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合集下载

赛前医务监督措施

赛前医务监督措施

赛前医务监督措施1. 引言赛前医务监督措施是指在体育赛事举办之前,为了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赛事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系列医疗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预防、检测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和伤害,并确保参赛运动员的身体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2. 运动员健康检查在赛前,所有参赛运动员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以确保他们身体状况符合参赛要求。

这些检查通常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进行,包括体格检查、生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常见的健康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重、体脂率等基本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心肺功能测试,如静态与动态血压测量、心电图、呼吸功能测试等;•血液化验,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血型鉴定等;•尿液分析,检查肾脏功能和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心理评估,检查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和应对能力。

如果运动员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参赛要求的情况,他们可能会被暂时禁止参赛,并被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便在身体状况恢复到符合参赛要求之后再参加比赛。

3. 预防运动相关疾病和伤害预防运动相关疾病和伤害是赛前医务监督的核心目标之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项预防措施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实施。

3.1 运动员营养指导合理的营养摄取是保持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发挥最佳竞技水平的关键。

赛前,医务团队应为运动员提供针对个体差异的营养指导,包括饮食结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要求,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以满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营养需求。

3.2 运动损伤预防运动损伤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因此,有效的运动损伤预防也是赛前医务监督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务团队应该为所有参赛运动员提供相关的运动损伤预防建议和指导,包括:•热身运动:在训练和比赛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技术培训:确保运动员正确掌握相关运动技术和动作,减少错误动作导致的损伤;•运动装备检查:检查运动装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例如护具、鞋类等;•休息与恢复: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的间隔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和恢复。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加强医务监督刻不容缓⏹2000年10月21日,青岛海牛队年轻球员曹春鹏在全国青年联赛的一场比赛中突然跌倒在地,在紧急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当时海牛队与重庆力帆队的比赛只进行了10分钟左右,曹春鹏带球边线出界后,往场内回走时突然倒地昏厥,经队医紧急抢救苏醒,随即被送往离赛地仅6分钟路程的丰台医院,但在途中不治身亡,本次突发事件也是国内体育赛场较为引人注目的一次运动员猝死个案。

加强医务监督刻不容缓⏹2001年1月4日,时为中国男排国手的四川省著名男排运动员朱刚因心脏血管瘤破裂于当天下午在成都去世。

效力于四川佛兰男排的朱刚是在当天下午的训练中心脏病突发的,并被迅即送往绵阳医院,后转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抢救,但近12个小时的手术未能挽救朱刚年轻的生命,于次日下午四点左右去世。

加强医务监督刻不容缓⏹2003年6月26日,喀麦隆国家足球队国脚维维安-福参加了本队与哥伦比亚队的2003联合会杯半决赛,当比赛进行到第72分钟时,维维安-福猝然倒地,舌头吞入咽喉,当即令人恐怖地不省人事。

随后28岁的维维安-福被担架抬出赛场并立即送往法甲里昂俱乐部的医疗中心进行急救,经当地警方证实,经抢救无效,这位正处于当打之年的著名球员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天堂里足球使者世界体坛所发生的一些运动员猝死在赛场上的个案⏹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上,丹麦自行车选手加林在比赛中猝死;⏹1975年,在法国伦罗波市举行的一场足球赛中,年仅18岁的后卫夸德里在快速奔跑中突然倒地身亡;⏹1986年,全美篮球明星队队员比亚斯因在训练结束后突然倒地死亡,时年只有22岁;⏹1987年,26岁的前联邦德国铅球运动员德雷瑟在一次训练后突然感到腰部如刀刺般疼痛,虽然被立刻送往医院救治,但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世界体坛所发生的一些运动员猝死在赛场上的个案⏹1988年,美国著名女排选手、曾是美国体育界一面“旗帜”的海曼猝死在赛场上,时年年仅31岁,美国女排至此以后也陷入了长时间的衰落状态,一直到近两年的比赛才重新崛起为世界女子排坛的一支劲旅;⏹1990年,美国大学篮球队球员盖特斯猝死于赛场上,时年年仅23岁;⏹1995年,俄罗斯著名双人滑冰运动员格林科夫在进行日常训练时突然摔倒在地,这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世界体坛所发生的一些运动员猝死在赛场上的个案⏹1998年9月21日晚,女子短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会女子100米和200米金牌得主格里菲斯-乔伊娜在睡梦中猝死,震撼了国际体坛,而她的死因到现在都还未有非常明确的说法。

体育卫生的医务监督

体育卫生的医务监督

五.
(三) 训练和比赛期的保健指导 (七) 建立自我监督制度
(八) 日常的体育卫生宣
六.
(四) 运动性伤病的防治
传教育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保健指导
一 . 体育课的保健指导 (一) 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1. 分组的依据 (1) 健康状况 (2) 身体发育状况 (3) 生理功能状况 (4) 运动史和身体素质
2. 定期的生理功能检测与评定 3. 日常健康监督 4. 建立运动伤病登记制度 5. 训练后的恢复措施
二.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一) 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的保健要求和措 施 1. 赛前健康检查 2. 合理的组织安排 3. 现场救护 4. 监督赛前的准备活动
(二) 各类单项比赛的保健要求和措施
(三) 比赛期
2. 客观检查
脉搏 体重 运动成绩
1. 参加课余训练的保健要求
2 . 遵循运动训练的卫生原则 ( 符合生理、心理特点,要全
面、系统的训练 ) 3 .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 预防“早衰”) 4 . 预防运动性伤病 5 . 加强对女生的保健指导 6 . 课余运动训练的禁忌症
1. 医学检查 (身体发育和健康检查)
A. 精神刺激剂 B. 合成类固醇 C. 利尿剂 D. 麻醉止痛剂 E. 倍它阻断剂 F. 肽类激素
A. 血液回输
B. 某些药物学、化学、 物理学使用方法
(3) 兴奋剂使用的历史
起源: 第一阶段: 使用传统的刺激剂药物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 以使用合成类固醇为主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70、 80年代达高潮)
11. 蒸气浴
A. 生理性杂音
机能试验正常 经常参加运动
基本组
机能试验正常 不经常运动
准备组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文档资料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文档资料
间为横坐标,相对应的收缩压为纵坐标, 绘制在坐标纸上并联成曲线。
•30
• 三、评价 • (一)主要根据有关医务监督的知识
及表21-1进行。要求计算出总分, 并根据总分、备分项得分做出文字描 述,评价上课教师在医务监督方面的 工作状况。 • (二)场馆设施方面,主要依据表21 -2进行,以文字描述为主。
•33
• 【注意事项】
• 一、每次测脉率均以10s计,然后再折算成 每分钟脉率数。
• 二、测量安静时的脉率要尽可能避免其他因 素的干扰,否则将会影响到生理负担量计算的 准确性。
• 三、用遥测心率仪测定脉率时,要求测试人员 要事先熟悉仪器的性能,并注意测试对象的活 动范围,不要超出仪器的最大接收距离。
• 四、根据本实验步骤较多的特点,建议在现 场测试时测试对象不必过多,1~2名即可, 计算及评价时,再要求每个参加实验的学生都 参与。
•34
• 五、如无遥测心率仪,也可采用手测脉率法,测试 部位在手腕桡动脉处。采用此方法时,最好事先计划 好每个测试时刻,一般在完成一个动作或一段教学内 容后进行,45 min的课至少要测定10次。
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把几项指标 结合在一起综合评定身体发育程度。
•5
• 3.生理功能状况 主要是心脏血管系统功能检查,
并对其功能水平做出正确评价, 一般常 用定量负荷试验。 • 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掌握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 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以 及了解跑、跳、投、悬垂、支撑、负 重等运动能力,并得出相应结论.。
•26
• (四)现场测定运动过程中的血压 • 1.从上课学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试
对象,人数根据现场拥有的血压计数量及 测试人员的人数而定。注意避免与测定心 率选取同一个对象。

第二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第二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2、禁用兴奋剂的手段
Education,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 规律与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一、运动安全措施
(一)运动前的安全措施
1、运动场所、用具和服装的安全 2、充分的准备活动 3、把握当日的身体状况 4、防止运动损伤 运动前身体检查 自我保护意识 使用护具 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健全指导员制度
第二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 的医务监督
运动医务监督相关概念
运动医务监督——应用医学和生理学的方法, 对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 观察,评价其发育水平、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 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运 动训练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成绩的一种手段, (Sports Medical Supervision)。也称运动 医疗保健( Sports Medical Care)。
康原因、搬家、工作调动等 1、增加对运动的兴趣 2、结交运动伙伴 3、聘请健身指导 4、制定恰当的运动目标
二 、自我监督
(一)主观感觉
1、精神状态 2、运动心情 3、不良感觉 4、睡眠 5、食欲 6排汗量
(二)客观检查
1、脉搏
晨脉警戒线
2、体重 3、运动成绩
(二)运动中的安全措施
1、呼吸困难 一般人(未适应运动者)运动1-2分钟后出现发现困难;
若5分钟内有发现困难者,可考虑运动强度过大。 2、运动中腹痛 3、胸闷、胸痛 胸前区发闷、发胀、发痛,提示心肌缺血或冷空气刺
激支气管所致。
停止运动休息观察,除特别严重者,一般不必担心; 运动锻炼对此症一般可有治疗作用。
兴奋剂药物
(2)麻醉镇痛剂 吗啡、海洛因、杜冷丁 (非麻醉镇痛剂:ASA 、APC) (3)合成类固醇 大力补、康力龙,睾酮、甲基睾酮、乙基睾酮 (4)利尿剂 双氢克尿噻、利尿酸、胺本喋定、安体舒通 (5)遮蔽剂 利尿酸、丙磺舒、表睾酮、布罗曼坦

第九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第九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强度、气温、湿度、风速、训练水平、情绪、衣着
量、饮水量以及汗腺的数目等因素有关。 如果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运动时出现大量 排汗的情况,可能是过度训练的征象。 根据排汗情况,记录时可填写为汗量较多、一 般、不多或其他。
(二)客观检查
1、基础脉博(清晨): 脉博的频率与训练水平有密切关系。逐步减少为训
成绩仍上不去,可考虑过度训练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
一、内容:
1、进行系统的医学观察和现场观察;
2、预防和检查、治疗运动性疾病;
3、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 4、严格训练制度和操作规程; 5、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做好预防工作。
二、常用生理指标:
(一)脉博: 脉博是反映人体机能的灵敏指标。它反映运动量的 大小,可掌握训练的强度和密度,评定运动员的机能 状况和训练水平,而且测定的方法简单易行。
①、静坐5分钟,侧出15秒钟的脉博数,乘4得出1分 钟的脉博数,标以P1。
②、在30秒钟内完成30次蹲起(每秒钟做一次),
即刻侧15秒钟的脉博数,乘4。标以P2。
③、休息1分钟再侧15秒钟的脉博数,乘4即休息状 态下的1分钟的脉博数,标以P3。 ④、按以下公式计算指数:
P1+P2+P3-200
指数= ───────────── 10
4、睡眠:
正常的睡眠状态应是入睡快,睡得深,不做或很少
做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睡眠 应当是良好的。 体育活动参加者和运动员中出现失眠、睡眠不好的 现象,大多是对运动负荷不适应或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反
应。记录时可填写睡眠的时间以及睡眠状况,如良好、
一般、不好或失眠、多梦、易醒等。
5、食欲:
(2)受一定限制的药品 有乙醇、大麻、局部麻醉剂、皮质类固醇 、β-受体阻滞剂等5类药品。

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主要内容作者:黎红胶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在进行有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根据锻炼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机能状态进行分组,如组织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男女分组,有条件时应当将肥胖学生或其他体质较差的学生单独分组;组织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时,注意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和刚开始锻炼的人区别对待,把健康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区别对待。

关键词:体育活动;医务监督;主要内容一、体育活动中的医务监督体育活动中安排的运动负荷的大小、动作的难易程度、身体的活动部位应符合渐进性、全面性原则,在活动组织中应随时注意观察锻炼者的反应。

如发现不少锻炼者有出汗过多、面色苍白、动作反应迟钝或不协调现象等,同时伴有心悸、头痛、恶心等,说明本次活动运动负荷太大,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进行室外体育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天气对锻炼者身体的影响。

寒冷季节有风时容易发生冻伤,中老年人可能会诱发心血管意外(如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血栓等),应该将锻炼时间安排在气温回升之后。

夏天组织体育活动时应该避开最热的时间段,在空气湿度过大时,应减少锻炼的时间,减小强度;有不适感觉的锻炼者应暂时停止锻炼。

对锻炼场地、器材、服装进行安全检查,每次组织锻炼前应该检查运动场地是否适合锻炼,如对各种器材进行检查,及时安排潜在危险。

锻炼要穿防滑、舒适的鞋进行体育活动,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弹性,锻炼者穿的服装一般要求宽松合适,不能过于肥大或过紧,最好是透气性好的棉织品,提醒锻炼者不要带胸花,不要别别针,小刀等尖锐的物品不应放入衣服口袋里,以免在锻炼中发生意外。

另外,要经常对锻炼者进行体育卫生宣传教育,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对体育卫生的贯彻执行。

二、比赛期间的医务监督在组织锻炼者参加体育比赛时,一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医务监督工作:一是比赛前要求锻炼者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

除一般医学检查外,还要进行机能实验,必要时可做心电图等特殊检查,严格把关,不允许机能不良者参加力所不及的比赛,更不能让感冒发烧者、患有慢性内脏疾病者参赛。

第十课--体育保健学

第十课--体育保健学
常的途径摄入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称为使用兴奋 剂。
二)禁用兴奋剂的手段及检查措施 现国际奥委会规定禁用的手段是:1、血液兴奋剂;2、药理学、 化学和物理学的手段
三)服用兴奋剂的危害
1、疲劳是机体的保护性抑制,兴奋剂使人的体力精力过度付 出,超出了机体的生理范围,产生机体伤害,甚至造成机能衰竭 死亡。
8、 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
第四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掌握比赛特点,做好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医务监督,对保护青少 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医务监督
一)赛前医务监督
1、赛前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 2、赛前组织管理 3、 做好赛前准备活动
2、刺激剂:降低运动员的判断力,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及伤害 他人,大量服用精神刺激剂,可因血液加速流动而导致血压升高、 头痛、心率增高、心律紊乱、焦虑和震颤,甚至死亡等。
二、控制体重 身体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而且运动人的身
体健康,特别是某些有重量级的运动项目(如举重、摔跤和柔道 等)和某些体重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如体操、跳水和长跑等), 经常涉及控制体重和减重问题。 一)减体重措施
推迟法:提前3-5天用药,连用至比赛的当天。 注意事项
1、不宜多用,特别是月经紊乱月经初潮不久的运 动员禁用。
2、最多连续用两个周期,一年最多用3次。 3、应用之后的月经周期按调整后周期进行。 4、只适用用于大型重要的比赛。
篮球运动的医务监督
篮球项目的特点:集体性;对抗性;时空性;体力消耗大; 进攻和防守共存; 训练特征:爆发力(突然启动、加速和停止、跳跃和下 蹲);灵敏性(体位不断变化); 耐力; 训练中易发生的运动损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损伤、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参加系统的体育运动后,体重变化的情况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 段的体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机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和脂肪的结 果。这个阶段一般持续3~4周,在此阶段内,体重一般下降2—3kg,即 相当于自身总重量的3—4%,对体型较胖或参加系统训练前较少活动者, 体重下降的幅度还要大些。进入第2阶段时,体重处于稳定。在此期间, 运动后减轻的体重在1—2天内得到完全恢复,这个阶段的持续5—6周以 上。以后进入第3阶段,即因肌肉等组织的逐渐发达,体重有所增加, 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在进行自我监督时,每周可测量体重1—2次,每次测量应在一天的 同一时间内(最好是早晨)进行。若条件允许,要做到空腹、排空大小 便、女性穿短裤背心及男性穿短裤。此外,还可测定运动前后的体重变 化,以观察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如果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并伴有 其他异常征象时,可能是过度训练或患有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儿童少 年的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倘若体重增加缓慢并与年龄不相称,甚至 体重下降时,应查明原因。
晨脉与自我感觉之间也有一定关系: 当晨脉每10s 增加1次时,有2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 若晨脉每10s 增加2次时,有40%人的人自感觉不良; 若晨脉每10s增加3次时, 有60%的人自我感觉不良。 如发现脉搏节律不齐或停跳现象时,必须做进一步检查。
(二)体重
每次运动后,体重常会下降,运动强度越大,运动持续的时间越长, 则体重下降的幅度也越大。
晨脉-----清晨、平卧、清醒、安静时的脉搏,常用来评定训练水平和身体功能 状况。
在测量晨脉时,一般记录10s内的脉搏次数,但需求其稳定值,即连续两次测 量的数值是一样,否则重测;也可测量 30s内的脉搏次数,然后再计算出每分钟的 脉率数。
晨脉可评定训练水平和身体功能状况: 每日晨脉若逐渐下降或不变,即说明功能反应良好,训练有潜力; 若每分钟增加12次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良,可能与睡眠不好或患病等情 况有关,必需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在排除其它原因后,脉经常保持较快的水平,则可能与过度训练有关。
二、客观检查
(一)脉率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安静时的脉率较慢。脉率与训练水平有关, 一般经过半年训练后可下降3~4次/min,经过一年训练后可下降5~8次 /min。这主要是通过系统训练,使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迷走 神经张力相对占优势的结果。 在自我监督中,检查脉率变化的规律时,还必须注意年龄、性别差 异和体温状况。一般人的心率,男性为60~80次/min,女性为70~90次 /min,正常值为60~100次/min。 年龄小,心率越快:婴儿120~140次/min,5岁为80~90次/min,14 岁为70~80次/min。脉率与呼吸频率之比为4:1。 脉率与体温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体温每升高1℃,脉率约增加8~12 次/min。
第六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 督
第一节 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 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 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 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它既是体格检查的 重要补充,也是间接评定运动量大小、预 防运动性伤病及早期发现过度训练的有效 措施。
一、主观感觉
(一)一般感觉 它是人体功能状况,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况的反映。身体健康的人, 总是精力充沛、活泼愉快的。但在患病或过度训练时,就会感到精神萎 靡不振,软弱无力,倦怠或容易激动等。在进行记录时,若精力充沛, 活泼愉快,则可记为“良好”;若精神萎靡不振,软弱无力,倦怠或易 激动时,则可记为“不好”;若精神状况一般,但又未出出上述不良现 象时,则可记为“平常”。 (二)运动心情 运动心情与精神状况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心情愉快、乐意参加运动 的人,若出现对运动不感兴趣,表示冷淡或厌倦,则可能是教学、训练 方法不当或疲劳的表示,也可能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征象。根据个人的运 动心情,分别记录为很想训练、愿意训练、不想训练、冷淡或厌倦等。 (三)不良感觉 在剧烈运动或比赛后,由于机体疲劳,多数人都有肌肉酸痛、四肢 无力等不良感觉,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经过适当的休息后,这些现象 很快消失,训练水平越高,这些现象消失得越快。但是,在运动中或运 动后,除了出现上述现象外,还有头痛、头晕、恶心、气喘、胸痛或其 他部位的疼痛时,则表示运动量过头或健康状况不良。在记录时应写清 具体感觉。
(三)运动成绩
坚持进行合理训练,运动成绩能逐渐提高或保持在较高 的水平上,动作的协调性好。 如果照常训练而成绩没有提高甚至下降,运作协调性破 坏,熟练的动作不能完成,则可能是功能状况不良的反映或 是早期过度训练。 记录时,若动作协调性良好,运动成绩基本保持原有水 平为“一般”;动作协调性破环,运动成绩下降为“不良”。
姓名
精神状态良好 运动心情 不良感觉 睡眠 食欲 排汗量
(四)睡眠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睡眠应该是良好的,表现在入睡睡得熟、少梦 或无梦,醒后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如果出现失眠、屡醒、多梦或嗜睡, 次日清晨精神不振,则应检查教学训练的方法和运动量是否适当。记录 时可分别填写良好、一般、入睡迟、易醒、多梦、失眠等。 (五)食欲 体育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多,所以经常参加运动的人,一般食 欲都较好。但运动刚结束后立即进餐,则食欲较差。如果在正常进食时 间内,出现食欲减退、容易口渴等现象时,可能与过度训练或健康状况 不良有关。记录时可按食欲程度的不同,填写良好、平常、减退或厌食 等。 (六)排汗量 发汗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一种方式。如果其他因素相同,人体的排汗 量将随运动量的加大而增多,又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适宜 的外界条件和运动量下,若出现大量排汗,甚至发生夜间盗汗等反常现 象时,则可能是近期内运动量过大,或身体功能状态不良,健康状况下 降的反应。训练良好的运动员,在同样条件下又重新出现大量排汗的现 象,则可能是过度训练的征象。记录时应根据排汗量的多寡,填写为汗 量平常、减少、增多、面部或汗衫上有盐迹或盗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