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商山早行注释译文赏析【唐】温庭筠

商山早行注释译文赏析【唐】温庭筠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 (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②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 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 树枝发芽时才落。 ④枳花照驿墙:照: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 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 )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 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⑤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 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 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 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⑥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 天往南飞。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 的梦境。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 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 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 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 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 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 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 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 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 的艺术形象,真切地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 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 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 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 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 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 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商山早行》诗词赏析1唐朝: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商山早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商山早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商山早行原文赏析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商山早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0-诵读-4-商山早行-课文+注释

0-诵读-4-商山早行-课文+注释

4、商山早行温庭筠【唐】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百度翻译】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课本注释】⑩ 选自《温庭筠(yún)全集校注》卷七(中华书局2007 年版)。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诗人。

⑪〔征铎(duó)〕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铎,大铃。

⑫〔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⑬〔积(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⑩〔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⑮〔凫(fú)〕野鸭。

⑥〔回塘〕边沿曲折的池塘。

【附注】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译文鉴赏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译文鉴赏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译文|鉴赏《商山早行》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及注释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明:使……明艳。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简介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译诗、诗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
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
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
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

《商山早行》古诗_作者温庭筠_古诗商山早行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

《商山早行》古诗_作者温庭筠_古诗商山早行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

《商山早行》古诗_作者温庭筠_古诗商山早行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译文及解释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惦念家乡。

鸡声响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凌乱,木板桥掩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妙情景,一群群凫雁,正玩耍在明净的池塘。

解释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南。

⑴动征铎(duó):震惊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⑴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⑴枳花照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宋开玉《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艳丽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⑴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这里指长安。

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⑴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商山早行》赏析这首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由于它通过鲜亮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早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很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意
思|赏析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
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
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
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