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时代的符号消费与传播

合集下载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简介鲍德里亚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在现代社会理论和文化理论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他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消费社会中制造出了一种“虚幻的社会秩序”。

在他看来,“符号消费”代表了20世纪后半叶的社会集体意识,这种意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必然的。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现代消费不仅是购买商品,更是购买意义和价值,是对价值概念的符号消费。

人们通过寻求并购买具有象征性价值的商品与标志来满足情感需求,达到在人群中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

这是现代社会“符号消费”的基础。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现代消费、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挑战了经济学视角对消费的理解,并且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文化的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同时,他强调了消费社会的实质是在文化生产和符号交换中展开的,强调了文化阐释的重要性,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例子解析1.服装消费服装消费是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一个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保护和覆盖身体的需求,更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中表现自我和突显身份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服装品味和喜好,这些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观感好看,更是为了在这个符号化的社会中展现自我身份和身份地位。

不同的品牌、款式、颜色和材质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和时尚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种“消费能力”的地位象征,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参与,不仅是满足了生活方面的需求,更是满足了精神方面的需求。

2.iPhone消费iPhone作为苹果公司的代表性手机,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爆炸性的交流和关注。

它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是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它代表了高端科技和美学设计,在消费者们的购买和使用中,别有一种高贵、尊荣的身份感。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iPhone的成功是因为它成功地将语言、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相混合,为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符号化形象,支持他们的自我认同。

[专业文献]符号消费ppt

[专业文献]符号消费ppt

营销分析与决策作业——符号消费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

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 消费鸡块, 消费可口可乐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 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

消费, 成了我们时代一切归类的基础, 消费成了我们社会组织化的原则。

一、符号消费的含义符号消费的定义源于法国的博德里亚, 他说: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 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 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 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和消费商品的过程中, 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能够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

二、符号消费的特征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 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

比如咖啡是一种饮品, 可以解渴、提神、提供一定营养和热量, 并带来口味上的满足——这就是咖啡的产品价值。

但是“左岸咖啡”品牌通过自己的广告向消费者诉求“追求一种宁静, 追求一种心灵”这么一种符号, 从而与消费者建立了一种亲密关系。

因此, 消费“左岸咖啡”不仅仅是追求咖啡的使用价值, 还于“左岸咖啡”所赋予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 它成了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诉说不尽的风情。

它是艺术的、文化的、浪漫的、不羁的, 它会让你总是不自觉地想到塞纳河左岸清逸与高雅的文化氛围, 会让你忙碌浮躁的心突然变得平静许多, 甚至还会有些莫名的伤感, 让你不自觉地联想到树林、长椅以及村上春树的作品。

消费“左岸”代表着一种生活品位、一种生活风格,也代表着一定的社会认同。

由此可见, 符号消费更加重视消费所带来的象征性和表征性。

三、符号消费的解析首先,作为消费品外观上的示差符号(物的第一层次符号),如造型、色彩、图案、包装等等,传达了产品本身的格调、档次和美感,已经成为消费的对象,成为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品牌符号的设计原则

品牌符号的设计原则

品牌符号的设计原则:
1.简洁明了:品牌符号应该简洁、明了,能够迅速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特点,避免
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

2.独特性:品牌符号应该具有独特性,能够与其他品牌区分开来,避免雷同或相似。

3.易记忆:品牌符号应该具有易记忆的特点,能够让消费者在看到或听到时就能够联
想到品牌,并产生良好的印象。

4.可扩展性:品牌符号应该具有可扩展性,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媒介上应用,
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5.符合目标受众:品牌符号应该符合目标受众的喜好、需求和心理特征,能够吸引并
保持他们的关注和忠诚度。

6.传递品牌价值:品牌符号应该能够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特点,能够表达品牌的理
念、特点、定位等,帮助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

7.时代性:品牌符号应该具有时代性,能够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
和完善,保持与时代的同步。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符号消费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符号消费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符号消费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消费行为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多地转向了符号消费。

所谓符号消费,指的是消费者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更注重产品所承载的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地位的标识。

新媒体的兴起为符号消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购物平台等新媒体渠道,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便捷的购物体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品牌形象成为了重要的符号。

品牌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识,而是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社会地位。

例如,某些高端时尚品牌,其产品价格高昂,但依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这并非仅仅因为产品的质量或功能,而更多地是因为品牌所传递出的奢华、精致和独特的形象。

消费者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品味和社会地位,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新媒体中的网红经济也是符号消费的一种体现。

网红们通过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穿搭风格等,影响着粉丝的消费选择。

粉丝们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并非完全出于对产品本身的需求,而是希望能够模仿网红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一种虚拟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此外,新媒体上的广告宣传更是强化了符号消费的趋势。

广告不再仅仅强调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而是更多地塑造品牌的形象和故事。

通过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文案,广告赋予产品各种象征意义,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欲望。

比如一款汽车广告,可能重点展示的不是车辆的性能参数,而是驾驶这款车所带来的自由、冒险和成功的感觉。

然而,符号消费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的符号消费可能导致人们陷入盲目追求品牌和形象的陷阱,忽视了产品的实际价值和自身的真实需求。

许多人为了购买昂贵的品牌产品而背负沉重的债务,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

其次,符号消费容易引发社会的攀比心理和消费主义风气。

人们过于关注外在的物质符号,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个人成长。

再者,符号消费可能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

那些能够承担高昂符号消费的人群,通过展示自己的消费行为,进一步拉大了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

传媒.广告艺术中的符号化传播(传媒)

传媒.广告艺术中的符号化传播(传媒)

广告艺术中的符号化传播落寞广告时代的曙光作为一个现代人,或者你这辈子都没有吃过米饭,或许你这辈子都没有吃过面包,但你一定看过广告。

原因无他,因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广告时代。

虽然我们难以对每人每天接收的广告信息的数量进行有效的统计,但无可否认的是,见缝插针的广告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而且其数量大的惊人的。

如果单从这个“量”来观察,我们或许认为现在是广告的朝阳时代。

然,作为普通受众的你,今天你关注了那几条广告呢?作为广告主的你,今天你投的广告是否真的有效呢?显然,这个广告时代的“量”是惊人的,但这个广告时代的“质”是强差人意。

阿里巧巧“人类的未来,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粮食,不是水,不是石油,而是人们的注意力。

”由于注意力时代和广告时代的并存,所以大部分广告都黯然失色,当然也令这处于朝阳的广告时代蒙上了那么的一丝落寞,一丝黯然。

aliqq广告真无效吗?不!虽然由于多方原因,现今的广告效果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告已经迈入了夕阳的年代。

相关,只要我们找到了革新业界的新血液,那么广告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魅力。

为整个行业注入新血液的方法很多,而“符号化转播”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理念创新方式。

aliqq 所谓“符号化转播”就是将繁复的商业信息利用策划将其进行压缩及提炼,并归结成为一个和消费者脑海中已有的印象符号对应的传播符号,并利用创意对传播符号进行升华及传播。

1997年,国际知名品牌三星借助奥运五环这一消费者已经熟知的符号来再度成功攻占市场就是“符号化转播”较为典型的例子。

而时下借助明星名人这一符号进行代言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案例更是随处可见。

阿里巧巧相对于传统传播模式,“符号化转播”具有下面的优势:由于信息形成符号进行传播,所以传播的信息也具有符号本身的优越性(识别性强,内容单一指向,记忆容易等);接力打力,利用符号化传播,使得传播环节大为缩短(特别是在消费者脑海的环节),使品牌信息直接作用消费者,使其不必多加判断及贮存等环节。

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

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

第12卷第4期2021年02月Vol.12 No.4February 202177媒介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传播学作为一种舶来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所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多的还是对受众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符号所带来的不仅是象征的物质载体,更是大众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感。

在大数据背景下,每个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平台和途径,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双向的效果,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的观点分析上海“拼多多名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符号的概念“符号是被携带意义的感知”。

符号传递信息并不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比比皆是。

蜜蜂的8字舞、老虎会通过尿液来划分势力范围也是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的例证,但这些只是生物本能性的生理行为,并不具备所指意义。

索绪尔指出,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含义:能指和所指;班维尼斯特提出表意必然有表达面和内容面,因此符号不可能把自己从意义上剥离[1]。

在人类社会中,符号传递信息的功能较弱,符号代表意义的作用则相对较强。

举例来说,玫瑰花是物的概念,是蔷薇科植物的一种,而玫瑰花的所指则是唯美爱情和浪漫主义。

在与爱情相关的节日中,受众所在意的并不是玫瑰花,而是玫瑰花所象征的爱情,因此符号的所指以及它的社会属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包括发送者的意图意义、符号信息的文本意义、接收者的解释意义。

“拼多多名媛”事件的主角们所追求的就是符号传播过程中接收者的解释意义,物的有用性被不断弱化,物品所带来的社会肯定意义在不断增强,因此观众看到了拼宝格丽酒店、香奈儿包包乃至古驰丝袜的荒谬举动。

无独有偶,进行“拼多多”活动的不仅有“名媛”还有所谓的“富二代”,他们“拼”保时捷豪车、外滩洋酒等等。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实质上“我”的概念有很多种,在“拼多多名媛”事件中,体现出的就是“宾我”的概念,“宾我”指的是他人或社会对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李肃(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摘要:传播学与符号学虽然分属两门不同学科,但他们在本质上却极具关联性。

符号消费与文化生产

符号消费与文化生产

符号消费与文化生产作者:汤莹莹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8期就文化产业来说,它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也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为紧密结合的产业符号消费,波德里亚认为,现代消费不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向往有差异性的符号价值为目的。

威海峰在《符号营销》中,提出符号生产,即消费者抉择产品不再以产品的作用、品质作为独一的规范,而愈加看重是否经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本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

此时消费的对象并不在于商品本身,而在于就寄托在商品身上的意义。

生产者恰恰利用“符号消费”所给予物品的象征性意义,将符号作为开发开发或宣传产品的工具和手段,进一步的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和当今时代的流行趋势,利用有意义的符号来营销产品,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相应的经济利益。

可见,符号消费与文化生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相互影响的,而符号消费一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富足的基础上,符号消费所追求的往往不单是物品本事,而更多的是一种品位、情调与气氛。

生产品赋予产品以一定的符号意义,并通过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使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深受影响,符号仿佛就像是生产品给予的规则,引导大众依照这样的规则进行产品消费,而人们不但不会打破这个规则,反而很积极的遵守并不背离这个规则,因为可能打破了就像是背离了社会的潮流,与世俗同流合污。

现如今,我们的消费目的不仅仅是商品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而更多的是产品背后所传达的理念。

例如我们购买服装,不仅仅看它的保暖性,还会考虑其颜色、风格、款式或者是否符合当今流行趋势。

人们往往会注重选择与流行相贴近相符合的,流行的趋势在这里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符号,它深深的左右着人们的消费行为,通过大众传媒等工具的渗透,消费者不自觉的遵守这一符号规则,并且不会去背离,违背即顺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符号营销:品牌竞争的新趋势

符号营销:品牌竞争的新趋势
联 ,既 能 减 少 品牌 硬 性 传 播 带 来 的 负面 影 响 ,又 能 弓导 大 众 对 l
符号 形象 时尚化

项 《 中国 自主品牌消费者认知度指数报告》 显示 ,在 当
品牌的正面认知。囝
( 自《 代营销》 经营版) 摘 现
20 企业科技与 37 09 3 1 发展
符 号语 言 是 指 由肢 体 的各 种 动 作 代 替 语 言 ,借 以达 到 表 情 达 意 的 沟通 目的 。 不 同 的 符 号语 言 表 达 不 同 的 意 思 ,比 如 。鼓 掌 表 示 兴 奋 ,顿 足 代 表 生 气 ,搓 手 表 示 焦 虑 ,摊 手 表 示 无 奈 ,
双 手握 拳 捶 胸 代表 痛 苦 等 。
国 际感 召 力 。
传 播策略 要得 当
肯德基 “ n 0 8 wi2 0 —— 胜利中国”结合了奥运元素 的符号 营销 ,借助新浪 “ 的 2 0 ”主题 活动为传播平 台 ,并运用 我 08 新浪 I A T理念为指导的做法,给使用符号营销的企业很 多 MP C
启示 。 任何 营销 活动 的开 展都 需要 注重 与用户 沟通 的便 利 性 , 从 而 引 导 用 户 更 加 积 极 地 关 注 参 与 。 要 达 成 这 样 的 效 果 , 要 求 企 业 与 媒 体 通 力 合 作 ,制 定 恰 当的 策 略 方 法 ,新 浪 I A T MP C
胜 利 ( i oy Vc r),双 “ ”组 成 的 “ t V W” 则 表 示 赢 得 胜 利
( n ,由 此 引 申出 “ 结 ” 这 一 积 极 向上 的概 念 。 活动 通 过 Wi) 团 对符号 “ W” 的传 播 ,树 立 “ 德 基 ” 的 爱销理 念 以 “ 选择决 定营销 效果 ”为核心 ,从 介质和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时代的符号消费与传播
——以名人符号为例
摘要:这是一个品牌的时代,消费的时代,大众的时代,一个符号被大量制造和传播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空间正成为一个符号空间。

广告是信息社会和商品时代最著名的符号运作形式,它通过赋予我们身边的事物以价值,创造可信的神话,来塑造人们的想象,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

所以,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广告,不仅有助于对广告效果进行定性研究,而且对认识消费者的人格,揭示广告符号的结构也是有利的。

关键词:符号; 消费社会 ;品牌 ;名人广告
正如法国当代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所言:当代生活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不仅客体被符号化,而且就连主体也被符号化。

任何物品想要被人把握比如被人消费,就必须首先成为符号,只有符号化的东西,比如成为广告所描绘的对象,得到媒介的传播,才能被消费者更强烈地注意到它的存在,才可能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

在符号如此扩张繁衍盛行的时代,我们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由各种符号构成的“超真实”的世界里,所谓现实生活反倒成为对这种符号世界的模仿。

一、符号的构成和分类
美国符号学者查尔斯·皮尔士认为:符号是由起代表作用的“代表者”和它所代表的“对象”及其引出的“意义”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统一体。

他还根据符号的不同功能将符号分为三类:类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它们体现了能指和所指与符号意义间不同的关系。

1.类象符号(icon):指的是符号形体与其所表征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

如橱窗里的时装模特。

2.标志符号(index):指的是符号形体与其所表征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或邻近性的联系,符号形体能指示符号对象的存在。

如商标,品牌标志。

3.象征符号(symbol):指的是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性或因果关系,而是由象征符号使用者做出的一种硬性规定。

如法国香水是奢侈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劳斯莱斯——尊贵,沃尔沃——安全等的象征符一样。

以上三种符号类型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它们可以并存但不可以相互取代;同时,它们之间的符号意义又是逐渐深化的三个层次:类象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其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

二、广告符号的构成:能指—所指—意义的三位一体
在广告文本中,广告中出现的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外貌是能指,比如“劳斯莱斯”、“奔驰”、“宝马”等,尽管在能指上都是汽车,但通过广告符号的组合和广告所营造的意境,这些能指在广告中的所指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广告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相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表意系统。

在广告中,一个美女明星往往并不代表明星自身,她只是一种符号,其价值主要在于她有一定的“所指”,即某种品牌的商品,这种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某种实际的或想象的利益。

李思屈在《广告符号学》中说:任何符号系列的意义都是沿着“横向组合”与“纵向聚合”两个方向产生的。

在“横向组合”的方向上,产生了广告所传达的逻辑意义,在这个意义的传达中,广告履行了一般的话语功能。

正是由于这种功能,它可以称为“叫卖式广告”。

在“纵向聚合”的方向上,
产生了广告所传达的联想、隐喻、象征意义,在此意义的传达中,广告履行了一种意识形态功能。

三: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价值
在消费社会中,一切都成为了消费对象,消费实现了由物质化向符号化的转变。

布迪厄认为消费涉及到符号,象征和价值,不应该仅仅认为是消费者生理需求的满足。

布西亚也表示,一切消费都只是象征符号的消费,意义是诞生在吸引消费者注意的符号或象征系统中的。

消费已经拥有了二元结构:既是对物质的消费,又是对符号的占有;既有物质效用的一面,更有象征意义的一面。

现代社会中的商品绝不仅仅是对人们生理需求的满足,更是对某种社会身份的认同,某种生活意义的满足。

作为“消费催化剂”的广告日益采用符号化的运作方式。

所以,消费社会又是一个广告社会,广告成为一种新的图腾形式,它创造着无数神话,让消费者为之顶礼膜拜,俯首称臣。

不论是大众媒体上,还是各式建筑上,甚至是汽车上,只要是能承载符号的空间,广告就无处不在。

法国一广告批判学家说:“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构成的。

”言下之意,在现代社会中,缺少了广告就如同缺少了氧气一样。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除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外,商品还拥有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是消费社会的终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它面前黯然失色。

正如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曾经所言:“如果公司在天灾中损失了所有的产品和有关的资产,公司将毫不费力地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重建工厂。

相反,如果所有消费者突然丧失记忆,忘记与可口可乐有关的一切东西,那么公司就要停业。

”可见,品牌符号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以手表为例,手表被演绎成戴在手上的性感,藏在心里的梦想。

比如“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它完全就成为了“成功男人”“顶尖人士”身份的象征。

有一些网友在论坛上如此直言不讳:“虽然我有劳力士、万宝龙,但只有Patek Philippe才是我心目中的真正名表,拥有它才是真正的男人!”还有人说,此表“经典的黑与白,彰显男人的自尊、自信、成功!我虽然诗丹顿已有好几块,爱彼也有一块,其他都是欧米茄和劳力士,有了名表,浪琴和天梭都去压箱底了。

百达翡丽是我的一个梦,拥有它我就死而无憾了!”
一个Hermers Birkin(爱马仕铂金)的包价格在4~5万美元,一件Burberry (巴宝莉)风衣价格在1万美元以上,一瓶100毫升的Chanel 5 香水价格为1050美元,一个LV拉杆旅行箱价格为15000美元……挎着这样的包,穿着这样的风衣,洒着这样的香水,拖着这样的旅行箱,那么,不再需要任何表现,其主人的身份早已被抬起来了。

他(她)的性感已经向全世界敞开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元套与Durex,大裤衩与CK,散装酒与人头马XO,街头盒饭与北海道海鲜,自行车与兰博基尼跑车,经济适用房与国际社区海景别墅……名牌有时候就像一剂催情的春药,能让人兴奋得脸色潮红心跳如鼓,甚至能直接带来性高潮般的绝妙体验。

由此可见,人们购买名牌产品并不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符号价值,这种符号价值的象征意义赋予消费者对自身身份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这是一种精神消费。

四、以NIKE广告为例浅谈名人符号的魅力
名人广告策略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所谓名人广告策略,是指借助于社会知名人士的影响力和信誉推荐产品,或为产品所能提供的利益佐证,或带动消费者购买和消费产品,或为产品树立良好形象的广告策略。

这里的知名人士主要是指影
视歌明星,体坛明星,名模,权威专家,还有在某些行业和专业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以NIKE广告为例,依据符号论的概念,在广告中出现的乔丹、詹姆士和刘翔等名人符号,他们个人所象征的意义代表完美的运动技能,挑战人类极限等。

消费者可借由对这个球鞋商品的自我需求与欲求,以及对社会中的文化价值的认同,使其购买和消费的过程与所追寻的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

消费者购买球鞋不再是依据从事各种运动时所需要的不同功能而购买,反而是追求名人代言或商标符号所产生的独特的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说,品牌的价值不是由产品决定的,而是由它的象征符号所决定的。

为了创造体育明星与球迷之间联系的再现,以乔丹和刘翔的个人特质来增加NIKE名字和商标的价值,这才是其最终的目的。

从乔丹、刘翔等作为名人符号的广告运作中可以看出,名人符号的价值在广告创意中得到提升,广告创意也因为名人符号的演绎增色不少。

同时也告诉我们,广告创意虽然重要,但一定是基于处理好了商品(服务)、名人符号、公众认可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基础上的。

可见,要促成产品/品牌的有效传达,处理好名人符号与广告创意的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思屈等.广告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富成,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48.
[3] 梅花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