一部分门静脉血液分流到腔静脉系统,以减少门静脉的回肝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1)应用相对应的活性药物: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身体内脏处于高血流灌注状态。
因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成为临床当中调整内脏血流状态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活性药物有如下几种: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通过作用于β1和β2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舒张内脏血管,进而降低门脉压力和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风险。
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引起血脂异常和致命性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②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该活性药物是临床上最早用于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可在急性出血期间降低门脉压力,其主要作用于内脏血管,通过收缩肝动脉达到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肝窦内血压的作用,进而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肾功能。
该项药物具有收缩全身内脏血管的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行谨慎服用,以防突发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该类药物通过收缩肠系膜血管,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目的,其能够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的平滑肌,收缩内脏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
也可以抑制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使通过胃与食管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减少。
因此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够用于降低门脉压力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治疗。
(2)介入治疗:①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该手术方式是介入科处理门静脉高压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这类手术主要针对的问题是门静脉高压出血,患者若有反复出血的症状,应尽早接受介入治疗,降低患者出血的频率,降低门脉压力,同时进行出血静脉血栓,对于已经出血的患者,可以有效止血,对于未出血但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个案护理》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等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
-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损害,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 胆汁淤积:持续的胆汁淤积可损伤肝细胞,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 循环障碍: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可导致肝脏长期淤血,肝细胞缺氧而坏死,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 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磷、砷等工业毒物,或服用甲氨蝶呤、异烟肼等药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 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肝细胞代谢障碍,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肝细胞反复炎症坏死,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2. 发病机制-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使肝内血管扭曲、闭塞,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曲张的静脉破裂时,即可发生出血。
- 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高压时,为了缓解门静脉压力,身体会建立一些侧支循环,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压力高,容易破裂出血。
- 凝血机制障碍: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使凝血机制障碍,容易发生出血。
- 胃酸反流: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可导致胃排空延迟,胃酸反流增加,损伤食管胃底黏膜,容易引起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临床表现1. 呕血和黑便- 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生的大量呕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呈咖啡渣样。
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护理

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护理作者:吴美儿沈虹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8期摘要:目的建立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案。
方法查阅我院2012年~2014年期间共救治患者50例,分析总结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法。
结果 50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9例,自动出院2例,转外科手术1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1%。
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止血效果、转归不但取决于治疗方法的正确与否,而且与临床护理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救:护理肝硬化是一种临床上多见的慢性肝病,其致病因素较多,在多因素长时间、多次共同作用下导致肝功能受损。
肝硬化可分为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等,其中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多见。
病理学认为,肝硬化患者一般具有大量的干细胞坏死、残留干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隔形成等现象,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假小叶逐渐产生,肝脏慢慢变形、变硬,进而形成疾病。
肝硬化初期,因为患者的肝脏功能仍可正常运行,因此临床上并无显著症状;但在肝硬化晚期,患者的肝功能已经衰退,且出现门脉高压现象,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也逐渐衰退,且会诱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变等不良反应。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急性大量出血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必须及时诊断,严密观察,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才能尽可能地挽回患者生命[1,2]。
我院2012年~2014年期间共救治患者50例,现将抢救及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20~80岁不等。
其中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出血38例,酒精性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出血4例,血吸虫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出血8例。
2 急救护理2.1急救措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空量,开通双向静脉通道,适宜选用静脉留置针,应尽快做足输血前准备。
2.2按照医嘱给予止血药治疗,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或甲肾上腺素8~16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冷冻后分次服用,30ml/次;口服云南白药0.3~0.5g,3次/d,氨基酸4~6g,加入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甲氰咪呱0.4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2~3次/d,垂体后叶素50~100万单位,添加5%葡萄溶液500ml,静脉滴注,速度可达20~40滴/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
(内科治疗)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ICD-10:(K70↑-K76↑/B65) 伴I98.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2005年9月第12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XX)》(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南。
1.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X诊断明确。
2.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的诊断:出血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唯一可靠的方法。
内镜下可见曲X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和喷血)、曲X静脉上有“血栓头”、虽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的静脉曲X。
3.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未控制的征象:72小时内出现以下表现之一者为继续出血。
①6小时内输血4个单位以上,生命体征不稳定(收缩压<70mmHg;心率>100次/分或心率增加>20次/分);
②间断呕血或便血,收缩压降低>20mmHg或心率增加>20次/分,继续输血才能维持血红蛋白含量稳定;
③药物或内镜治疗后新鲜呕血,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含量下降30g/L以上。
4.食管胃静脉曲X再出血的征象:出现以下表现之一者为再出血。
①出血控制后再次有活动性出血的表现(呕血或便血);
②收缩压降低>20mmHg或心率增加>20次/分;
③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含量下降>30g/L。
5.早期再出血:出血控制后72 小时–2周内出现活动性出血。
6.迟发性再出血:出血控制2周后出现活动性出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2005年9月第12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南。
1.药物治疗:是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2.气囊压迫止血: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或作为内镜下治疗前的过渡疗法,以获得内镜止血的时机。
3.内科治疗无效,或发生早期再出血者,应考虑积极进行内镜下治疗、放射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3–14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入院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0↑-K76↑/B65) 伴I98.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疾病编码。
2.没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严重肝硬化并发症。
3.早期再出血者应进入内镜下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临床路径;迟发再出血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氨;
(5)凝血功能检查;
(6)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7)甲胎蛋白;
(8)动脉血气分析;
(9)心电图;
(10)腹部B超(肝、胆、胰、脾、门静脉);
(11)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如ANA、AMA);
(2)肝纤维化指标(如Ⅳ型胶原);
(3)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酶吸光度;
(4)胸片、腹部增强CT;
(5)粪寄生虫卵(如血吸虫)。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禁食水,必要时置入鼻胃管,酌情吸氧。
2.恢复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必要时输血及补充血浆、血小板等。
纠正电解质紊乱。
血容量的恢复要谨慎,过度输血或输液可能导致继续或重新出血。
3.药物治疗:
(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显著改善出血控制率,但病死率未获改善。
此类药物不应与硝酸酯类药物联用。
(2)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联用或不联用硝酸酯类药物:包括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等。
静脉使用血管加压素可明显控制曲X静脉出血,但病死率未获降低,且不良反应较多(如心肌缺血、心律不齐、高血压、肠缺血)。
加用硝酸酯类药物可改善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
为减少不良反应。
持续使用最高剂量血管加压素的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3)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静脉使用H2RA 和PPI能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临床常用。
(4)抗生素的应用:酌情可短期内应用抗菌药物。
(5)静脉营养支持: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前,禁食禁水。
应给予相应静脉营养支持,但需要控制输入液体总量。
(6)其他药物:常用止血药物、维生素K1等,可酌情使用。
4.气囊压迫止血:气囊压迫可使部分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但出血复发率高。
应注意观察并预防并发症。
进行气囊压迫时,应根据病情8–24小时放气1次,拔管时机应在血止后24小时。
一般先放气观察24小时,若无出血即可拔管。
5.病因治疗: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及药物性肝病等。
出血控制后应针对病因酌情进行治疗。
6.二级预防药物:出血控制后酌情开始二级预防,可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并加强有关二级预防的宣教指导。
(八)出院标准。
1.出血停止,恢复少渣软食,无再出血,一般情况较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如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者,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转入相应临床路径并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
3.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出血,低血容量休克难以有效纠正时,可进
行内镜下止血,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或外科手术,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4.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X诊断明确,但检查发现其他出血原因,如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等,应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5.检查发现合并肝癌、门静脉栓塞(血栓/癌栓)者,应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二、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ICD-10:(K70↑-K76↑/B65) 伴I98.3*)
患者XX: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3–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