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3)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分析仪器考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什么是质谱仪器?a. 用于测定物体的质量b. 用于测定物体的质子数c. 用于测定物体的电荷d. 用于测定物体中化学元素的质量及其相对丰度答案:d. 用于测定物体中化学元素的质量及其相对丰度2) 下列哪种仪器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 原子吸收光谱仪c. 离子色谱仪d. pH计答案:d. pH计2. 填空题1) 大分子量的物质通常使用 _______ 进行分离和检测。

答案:凝胶电泳2) 红外光谱仪适用于检测 _______。

答案: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3. 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质谱仪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质谱仪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经过电离后加速到高速,然后将其进行分析和检测。

具体过程包括样品的进样,样品中分子或原子的离子化,通过质谱仪器的质量分析装置进行质量分析,最后得到质谱图谱。

2) 离子色谱仪的应用范围是什么?答案:离子色谱仪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析离子物质的浓度和组分,对无机及有机离子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4. 计算题请计算以下离子在10 mL溶液中的浓度:Na+ 为0.2 mol/LCl- 为0.15 mol/L答案:Na+ 的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 0.2 mol/L × 0.01 L = 0.002 molCl- 的摩尔数 = 浓度 ×体积 = 0.15 mol/L × 0.01 L = 0.0015 mol因此,Na+ 的浓度为0.002 mol/L,Cl- 的浓度为0.0015 mol/L。

总结:本文介绍了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可以加深对仪器分析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提高仪器操作和实验技能。

仪器分析是化学、生物、环境等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四套)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四套)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四套)仪器分析试卷1系别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共16题30分)1. 2 分在色谱定量分析中,若A 组分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1。

20,就可以推算它的相对质量灵敏度为:( )(1) 2 ×1.20 (2) 0。

833(3) 1.20×A 的相对分子质量(4) 1.20÷A 的相对分子质量2。

2分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1)炽热的固体(2)受激分子(3) 受激原子(4)单原子离子3. 2 分原子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行调制,主要是为了消除()(1)光源透射光的干扰(2)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扰(3)背景干扰(4)物理干扰4。

2 分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1)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2)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3)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4)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5。

2 分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气—液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1)组分分配在液相中的质量与分配在气相中的质量之比(2)组分在液相中与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比(3)气相所占据的体积与液相所占据的体积比(4)组分在气相中的停留时间与组分在液相中的停留时间之比6. 2 分在GC分析中, 两个组分之间的分离度不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1)增加柱长(2)使用更灵敏的检测器(3)进样速度较慢(4)改变固定液的性质7. 2 分某化合物的1HNMR谱图上, 出现两个单峰, 峰面积之比(从高场至低场)为3:1 是下列结构式中( )(1) CH3CHBr2 (2)CH2Br—CH2Br (3)CHBr2-CH2Br (4)CH2Br—CBr(CH3)2 8. 2 分分子离子峰弱的化合物是:()(1)共轭烯烃及硝基化合物(2)硝基化合物及芳香族(3)脂肪族及硝基化合物(4)芳香族及共轭烯烃9。

2 分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常用的载气是()(1)He (2)N2 (3)Ar (4)CO210. 2 分对于一对较难分离的组分现分离不理想,为了提高它们的色谱分离效率,最好采用的措施为()(1) 改变载气速度(2)改变固定液(3)改变载体(4)改变载气性质11. 2 分原子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需采用的火焰为( )(1)乙炔—空气(2)乙炔-笑气(3)氧气-空气(4)氧气—氩气12. 2 分K I O4法氧化Mn2+到MnO4-,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选择合适的空白为( )(1) 蒸馏水(2)试剂空白(3)除K I外的试剂空白(4) 不含K I O4的溶液空白13. 2 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愈小,温度愈高,则谱线的热宽将是( )(1)愈严重(2) 愈不严重(3) 基本不变(4)不变14. 2 分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1) 配合物的浓度(2)配合物的性质(3) 比色皿的厚度(4) 入射光强度15. 1 分已知:h=6。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仪器分析法是一种利用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什么类型的分析?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结构分析d) 组成分析答案:d) 组成分析2. 下列哪一项不是仪器分析法的优点?a) 操作简便b) 分析速度快c) 分析结果准确d) 适用范围广答案:a) 操作简便3. 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下列哪种仪器常用于光度法分析?a) 质谱仪b) 红外光谱仪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常用于物质的什么类型分析?a) 结构分析b) 定性分析c) 定量分析d) 元素分析答案:a) 结构分析5. 质谱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设备,下列哪种分析场景常使用质谱仪?a) 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b) 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c) 测量土壤中的酸碱度d) 分析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答案:b) 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二、填空题1. 离子色谱法常用于分析水样中的_________。

答案:离子2.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用于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常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常用的光源是_________。

答案:空心阳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3. 气相色谱法常用于分析有机物质,其中的分离柱通常采用_________作为固定相。

答案:硅胶/silica gel4. 质谱仪中的TOF代表_________。

答案: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5. 核磁共振谱仪可以用来分析化合物的_________。

答案:结构/构成三、简答题1. 请简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答案:质谱仪工作原理是将待分析的样品分子经过电离产生带电离子,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电场和磁场,按照不同质量对电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最终得到质谱图。

质谱仪主要应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鉴定、药物代谢、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等。

2. 简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答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样品在红外光的作用下吸收、透射或散射的特性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仪器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色谱法中,用于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是:A. 沸点差异B. 溶解度差异C. 分子量差异D. 吸附能力差异答案:D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化器的作用是:A. 将试样分解为原子B. 将原子激发C. 将原子还原D. 将原子电离答案:A3. 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主要取决于:A. 分子量B. 化学键C. 原子量D. 原子间距离答案:B4. 质谱法中,质荷比(m/z)是指:A. 质量与电荷的比值B. 电荷与质量的比值C. 电荷与原子数的比值D. 原子数与质量的比值答案:A5. 紫外-可见光谱法中,最大吸收波长通常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溶剂B. 温度C. 波长D. 浓度答案:A6. 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化学位移的单位是:A. 赫兹(Hz)B. 特斯拉(T)C. 皮特(ppm)D. 伏特(V)答案:C7. 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电流的变化B. 电压的变化C. 电阻的变化D. 电位的变化答案:D8. 气相色谱法中,柱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是:A. 柱温升高,分离效果变好B. 柱温升高,分离效果变差C. 柱温升高,分离效果不变D. 柱温对分离效果无影响答案:A9. 质谱仪中,离子源的作用是:A. 产生离子B. 分离离子C. 检测离子D. 聚焦离子答案:A10. 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作用是:A. 作为样品的载体B. 作为固定相C. 作为检测器D. 作为分离介质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色谱分析中,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比值称为______。

答案:容量因子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于产生基态原子的方法有火焰原子化和______。

答案:石墨炉原子化3. 红外光谱中,分子振动的类型分为______振动和弯曲振动。

答案:伸缩4. 质谱法中,用于分离不同质荷比离子的部件是______。

答案:质量分析器5. 紫外-可见光谱法中,当分子吸收光子后,分子从基态跃迁到______。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于测量元素浓度的参数是()。

A. 波长B. 吸光度C. 光程D. 光源强度答案:B2. 质谱仪中,用于将样品分子离子化的方法不包括()。

A. 电子轰击B. 化学电离C. 热解吸D. 电喷雾答案:C3. 色谱法中,用于分离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基本原理是()。

A. 样品的物理状态B. 样品的化学性质C. 样品的生物活性D. 样品的热稳定性答案:B4.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于识别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是()。

A. 指纹区B. 特征区C. 组合区D. 吸收区答案:B5. 核磁共振波谱法中,用于区分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是()。

A. 化学位移B. 耦合常数C. 信号强度D. 弛豫时间答案:A6. 紫外-可见光谱法中,用于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的参数是()。

A. 波长B. 吸光度C. 光程D. 光源强度答案:B7. 电化学分析法中,用于测量电极电位的方法是()。

A. 电位滴定B. 循环伏安法C. 电导分析D. 极谱分析答案:B8. 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分离挥发性组分的参数是()。

A. 沸点B. 分子量C. 极性D. 溶解度答案:A9. 液相色谱法中,用于分离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组分的参数是()。

A. 沸点B. 分子量C. 极性D. 溶解度答案:C10. 质谱仪中,用于确定分子质量的参数是()。

A. 离子化能量B. 碎片离子C. 分子离子峰D. 同位素峰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_________是测量元素浓度的关键参数。

答案:吸光度2. 质谱仪中的_________可以提供样品分子的质量信息。

答案:分子离子峰3. 色谱法中的_________是分离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基本原理。

答案:分配系数4. 红外光谱分析中,_________区的特征吸收峰用于识别官能团。

答案:特征区5. 核磁共振波谱法中,_________用于区分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仪器分析作业03参考答案(第三、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作业03参考答案(第三、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01. 溶液有颜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可见光中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若某溶液呈蓝色,它吸收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若溶液无色透明,是否表示它不吸收光?答:溶液呈蓝色,表明其吸收了蓝光的互补光,即黄光(若答是吸收了黄光外的所有可见光,不能说错,但是这样的情况过于巧合,少见!)。

若溶液无色透明,仅能说明其不吸收可见波段的光。

2. 分别在己烷和水中测定某化合物UV-Vis 光谱,发现该化合物的某个吸收峰由285 nm (己烷)蓝移至275 nm (水),(1)判断产生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2)试估算该化合物与水生成氢键的强度。

答:(1)溶剂极性增大,λmax 蓝移,表明该吸收峰是由n →π*跃迁产生的。

(2)()()⎪⎪⎭⎫⎝⎛λ-λ⋅⋅=己烷氢键max O H max A 11hc N E 2 ⎪⎭⎫ ⎝⎛⨯⨯⨯⨯⨯⨯⨯⨯=--99834-23102851-102751100.31063.61002.61mol J 28.15-⋅=3. 按从小到大顺序对下列化合物的λmax 排序,并简单说明理由(不要想得太复杂)A. NO 2B. NO 2t-C 4H 9t-C 4H 9 C.NO 2CH 3 D. NO 2C 2H 5答:B<D<C<A (空间位阻依次减小,共轭程度依次增加,λmax 红移)4.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6,用其他仪器方法已经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加氢后得到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试确定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答: 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且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可知该化合物含两个共轭但非同环双键(同环共轭双键基值为253 nm );该化合物含异丙基(双键不会出现在异丙基上),根据加氢后产物结构可推出该化合物可能结构如下:根据Woodward 规则可计算出该化合物的λmax =214+5(环外双键)+5⨯2(烷基取代)=229 nm ,与所测值相符。

仪器分析试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仪器分析试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仪器分析试题库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C5.A6.C7.D8.D9.C 10.A 11.B 12.C 13.B 14.A 15.C 16.D 17.D 18.E 19.C 20.D 21.C 22.D 23.E 24.A 25.C 26.E 27.A 28.C 29.D 30.C二、解释下列名词1.摩尔吸光系数:在吸光分析中,是吸光物质在特定波长和溶剂的情况下的一个特定常数,在数值上等于1moℓ·L-1吸光物质在1cm光程中的吸光度。

其单位为L·moℓ-1·cm-1。

2.发色团:凡是能导致化合物在紫外及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基团,主要是具有不饱和或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3.非红外活性振动:分子振动不能引起偶极矩变化,分子不能吸收红外辐射,这样的振动为非红外活性振动。

4.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用符号t R 表示,是物质定性的指标。

5.死体积: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可由死时间确定。

6.共振线:在AAs法中,由基态电子从基态能级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线,是特征线。

7.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将原子中的一个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通常以ev为单位。

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电位(U),也用ev为单位。

8.原子线和离子线:原子线: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叫原子线。

离子线:原子最外层电子激发到无穷远处,剩下的离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叫离子线。

9.半波电位:就是电流等于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在一定组分和浓度的底液中,任一物质的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是一个常数,不随该物质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10.支持电解质:在电解液中加入能消除迁移电流,并在该条件下不能起电解反应的惰性电解质称为支持电解质。

11.极谱波:极谱法是通过极谱电解过程所获得的电流一电压(i一V)曲线来实现分析测定的,所得的这条曲线称为极谱波。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用于测定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浓度的是()。

A.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B.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 紫外-可见光谱法答案:B2. 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比固定相的极性大,这种色谱称为()。

A. 正相色谱B. 反相色谱C. 离子交换色谱D. 凝胶渗透色谱答案:B3. 质谱分析中,用于确定分子离子峰的是()。

A. 电子轰击电离B. 化学电离C. 电喷雾电离D. 大气压化学电离答案:A4. 红外光谱中,用于测定分子中官能团的是()。

A. 紫外-可见光谱B. 核磁共振光谱C. 质谱D. 红外光谱答案:D5. 核磁共振氢谱中,化学位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电子云密度B. 磁场强度C. 样品浓度D. 温度答案:A6. 电位分析法中,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活度的是()。

A. 直接电位法B. 电导分析法C. 库仑分析法D. 极谱分析法答案:A7. 气相色谱中,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的是()。

A. 薄层色谱B. 气相色谱C. 高效液相色谱D. 离子色谱答案:B8. 原子荧光光谱法中,用于激发原子发射荧光的是()。

A. 紫外光B. 可见光C. X射线D. 激光答案:D9. 紫外-可见光谱法中,用于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的是()。

A. 吸光度法B. 荧光法C. 磷光法D. 拉曼光谱法答案:A10. 毛细管电泳中,用于分离带电粒子的是()。

A. 毛细管电泳B. 毛细管色谱C. 毛细管电泳色谱D. 毛细管电泳质谱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火焰的温度通常在______℃左右。

答案:2000-30002. 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流速一般控制在______ mL/min。

答案:0.5-2.03.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分子质量与______有关。

答案:化合物的分子量4. 红外光谱中,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通常位于______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8章核磁共振波谱法【8-1】解释下列名词。

(1)核磁共振波谱法;(2)弛豫过程;(3)磁各向异性;(4)双照射去耦法;(5)奥弗豪泽效应(NOE);(6)n+1规律;(7)一级图谱;(8)耦合常数J。

答:(1)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外磁场作用下,某些有磁矩的原子核能产生核自旋能级分裂。

当用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分子时,如果其能量大小刚好等于某原子核相邻两个核自旋能级的能量差,则原子核将从低自旋能级跃迁到高自旋能级,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

以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作图,所得图谱即为核磁共振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

(2)弛豫过程:指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受到外界瞬时扰动后,经一定时间必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态,系统所经历的这一过程。

(3)磁各向异性:指物质的磁性随方向而变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弱磁体的磁化率及铁磁体的磁化曲线随磁化方向而变。

(4)双照射去耦法:书P176。

(5)奥弗豪泽效应(NOE):当一个强的射频场加到一组核上,使其中一个或多个跃迁被饱和,这时在空间相邻近的另一组核的共振信号的积分强度会因此而改变,这一现象被称为核奥弗豪泽效应。

(6)n+1规律:受耦合作用而产生的谱线裂分数为n+1,n表示产生耦合的原子核的数目。

(7)一级图谱:相互耦合的两个核组的共振频率之差v∆与它们之间的耦合常数J之比v∆/J>10的图谱。

(8)耦合常数J:核与核之间以价电子为媒介相互耦合引起谱线分裂的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由于自旋裂分形成的多重峰中相邻两峰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自旋——自旋耦合常数,用J表示。

耦合常数用来表征两核之间耦合作用的大小,具有频率的因次,单位是赫兹。

【8-2】指出下列原子核中,哪些核的自旋量子数为零、为整数和半整数。

1 1H,21H,42He,126C,136C,147N,157N,168O,199F,3115P。

答:I=0:126C,168O,42He;I=1/2:11H,136C,199F,3115P,157N;I=1:21H,147N。

【8-3】在核磁共振中,为什么一般都要将试样以适当的形式配制成黏度不大的、浓度合适的溶液来测定?答:黏度太大的话做出来的图谱裂分很差,峰形也不尖锐,比较丑。

【8-4】对于300MHz的核磁共振仪,其超导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特(斯拉)?解:02hB hv E γπ=∆=推导得02B v γπ=, 60822 3.14300107.0472.6810vB πγ⨯⨯⨯===⨯(T )【8-5】 什么是核磁共振的化学位移?为什么会产生化学位移?化学位移如何表示?常用什么化合物作为内标?为什么?答:由于质子周围化学环境不同,其核磁共振频率发生位移的现象叫化学位移。

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核外电子云密度不同,受到的屏蔽作用就不同。

屏蔽作用强,则共振吸收峰将出现在高场,反之,则出现在低场。

一般选用一种参考物质作标准,采用相对化学位移δ(简称化学位移)来表示。

通常以四甲基硅烷(TMS )作为标准物质,并规定其δ值为0。

【8-6】 用60MHz 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得CH 3Br 在TMS 左侧162Hz 处出峰,如果用90MHz 的仪器,会在TMS 左侧多少赫兹处出峰?CH 3Br 的化学位移δ是多少?解:666TMS 600162101010 2.706010v v v v v δ-∆=⨯=⨯=⨯=⨯ 666010 2.70901010243v v δ-''∆=⨯=⨯⨯⨯=Hz【8-7】 预测下列各化合物的1H NMR 谱外观,要求指出各峰组的δ及峰的多重性以及从低场到高场个峰组见的峰面积之比。

(1)乙醛;(2)乙酸;(3)二乙醚;(4)甲苯;(5)乙苯。

答:(1)δ2.4,二重峰,3H →CH 3(2)δ2.1,单峰,3H →CH 3 δ9.8,四重峰,1H →CHOδ>11,单峰,1H →OH峰面积之比:1:3峰面积之比:1:3(3)δ1.2,三重峰,6H →CH 3×2(4)δ2.4,单峰,3H →CH 3 δ3.1,四重峰,4H →CH 2×2δ7.2,单峰,5H →峰面积之比:4:6峰面积之比:5:3(5)δ1.2,三重峰,3H →CH 3δ3.6,四重峰,2H →CH 2δ7.2,单峰,5H →峰面积之比:5:2:3【8-8】 分子式为C 10H 14的三个异构体,其1H NMR 如图所示,试确定每个NMR 谱图的结构式。

(a )(b )(c )答:(a );(b );(c )【8-9】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6O ,其1H NMR 如图所示,试推出其结构式。

答:【8-10】 已知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134g/mol ,其1H NMR 如图所示,试推出其结构式。

H 3CCH CH 3CH 3CCH 3CH 3CH 3C CH 3CH 3H CH 2CH 2CH 2CH 2O答:δ=7.1,单峰,说明含苯环;单峰说明共轭体系中无间隔1H 核的自旋偶合干扰,应该为单取代苯。

相对摩尔质量:134-77=57,因为C 、H 化合物,57相当于—C 4H 9基团,该化合物化学式推断为C 10H 14。

结构式为【8-11】 某未知分子式为C5H8O,其13C NMR 谱如图所示,试推出其结构式。

答:1)不饱和度为2,l=m ,分子无对称性。

2)从OFR 产生的裂分峰判断(t ,t ,t ,d ,d ),与碳原子直接相连接的H 有8个,与分子式含H 个数相符,这说明分子中不存在活泼氢。

3)δ20、21、67为3个—CH 2—,δ67与氧相连(—CH 2O —),δ102和147为sp 2碳,由于U<4,且碳不足6个,故排除芳烃环存在,只能是烯烃(—CH=CH —),且为X —CH=CH —Y (X ≠Y )的不对称结构。

4)上述单元结构(—CH=CH —,—CH 2—,—CH 2—,—CH 2O —)符合C 、H 、O 数目,但U 仅为一个,故可能的结构为(a )(b )5)为进一步确定双键位置,可按烯键碳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其结果为:CH CH 3CH 2CH 3OO对(a )式:22222123OCH CH -+-CH -CH -C δαα'=+(-)()=123+30-8=14532222123CH CH -+-OCH CH -C δαα'=+(-)()=123+10-38=95对(b )式:3C δ=123+13-8=1284C δ=123+10-8=125将它们与实测值(147和102)比较,结果(a )是合理的。

所以结构式为【8-12】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4H 6O ,其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如图所示,试推出其结构式。

答:CH 3CH=CHCHO第9章电分析化学法导论【9-1】 解释下列名词。

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电动势,电极电位,液接电位,标准电位,条件电位,平衡电位,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超电位,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工作电极。

答:原电池:将化学能编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池电动势:流过电池的电流为零或接近于零时两电极间的电位差,以E 池表示。

电极电位:任何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所测得的电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液接电位:在两个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互相接触的液-液界面间所存在的一个微小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

标准电位:298.15K 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活度等于1时的电极电位。

条件电位:由于电极电位受溶液离子强度、配位效应、酸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标准电极电位ϕ0有其局限性。

对于一个实际体系 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该电对的氧化型总浓度和还原型总浓度均为1mol ·.L -1时的实际电位的实际电位。

平衡电位:在一个可逆电极中,金属成为阳离子进入溶液以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速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亦即正逆过程的物质迁移和电荷运送速度都相同,此时该电极上的电位值称为平衡电极电位。

浓差极化:发生电极反应时,电极表面附近溶液浓度与主体溶液浓度不同所产生的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电化学极化:由于电极反应的速率较慢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对平衡电位值的偏离现象。

O超电位:由于极化,使实际电位和可逆电位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即为超电位η。

指示电极:用于无电极反应发生的平衡体系或在测量过程中溶液浓度不发生可觉察变化体系的电极。

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其电极电位几乎不发生变化的电极。

工作电极:有电极反应发生 电极表面溶液浓度随电极反应发生显著变化体系的电极的电极。

【9-2】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对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应有什么要求?答:盐桥的作用是尽可能降低液接电位。

盐桥电解质的要求是:(1)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大致相等(如KCl ,KNO 3, NH 4NO 3等),且可达到较高浓度;(2)与半电池中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9-3】 为什么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如何得到的?答:电池都是至少有两个电极组成的,根据它们的电极电位,可以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

但是目前还无法测量单个电极的电位绝对值,而只能使用另一个电极标准化,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来获得其相对值。

我们使用的电极电位是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即人为规定起电极电位为零,将它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即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应该注意的是,当测量的电流较大或溶液电阻较高时,一般测量值中常包含有溶液的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iR ,所以应当加以校正。

【9-4】 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的说法对吗?阳极和阴极,正极和负极的定义是什么?答:正极是阳极、负极是阴极的说法不对。

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

因此,原电池的正极是阴极,负极是阳极;电解池的阳极是正极;阴极是负极。

定义电位较高者为正极,电位低者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因而并非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

【9-5】 对下述电池:(1)写出两个电极上的半电池反应;(2)计算电池电动势;(3)按题中的写法,该电池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a )3+-4-12+-4-12+-2-1Pt Cr (1.0010mol L ),Cr (1.0010mol L )Pb (8.0010mol L )Pb ⨯⋅⨯⋅⨯⋅ 已知:3+-2+Θ2+-ΘCr +e Cr =-0.41V Pb +2e Pb =-0.126Vϕϕ−−→←−−−−→←−−(b )2+-3-12+-1-1Fe Fe 2.0010mol L d 1.0010mol Cd C ⨯⋅⨯⋅()(L ) 已知:2+-Θ2+-ΘFe +2e Fe =-0.44V Cd +2e Cd =-0.403Vϕϕ−−→←−−−−→←−−解:(a )2+3+Cr Cr +e =-0.41v ϕΘ−−→←−−:(-)阳极2+Pb +2e Pb =-0.126v ϕΘ−−→←−−: (+)阴极32341/20.0590.059 1.00100.41lg 0.41lg 0.59V 12 1.0010CrCr Cr Cr ϕ+++--+⎡⎤⨯⎣⎦=-+=-+=-⨯⎡⎤⎣⎦[]222/0.0590.0598.00100.126lg 0.126lg 0.158V221PbPbPb Pb ϕ++-⎡⎤⨯⎣⎦=-+=-+=-=-0.158V--0.59V =0.43VE ϕϕ=()阴阳(b )同理,计算得0.087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