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说课稿 (5)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说课稿 (5)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这一课题,选自《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背诵等方式,深入体会“自强不息”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论语》中的一些句子有所了解。
但《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的含义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其内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到“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理解其字面意思,掌握其中的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热爱,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不懈努力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理解其字面意思,掌握其中的关键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关于“自强不息”的视频短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理解其字面意思,掌握其中的关键词。
3.讨论与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强不息”的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答案·解析--答案速查--1—3 CDA 6—7 CA 10 EHI 11—12 BC 15 A--详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C【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目详解】C.“其教化效果更好”错。
原文为“‘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载道”散文与“言志”散文,各具特色,在教化效果上无高下之分。
故选C。
2.D【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目详解】A.“注重从‘养气’入手来提升文章的‘情趣’”错误。
原文“另一方面又喜欢寄情于山水民间,讲究闲情逸致,注重文章的情趣”,可见是通过“寄情于山水民间,讲究闲情逸致”来提升文章的“情趣”。
B.“‘人格’的高低决定着‘文格’的优劣”错误。
原文“高的‘人格’需要高的‘文格’来显现”,并不是说“人格”的高低决定“文格”的高低,“人格”的高低决定的是散文的好坏。
C.“不是事实的真实”错,原文是“不必是事实的真实”。
故选D。
3.A【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目详解】材料二的观点是“散文是人与文的合一”。
A.意思是“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
并不是“人与文的合一”。
故选A。
4.①吸纳中国散文传统“天人合一”的“原型”精神,即“自由无待,随物赋形”“崇尚自然,物我合一”“诗性智慧”和“造气”“造势”之内功。
②既注重散文“载道”的教化功能,也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
③以“人—文”为核心,坚守“人文一体”,追求散文的个性、自由、直实、诗意等。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题目详解】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其三,诗性智慧……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可知可以吸纳中国散文传统“天人合一”的“原型”精神,即“自由无待,随物赋形”“崇尚自然,物我合一”“诗性智慧”和“造气”“造势”之内功。
2024大兴初三(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期中练习语文2023.11一、基础·运用(共14分)校学生会拟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文化展览活动,请你协助筹划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君子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华儿女,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君子在个人修养方面要能做到“君子坦荡荡”“君子泰而不骄”“君子以自强不息”等。
“君子”内涵与时xié行。
新时代,“君子”仍是世人共同推崇的高尚人格。
淬炼君子人格是当代青年立身处世的价值标杆。
1.请将“自强不息”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2.负责该部分展板介绍的同学在研读文字后做了以下几处批注,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移默化”一词中“潜”的读音是“qián”,意为“隐藏,不露在表面”。
B.“xié行”中“xié”的字形应为“偕”,因为“偕”可表达“一同”的意思。
C.“淬炼”也可写作“淬练”,因为“淬炼”君子人格只需反复练习。
D.“处世”中“处”的读音为“chǔ”,因为“处世”有“跟人往来相处”的意思。
3.你想知道文段中“君子泰而不骄”的意思,通过查《古代汉语词典》,发现“泰”作为形容词的几种解释:①骄纵;②通,通畅;③安定,安详;④过分;⑤上,远;⑥大方。
根据文段内容,你认为“君子泰而不骄”的意思是_______。
(2分)第二部分自强不息——古今榜样的精神引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
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忍,持之以恒,努力奋进【甲】古有屈原行于长路,上下求索;有李白长风破浪,扬帆济海;有郑燮千磨万击,迎风坚韧【乙】今有冬奥会上徐梦桃不惧伤病,勇于夺冠,为国争光;有身残志坚的陆鸿虽患脑瘫,但逆流而上扶贫创业;有华坪女高学子面对坎坷求学路,仍刚强勤敏心怀远志。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基础(27分)初三准备开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7题。
(共17分)【追本溯源明“自强”】下面是一位同季为此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的开场白,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很多人视它为自己一生的箴.言。
这句话出自《周易》中的“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与坚毅的个性品质。
①以天与人对应,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②人也应该是刚毅坚卓、力求进步的③这正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民族特性④更是一种顺天而动、法天而行的世界观念⑤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⑥如同天的刚强劲健。
几百年来,这种自强的精神和勤芳的品质【甲】(相得益彰/理至易明),让外国人不救轻qù我们。
伟大的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发扬和继承着这种精神和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清华校训是梁启超先生1914年在清华做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提出来的。
他以“自强不息”为中心,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扬名天下,遂成清华校训。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箴.言(2)看拼音写汉字:轻qù(3)结合语境,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成语填入【甲】处。
2.上述标序号文字的顺序被打乱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④⑥②⑤③C.⑤③①④⑥②D.⑥②⑤③④①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选择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A.“自强不息”中的“息”是停止的意思。
B.“深沉”“宝贵”“坚毅”,这三个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独立自主”“坚忍不拔”都是并列短语。
D.“‘自强不息、厚德裁物’,因梁启超先生在清华之演讲而扬名天下,遂成清华校训”是因果复句。
高考语文冲刺第21天 精选模拟重组套卷(第三周)(解析版)

第21天精选模拟重组套卷(第三周)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pù)光后,我们无不痛心疾首,怒斥那些唯利是图、有恃.(shì)无恐的不法奸商,对尸位素餐的有关官员进行无情地鞭挞。
B.出于对甲骨书法的热爱,他们总想在当今篆.(zuàn)书书坛中另立门,把甲骨文列为与之并列的甲骨书法序列。
为此,他们大力鼓吹,到处游说.(shuì)。
C.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zhà)风云的人物莅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记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D.遇到这样一位谆.(zhūn)谆善诱的班主任,我的父母真该额首称庆了!还有谁能让我改变原先那副邋.(lā)遢的打扮,收拾好脏乱的房间,以一个阳光男孩出现在大家面前呢?【答案】C【解析】A项,“曝pù”改为“bào”;B项,“篆zuàn”改为“zhuàn ”;D项,“额首称庆”改为“额手称庆”。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困惑?人生究竟应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在广袤的大自然....。
(乙)或许....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途。
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
(丙)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吐露..之中令人获取了力量。
2021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3含解析202111061102

2021高考语文〔下期〕第一周练习〔3〕李仕才一、语言根底知识运用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尽管市面上销售的上海文艺和作家的两套莫言作品集的销售形势已成强弩之末....,但百花文艺还将在订货会上推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全二十卷)。
②入夏以来,天气异常,五风十雨....,致使城市内涝、市民受灾的情况不断发生,有的人甚至因雨水过大而付出生命的沉重代价。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急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⑤公平分享开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 B.③⑤⑥C.②④⑥ D.①③④解析:A [①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②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此处望文生义。
③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此处望文生义。
④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此处不合语境。
⑤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⑥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区分清楚。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21年的13.7%降至2021年的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C.在线老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宏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基础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北京专用)(全解全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九年级语文·全解全析1.(提示)要做到准确,规范,美观;要避免涂改。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能力。
书写时做到汉字在田字格中居中,且大小适当,结构匀称;标点符号单独占一格,位于田字格左下方小格子的中间位置即可。
注意“楚、秦”的间架结构。
2.材料充分,有效阐释主题辑锤挚借助态势,增进现场交互3.示例:赞成。
【学习资源】部分的演说是保尔在筑路工作中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第四次“死里逃生”后的回归时发表的。
保尔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在加入骑兵团的一次战斗中他头部被炸伤,却以惊人毅力战胜死亡,在不宜重返前线的情况下毅然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在参加铁路工作时,保尔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热忱和忘我的劳动精神。
他伤寒病愈后又回到工作岗位,直至瘫痪失明。
在病床上,他强忍折磨,用写作把自己继续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保尔作为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是青春奋斗者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
4.示例:奋斗点燃梦想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奋斗点燃梦想”。
人生在世,“奋斗”二字。
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
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取决于自己。
是成为笑傲苍穹的精灵,还是成为陆地上平庸的小丑,一切的一切还是由自己决定。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光阴何其短暂!光阴何其宝贵!当人们还没省悟过来之时,时间老人早已蹒跚地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巷口。
倘若你不抓紧时间,奋斗进取,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你将会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奋斗拼搏的道路。
他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天地之心”最早见于《周易·复》彖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处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
张载的思想深受易学的影响,曾在长安坐虎皮椅讲《周易》,并且著有《横渠易说》,因此他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与易学密切相关的。
张载用“太虚即气”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体,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同时提出了“一物两体”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的。
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
《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
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
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
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
张载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人把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天地之间,与天地合而为一。
《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民胞物与”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念,将仁爱的对象推及万物,提升了儒家“仁”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
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
儒
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
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
“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
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C.“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德”宽容待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3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B.“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3.下列表述符合
..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
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答案】
31. C
32. A
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