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选修3-5 1-7 实验:探究动量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弹簧振子、滑轨、小车、指绊尺、光电门、数据采集仪等。

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动量(p)定义为物体的质量(m)乘以其速度(v):p = m * v。

实验步骤:
1. 在滑轨的一端安装弹簧振子,将其拉至一定的位移并释放。

2. 将小车放在滑轨的另一端,调整小车的位置使其面对弹簧振子的运动方向。

3. 在适当的位置安放挡尺,使弹簧振子与小车发生碰撞。

4. 同时连接光电门和数据采集仪,通过采集数据分析碰撞前后小车的速度变化。

5.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数据并计算动量差。

实验数据处理:
1. 计算弹簧振子和小车的质量,并测量它们的初始速度。

2. 根据光电门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碰撞后小车的速度。

3.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并分析动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系统的总动量,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动量应保持不变。

2. 比较碰撞前后的动量差,如果两者非常接近或几乎相等,则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3. 如果实验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可以考虑系统内部存在摩擦力等外力的作用。

实验结论:
通过对弹簧振子和小车碰撞实验的数据分析,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在无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实验结果与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预期相符。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精度误差,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改善实验装置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2024年第六章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鲁科版选修3-5

2024年第六章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鲁科版选修3-5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实验仪器:准备充足的实验仪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5)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5. 针对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设置趣味性问题、互动环节等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持之以恒地追求科学真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7. 行为习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等。
8.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通过课外阅读材料、网络资源等途径拓宽知识视野。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适用条件和实验操作步骤。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动量守恒定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修3-5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选修3-5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高考总复习 · 物理
(3) 若 两 球 相 碰 前 后 的 动 量 守 恒 , 其 表 达 式 可 表 示 为 _________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 那么还 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 m1=45.0 g, m2=7.5 g,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 点的距离 如图所示.碰撞前、后 m1 的动量分别 为 p1 与 p′1,则 p1∶p′1=___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 m2 的 动量为 p′2,则 p′1∶p′2=11∶________. p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为 p′1+p′2 ________.
3.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①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 ②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 两球是否等大,长木板实验是否平衡掉摩擦力等.
(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量m和速度v的测量.
(3)减小误差的措施 ①设计方案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且尽量满足动量守 恒的条件. ②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高考总复习 · 物理
(5) 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
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
(4)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 O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cm. 思路剖析: (1) 在本试验中,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 (2) 实 验操作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高考总复习 · 物理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1 碰撞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 动量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3 动பைடு நூலகம்守恒定律
1 电子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章 原子结构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4页 0080页 0148页 0174页 0194页 0243页 0283页 0303页 0347页 0406页 0436页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 动量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电子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三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 衰变 4 原子核的结合能 6 核聚变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和应用。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究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1. 平滑水平轨道2. 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和m2)3. 弹簧测力计4. 定尺5. 计时器6.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将轨道放在水平面上,并确保它的表面是光滑的。

2. 在轨道的一端放置一个小球(m1),并将其从静止位置释放。

3. 计算小球的起始高度,并记录它。

4. 记录小球通过轨道另一端时经过的时间。

5. 将第二个小球(m2)放在轨道的另一端,并将其与第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进行碰撞。

6. 进行多组碰撞实验,记录每次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和质量,并计算它们的动量。

7.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每次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总动量应该保持不变,即m1v1i + m2v2i = m1v1f + m2v2f,其中m1和m2分别为两个小球的质量,v1i和v2i为碰撞前两个小球的速度,v1f和v2f为碰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次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和质量,并计算了它们的动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我们的实验结果可能会与理论值存在一些偏差。

实验误差可能源于实验设备的精确度、测量方法的不精确等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进行多组实验,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实验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我们骑自行车时,如果需要停下来,可以通过向后踩脚踏来增加反向的动量,从而减小前进的动量,实现停车。

此外,交通事故的调查中也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以分析碰撞前后车辆的速度和碰撞力。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1 碰撞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2 动量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3 动量守恒定律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第二章 原子结构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1页 0157页 0177页 0227页 0277页 0350页 0379页 0400页 0475页 0534页 0593页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 动量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电子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三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 衰变 4 原子核的结合能 6 核聚变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选修3-5 第六章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选修3-5 第六章 实验七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创新设计》
解析 (1)设碰前物块 A 的速度大小为 v1,碰后瞬间物块 A、B 的共同速度为 v2,对未放 物块 B 时物块 A 从 M 运动到 P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Ag·s1=-12mAv21,解得 v1=
2μgs1,对碰撞后 A、B 一起从 M 运动到 N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μ(mA+mB)gs2=
13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创新设计》
热点二 创新拓展实验
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3】 某同学现用如图5甲所示的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 律”,在气垫导轨右端固定一弹簧,滑块b的右端有强粘性的胶水。图中滑块a 和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1=0.620 kg,滑块b的质量为m2=0.410 kg,实验步骤如 下: ①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后,接通气源,先将滑块a置于气垫导轨上,然后调节底 脚螺丝,直到轻推滑块后,滑块上的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________;
答案 (1)相等 (2)1.550 (3)Δdt (4)1.240 1.236
18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创新设计》
利用其他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4】 一同学采用如图6a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
验。实验装置中的斜面和水平面之间用很短的平滑曲面连接,物块通过平滑曲 面时速度大小不变。实验步骤主要包括:
4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创新设计》
热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例1】 如图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 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碰撞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 动量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3 动量守恒定律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电子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4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5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1页 0119页 0178页 0234页 0330页 0402页 0430页 0474页 0551页 0553页 0636页
第一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2 动量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电子 3 光谱 氢原子光谱 第三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 衰变 4 原子核的结合能 6 核聚变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 p 和 p′,则
p=m1v0

p′=m1v1+m2v2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δγ=|p-pp′|×100%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
可得:δγ=1.7%<5%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 【例2】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变化规律”的实验,气垫 导轨装置如图7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 成.
• 由此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答案 (1)BC DE
• (2)0.420 0.417 结论见解析
解析 (1)小车碰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纸带上的点应该是间距均 匀的,故计算小车碰前的速度应选 BC 段.CD 段上所打的点由稀变 密,可见在 CD 段 A、B 两小车相互碰撞.A、B 碰撞后一起做匀速 直线运动,所以打出的点又是间距均匀的,故应选 DE 段计算碰后 的速度.
(2)碰撞前:vA=
BC Δt
=0.100.150
m/s=1.05 m/s,
碰撞后:vA′=vB′=v
共=
DE Δt
=0.006.19
5
m/s=0.695 m/s.
碰撞前: mAvA=0.40×1.05 kg·m/s=0.420 kg·m/s 碰撞后: (mA+mB)v 共=0.60×0.695 kg·m/s=0.417 kg·m/s 由于 0.420≈0.417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维碰撞过程中,两物体 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图中
气垫层的厚度放大了很多倍),这样大大减小了由摩擦产生的影响.
• 图1
(1)质量的测量:用 天平 测量.
(2)速度的测量:用 光电计时器
测量.
设 Δx 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数字
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
碰撞(烧断)前
碰撞(烧断)后
质量m(kg)
m1
m2
m1
m2
速度v(m·s-1) v1
v2
v1′
v2′
mv(kg• ·m实·验s-结1)论:碰m撞1前v1后+两m滑2块v的2 动量之和保m持1v不1变′.+m2v2′
结论
• 典例分析 • 【例1】 现利用图6(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
滑块2的速度v3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③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
和总动能如何变化?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说明理由.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速 度 分 别 为 v1′ 、 v2′ , 如 果 速 度 与 我 们 规 定 的 正 方 向 相 同 取 正 值 , 相 反 取 负
值.

根 据 实 验 求 出 两 物 体 碰 前 动 量 p = m1v1+ m2v2, 碰 后 动 量 p′ = m1v1′ +
m2v2′,看p与p′是否相等,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③a.系统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 原因:系统碰撞之前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m1v1=0.15 kg m/s,系统 碰撞之后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 m1v2+m2v3=0.15 kg·m/s b.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 原因:碰撞前的总动能 Ek1=12m1v21=0.037 5 J 碰撞之后的总动能 Ek2=12m1v22+12m2v23=0.037 5 J 所以碰撞前后总动能相等.
• 图4
• 5.如图5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撞针及橡皮泥,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停在两光 电门之间,装有撞针的滑块从一侧经过光电门后两滑块碰撞,一起运动经过另 一光电门,测出两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相应表格中.
• 图5
• 6.根据上述各次碰撞的实验数据寻找物体碰撞中动量变化的规律. • 气垫导轨实验数据记录表
7 实验:探究动量守恒定律
• [目标定位] 1.明确探究物体碰撞中动量变化规律的基本思路.2.掌握直线运动 物体速度的测量方法.
• 猜想与假设

为了使问题简化,这里研究两个物体的碰撞,且碰撞前两物体沿同一直
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动.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
簧片的细线,测出两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图3
• 4.如图4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弹性碰撞架.将两滑块从左、右以适当的速度 经过光电门后在两光电门中间发生碰撞,碰撞后分别沿各自碰撞前相反的方向 运动再次经过光电门,光电计时器分别测出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测出它们 的质量后,将实验结果记入相应表格中.
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碰前总动量 |×100%)最大 为 5%,本实 过程.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 v 为
v=ΔΔst

式中 Δs 为滑块在时间 Δt 内走过的路程.
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T,则
•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1)如何保证碰撞前后两物体速度在一条直线上.

(2)如何测定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
• 实验案例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气垫导轨、气泵、光电计时器、天平等.

气垫导轨装置如图1所示,由导轨、滑块、挡光片、光电门等组成,在空
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
• 图7
•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 ③接通光电计时器; • 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 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 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
T=1f=0.02 s

设在 A 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v0、v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 据代入①式可得:
v0=4.000×.0210-2 m/s=2.00 m/s

v1=1.940×.0210-2 m/s=0.970 m/s

设 B 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 v2,由①式有 v2=ΔdtB

代入题所给的数据可得:v2=2.86 m/s
•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 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______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_______m/s;
• 图8
• (1)若实验已得到的打点纸带如图9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 该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撞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 同速度(选填“AB”、“BC”、“CD”或“DE”).
• 图9
•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由以上测量结 果 可 得 : 碰 前 mAvA = ________kg·m/s ; 碰 后 : (mA + mB)v 共 = ________kg·m/s.
图2
时间,则 v=ΔΔxt .
•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 实验步骤 • 1.如图2所示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是否水平可按如下方法检查:打开气泵后,
导轨上的滑块应该能保持静止. • 2.按说明书连接好数字计时器与光电门. • 3.如图3所示,把中间夹有弯形弹簧片的两滑块置于光电门中间保持静止,烧断拴弹
• 【例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动量变化规律”的实验:在 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实验具体装置如图8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 摩擦力.
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 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 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图6
实验测得滑块 A 的质量 m1=0.310 kg,滑块 B 的质量 m2=0.108 kg, 遮光片的宽度 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 f=50.0 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 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 A 一向右 的初速度,使它与 B 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 Δ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后依次被制动;
• ⑦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1 =10.01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2=49.99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 光时间Δt3=8.35 ms;
• ⑧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 mm,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1=300 g,滑块 2(包括弹簧)质量为m2=200 g;
• 答案 ①A.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 B.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 • ②0.50 0.10 0.60 • ③a.系统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 • b.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