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学生版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用)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基本要素
1 主题提出
清晰地提出与亲身经历或观察相关的主题。
2 论证展开
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或数据支持自己的论点。
3 论证技巧
4 结论总结
使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论证的力度。
对整篇作文进行总结,强调观点和主题的重 要性。
提供例文分析
主题一例
详细分析一篇优秀的关系型话题 作文,解读其中的论证、结构和 技巧。
主题二例
探索创造性写作的例子,分析其 独特的结构和观点。
主题三例
分析一篇辩论性质的关系型话题 作文,解读其有效的论证策略。
如何挖掘经验、展开论述
1
亲身经历
选择亲身经历来支持观点,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相关性。
2
资料收集
通过阅读、听取他人经历或收集数据来得出支持观点的事例。
3
论证展开
Hale Waihona Puke 利用论证技巧展开对亲身经历或资料的解读和论证。
阅读高质量的关系型话题 作文范文,学习他人的写 作技巧。
3 寻求反馈
向他人请教并接受他们的 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写 作。
结束语
通过掌握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我们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指 导(用)
在这个演讲中,我们将探讨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了解为什么这种作 文具有挑战性,并学习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为什么关系型话题作文很具挑战性
主题多样性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求涉及多 个主题,需要灵活应对。
观点整合
需要将不同观点进行整合, 达成一个完整的论述。
逻辑推理
在限定的字数内展开论述, 需要精确的逻辑推理能力。
如何论证、论证应该注意什么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
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情与法”,上海卷的“坚硬与柔软”,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2014—2017年浙江卷的试题,均是关系型作文题,2017年全国卷Ⅱ的试题也可以说是关系型作文题的变式。
审读此类文题的题意时,我们必须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相关概念置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核心内涵,精准地确定立意点,确保过好审题、立意关。
一、从梳理关系入手,有效把握供料内涵近年来,多省市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中,大都做了这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这样就对材料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多角度审题一定要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要从某个角度出发,统筹整个材料的内容或引发的思考。
换言之,多角度审题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或瞎子摸象。
对于“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而言,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材料中包含着哪组(哪些)关系,进而洞悉考题隐含的方向与命制意图。
如2017浙江卷的作文题,首先要明确“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个概念的所指。
按作家卢新华自己的理解,“三书”对应为“书本知识”“自然与社会”“自己的心灵”。
在实际考试中,考生对“有字之书”“心灵之书”的所指基本明确,但对“无字之书”的所指拿捏不准,有人认为是指实践能力,有人认为是指隐性的不能呈现的知识,更有甚者认为是比较玄幻的天书之类。
实际上作家本人及命题者,都在引导青年学子思考如何走好人生路,即既要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关注现实社会,更要重视精神追求。
这三个层面从具体到抽象,从浅近到深奥,从物质到精神,环环相扣,构成有机的统一体,体现了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趋向。
因此,如果考生对这几层内涵的理解稍有偏差,其审题的效用层级就会下降了。
关系型作文“寂寞与辉煌”作文导写

关系型作文“寂寞与辉煌”作文导写寂寞与辉煌在人生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寂寞和辉煌。
有人说,寂寞是一种无形的病,而辉煌是一种动态的力量。
然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也常常交错在一起,构成了我们这个人生的独特色彩。
有时,人们可以在寂寞中品味生命的深度与内涵,有时,则会在辉煌中重新激起对生命的热情与激励。
寂寞,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
它指的不仅仅是人们单独面对外界时的孤寂,更是指人们在面对命运逆境、困难挫折时的心灵深处的空虚与孤独。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似乎被放置在一个孤独的角落里,无法和他人沟通和交流。
这种寂寞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状态,还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同时,现代社会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加深了人们之间的隔阂,让寂寞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现实。
然而,如果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寂寞,人们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孤独的时候,人们可以平视世界,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寂寞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深处的弱点,也让我们看到自身的潜质。
在孤寂的时候,人们需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有所期待,并渐渐锻炼出一种耐心和毅力,尽力去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智慧和力量。
相对于寂寞而言,辉煌则是一种欣喜和喜悦的心情。
它是由成功、荣誉、幸福所带来的一种蓬勃向前的精神状态。
人们一般都会焦虑、劳累、压抑,在成功之后,人们可以暂时放下所有的包袱,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情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和超越。
辉煌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成功,更包括人际关系上的和谐、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只有当人们了解自己的价值,认可自己取得的成就,才能够体验辉煌所带来的强大动力和力量。
然而,如果沉迷于成功并过于追求辉煌,人们却往往忽略了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全部意义。
在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失去了寂寞的启示,辉煌可能会变得浮华而虚幻;失去了辉煌的追求,寂寞可能会变得消极而无奈。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寂寞和辉煌的关系,让他们互为补益,相辅相成,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高考写作指导:关系型材料作文

议论文结尾的要求
1.结尾收束全文,重在深化主题;
2、形式新颖,语言引人入胜,句子要简短而紧密衔接;
3、结尾要控制在一个自然段之内,字数不要超过200 字。忌画蛇添足,添上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内容;
4、忌公式化,空喊口号,这些没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不 会给人好印象。
• 1.总结归纳法:在全文论证结束的基础上,归纳全文论点或概括出全文基本 内容的一种结尾方法。要求准确无误,结构紧凑,文字简洁,给读者留下一 个清晰、明确的总印象。
角度二:侧重“拙”
角度三:侧重“巧”
蛮干不如巧干
宁拙勿巧,脚踏实地
守拙求实,成事之道
重视巧干,事半功倍
大巧若拙(真正成大事的人,不很笨拙) 借巧发力,未来可期
踏石留印,守拙实干 存拙去巧,行稳致远 守拙实干,成事之始 宁拙毋巧,实为大巧 多一点拙,少一点巧
名言 1、老子: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人应该安于愚拙,不学巧伪,不尚夸饰,不争名利。 3、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不愿意在官场投机取巧,阿谀 逢迎,宁可自己躬耕劳作。) 4、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 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5、世界上真正有成就的往往不是第一流的聪明人,而是第二流聪明加第二 流愚笨的那种人。太聪明,就把什么都看开了,不肯做傻事,花笨功夫了, 也就没希望了。 6、奋斗不是让你上刀山下火海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而是要你每天踏踏 实实的过日子,做好手里的没件小事,不拖拉不抱怨不推卸不偷懒。每一天 一点一滴的努力,引领你到你想要到的地方去,带着你去完成你的梦想。
世界奖励成功者,更奖励聪明 的成功者。守拙实干、行稳致远者, 诚然可贵,而善思巧干、飞越无限 者,则更胜一筹。 (简评:引用和“拙”或“巧”有 关的精要观点,并提出观点)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

选择一个你对其充满兴趣的话题, 写作会更有动力。
选择一个新颖的话题,能引起读 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写作结构
一个合适的写作结构可以帮助你组织思想,清晰地传达观点和论据。
1
引言
引入关系型话题的重要性和相关背景信息。
2
论述中心
逐一论述自己的观点和相关论据,把握层次逻辑。
3
总结结论
总结主要观点,给出结论并重申立场。
语法准确
避免语法错误,使用正确的时态和语法结构。
拼写正确
仔细检查拼写错误,确保文章没有基础的拼写错误。
使用工具
使用拼写和语法检查工具来提高准确性。
提出有效的论点和论据
有效的论点和论据可以增强你的观点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你的立场。
1 分析关系
深入分析关系,理解各个 因果关系和相关性。
2 提供证据
提供具体的例子和引用来 支持你的观点。
3 逻辑连贯
确保论点和论据在逻辑上 相互一致和连贯。
有效的段落组织和过渡
良好的段落组织和过渡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帮助读者理解观点的发展和转变。
主题句
每个段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句,概括段落内容。
支持句
在段落中使用支持句来进一步 解释和支持主题句。
过渡词语
使用合理的过渡词语来连接段 使用具有连贯性和多样性的词汇可以丰富你的表达,增加文章的质感。
词汇多样性
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形容词来 使文章更加生动多样。
词汇连贯性
确保使用的词汇在上下文中连贯 性和一致性,避免重复使用。
积累词汇
通过阅读和听力扩大自己的词汇 量,不断积累新的词汇。
强化论点和观点
通过引用专家意见和研究结果来加强你的论点和观点,增加说服力。
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二)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 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 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 “可”与“不可”。
许多高考作文题,都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等,要求相当明确。考 生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作文写成诗歌或者其他不符合要求 的体裁,就等于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4、思辨性不够,导致文章不够深刻,缺乏 思想性。
[热点分析]
自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 知”出现以来,关系型话题作文风靡全国,2004年达 到极盛。
全国卷(四套)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其他省市: 材与非材(天津) 平凡与自豪(辽宁) 语言与沟通(广东)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 人文素质与发展(浙江)04
再如“名师与高徒”“玩物与丧志”
经验总结: 1,是什么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对错之 分,只有合适与高下之别。例明我们考虑不周全,思维片面,不客观,不 免给人留下话柄。立意分高下立判。例2:同理“平 凡与伟大”属于对立统一型,如果立意只写伟大的 价值意义,或者只写平凡的温馨幸福,也是不合理 的,虽可偏重,但两面都应触及。这样才能体现日 渐成熟的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才是社会最愿意看到 大家的受教育的成果。 2。一般来说,关系型材料作文,是非选择型较少, 并列共存存型和对立统一型居多。
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
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 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 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 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关系类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

关系类材料作文导写及示例【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但市政府却认为太危险,否定了这一创意。
后来,莱伊恩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不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年过去了,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
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也不加掩饰,还特意将大厅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关系型的材料作文。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材料的内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成而成的一种命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材料内涵构成的各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构成关系型材料内涵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
此类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词与词、短语与短语间的特定关系。
本道材料作文,如果从莱伊恩的角度看,可以写“以智慧坚守自我”(如变通也是一种坚持、两全的智慧、“妥协”中的坚持等);如果能结合时代因素考虑,分析政府应有直面错误的勇气,也是一种较好的思路:温泽市政府放得下面子,敢于正视问题,本身就让人敬佩了。
而更让我们叹服的是,他们用一种包容、欣赏的态度对待曾经“耍”了他们的莱伊恩。
……但立意精准须兼顾两至三个元素!比如抓住改变与坚持、变通与坚守自我、直面与回避(错误)、坦诚与掩饰(错误)这些元素,分析两者关系,比抓住一个元素(如“守住自我”)要精准得多,立意当然是最佳的了。
为了打开思路,我们可以采用“追问法”即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既可以写“改变与坚持”是什么,也可以写为什么要“改变与坚持”,还可以写怎么样去“改变与坚持”,或什么情况下改变,什么情况下坚持,要智慧选择,平静对待。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1.确定写作角度:确定一个写作主体,以此主体来进行写作,这有
利于让文章有更好的主题集中度。
2.写作结构:明确论点,加强逻辑性,文章架构要清晰,引出现象和结论等,能够使文章逻辑性更强,参选能更准确表达思路。
3.词语选择:使用具有关联性的表达词汇,这有利于构筑出有关系的话语,能够使文章更加通顺,并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性。
4.语言表达:温和的用字,避免用语较粗糙的表达,选择较客观的语句,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及语言表达的灵动性。
5.开发想法:编写文章之前先下足功夫好思考,有意识地去收集信息,通过勤加思考和发掘,将思考的关系尽可能编写出来,这有助于客观
提炼文章重点的同时,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及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清关系,凸显重点——关系型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认识关系型作文(一)何谓关系型作文?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组合成某种关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作文形式。
(二)关系型作文的表现形式现在的关系型作文更准确的叫作关系型新材料作文,它的特点就是不会明确给出话题(如“出与入”),而是从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的论题。
如: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材料简约,大家读完材料就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就是“坚硬”与“柔软”,因此就能意识到这是一篇论述“坚硬”与“柔软”关系的写作练习。
(三)关系型作文的话题要素的主要关系1.并列共存关系:即各要素之间可以同时共存。
如“学与问”、“成人与成才”2.对立统一关系:即各要素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如“平凡与伟大”、“自由与纪律”。
3.条件促成关系:即指诸要素之间一方可以促成另一方的存在。
如“一步与一生”、“痛苦与成功”4、是非取舍关系:即指诸要素之间一对一错,只能有所取舍的选择。
如“偏见与关爱”、“卑鄙与高尚”当然,有的话题要素的关系,不管从何种层面去解读都较为简单,一目了然。
而有的话题要素的关系则比较复杂,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坚硬与柔软”可以理解为取舍关系,亦可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还可以理解为相容并存关系。
因此要发散思维,从不同层面解读话题的关系。
二、关系型写作重点指导1.立足材料,辨明关系,正确立意。
关系型新材料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
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
但一定不能忽略写作的起源——材料。
因为有些话题的关系虽然有多种,但最终要以材料为依据,确定关系类型是否合乎写作范围,从而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如:“坚硬与柔软”的关系有三种,但根据材料的表述,并存关系“既要坚硬又要柔软”是最符合材料的写作要求的。
2、表述得当,凸显重点既然是关系型作文,行文的重点是将关系阐述清楚、明白,应该注重两个环节的阐述:(一)中心观点要阐述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关系型作文就是考查你的思辨能力。
那么首先在文章的开篇部分,就要以简练的语言、醒目的方式亮出观点,述清关系,不要藏藏掖掖,闪烁其词。
因为对自己而言,及早亮出观点,也能便于廓清行文思路,统筹安排,写“心中有数”之文;对阅卷者而言,尽早看到作者观点,有利于把握文章走向,方便“快捷把脉”。
一言以蔽之,首亮底牌利己利人。
中心观点的陈述要注意什么?现列举四个中心论点段,大家觉得哪个文段更好?话题:忙与闲文段一: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
”我要说:“生命是一个若隐若现的梦,我们都是那个用忙碌圆梦的人。
”浮生若梦,唯有忙碌,才能将其繁华。
文段二:何为闲?是别人在埋头苦干时你却端起茶杯,呡一口香茗,还是你坐庭前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何为忙?是别人休息是你手捧一卷书刻苦攻读,还是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段三:张爱玲曾说过:“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的确,时间看尽了尘事,饱经了沧桑,它纵然无情,却也最是公平。
于是万物于岁月山河中,加快了自己的步伐,以求不枉此生。
但蓦然回首,致力于外物之时,又是否记起那一片曾种于心间的秋菊?文段四:萨松说:“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猛虎,又开着一束蔷薇。
既在忙于追求心之所向,又在心里深藏一份绝尘脱俗的闲情逸致。
虽然忙碌,却也偷闲,两者兼行,何乐而不为?【小结】:中心论点的陈述要注重:随堂练习:材料:“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
我们该置身在何方呢?”(二)叙例既要兼顾全局,又要具体形象阐述出要素的内涵。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以论点为灵魂,对两者不弃不离。
千万不可只关照一方搞单打独斗。
同时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关系词语,而要将要素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
大家评价一下两个文段,哪个更好?文段一:花开花落,都来几何?不禁追忆起徐和瑾先生那孜孜不倦的背影。
他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带到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对原著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单词,都要查遍资料,甚至每一卷作品出版之前,都要自行反复校对几遍,任何优秀的作品都经过精雕细琢。
徐和瑾先生忙碌一生,翻译《追忆似水年华》,在工作过程中又享受这他人领会不了的闲情。
如此,他便进入了高于常人的淡然之境。
徐和瑾先生都得闲与忙的乐趣,在忙里不忘找闲。
文段二:徐和瑾说:“生命太短,布鲁斯特太长。
”对于徐先生来说,《追忆似水年华》的重译是他所有的一切。
一张书桌,一只不停斜行的笔,徐和瑾先生会每天在书房中忙碌于外国文字之中,潜心于翻译,也会在日落时分,万物寂静之时,闲庭信步,闲赏朗月星空,细品心中清闲。
徐和瑾先生懂得用忙碌的姿态,不负那匆匆年华;用闲暇的内心,静品春暖花开。
随堂练习:请将下列文段稍加修改,切合观点的要求。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
我不得不说,单纯的爱似乎来得轻薄。
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
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他满腔悲愤,愤命运不公,气君王不识。
可是他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决定用爱去回馈世人。
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因此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
三、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特征鲜明。
范文欣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60分)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海斯利特)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昨夜闲潭梦落花李婉蓉忙是状态,闲是姿态。
奔波忙碌于滚滚尘世中,秉一份闲适,那么时间也会慢下来,陪我们于这奔忙之中寻到一阵花落的闲逸。
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却也有林仰于马蹄疾时“心共马蹄轻”;有人“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却也有李白于亡命急宣时闲看两岸风光。
时代裹挟这他们,他们不得不忙碌,但因为心不被形役,他们便能如海斯利特说的那样,“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闲适地享受这份忙碌,以闲的姿态淡然而立。
佛家亦有“悟茶”一说。
何为悟茶?若要泡出一壶好茶,其中过程自然繁琐。
忙着烧水,忙着泡茶,茶香沁人时,还要忙着一遍一遍地滤茶。
这之中,悟的便是当于忙碌之中,以闲然的姿态看茶叶舒展,细品茶香怡人。
正是心境闲然,才有李清照疲于流亡之际书一句“枕上诗书闲处好”;也正是心境闲然,才有纳兰容若忙于伴驾出巡时铺一方笺,寄一书词。
他们,都能以闲暇的姿态面对忙碌的人生,诗人气质便处于此吧。
你若爱,生活处处都可爱;你若心下淡然,忙碌的生活中也可以处处得闲。
一代大师丰子恺用自己的姿态诠释了以闲心面对忙事的意义。
作为艺术家,他的效率却很高,这也体现他必然忙与作画,那么忙的状态下他的心境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略窥一二。
两把蒲扇交叉,一个小孩高兴地坐在上面,他为此画取名《瞻瞻的脚踏车》。
瞻瞻是他的儿子,想来这该是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吧。
然而忙与作画的他却能捕捉到这一细节,笔触间流露出的尽是童真与悠闲。
一闲的姿态应对忙的状态,如此,最好。
旧时赶路的书生,也会在奔波途中,趁一夜月色,就潭畔一方青石,梦一场花落时节的恬然。
而今求学的我们,何不与风尘仆仆处,掸去袖口的尘埃,哪怕“霸华重迫骆裘冷”,也以一份闲适心境,笑对忙碌人生。
柴静说:“繁闹的夜里,处处是寂寞的信徒。
”那么,忙碌的人生中,又何处不是闲然的过客呢?只有以闲心面对忙世,才能于心之一隅细嗅蔷薇花香。
一川晚照人闲立王婕于忙碌中,有的人总能在心中赏梅花听杜鹃。
如此诗意,如此闲暇。
海斯利特曾说:“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道出了忙碌中的真谛。
为自己所热爱的事而忙碌,便能从中品味闲暇之乐。
“世上只有一件东西,能始终经住生活的冲击:一颗宁静的心。
”欧里庇得斯如是说。
而我认为,世上只有一件东西,能始终经住生活所带来的疲惫和忙碌:一颗闲暇的心。
追求艺术的道路注定是漫长而艰辛的,美术界泰斗林风眠就像李商隐诗中的蚕,对于艺术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四十载春秋里,他一心一意为艺术而忙碌,而这种忙碌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一种闲暇。
是否看到他挥洒自如的画笔下淡淡的闲适,是否在那画作中看到一位老者闲敲棋子,是否领略到他内心的闲静?狄更斯曾说:“失败是有限的,冒险则是无限的。
”屠呦呦在日日夜夜的失败中坚信这一点。
她在一次次的忙碌中品尝着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收获,在一次次的收获中享受着闲暇。
她畅游在历代本草医籍中,她享受着四处奔波时所见的风景,她沉浸在重复实验中所带来的欣喜。
忙忙碌碌,有时候也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屠呦呦则在这诗意中感受着清闲。
“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用自己目中无人的喜欢和旁若无人的努力,成为世界的无可代替。
”许芳宜曾感叹。
当为了自己所喜爱的事情而忙碌,我们便不会再感觉到内心的拥挤,相反是仿佛置身于田田荷叶间,一楫轻舟,轻嗅淡淡荷香的闲适。
黄晓同,这位拿着指挥棒挥洒人生的音乐家。
于音乐会上从容地说:“我琢磨一辈子的这些东西,一上手,证明都是对的,都挺成功,我也格外珍惜。
”即使迈入耄耋之年,仍然坚持每天都练习,没有一日停歇。
在忙碌中,他享受着音乐世界带来的盛宴,沏一壶香茶,细品闲暇。
人生过了大半,才发现真正的快乐和闲暇都藏于内心所追求的忙碌中,试问,又有多少人能从中体味。
繁华的浮世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
在忙碌的生活中,何不在心中预支一段莲的时光,在落日斜影,一川河畔的迷人景色中,满袖杨花听杜鹃,只为求得几许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