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供求原理)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
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
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总结

《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机制的经济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单个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特定市场的经济活动,通过分析个体的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揭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实现。
以下是对微观经济学主要理论的总结。
一、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量主要受到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多,即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量主要受到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即需求量与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价格会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价格会上升。
供求理论通过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解释了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如何选择商品和服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会根据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来确定购买的数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消费者会在边际效用等于价格时,实现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还会考虑预算约束,即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
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分析,可以确定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即在预算约束下,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既定成本和价格条件下,如何选择生产要素和生产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供求原理)

1
ºThis frontier shows the schedule along
为什么外凸,而预 算线是直线,参见
which society can choose to substitute
斯第格利茨
注意问题: 弹性和斜率不能混同
1
如图所示,需求曲线上一点A,求
A点的弹性。通过A点作需求曲线
的切线,价格微小的变动时的弹
性为AD/CA
Ep=(Q1Q2/OQ1)÷(P1P2/OP1) =(Q1Q2/P1P2)×(OP1/OQ1) =(EF/EA)×(OP1/OQ1) =(Q1D/AQ1)×(OP1/OQ1) =(Q1D/OP1)×(OP1/OQ1) =Q1D/OQ1 =DA/AC
1
判断: EI>0 正常品(Normal goods): EI>1 奢侈品(Luxury goods) 0< EI<1 必需品(Necessary
• 在均衡状态,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 分析来实现的
1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 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 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完全不考虑 时间因素
•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已 知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均衡状态时的 相应变化
•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新均衡状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1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与演变: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梳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以及个体、企业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作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解释市场上商品定价的原理。
根据供需理论,当市场上某一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其价格将上涨,供应量也会随之增加。
相反,需求下降时,价格将下降,供应量也会减少。
供需理论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解释了市场定价的动态过程。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做出的选择和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一件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受,需求曲线则是描述了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则是指一个消费者愿意为一件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所作的决策。
其中的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生产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等。
生产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它描述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率。
生产成本则是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在给定的投入条件下,企业通过调整产出和成本来实现最大利润。
四、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中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有大量的小企业,没有企业能够单独决定价格。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影响市场。
其他市场结构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了市场无法有效运行时的情况,其中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正外部性)或是负向的(负外部性)。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行为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供求关系、市场结构、效用理论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交换情况。
供求关系的核心是供给和需求。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受到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生产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受到价格、消费者收入、替代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供求关系的平衡点就是市场均衡,这时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也就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其次,我们要了解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产品差异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障碍等因素。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占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型企业,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而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生产者,它能够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
在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占市场中,存在少量的大型企业,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影响和竞争,但是市场上的产品差异程度较大。
再来说说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效用理论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下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选择。
在效用理论中,我们需要了解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个额外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则指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小。
消费者在追求最大化总效用的过程中,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来调整自己的消费组合,以达到最优的消费效果。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成本理论、生产函数、价格弹性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原理

大学二年级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基础,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微观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以及在大学二年级学习微观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
一、供求关系及市场机制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向市场提供商品或劳务,需求则是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商品或劳务。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决定商品价格和数量,从而实现资源的分配。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描述供求关系的工具。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向斜率,表示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需求曲线则呈现负向斜率,表示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即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数量达到最优水平。
二、效用与边际效用效用是经济学中另一个关键概念,指个体对商品或劳务的满足程度或福利。
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用变化。
经济学家认为边际效用递减,即当消费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时,其边际效用会逐渐减少。
这种递减效应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同一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小。
三、生产要素及生产函数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或劳务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本等因素。
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利用方式构成生产函数,它描述了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
生产函数可以用数学方程来表示,比如Y=f(K, L),其中Y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
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和利用,可以实现最大化产出或成本最小化。
四、市场失灵市场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最优效果,但实际上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调节资源分配,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无关主体产生的消极或积极影响,比如环境污染。
信息不对称指买方和卖方在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易。
五、成本与利润在经济学中,成本是指生产一定数量商品所需要的资源投入。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等)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的经济学分支。
2. 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特定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 市场均衡:当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4. 弹性:弹性是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程度的指标。
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
5. 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等。
6. 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规模报酬、生产者均衡等。
7. 成本理论:包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概念,以及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和性质。
8.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是同质的,买卖双方都是完全理性的,市场信息是完全透明的,进入和退出市场的障碍为零。
9. 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垄断、寡头竞争和垄断竞争三种形式。
10. 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11. 收入分配: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收入的分配。
12.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提高社会福利,包括帕累托效率、公平与效率的权衡等。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构建该学科体系的基础,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组成部分。
一、供需理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供给方面,供应者根据价格和其他因素决定产品的供给量;需求方面,需求者根据价格和其他因素决定产品的需求量。
供求曲线的交点即是市场均衡点,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二、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工具,它研究个体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边际效应指的是某一行动或决策对个体总效用的变化。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个体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以最大化其整体满足程度。
边际分析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商品价格的形成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根据供求关系,价格可以在竞争市场上自发形成,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价格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引导供求的作用,反映了个体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四、生产理论生产理论研究企业如何决定生产规模和如何选择输入组合以最大化利润。
关键概念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和成本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生产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边际产品指的是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成本函数则描述了生产成本与输入量的关系。
五、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研究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并通过市场力量的作用分析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原因。
六、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通过评估经济政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影响,福利经济学可以提供政策制定者决策的参考。
重要工具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
七、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ºThis frontier shows the schedule along
为什么外凸,而预 算线是直线,参见
which society can choose to substitute
斯第格利茨
1
.
亚 当 斯 密 在 讲 学
1
3、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
•“边际革命”(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 文思),
•“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自由放任”,开始 重视消费需求的研究,
•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年), 建立了微观经济学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 经济问题实际是如何解决的,其目的在于揭示 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 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分析要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 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 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 (供求原理)
1
课程学习要求:
•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金融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 前续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 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
银行学、 • 通过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体系
1
4、当代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代表人物:梅纳得·凯恩斯 •著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
年)标志宏观经济学诞生。
1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两大营垒:以新古典
综合派为首的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ism)和以理性预期学派为
首的新古典主义(New Classicism)
1
注意问题
–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 无穷欲望而言,生产物品所需资源 总 是不足的。(相对有限性)
1
– 稀缺性导致选择的必要。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把一定资源 用于生产 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该资源所生产 的 另一种产品的价值。
– 资源配置的生产效率。 – 生产可能性边界(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
主要模型和基本理论,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方法 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 力。
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类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第五节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
1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制度下 如何 有效率地配置和利用稀缺性资源,以达到预 定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1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 个经济决策主体(消费者、厂商等)所做出的 决策正好相容,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每个人都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改变其 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 均衡分析
• 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相当 于微分的含义
•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已 知条件发生变化时,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均衡状态时的 相应变化
•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新均衡状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1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与演变:
1、重商主义(15---17世纪中期),资本主 义形成和确立时期,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Guns( thousands) point inside the curve ,such as G,indicates
that the economy has not attained
15
•
H
productive efficiency ,as occurs when
unemployment is high during severe
guns for butter ,It assumes a given state of
35_36 页
technology and a given quantity of inputs .Points outside the frontier (such as
point H) are infeasible or unattainable .Any
11
business cycles
6
•G
3
Butter(millions of pounds )
45
1
第二节 经济学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
• 在均衡状态,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 分析来实现的
1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 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 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完全不考虑 时间因素
理论。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
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经济 活动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边际增量分析 •经济模型(模型都有假设、要抓主因素) • 经济变量 -存量与流量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1
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假设:
•“奖出限入”,注重流通领域 •代表人物:托马斯曼 «英国来自对外贸
易的财富»
1
2、古典经济学(17---19世纪70年
代),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
•“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 •“自由放任,注重生产领域研究;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国富论> «国民经济的性质及
原因的研究» (1776年),标志经 济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