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历史《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认识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识记,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对古文明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尊重和欣赏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 课堂讲解:(1)讲解尼罗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讲解两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印度河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讲解黄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加深对大河流域地理位置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认识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3)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脉络;(2)运用比较法,分析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异同;(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包容性;(3)引导学生关注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3)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大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提问:什么是大河流域文明?它为什么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性成果,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等;(2)学生分析这些成果的意义和影响;(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3)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大河流域文明的知识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认知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认识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征;2. 学会比较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2. 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2. 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难点:1. 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 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比较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简要概述其异同。
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的认识水平;4. 学生对不同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分析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大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文明遗址,增强学生对文明成就的直观感受。
2. 地图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河流域地图,了解各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河流对于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造,认识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要辩证看待这些历史事件,明白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教学难点】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逐渐改变,人类最终步入了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遗迹,去回溯那遥远的从前。
二、新课学习(一)金字塔的国度1.本节内容>>> 多媒体课件播放《尼罗河》纪录片(1)教师播放《尼罗河》录像片,学生观看录像。
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所以才有了这句“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在了解了尼罗河与埃及的关系后,教师出示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 》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教学内容: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教学目标:1. 了解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2. 了解大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和文明发展历程;3. 掌握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4. 培养学生对文明流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地球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河流域?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大河流域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二、知识讲解(约20分钟)1. 介绍大河流域概念及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含义。
2. 概述大河流域主要河流的特点,如:黄河、长江、尼罗河、伏尔加河等。
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如: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活动(约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形成小组答案。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观点和答案。
四、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组织学生参观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大河流域的实际状况和文明遗迹。
2.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对大河流域的文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短文介绍。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要求学生以文明流域保护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大河流域地图、文明遗迹图片。
2. 视频资料:大河流域文明历史纪录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明白了大河流域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了学生对文明流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在知识讲解时,教师需要注意理论和实际案例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河流域的实际情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认识到大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古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原因。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文明成果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河流域文明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兴趣。
2.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介绍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分析其发展原因。
3. 分析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对比各大河流域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讲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分别讲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其文明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五、课后作业2. 对比各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谈谈你对大河流域文明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大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特点,掌握其发展历程,认识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2课大河流域教案

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与技术(1)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含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剖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提升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论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足利用地图和有关地理知识,培育学生变换思想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指引学生参加讲堂议论,鼓舞独立思虑和发布不一样看法,培育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感人民的历史目睹,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建的一大世界奇观。
要点金字塔的建筑;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2) 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
(生:听故事,初步领会亚非地域大河流域绚烂奇特的文明)二、自主学习,感觉新知学·高效讲堂》“预习导学”习题。
生自学,达成《研究在线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 、金字塔的国家用多媒体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
组织议论:多媒体列出: 1.为何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送”?2.金字塔是经过什么方式修筑的?(生:各抒己见,自由发挥;选派小组代表讲话)教师最后总结: (1) 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
(2)金字塔的建筑,史册记录是依赖奴隶的集体劳动建筑的,近来又有学者推测金字塔是外星人所为,要真实揭开金字塔建筑之谜,还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劳研究。
B、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出示教课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观点。
(生:看挂图 )发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对比,有什么共同点?(生:议论 )叙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侧重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成立。
(生:听讲 )适合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
讲清汉谟拉比拟订法典的目的和法典自己的历史价值。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 》

九年级历史教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摇篮》教学目标:了解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迁徙、农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迁徙、农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大河流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1.课本《历史》九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和电子板书。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有着怎样的重要地位?”“有哪些著名的大河流域?”步骤二:讲授(25分钟)1.通过PPT展示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势、气候、水文特点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通过讲解人类在大河流域的迁徙情况,包括人口聚集、民族融合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的人口变迁对文明的推动作用。
3.讲解大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农业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4.讲解大河流域的文化交流情况,包括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大河流域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步骤三: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特点。
步骤四:小结(5分钟)总结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大河流域的文明。
步骤五: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河流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大河资源。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迁徙、农业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了解大河流域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出现、统一的时间,金字塔式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的古代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早期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过程与方法: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培养辨证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奴隶主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难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
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简述古埃及文明的发源河流、出现时间、统一时间、文明成果及影响。
2. 简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河流、出现时间、统一时间、文明成果及影响。
3.《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4.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古埃及文明:
(1)发源河流:尼罗河。
(2)出现时间: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3)统一时间:约公元前3000年。
(4)①文明成果: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②影响:是古代埃及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统治者压迫、奴役人民的见证。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河流: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出现时间;公元前3500年以后。
(3)统一时间:公元前18世纪。
(4)①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
②影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内容:宣扬“君权神授”;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可以被任意杀死。
4.种姓制度:
(1)形成: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逐渐形成四个不同的等级。
(2)内容: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 为什么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
2. 埃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 古代文明为什么首先产生在大河流域?
4. 填表: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
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
法老们不仅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内脏,浸以防腐剂,填入香料,将尸体长久保存,称作“木乃伊”。
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
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
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顶部呈锥角。
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
无损。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
胡夫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 2760 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 7 大奇观的首位。
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解决了许多难题,创造了一大奇迹。
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奴役奴隶的见证。
2. 野蛮残酷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举世闻名的。
印度有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法律宣布四个种姓中,前一种姓天生就高于后一种姓,他们的权利、义务、职业都不同,这种不同是由梵天决定的。
有趣的是,法律竟规定:前三种姓都有两次生命而首陀罗则只有一次生命,把人的生命长短都用法律条文规定了。
法律还规定,假如首陀罗阶层想要提升地位,则只有首陀罗女子与婆罗门男子处于夫妻情况下所生之女又与婆罗门男子通婚,如此继续,则在第七代才可以达到最高种姓。
而这种达到最高种姓的时间粗计最少也需140年以上。
但要注意的是:低阶层的男子绝对不可以与高阶层女子通婚。
否则,所生子女将
到最低的等级。
法律对种姓制度的极力维护在刑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刑罚轻重完全视乎种姓的高低。
就拿骂人来说:一个婆罗门辱骂一个刹帝利罚金50;辱骂一个吠舍罚金25;辱骂一个首陀罗罚金15。
完全按档次付款。
(2)刑罚极其残酷。
高阶层辱骂低阶层只不过罚款,而《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辱骂前三种姓,就割去舌头;对婆罗门提出意见,就把滚油灌入耳中和口中;以侮辱方式谈论前三种姓人的姓名,就将烧红的长钉子钉入口中;甚至首陀罗与高姓人同坐一桌,也要在臀部烙印。
在婆罗了门面前吐痰,要割去嘴唇。
死刑也多种多样,奇特而又极其野蛮残酷。
有不同的烧死人的方法,有把人扔到热油里煮熟的,有用恶狗把人当众咬死的,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印度种姓制度极其野蛮残酷,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四大文明古国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从经济上看,都是大河农业;从政治上看,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专制的体现。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大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把人类引进文明时代。
我们只是采撷了几朵大的浪花,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他们丰富的内涵。
纵观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达标测试】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三、古代印度的种性制度
【教后反思】
28633 6FD9 濙30504 7728 眨27740 6C5C 汜[33460 82B4 芴m40242 9D32 鴲20681 50C9 僉32736 7FE0 翠26932 6934 椴&j37563 92BB 銻 23445 5B95 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