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合集下载

植物冠层分析仪参数及使用介绍

植物冠层分析仪参数及使用介绍

植物冠层分析仪参数及使用介绍
用于植物生理研究的仪器有很多,植物冠层分析仪就是其中的一款仪器设备。

什么是植物冠层分析仪?植物冠层分析仪是一种能够精准测量植物叶面积指数、叶片平均倾角、散射辐射透过率、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直射辐射透过率等指标的植物生理仪器。

为什么要对植物冠层进行分析呢?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影响着植物的正常生长状况,比如种子质量、种植技术等等,而这些都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像植物冠层这样的人们是无法掌控的,有研究表明,植物的冠层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作物冠层,能够研究光能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此,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测量的精确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TOP-1200植物冠层分析仪/冠层分析系统选用敏感波段的光源照射作物冠层,感光部件同步获取冠层反射光谱信息,耦合作物生长监测诊断模型,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并诊断作物氮素匮缺情况。

仪器具有准确、省时省力、快捷方便的特点。

目前,该仪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园艺、林业领域有关栽培、育种、植物群体对比与发展的教学、研究工作当中,能有效帮助人们进行科学种植、施肥,使作物处于更有利的生长态势,以达到优质高产目的。

而且,托普云农植物冠层分析仪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直接连接主机和传感器,长按开机键开机,即可进行采集数据。

用户可以选择自动采集和手动采集两种模式,自动采集:按菜单键进入采集设置的自动采集,然后调节传感器的高度就可以进行采集数据。

手动采集:手持传感器,进行手动采集。

可以说,植物冠层分析仪的出现解决了冠层系统测量工作这一难题,如果没有该仪器,这项工作既费时又费力,研究植物光合效率与其生长特点之间的关系也是难上加难,而这款仪器出现之后,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植物冠层温度测量仪的功能特点及测量原理

植物冠层温度测量仪的功能特点及测量原理

植物冠层温度测量仪的功能特点及测量原理作物冠层温度测量仪顾名思义,很多人可能就会认为只是一种测量作物冠层温度大小的设备,这的确是它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于测量作物亩穗数,这些功能对于筛选和培育适宜冠层品种有重大意义。

作物冠层图像分析仪可用于各种高度植物冠层的研究,利用鱼眼镜头和CCD 图像传感器获取植物冠层图像,通过专用分析软件,获得植物冠层的相关指标和参数。

利用鱼眼镜头成像测量植物冠层数据,只操作一次即可,简化了传统测量方法要一天定点多次测量的繁复工作,而且利用图像法测量冠层可以主动避开不符合计算该冠层结构参数的冠层空隙部分,也可以躲开不符合测量计算的障碍物。

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很好的作物育种工具。

作物冠层温度测量仪是主要用于测量作物在胁迫状态下的温度的,是确定农作物的冠层温度热点的设备。

我们都知道,植物水分状况直接反映植物生长,测量植物水分含量能够实现农业的精准灌溉,这是当今节水灌溉的必经之路。

而叶气温差和冠层温度可以很好地反映植物水分盈亏状况,此外,环境温度对植物开花等重要生长过程的影响也有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植物本身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就必须要对植物体的“体温”进行测量。

TOP-500植物冠层温度测量仪是托普云农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一种现代化植物生理研究设备,它是通过菜单操作的线性光合有效辐射测量仪,用于拦截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测量,并计算叶面积指数。

它包括数据采集器和探杆。

探杆上包括80个独立的传感器,间隔-2-11cm ,测量400-700nm 波段内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其单位是μmol ms。

该仪器可手动操作,也可自动测量。

总而言之,使用植物冠层温度测量仪可以活体采集叶片温度实现叶温和温差的实时精准测量,该仪器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数据存储量大等特点,是植物生理研究中的一项先进技术。

可以为农田作物选育优良品种和大田栽培等生产时间带来有利的指导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各种便利,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保证农业丰产高质。

植物冠层分析仪功能特点及检测方法

植物冠层分析仪功能特点及检测方法

植物冠层分析仪功能特点及检测方法植物感受光信号刺激引起的弯曲生长称为“向光性”,高等植物的地上部分,胚芽鞘、子叶、茎叶等多发生正向光弯曲生长,使叶片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

在自然环境中,绿色植物叶片就有向光性反应,如某些在室内生长的植物,叶片朝向阳光照射的窗口,被遮阴叶片的叶柄伸长使叶片能够暴露在阳光下。

植物冠层分析仪HM-G10可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为进行冠层光能资源调查,测量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拦截,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用间的关系,仪器用于400nm-700nm波段内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测量、记录,测量值的单位是平方米·秒上的微摩尔(μmol㎡/秒)。

一、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按照刺激因素可将向性运动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等,而植物感受光信号刺激引起的弯曲生长称为向光性。

二、植物为什么需要光能?植物之所以要吸收阳光,需要光能,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阳光的参与才能完成制造有机物这个过程。

三、植物冠层分析仪器植物冠层分析仪可以测量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拦截,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用间的关系。

四、仪器功能特点1、植物冠层分析仪为一体化设计,包括液晶显示屏、操作按键、存储SD卡及测量探杆等。

2、菜单操作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

存储介质为市场上通用的SD 卡,存储容量大,数据管理方便,在功耗上有合理的电源管理方案,测试过程中仪器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进入待机状态,需要时按唤醒键即可唤醒屏幕,观察实际数据。

3、测量方式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

自动测量时间间隔最小1分钟,自动测量次数最大99次,手动测量根据实际需要手动采集即可。

五、植物冠层分析仪检测方法操作说明1.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屏会自动进入到主菜单选择界面利用▲/▼移动光标到需要的选项,按ENT键进入光标所对应的选项,按ESC键可以退出当前界面。

2.在设置模式界面中,测量设置的前两位为采集时间间隔,后两位是采集次数设置。

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操作介绍

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操作介绍

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操作介绍什么是植物冠层分析仪植物冠层分析仪(Plant Canopy Analyzer)是一种用于测量植物覆盖度和植物冠层结构的工具。

它通过使用数字影像分析技术来获取大面积植被的生物学信息,例如植被密度、叶面积指数、植被高度等。

操作前准备在开始使用植物冠层分析仪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充电:确保设备电量充足,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电力不足的情况发生。

2.测量站点准备:选择好测量站点,尽量避免有建筑物等遮挡物干扰。

3.数据记录与存储:选择与植物冠层分析仪兼容的软件,并测试是否可以成功连接。

操作步骤第一步:设备的设置将植物冠层分析仪放在测量站点上,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设置,例如语言选择、时间设置等。

第二步:连接电脑将植物冠层分析仪与电脑通过连接线(例如 USB)进行连接,并确保设备能够成功连接到电脑。

第三步:打开软件并设置参数打开植物冠层分析软件,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设置,如图像层面分析、数据存储位置、采集模式(自动/手动)等。

第四步:开始测量点击“开始测量”按钮,进行植物冠层分析。

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软件实时查看相应的检测结果。

第五步:结束测量当完成了所需的测量时,可以选择结束测量并将数据存储到指定位置。

同时,还需注意将设备正确地关闭并存放好。

使用注意事项1.测量时尽量避免有建筑物、人行道、道路等遮挡物。

2.设备在测量前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如充电、设置时间等。

3.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保护,避免摔落、强震等情况。

同时也应避免设备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下,防止电池、机器发热。

4.操作过程中,建议尽量在原地不要移动设备,以免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结语本文介绍的是植物冠层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虽然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设备的测量精度和效率,但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护设备并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分析仪如何操作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分析仪如何操作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分析仪如何操作植物冠层分析仪是一莳植物分析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为进行冠层光能资源调查,测量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拦截,讨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植物冠层分析仪是一莳植物分析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为进行冠层光能资源调查,测量植物冠层中光线的拦截,讨论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与光能利用间的关系。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遮盖帽的用途从传感器的视野中去除太阳;从视野中去除操的影响;天空亮度不均匀;冠层内有明显的空隙;减小对测量样地尺寸的需要;减小了森林内必需的空地尺寸。

2、斜坡的影响应当使传感器保持与斜坡相匹配,而不是实际的水平。

3、样地尺寸的影响假如样地尺寸太小,要注意保证传感器的视野范围是冠层高度的3倍,可以接受去除第5个环的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接受察看帽的方法。

4、光线的需求直射的阳光:应尽可能避开直射的阳光,尽量在日出日落时或多云的天气进行测量,假如避开不了,那么需要注意:使用270度的遮盖帽或更小的视野遮盖帽;背对阳光进行测量,遮挡住日光和操本身;对植物冠层进行遮阴处理;天空云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不均匀的天气条件:等待云彩飘过并遮挡了阳光时再进行测量。

适合光线条件:均匀的阴天或者散射光照下才能测量。

最易找到合适的测量时间往往是黎明之前和日落之后的瞬间。

作为一般原则,假如可以看到地上的影子或者林冠上有阳光照射的叶子,这时的天空的光照条件就没有充分。

5、叶片与传感器的距离限制一个叶片与传感器的距离是紧要的,太近将导致测量的误差。

简单的计算方法是依据接受的遮盖帽的角度来得到距离因子参数,再除以B值的重复次数,再乘以叶片的宽度,即得到最小需要的距离了。

假如距离无法缩小,可以考虑加添重复次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6、冠层内的空隙(林窗)由于LAI是空隙比例的对数,那么可以的情况是取对数后进行平均,而不是平均后取对数。

假如一个视野内既有稠密的冠层又有稀疏的冠层,那么可以接受遮盖帽来削减其同时显现在同一视野的可能(这样将导致对叶面积指数的低估)。

六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安装讲解学习

六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安装讲解学习

假设条件
• 叶片不透光,且无反射; • 叶片排列是随机的; • 叶片面积相对每环的观测范围是很小的; • 叶片的位置分布是随机的。
Who’s Minding the Planet?
1 叶片不透光且无反射
假设冠层下的读值不包括任何叶片反 射或透射的光线。LAI-2050探头有一个光 滤器,过滤了波长大于490nm的光线。因 为在低于490nm区域的光线受叶片反射及 散射作用最小。这使得叶簇在天空背景下 是黑色的,从而满足了前题假设。
感应器是专门为LAI-2000设计的,被 分为五个同心圆。当光线折射到感应器上 时,每一个感应器所检测的角度范围都不 同。感应器所检测的光线是经过过滤的, 只对波长小于490nm的光线响应——因 为在这个范围里的光线受叶片的反射及折 射最小。滤光片使得叶簇相对其光亮的天 空背景,表现为黑色。每一个感应器的输 出值与环带上被天空照亮部分成比例的。
Who’s Minding the Planet?
孤立木测量2---灌木测量
对于半球形的灌木,我们可以首先指定Vector(Fct 06,选择Edit,设置5 个环的值都为一个固定的半径,例如0.7米),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
孤立木测量3---孤树测量Who’s Minding the Planet?
2. FCT 01或02确认X口或Y口上校准数据,5环的数据。
3. FCT04设置分辨率为高分辨率(High)。 4. FCT05确认时间和日期准确:准确的时间是必要的。
5. FCT11设置操作模式为1 Sensor X(或1 Sensor Y)。设置Seq如果输入0的话,则手动控制冠层
测量的上或下,用 • 来控制。)
6. 以上确认后即启动测量程序,如果Seq输入0的话,则需要按log键才可以启动。在连 续两次输入标记后,即可开始测量。注意在按手柄上的记录按钮之前注意保持传感器 水平。

实验六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实验六 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实验六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叶面积指数这一重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参数,掌握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叶面积指数测定仪器——植物冠层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并以灌木林为例,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具体测定灌木林地叶面积指数。

【实验原理】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结构参数,定义为某一树木或林分的叶片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

叶面积指数不仅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而且影响着植物的许多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碳氮循环和降水截获等。

由于叶面积的指数是一个很好反映植物对于环境变化响应的指标,又与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及净初级生产力、碳氮循环直接相关,特别是在研究植被生产力与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方面,叶面积指数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叶面积指数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显得十分重要。

LAI是研究从叶片水平推移到森林冠层的重要参数,是一个无量纲、随着叶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参数。

LAI值变化范围:针叶林的为0.6~16.9;落叶林为6~8;年收获的作物为2~4;绝大部分生物群系为3~19。

LAI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通过先测定所有叶片的叶面积,再计算LAI,叶面积测量方法有求积仪测定法、称重法、方格计算法、排水法、经验公式计算法、异速生长法等。

其中常用的有利用叶片形状的标准形状法、根据叶面积与叶重之间关系的称重法以及利用叶面积与胸径的回归关系推算叶面积的易速生长法。

因要剪下全部待测叶片,直接测量多数属于毁坏性测量,或至少会干扰冠层,叶片角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数据的质量,直接测量法费时、费力。

间接测量法,利用冠层结构与冠层内辐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可定量耦合关系,通过测定辐射的相关数据推断冠层的结构特征,具体有顶视法和底视法。

间接测量法可以避免直接测量法所造成的大规模破坏植被的缺点,不受时间的限制,获取数据量大,仪器容易操作,方便快捷,还可以测定一年中森林冠层LAI的季节变化。

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操作介绍

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操作介绍

植物冠层分析仪的操作介绍仪器简介植物冠层分析仪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测量植物的冠层结构参数,如树冠面积、叶面积、光线穿透率等,并且可以用于植物生态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研究。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操作植物冠层分析仪。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安装好植物冠层分析仪,并将其与电源和计算机连接好。

然后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样本,这些样本需要是经过处理后的植物,如去除枝干、削平叶片等,以便于测量。

2. 设置实验参数在启动植物冠层分析仪后,需要设置实验参数。

首先需要选择检测模式,目前常见的检测模式有全方位扫描模式、方向性扫描模式等。

然后需要选择扫描范围和采样密度,这些参数的设置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进行调整。

3. 进行扫描测量当设置好实验参数后,可以开始进行扫描测量。

在进行扫描前,需要将样本架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保证扫描的准确性。

然后启动扫描程序,等待扫描完成。

4. 分析数据扫描完成之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植物冠层分析仪通常会自动生成数据报告,包括冠层面积、叶面积、平均叶面积等参数。

如果需要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将数据导入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在操作植物冠层分析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样本的处理应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在进行扫描测量时,需要确保设备能够顺利运行,避免出现故障。

3.在数据分析时应尽可能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4.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产生危险。

总结植物冠层分析仪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实验设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植物冠层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在操作植物冠层分析仪时需要注意安全,并注意样本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植物冠层分析仪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叶面积指数这一重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参数,掌握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叶面积指数测定仪器——植物冠层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并以灌木林为例,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具体测定灌木林地叶面积指数。

【实验原理】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结构参数,定义为某一树木或林分的叶片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

叶面积指数不仅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而且影响着植物的许多生物、物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碳氮循环和降水截获等。

由于叶面积的指数是一个很好反映植物对于环境变化响应的指标,又与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及净初级生产力、碳氮循环直接相关,特别是在研究植被生产力与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方面,叶面积指数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叶面积指数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显得十分重要。

LAI是研究从叶片水平推移到森林冠层的重要参数,是一个无量纲、随着叶子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参数。

LAI值变化范围:针叶林的为0.6~16.9;落叶林为6~8;年收获的作物为2~4;绝大部分生物群系为3~19。

LAI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通过先测定所有叶片的叶面积,再计算LAI,叶面积测量方法有求积仪测定法、称重法、方格计算法、排水法、经验公式计算法、异速生长法等。

其中常用的有利用叶片形状的标准形状法、根据叶面积与叶重之间关系的称重法以及利用叶面积与胸径的回归关系推算叶面积的易速生长法。

因要剪下全部待测叶片,直接测量多数属于毁坏性测量,或至少会干扰冠层,叶片角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数据的质量,直接测量法费时、费力。

间接测量法,利用冠层结构与冠层内辐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可定量耦合关系,通过测定辐射的相关数据推断冠层的结构特征,具体有顶视法和底视法。

间接测量法可以避免直接测量法所造成的大规模破坏植被的缺点,不受时间的限制,获取数据量大,仪器容易操作,方便快捷,还可以测定一年中森林冠层LAI的季节变化。

间接测量法常用的仪器有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美国LI-COR 公司)、AccuPAR(美国Decagon公司)、SunScan(英国Delta-T Devices)、TRAC(陈镜明)、CI-110 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美国CID公司生产)等。

目前最常使用的是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其特点是能现场读数,快速直接测量叶面积指数,并不受光线条件限制,能在不同光照下进行测量,但测量时不需太阳直射光线照射,LAI-2000可测量不同大小的冠层,仪器轻便易携,便于野外使用,低能耗,可以在野外长时间使用,还可以连接多种辐射感应器,能同时测量PAR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叶面积指数测定仪―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

【实验器材】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一仪器组成LAI-2000由LAI-2070控制器和LAI-2050传感器两部分构成。

LAI-2050传感器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鱼眼镜头:半球型市场(74°);反射镜:反射鱼眼镜头接收的光;滤光镜:最小化树叶散射光的贡献;系列透镜;硅光敏圆环:从中心向外分为5个环形,张开的角度分别为7°、23°、38°、53°、68°;LAI-2070控制器包含了测量和计算结果必要的电子元件和64kB的文件存储空间,以及一个可显示两个数据的液晶显示屏控制器有5个接口,其中有2个LAI-2050传感器接口(X,Y)、2个BNC 接口(1,2)和1个与计算机通讯用的RS-232接口。

LAI-2070控制器由6个电池驱动,可持续工作260小时。

除此之外,LAI-2000还有一系列的观察帽,用于在一定情况下限制传感器的视域。

工具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的FV2000软件和基于DOS的1000-90和2000-90,用于从LAI-2070控制器下载、浏览、分析数据,并计算结果。

二LAI-2000测量原理当光线透过植物冠层时,由于受到叶片和枝干的阻拦,辐射强度会迅速消减。

根据其消减程度就可推算出植物的叶量。

LAI-2000便是依据此原理,通过测量植被冠层以上(A)和植被冠层以下(B)5个角度的透射光线,利用植被树冠的辐射转移模型, 计算LAI。

LAI-2000测量一次至少包括10个数据:传感器置于冠层上方的5个数据和传感器置于冠层下方的5个数据。

这两组数据测量时,传感器都要水平朝上放置。

通过这两组相应数据相除就可计算出5个冠层透射率值。

三LAI-2000测量的假设条件1 叶片不透光,且无反射:假设冠层下的读值不包括任何叶片反射或透射的光线。

LAI-2050探头波长范围320-490nm,过滤了波长大于490nm的光线。

因为在低于490nm区域的光线受叶片反射及透射射作用最小。

这使得叶簇在天空背景下是黑色的,从而满足了前题假设。

2 叶片排列是随机的:不同的冠层有不同的形状,可能是条状(条播作物)、椭圆体(单一植株)、巨大的正方体(草地)或者是有孔的大正方体(充满林隙的落叶林)。

在这些不同形状的空间中叶片分布是随机的。

3 叶片面积相对每环的观测范围是很小的:即探头与最近叶片的距离应至少为叶片宽度的4倍。

4 叶片的位置分布是随机的:不管叶片如何倾斜,只要所有叶片不是朝向同一角度即可。

用广视角进行测量时这种假设基本是得到满足的。

四测量时其他注意事项1 遮盖帽的用途从传感器的视野中去除太阳;从视野中去除操作者的影响;天空亮度不均匀;冠层内有明显的空隙;减小对测量样地尺寸的需要;减小了森林内必需的空地尺寸。

2 斜坡的影响应该使传感器保持与斜坡相匹配,而不是实际的水平。

3 样地尺寸的影响如果样地尺寸太小,要注意保证传感器的视野范围是冠层高度的3倍,可以采用去除第5个环的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采用观察帽的方法。

4 光线的需求直射的阳光:应尽可能避免直射的阳光,尽量在日出日落时或多云的天气进行测量,如果避免不了,那么需要注意:使用270度的遮盖帽或更小的视野遮盖帽;背对阳光进行测量,遮挡住日光和操作者本身;对植物冠层进行遮阴处理;天空云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不均匀的天气条件:等待云彩飘过并遮挡了阳光时再进行测量。

适宜光线条件:均匀的阴天或者散射光照下才能测量。

最易找到合适的测量时间往往是黎明之前和日落之后的瞬间。

作为一般原则,如果可以看到地上的影子或者林冠上有阳光照射的叶子,这时的天空的光照条件就没有满足。

5 叶片与传感器的距离限制一个叶片与传感器的距离是重要的,太近将导致测量的误差。

简单的计算方法是根据采用的遮盖帽的角度来得到距离因子参数,再除以B值的重复次数,再乘以叶片的宽度,即得到最小需要的距离了。

如果距离无法缩小,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6 冠层内的空隙(林窗)由于LAI是空隙比例的对数,那么最好的情况是取对数后进行平均,而不是平均后取对数。

如果一个视野内既有稠密的冠层又有稀疏的冠层,那么最好采用遮盖帽来减少其同时出现在同一视野的可能(这样将导致对叶面积指数的低估)。

【实验步骤】一仪器使用基本模式和步骤1 LAI-2000的测量模式单传感器模式:目前国内较多使用的模式。

植被冠层上部数据(A)和植被冠层下部数据(B)由同一个传感器测得。

这种模式最适合测量可将传感器置于冠层之上的低矮植被类型,如低矮灌木、农作物和草本植物,但也可以用于高大森林植被类型的测定,测定可从测定林分周边或内部较大的空地开始,并作为乔木层之上的A值。

LAI-2000用最近的A值来计算透射率。

如果天空条件稳定,一个A值可以和几个B值相对应计算,如果天空情况变化较快,则在每次测B值之前,应测量一个新的A 值。

2 单传感器模式设置(1)sensor X (setup,FCT11)(2)set clock (oper,FCT05)(3)set prompt (oper,FCT12)(4)set seq=0,重复次数为0,即转为人工模式3 LAI-2000的测量步骤ON→LOG→What→Where→Several A→Y (A、B测量转换)→Several B→按实际情况重复[Several A→Y (A、B测量转换)→Several B ]→LOG→FCT 094 LAI-2070的屏幕显示0 *X1 5.6780 0.0 ± 0.0说明:实时显示行:*总是在该行。

*左边的数字是指迄今所测的A值个数(或者B值个数当实时显示行在底行时)。

*右边是通道序号,后面是该通道的测量值。

可以用箭头来改变该序号。

总结行:包含总结这次测量三个值,其含义分别是:SMP:测量了多少对A,B;LAI:实时的LAI平均值;SEL:叶面积指数的标准差。

测量时,这两个的显示顺序是变化的,实时显示行所在的位置表明的接下来要测的是A值(在顶行)还是B值(在底行)。

5 数据传输连接Computer 与2070→启动Fv2000程序→点击Get file from LAI-2000 按纽,或菜单acquire命令→选择适当的端口→点击Download→开启2070→FCT 32→输入待传输的文件号(FROM x,THRU y)(x 为开始传输的文件号,y为结束的传输号)【实验结果与分析】对实验楼下林地进行4次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实验结果序号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指数标准差(SEL)冠层下天空可见度(DIFN)平均叶倾角(MTA)平均叶倾角标准差(SEM)采样数据对数(SMP)第一组0.33 0.11 0.745 33 10 3 第二组 1.35 0.23 0.320 29 17 6 第三组0.45 0.11 0.676 0 0 9 第四组 1.41 0.03 0.320 41 20 7 由表1可以发现,所测得的叶面积指数都不大,且各组之间差异较大,可见该片林地的植被处于生长期,林地的生产力不高,并且植被分布不均匀。

【思考题】1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优缺点分析答:直接测量法通过先测定所有叶片的叶面积,再计算LAI,因要剪下全部待测叶片,多数属于毁坏性测量,或至少会干扰冠层,叶片角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数据的质量,直接测量费时、费力。

间接测量法是利用冠层结构与冠层内辐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定量耦合关系,通过植被冠层的辐射转移模型来推断LAI,可以避免直接测量法所造成的大规模破坏植被的缺点,不受时间的限制,获取数据量大,仪器容易操作,方便快捷,还可以测定一年中森林冠层LAI的季节变化。

2 LAI-2000测量LAI的原理是什么?理想的光照条件是什么?答:当光线透过植物冠层时,由于受到叶片和枝干的阻拦,辐射强度会迅速消减,根据其消减程度就可推算出植物的叶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