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doc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钟面,知道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视察、操作、概括和交换的进程中,发展数学摸索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整点的时刻。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点的时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钟面的教具,钟面的学具。
2、学生课前了解:(1)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
(2)每天的8时、12时、4时在干什么。
教学进程:一、导入1、谈话:许多地方都有报时的钟楼,为我们准确报时。
(音乐响过后,当、当两声)小朋友们,听了刚才的声音,你知道是几时了吗?2、(音乐响过后,当、当七声)你知道,刚才报的又是几时呢?3、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说得很好。
想不想看一看,这时的钟面是什么样的?(出示钟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贴课题)二、探究(一)认识整时的时刻1、认识钟面。
(1)谈话:我们常常看钟面了解时间。
大家仔细视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关于钟面上的知识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指名说说关于钟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4)谈话:刚才还有小朋友说钟面上有12个数。
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2、认识7时。
(1)谈话:再仔细看一看,这时的钟面上是几时?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2)交换:钟面上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指名2个学生上去指着投影说。
(3)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贴:7时)。
认识钟表-一年级PPT课件

1:00
懒羊羊读的对不对?对的打√ 错的打×
再把错的读正确.
11 时 (√)
12 改: (时×)(6时)
过1小时是几时
:
原来钟面 3时
9时
5时
过1小时 4时
10时
6时
怎么都是10时?
日晷(guǐ)就是测 日影的计时器。
滴漏是用漏水或 漏沙的方法测量时 间。
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 从机械钟到电子钟,计 时越来越准确了。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公鸡啼,小鸟叫, 太阳出来了!
上学啦!
一(3)班
报告!
懒羊羊上课总是迟到,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认识钟面 分针
(细,长)
时针
(粗,短)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时针
分针
11 12 10
9
8 76
1 2
3 4 5
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 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
8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3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6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 1469几就是 1649几 时。
7时 7:00
8时 8:00
10时 10:00
12时 12:00
11:00
7:00
世界上最宝贵的 是时间,同学们一定要 珍惜时间!
一年级-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精品课件
练一练 小动物们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的读正确.
6时
错了
12时
精品课件
练一练 小动物们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的读正确.
11时
错了
精品课件
大约12时
练一练 小动物们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的读正确. 大约6时
对了
精品课件
过一小时是几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5
4时
11 12 1
10
10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5
6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5
2时
精品课件
11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5
5时
11 12 1
10
2
9
3
8
4
765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 几就是几时。
精品课件
7:00
7:00
小结:冒号后面有两个零,前面是几就
是几时。
精品课件
11 12 1
2
9
3
847ຫໍສະໝຸດ 51时精品课件目标达成测试题
5 00
3
9
00
7时
2时
8时
5时
精品课件
11 12 1
10
2
9
3
8
4
77 6 5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 上册
认识钟表
精品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你知道吗?
铜壶滴漏
你知道吗?
机械钟
电子钟
4 5 6
11
12
1
10
.
9
2 3
8 7
4 5 6
11
12
1
10
.
9
2 3
8 7
4 5 6
.
3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认识 钟 表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
11时半
分针指向6时,是半时,再看时针,合在一起就是几时半。
11 12 1
10
2
9
3
8 7
6
4 5
3点整
11 12 1
10
2
9
3
8 76
4 5
3点半
认识 钟 表
12
整点
11 12 1
10
2
9
3
8
4
76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半点
读一读
12
9
3
6
4点
9点
12
9
3
6
8点
12
9
3
6
6点
12
9
3
6
6点半
12
9
3
6
2点半
6时
7时半
8时
4时
12时
8时半
9
8
3
3时
3
4
3时半
76
6时半
5
5时
1时 4时 6时
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课件

猜
一
猜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我有一个好朋友,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借助经验,认识钟面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时针
11
10 12
1 2 3 4
9
分针
8 7 6 5
认识钟表的外部结构
特点: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 2、有两条不同的针
第三关:课外延伸
1小时前是几时?
4时 1小时前 3 时
3时 2时
1 2时 1 1时
回忆全课
钟面结构:1、有12个数字; 2、有时针和分针; 3、有 12个格子。 钟表整时:当分针指向12时,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电子整时: 当冒号右边出 现两个0,冒号左边出现几 就是几时。
作业的布置
回家与父母பைடு நூலகம்起设计一份 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下 节课用口头表达出来
我是时针, 又短又粗 我是分针 又长又细
3、有12个格子
(一)1、比一比,写出以下钟表的时间
认识整时
7时
3时
6时
总结规律: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 是几时
认识整时
3、电子表示法
12∶00
3∶00
总结:当冒号右边出现2个0,那么冒号左边出现几就表示几时。
7时 7:00
3时 3:00
6时 6:00
第一关:连一连
1时
2时
3时
9时
10时
7 7 00
8
8 00
小明什么时 候在干什么?
10
10 00
12
6
12 00
6 00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4:区分中拓展认识 出示两幅对比情境图。 师:小明9时在看书,他睡觉是在什么时间? 师: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不同? 学生讨论后交流: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情境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区分上午 与晚上的时间,为后面24记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认识钟表》
01 说教材 04 说学法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内容:《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 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板块,让学生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结构:认识钟面→整时的认、读、写(钟面和电子表)→时间观念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要求: 理解常见的量,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 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智慧平板
练习1:连一连 练习2:拨一拨 练习3:画一画 练习4:说一说 练习5: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5种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加以强化和巩固,帮助学生 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结合智慧平板的使用,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每个 方面的课堂学习情况,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 落到细节处。
一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钟表第2课时 认识钟表(2)

*学校:智慧都市明泉山镇平坝小学**教师:雷来龙**班级:凤凰1班*第2课时认识钟表(2)索,体验新知。
叫小明,这是小明星期天一天的活动安排,仔细观察图画,看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呢?(1)谁愿意大声地说一说第一幅图,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你几时起床?(2)谁也能像刚才这位小朋友一样说说其他几幅图?2.学生讨论交流:在小明一天的活动中,看书的时间是9点,睡觉的时间也是9点,这两个时间一样吗?师小结:一个是上午的9点,一个是晚上的9点。
小明的星期天安排得多么合理,这样的星期天一定又愉快又有收获。
只要你们合理安排,老师相信你们的星期天一定会更快乐。
3.怎样拨6时差点、6时过点。
(1)学生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
学生1:我6点起床。
学生2:我也是6点多一点就起床。
(2)学生交流:第二幅图小明是9点看书、10点做操、12点吃饭、6点看电视、晚上9点睡觉。
2.学生交流:学生1:不一样。
学生2:一个是上午的9点,一个是晚上的9点。
3.(1)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分针快到数字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差点。
6时过点就是时针指向6,分针过12一点。
7时9时答案:略3.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
答案:早上大约七八时升起,晚上5时或6时落下。
三、巩固练习。
1.我来当法官。
(图片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今天大家学习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
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学生认时间时,说出谁错了并改正。
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
2.想一想。
(图片出示3个钟面)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时间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一般来说,他们的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设计思路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来设计的。
注重了学生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论。
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
在教学中,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使40分钟的课堂变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应。
学生的学法: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其主动掌握时间的基础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也参与了有效学习的过程。
我的设计理念:一、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
二、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感受数学中的情感。
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活,这也是在有效教学中“全人”发展的特征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周菊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
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
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
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
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
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教具、学具准备媒体课件教具: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一)认识钟面: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2017-07-02周菊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
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
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
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
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
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教具、学具准备媒体课件教具: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一)认识钟面: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2017-07-02周菊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
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
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
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
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
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教具、学具准备媒体课件教具: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一)认识钟面: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
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
2017-07-02周菊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
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
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
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
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
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