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4节

合集下载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由于供水比较安全可靠、维 护管理方便,适应性较强;但水下工程量大,施工 期长以及投资较大,特别是在水位变幅很大的河流 上,投资甚大。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特点可分为岸边 式、河床式、斗槽式和潜水式等。
浮动式取水构筑物有浮船和缆车两种。
三.取水构筑物用地指标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5.调节构筑物 调节构筑物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包括有各类 贮水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和高地水池等。 清水池设于水厂内,用于贮存水厂净化后的成品水, 水塔或高地水池没于管网中,用于调节管网中输水 量,水塔和高地水池还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根据 城镇地形特点,水塔可设在管网的起瑞、中间或末 端,分别构成网前水塔、网中水塔或对置水塔的给 水系统; 取水构筑物、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 物总称为输配水系统;从给水系统整体看.输配水 系统是占工程总投资的50%-80%。
①在山间河谷地区的河流两岸大都有厚度不大 的第 四纪地层沉积物,常形成多级台地及河漫滩,形成良 好的蓄水构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宜平行河流布置在 河漫滩或一级台地上,以便同时截取地下水和河流渗 透水; ②在山前平原地区,常由许多冲、洪积扇连成一片, 成为山前倾斜平原,其上部含水层常由卵石、砾石、 粗砂等组成,厚度较大,水质较好;取水构筑物宜设 在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并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布置; ③在平原地区分布由巨厚的第四纪层,常见的为冲积 层。在河床附近,含水层较厚,透水性较好;远离河 床地区,含水层薄,有时还夹有粘土质。在一些大的 河流中间,有广阔的沙洲和滩地,经常受河水补给, 往往是良好的取水地段。
即水源吸水井最低水位和处理构筑 物起端最高水位之差(m)
一.城市水源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给水水源,狭义上指清洁淡水,即传统意义的 地表水和地下水;广义上指除上面提到的清洁淡水外, 还包括海水和低质水(微咸水、再生污水和暴雨供水 等)。 (一)地下水 地下水指埋藏在地下孔隙、裂隙、溶洞等含水层介 质中贮存运移的水体。 优点: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发展增量法 根据有关方法计算出新增城市建设部分的 用水量,再加上现状的用水量,得到将来的 城市用水总量。多用于近期建设预测。
返回
LOGO
线性回归法
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用水量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推求将来年份的用水量。
用水量Q
时间(年份)t
Q=a+bt
前进 返回
LOGO
年度
用水量(万吨)
结束
LOGO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
★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水资源,平衡城市水源规划
和水资源利用
★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
★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 ★制定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返回
LOGO
工作程序
城市用水量预测 确定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目标 城市给水水源规划 城市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 分区给水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 详细规划范围内给水管网规划
返回
LOGO
第一节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组成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通常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取水工程 将水从水源地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 ★净水工程 将水净化,并加压输入城市管网 ★输配水工程
输水工程 配水工程 仅起输水作用的管道和设施 将水配送到用户的管道和设施
前进
返回
LOGO
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输水管、管网、泵 站、调节构筑物等)
确定城市单位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据规划的城市 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的总用水量。
返回
LOGO
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来的用水量的递增,并考虑经济 发展的速度、选定用水的递增速率,再由现状 推求规划用水量。
Q Q0 (1 ) n
Q0
起始年份的实际用水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课件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课件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4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 水厂
– 选址(地形、地质、防洪 、市政、经济等情况)
– 用地 • 配水设施
– 泵站 – 水塔 – 水池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5
城市给水管网规划
• 管网形制
– 环状与枝状
• 管道材料
– 钢管、水泥管、铸铁管、塑料管
• 消防供水管网
– 消防水管 – 消防栓
12
城市给水系统形制
• 城市给水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取水、水处理、输配水 )
• 城市给水系统的三种形制(统一、分质、分区) • 区域供水和重复利用系统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3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 地表水与地下水取水工程选址
– 水质 – 水量 – 安全性 – 施工和运营管理 – 水域综合利用
• 取水工程用地
• 我做过的小区规划有没有考虑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 题?如果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作哪些优化?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8
– 应注意用水量的变化趋势与节水要求、产业变化以 及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3
用水量预测
• 预测的方法
– 多用指标概算法(总规)、分类加和法(详规) – 回归法、递增率法等因现在的用水政策和技术的变
化,应慎用。 – 工业用水量应根据产业的性质和可供水量的限制进
行预测。
• 预测的结果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8
城市给水水源规划
• 水源规划的要点
– 位置 – 水质 – 流量(保证率) – 卫生防护 – 调配措施
• 缺水问题的解决
– 三种缺水
– 七种方法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 第2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市政工程规划 第2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h
15
2.3 水源选择和水源保护
一、水源选择
(一)城市给水水源分类 城市给水水源分为
地下水 地表水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
江河水 湖泊水 水库水 海水
h
16
一、水源选择
(二)城市水源选择遵循的原则 1.给水水源应有足够的可用水量。 (1)地表水源 当采用地表水源时,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
流量保证率为90%~97%考虑。 (2)地下水源 当采用地下水源时,应进行地下水储量计算。 地下水储量分为天然储量和调节水量。 天然储量包括静储量和动储量。
一般日变化系数Kd 为1.1
水量。m3/d
~1.5
(2)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d/24,
2) 时变化系数Kh 一般日变化系数Kd 为1.3 ~1.6
(2)用水量变化曲线 表示一天24小时的变化情况
m3/h (3)平均日用水量Qad:用水量最
多一年内平均每天的用水量。 (4)最高时用水量Qh:用水量最多
h
29
2.4 净水工程规划
一、城市自来水厂厂址选择与用地要求
(一)城市自来水厂厂址选择应遵循的原 则
1.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受洪水威 胁,地下水位低,地基承载能力较大, 湿陷性等级不高的地方。
2.水厂的位置,一般应尽可能地接近用水 区,特别是最大用水区。
3.水厂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输配电线路 短的地段。
(一)地面水源各级保护区卫生防护规定如下: 1.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
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置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 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 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 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给水规划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给水规划
3%~5% (5)未预见及管网漏失水量 多采用前四类用水量之和的15%~25%。有时消防水量不单独计算,列于未预见
用水量中。表2-25是广东省城市用水量的规划建议指标即是按这种方法确 定的。 2.单位用地面积法 3.人均综合指标法 合理确定本市规划期内人均用水量标准是本法的关键
进行城市用水量预测时,应注意下面问题: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② 切合实际。开发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研究。 ③ 可靠性。给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水源可靠的基础上,
尽量利用就近水源。 ④ 科学性 ⑤ 节约型 3. 保护水资源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4. 给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所组成,其任务是从 天然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 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按照工作过程,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取水工程
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并输往水厂。包括水源和取水 点,取水构筑物,将水从取水口提升至水厂的一级泵站等。
取水量
用水量
耗水量 排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关系图
万元产值取水量是指工业企业在某段时间内,每生产1万元产值的产品所使用的 生产新水量。
(三)城市用水总量预测
城市用水总量是整个城市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用水的总量,除由城市给水工 程统一供水的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及消防用水 的总和外,还包括企业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量。 1.分类用水预测法 (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及公共建筑用水量 (2)工业企业用水 (3)市政用水 (4)消防用水 可根据有关指标计算,也可按上述(1),(2)总和的百分数估算。一般取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二)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二)

4. 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 网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水供水 系统连接。
(三)给水管网的自由水头
自由水头:配水管网中的压力高出地面的水柱高 度。 要求某建筑物的自由水头必须能够使水送到 建筑物的最高用水点,且应保证取水龙头的放水 压力。其数值取决于建筑物的层数,一般规定: 一层建筑为10m,二层建筑为12m;三层以上每 增加一层增加4m自由水头。
布置形式:树枝状和环状网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线构筑简单,投资少,节省 管材;但供水安全性差,管段末端因用水量少, 水质易变坏。适用于:小城镇和小工矿企业初建 阶段以及人烟稀少的地区。
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可靠性高,可降低管网中的 水头损失和水锤造成的影响;但是工程投资高。 适用于:人口密集及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方 。
Q1 q1 q2 q5 q7
Q4 q9
A q2 Q2 q4 q6 Q3 q8 q10
B




ql qt
A B
qt+αql
qt+ql
A B
qt
(1-α)ql
αql


1
2
3
4 8
5
6 10
7 11 12
9

Q2 Q0 q1
Q3 q2
Q5
1
Q1
2
3
Q
城市给水工程 规划(二)
市政工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任务及工作程序 城市用水量预测 给水水源规划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给水管网规划
第四节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 二、城市取水工程设施规划 三、净水工程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给水工程规划3.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给水工程规划3.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1. 城本文市的给研水究意工义程及系主要统内规容划
基本知识层面
水是城市产生、存在、发展的必要及制约的因 素。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少的国家,人均淡 水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时空分布不均,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年内实际水量变化大, 常发生水旱灾害。做好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制 定合理、高效、节能的给水规划是城市规划中 的重要部分。
地域分 区

日用水量[L/(人·d)] 80~135

85~140

120~180

150~220

100~140

75~125
适用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 西、陕西、宁夏、甘肃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 北、湖南、安徽 广西、广东、海南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新疆、西藏、青海
在确定生产用水的各项指标时,应了解生产工艺过程, 以确实水质、水量、水压的要求。
(一)城市用水分类
3、市政用水
包括街道洒水、绿化浇水和车辆冲洗用水。
4、消防用水
一般从街道消火栓和室内消火栓取水。防火要求高的场 所,可设专用的消防给水系统(譬如:仓库、工厂等。)
5、其它用水 ——包括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水及其它
结果:不高不低、保持弹性
(二)城市用水量标准
2、用水量指标分类:
(1)生活用水量指标 (2)公共建筑用水量指标 (3)工业企业用水量指标 (4)市政用水量指标 (5)消防用水量指标 (6)未预见用水估算
(二)城市用水量标准
1. 生活用水量指标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L/(人.d)] (GB/T-50331-2002)
(二)城市用水量标准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PPT课件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PPT课件
(三)市政用水
用于街道保洁、绿化浇水和汽车冲洗等市政用水,由路面种类、绿 化面积、气候和土壤条件、汽车类型、路面卫生情况等确定;
(四)管网漏损水量
供水管网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
①明漏的水量损耗与报漏的及时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存在 3 种情况: 一是爆管, 有意外造成的给水管道突然破损, 使供水量大量 流失浪费; 二是管网中各种阀门盘根滴漏水, 因漏水量不大, 不易被人 们重视和发现; 三是因城市道路、建筑等设施在改建或拆迁时, 给水 管道被截或破损, 造成无人问津的长流水。
14
(2)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集体宿舍、浴室、商 业、学校、办公等用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_50015-2003 教材表3-4
15
(二)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 位建筑面积工业用水量作为工业用水标推;
4.城市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
在研究城市现状给水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给水水源 规划、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进行城市给水网络和泵站、 高位水池、水塔、调节水池等输配设施规划与布局;并 及时反馈城市规划部门,落实各种设施用地布局。城市 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将作为各分区给水管网规划的 依据。
5
5.分区给水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
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输配水管网工程三者 组成。
设计准则:
(1)保证供应城市的需要水量; (2)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3)保证不间断地供水、提供规定的服务水压和满足城
市的消防要求。
2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具体程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量的时间变化
日变化系数 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在规划设计年限中,用水量最多的一日用水量,
称为最高日用水量,一般常用来确定给水设施的规模。 一般特大城市Kd取1.1~1.2,大城市1.15~1.3,
中小城市1.2~1.5。
时变化系数 Kh=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指最高日中最大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
单位用地指标法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 =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
注:本 表指标 已包括 管网损 失水量
表2.2.3-2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 (万立方米/(km3·d))
区域
一区 二区
城市规范
特大城 市
大城市
中等城 市
小城市
0.8~1.2 0.7~1.1 0.6~1.0 0.4~0.8
系列2 线性 (系列2)
1991 1992
30
线性 (系列2)
1993
20
线性 (系列2)
1994
线性 (系列2)
10
1995
25 25.8 31.4
32 33 34.1
0
1996
35.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1997
35.2
1998
36
1999
36.2
2000
36.7
城市规模
区域
特大城 市
大城市
中等城 市
小城市
一区 0.8~1.2 0.7~1.1 0.6~1.0 0.4~0.8
二区 三区
0.6~1.0 0.5~0.8
0.35~ 0.7
0.3~0.6
0.5~0.8 0.4~0.7 0.3~0.6
0.25~ 0.5
注: 1.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 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及以上不满50万 的城市;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2.一区包括: 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 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江苏、安徽、重庆; 二区包
注:1、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2、用地代号引用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下同)。
2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规模、经济发展 状况和商贸繁荣程度以及公共设施的类别、规模等因素 确定。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2中的指 标。
表2.2.5-2 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第二章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2-1 概 述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通常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取水工程 将水从水源地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 净水工程 将水净化,并加压输入城市管网 输配水工程
输水工程 仅起输水作用的管道和设施 配水工程 将水配送到用户的管道和设施
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布置
一般给水系统的组成
(输水管、管网、泵 站、调节构筑物等)
用地代号 C
用地名称 行政办公用地 商贸金融用地 体育、文化娱乐用地 旅馆、服务业用地 教育用地 医疗、休疗养用地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用水量指标 0.50-1.00 0.50-1.00 0.50-1.00 1.00-1.50 1.00-1.50 1.00-1.50 0.80-1.20
Qp=(1.05~1.10)Q/24(米3/小时)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 Qmax=Kh*Q/24(米3/小时) Kh――城市用水量时变化系数。 设计管网时,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qmax=Qmax/3600(升/秒)
某一区新规划区,第一期规划人口10万,居住区室内卫生 设备齐全,区内公建配套齐全;区内有一7000名工人的 企业,实行两班制,每班3500人,无热车间,每班500人 淋浴,车间生产轻度污染身体,生产每日耗水3000立方 米。不考虑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未预见水量按18%计, 请计算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和管网的设计流量。
城市给水工程示意图(地下水源)
1管井 2集水池 3泵站 4输水管 5水塔 6配 水管网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
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水资源,平衡城市水源规 划和水资源利用
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
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
制定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0.6~1.0 0.5~0.8
0.35~ 0.7
0.3~0.6
0.25~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2)
分类加和法
1 城市居住用地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特 点、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单位 居住用地用水量可采用表2.2.5-1中的 指标。
表2.2.5-1 单位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 (万m3/(km2·d)
水源
取水
(取水构筑物、泵站)
输水
净水
(水厂)
输水
配水
用户
取水工程: 从水源取水
给水处理: 按用户要求进行水处理
输配水: 向用户供水
可%
城市给水工程示意图(地表水源)
取水工程 1取水口 2一级泵站 3加氟间 净水工程 4沉淀池 5过滤池 6清水池 7二级泵站 8
加氟间 输配水工程 9输水管 10配水管 11进户管 12消防栓
用地代号
区域
特大城市
城市规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1.70-2.50 1.50-2.30 1.30-2.10 1.10-1.90

二区 1.40-2.10 1.25-1.90 1.10-1.70 0.95-1.50
三区 1.25-1.80 1.10-1.60 0.95-1.40 0.80-1.30
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来的用水量的递增,并考 虑经济发展的速度、选定用水的递增速 率,再由现状推求规划用水量。
Q Q0 (1 )n
Q0
起始年份的实际用水量
用水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
城市发展增量法
根据有关方法计算出新增城市建设 部分的用水量,再加上现状的用水量, 得到将来的城市用水总量。多用于近期 建设预测。
S6 S6'、―― 分别为街道洒水和绿地浇水面积(米2)
n6――每日街道洒水次数。
⑦未预见水量(包括管网漏失水量),一般按以上各 项和的10~20%计算。
则最高日用水量为
Q=K*(Q1+Q2+Q3+Q4+Q5+Q6)(米3/日)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为
Q0=Q/24(米3/小时) 加上水厂自身用水量5~10%,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取水 量为
工业用水
取水量
工业 用水量
再用水量
耗水量 排水量
工业再用水率:指一定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 用的再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假定现阶段万元产值取水量为P0,再用水率为 A0;规划年万元产值取水量为Pi,再用水率为 Ai。每万元产值的总用水量基本稳定,则有:
Pi 1 Ai P0 1 A0
市政用水量标准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
以过去的资料为依据,以今后的用 水趋势、经济条件、人口变化、水资源 情况、政策导向等为条件,对各种影响 用水的条件作出合理的假定,通过一定 的方法,求出预期用水量。
人均综合指标法
确定出规划期末人均用水量指标, 根据规划确定的人口数,计算出用水 总量。
单位用地指标法
确定城市单位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 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的总 用水量。
⑥最高日平均用水量为 Qc=Q/24=1633 m3/h 取时变化系数Kh=2.0,则最高时用水量为 Qmax=Qc×Kh=3266 m3/h, q=907(L/S)
总体规划中常用的预测方法(1)
人均综合指标法
规划人口数 ×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 规划期末城市总用水量
表2.2.3-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 (万 立方米/(万人·d))
街道洒水用水量标准 1.0~2.0升/米2.次,2~3次/日
绿化浇水用水量 1.5~4.0升/米2.次, 1~2次/日
汽车冲洗用水量 小轿车250~400升/辆.日; 公共汽车、载重汽车400~600升/辆.日
消防用水量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未预见用水量
《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规定,按最高日可用水量的15 %~25%计算
包括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水及其它未预见水量
城市用水量标准(定额)
指满足居民生活、工业生产所需的单位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标准 市政用水量标准 消防用水量标准 未预见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室外给水排水规范》(GBJ13-86)
括: 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
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 三区包括: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西和甘肃黄河以 西的地区。
3. 经济特区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根据用水实际情况, 用水指标可酌情增城(下同)。 4. 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5. 本表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下同)。 6. 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2)
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3)
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TJ36-79)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标准(1)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标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