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由于供水比较安全可靠、维 护管理方便,适应性较强;但水下工程量大,施工 期长以及投资较大,特别是在水位变幅很大的河流 上,投资甚大。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特点可分为岸边 式、河床式、斗槽式和潜水式等。
浮动式取水构筑物有浮船和缆车两种。
三.取水构筑物用地指标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5.调节构筑物 调节构筑物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包括有各类 贮水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和高地水池等。 清水池设于水厂内,用于贮存水厂净化后的成品水, 水塔或高地水池没于管网中,用于调节管网中输水 量,水塔和高地水池还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根据 城镇地形特点,水塔可设在管网的起瑞、中间或末 端,分别构成网前水塔、网中水塔或对置水塔的给 水系统; 取水构筑物、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 物总称为输配水系统;从给水系统整体看.输配水 系统是占工程总投资的50%-80%。
①在山间河谷地区的河流两岸大都有厚度不大 的第 四纪地层沉积物,常形成多级台地及河漫滩,形成良 好的蓄水构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宜平行河流布置在 河漫滩或一级台地上,以便同时截取地下水和河流渗 透水; ②在山前平原地区,常由许多冲、洪积扇连成一片, 成为山前倾斜平原,其上部含水层常由卵石、砾石、 粗砂等组成,厚度较大,水质较好;取水构筑物宜设 在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并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布置; ③在平原地区分布由巨厚的第四纪层,常见的为冲积 层。在河床附近,含水层较厚,透水性较好;远离河 床地区,含水层薄,有时还夹有粘土质。在一些大的 河流中间,有广阔的沙洲和滩地,经常受河水补给, 往往是良好的取水地段。
即水源吸水井最低水位和处理构筑 物起端最高水位之差(m)
一.城市水源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给水水源,狭义上指清洁淡水,即传统意义的 地表水和地下水;广义上指除上面提到的清洁淡水外, 还包括海水和低质水(微咸水、再生污水和暴雨供水 等)。 (一)地下水 地下水指埋藏在地下孔隙、裂隙、溶洞等含水层介 质中贮存运移的水体。 优点: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主要包括水资源评价、水需求预测、水资源配置、供水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进行水资源评价,包括对城市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分布、水量以及水质等情况。
通过水资源评价,可以明确城市所能利用的水资源,为后续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进行水需求预测,根据城市的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农业用水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的供水需求量。
在预测中还需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进行灵活调整。
然后,进行水资源配置,根据城市的水资源评价和水需求预测结果,合理配置已有的水资源,考虑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水量的分配以及水质的处理等问题,确保供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进行供水系统规划,包括供水工程的设计和布局。
要考虑城市的用水量、用水压力、供水管网的布设等因素,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规划中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指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进行设施规划和优化,以保障城市供水供应和城市环境水质的健康。
本文针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需求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会直接影响城市供水排水需求的变化。
因此,在规划城市供水排水工程前,必须准确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并对供水排水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
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情况、水质情况以及特殊行业要求,制定出不同的供水排水方案。
二、确定供水排水设备类型和数量根据城市供水排水需求,确定不同的设备类型和数量,则可以从最基本的取水设备、输水设备、储水设备、净化设备等开始,给出最优组合的方案,并逐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架构。
三、规划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是供水排水系统的核心部分,对城市供水排水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城市管网时,需考虑管道的材质、直径、流量、水压、流速等要素,确保管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运营效率,还要兼顾城市整体规划,提高城市景观价值。
四、考虑供水排水工程的可持续性规划城市供水排水工程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还要兼顾长远的发展,确保供水排水工程的可持续性。
在设备选择和管网规划中,要考虑到工程的后续维护和更新,以及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消耗问题。
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供水排水的资源利用率告诉城市供水排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如海水、雨水、污水等,改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改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当然,在综合利用水资源时,也需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污水处理。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环境水质的重要措施。
在规划城市供水排水工程时,要遵循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我们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面的考虑,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
城市的发展规划对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来确定相应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内容和重点。
也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用水用量、用水习惯等情况,以及城市的雨水排放情况,这些都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地质条件、水资源情况、气候特点等都会对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产生影响,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案,确保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在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中,需要注重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可以通过建设节水型设施、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只有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在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变化,提前做好规划和预留空间,确保给水排水工程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变化。
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确保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原则水资源是十分重要、又很特殊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中,水质水量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如何选择用最低的基建技资和最少的经营管理费用,满足各用户用水要求,避免重复建设,是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城市发展、人口变化、工业布局、交通运输、供电等因素,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根据国家法规文件编制(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①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②开发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研究。
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限制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的发展。
③给水工程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水源可靠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就近水源。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净水工艺和水厂平面布置,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少拆民房。
新建水厂应配套建设,除备用能力和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场地及施工复杂部位留有发展余地外,不宜在工艺设计参数上再留有挖潜余地。
管网的输配水能力应与水厂建设规模相适应。
④城市供水工程规划应依靠科学进步,推广先进的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尽量降低能耗,降低药耗,减少水量漏失。
⑤城市供水应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
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目标等确定城市供水规模。
②根据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用水要求、功能分区,确定水源数目及取水规模。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水方案图纸要表达的内容有:水源及水源井、泵房、水厂、贮水池的位置,给水分区和规划供水量,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位置。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编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有时另行编制专业规划。
在此基础上,再编制详细规划。
各阶段规划的内容与深度可按下列要求编写:1.城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确定用水量标准,估算城市用水总量;(2)根据水源水质j水量情况,选择水源,确定取水位量及取水方式;(3)根据城市发展布局及用地规划、城市地形,选择自来水厂、加压泵站、高位水池(水塔)位置和用地,输配水干管走向,估算干管管径;(4)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自来水水质目标,选择水处理工艺形式;(5)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6)确定城市节约用水目标和计划用水方案图纸要表达的内容有:水源及水源井、泵房、水厂、贮水池的位置,给水分区和规划供水量,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位置。
2.城市给水工程分区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估算分区用水量;(2)根据区域内用水水压要求,进一步确定分区供水设施,确定主要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3)确定输配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管径及服务范围;(4)确定飞分区内计划用水措施及节约用水目标。
主要图纸的表达内容与总体规划基本相同。
3.城市给芬工程详细规划的内容与深度城市给水工程详细规划是在城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的规划,并做出较为详细规定,作为给水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对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作出评价,其主要内容为:(1)计算用水总量,确定规划区供水规模;(2)确定供水水质目标,选定自来水厂大致位置;(3)确定集中供水、分区供水方式,确定加压泵站、高位水池(水塔)位置、标高、容量;(4)确定输配水管走向、管径,进行必 要的管网平差;(5)选择输水管网管材及敷设方法;(6)对详细规划进行工程估算,预测投资效益;(7)对近期规划部分进行规划设计、工程估算、效益分析。
(完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范1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城市水资源2.1.1 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 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 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城市用水量2.2.1 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其中应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007-10-10]【字号:大 | 中 | 小】【背景色】1 总则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2.1 城市水资源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
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