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设计doc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篇:《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学唱和欣赏《东方之珠》,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进行音乐感受和辨识的活动,让学生把听到的相同和不同的音乐的段落,用符号标记在乐谱的上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东方之珠》。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及感受歌曲中出现的几种音符的时值的长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准备教材。
2、检查出、缺席情况。
二、复习旧课:唱《岭南春早》三、欣赏新曲:1、作者介绍:《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2、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要求在欣赏过程中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②歌曲中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欣赏歌曲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4、提问学生。
5、解答以上两个问题:①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
②歌曲中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6、让学生再欣赏歌曲一遍,欣赏时要求学生结合歌唱进行,细致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内容。
7、对歌曲作分析:歌曲中的最高音:0 1 | 4 6 | 1 — | 是全曲的最高音,掀起了全曲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语言,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歌曲中的画龙点睛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8、让学生再一次在聆听中结合歌唱感受歌曲情感。
9、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跟VCD唱该曲。
四、课堂小结第二篇: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东方之珠”公开课金奖教案[2018]“东方之珠”一、导航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全国人民举国欢庆。
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让我们了解了香港的美丽与繁荣,从而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

七年级音乐《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我国香港的美丽风光,感受香港的魅力。
2. 使学生掌握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香港的回归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
2. 了解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东方之珠》的高音部分。
2. 对香港回归历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东方之珠》的乐谱和歌词。
2. 教师准备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风光,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赞美香港的吗?你们知道香港的回归历程吗?”2. 歌曲学唱: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歌曲《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香港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的看法。
4.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让学生完整欣赏,感受歌曲的美感。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歌词,以及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回归历程。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东方之珠》,并思考香港的回归历程对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香港的回归历程,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展示香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香港的美丽风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东方之珠》,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东方之珠 》教案教学

《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香港,尤其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繁荣的经济以及迷人的自然风光。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香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分析香港的经济结构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欣赏香港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的魅力。
1.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讨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香港,感受香港的独特魅力。
第二章:香港的地理位置2.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包括其在香港半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的分布,以及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紧密联系。
2.2 教学活动展示香港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香港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引导学生讨论香港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香港的历史与文化3.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介绍香港的历史背景,包括其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在香港历史进程中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
3.2 教学活动讲述香港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历史背景;分析香港的文化特色,如语言、宗教、节日等;引导学生讨论香港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香港的经济结构4.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介绍香港的经济结构,包括其自由经济体系、对外贸易、金融、房地产、旅游业等主要产业。
4.2 教学活动分析香港的经济数据,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经济状况;通过实例,讲解香港在各产业的发展优势和特点;引导学生讨论香港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第五章:香港的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5.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介绍香港的自然景观,如维多利亚港、太平山、大屿山等,以及香港的城市建筑,如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迪士尼乐园等。
5.2 教学活动展示香港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魅力;播放香港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香港的美;引导学生讨论香港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东方之珠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了解“东方之珠”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和背景。
引导学生对“东方之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东方之珠”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展示“东方之珠”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东方之珠”的了解和看法。
第二章:探索香港的地理和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文化和风俗。
2.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介绍香港的文化和风俗,如语言、宗教、节日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文化和风俗的了解和看法。
第三章:深入了解香港的旅游景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
引导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吸引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主要旅游景点,如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太平山顶等。
介绍每个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吸引力,如美丽的夜景、刺激的游乐设施、壮丽的景色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旅游景点的了解和看法。
第四章:探索香港的美食和文化节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美食和文化节庆。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美食和文化节庆的特色和魅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美食,如港式早茶、烧腊、海鲜等。
介绍香港的文化节庆,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香港美食和文化节庆的了解和看法。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对“东方之珠”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香港的独特文化和美景。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前四章的内容,总结对“东方之珠”的理解和认识。
2024年《“东方之珠”》教案范文模板

2024年《“东方之珠”》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方之珠”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东方之珠”、“香港的过去与现在”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美景。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
2. 新课导入: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讲解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东方之珠”、“香港的过去与现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2. 教学难点:对香港历史背景的理解和相关的词汇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美景。
讲解法: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香港的美景和历史文化。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香港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展示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的美景。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讲解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东方之珠”、“香港的过去与现在”等。
3. 课堂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通过举例和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香港的历史和文化。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香港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家乡。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东方之珠》教案设计范文

《东方之珠》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东方之珠》。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东方之珠》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东方之珠》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诗歌中生僻字词的意思,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交流感受。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东方之珠》。
2. 写一篇关于《东方之珠》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运用讨论教学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
1. 诗歌《东方之珠》原文。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docx“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3、细读课文。
4、指导背诵。
6、指导写字。
(3)描红:(纠正姿势)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
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倾中的匕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3自然段。
指名读。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个句说了什么?理解举世闻名。
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小结: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学习第4自然段。
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理解闹市口。
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齐读第4自然段。
第3自然段。
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齐读第5自然段。
学习第6自然段。
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听课文录音欣赏。
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指名背诵。
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word版第一章:了解“东方之珠”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和来源。
让学生了解“东方之珠”的象征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东方之珠”的含义和来源。
解释“东方之珠”的象征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展示“东方之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和来源,展示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象征意义,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章:认识香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经济、文化和历史。
2.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介绍香港的经济、文化和历史。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展示香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香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展示相关资料。
观看香港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视频,进行讨论。
第三章:香港的自然景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自然景观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香港的自然保护工作。
3.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自然景观和特点。
介绍香港的自然保护工作。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展示香港的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香港的自然景观和特点,展示相关资料。
观看香港的自然保护工作的视频,进行讨论。
第四章:香港的经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经济特点和成就。
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经济挑战和机遇。
4.2 教学内容介绍香港的经济特点和成就。
介绍香港的经济挑战和机遇。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展示香港的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讲解香港的经济特点和成就,展示相关资料。
观看香港的经济挑战和机遇的视频,进行讨论。
第五章:香港的多元文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多元文化特点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香港的文化交流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1、录音带。
2、投影片。
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两课时。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之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
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公园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和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
④练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
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
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
a、出示:因为人们……,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
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
(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指投影引读。
(2)抽词语填空读。
(3)看板书试背。
(4)看图试背。
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6、指导写字。
(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倾滩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
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倾"中的匕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
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
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
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