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完整版)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完整版)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发布者:罗再梅发布时间: 2011-10-31 20:39:1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讲授合理进行比较要确定测量单位时,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谁呢?(桶的大小没有确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为地任意确定作为测量的标准,从而战胜了国王的刁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值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将其硬塞给学生好得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思维抹杀掉,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3、在介绍压强单位时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天堂的所有科学家一起玩躲猫猫。很不幸,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但除了牛顿所有科学家都躲了起来。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的面前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间。爱因斯坦数完数,就看见了牛顿,马上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却死不承认。结果其他科学家都出来了,并帮牛顿证明牛顿没出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牛顿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站在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间,也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学生很容易记住压强的单位,而且记忆深刻。

4、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5、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所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地探索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其中物理小故事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是讲解有关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炊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法拉第的座右铭是:“像蜡烛那样为人照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一生热爱真理,热爱人民,真诚质朴,作风严谨,他的思想品质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

6、在教学环节中,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调节气氛。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使课堂更鲜活,更生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

的内容,但要了解学生,因人制宜进行编写,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也要注意德育渗透。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引课的内容很多,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体现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物理是门自然科学学科,其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相吻合。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应试化现象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看不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影子,看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看到的只有大量的机械性训练。有的甚至打着“学案导学”的旗号,将这种应试化、训练化、试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高效课堂”。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学习兴趣。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改变思想观念,教师角色从新定位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育观念,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到终身性教育的转变,推进创新课程的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把自己作为信息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引者即作为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中转站,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以往的物理教学,甚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的灌理论,讲概念,甚至讲实验,上课效果差是非常明显的。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如在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时,让学生靠墙亲自站在同学面前,用一个钉子挂着小钟摆,然后让钟摆从靠近该同学眼球的位置开始摇摆,摇摆前通过提问,比如小球会不会碰到该同学眼睛,碰到为什么,不碰到又为什么,在参与活动中巧设各种疑问。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惊奇→探索这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故事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实验现象直观形象、重复再现,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室和生活中所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实验现象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教师在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一课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示一遍电路的实物接法,但由于实物演示不够直观,学生往往都不能看的很清楚,所以,实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而且还容易烧毁电路设备等,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教师可以轻松接线,学生也可以看的更清楚,而且实验中出现故障也少许多。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放大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利用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动画画面生动,

六年级语文: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25.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成分和情感变化。 3.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课件3】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诗集,作于1924—1926年。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鲁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自我的严格剖析,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

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初品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课文,注意字词。 2.请一组同学逐一朗读词语,纠正错误。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骤然皱蹙泼剌 3.你对《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景物很美,乌桕,野花,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是美好的事物。)4.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写? (这篇貌似很美很悠闲的文章,同学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它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描述的景物总体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性印象。) 三、细品课文 1.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自然段?(3—8自然段) 2.大家看出来没有,所谓“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最后又回到“昏沉的夜”,这就是“好的故事”的结构。 3.你认为文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文章题目是“好的故事”,但通篇都没有具体的情节,只是把所经过的地方绘成了一幅图画,而这个“好的故事”就在这幅图话里面。) 4.如果让你写山阴道旁的景物,你会怎样写?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我们一般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一些长句子。可是作者只是写了一些词语拼接起来。) 5.作者写“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用了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倒影)

教育教学故事

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会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容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妥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叫郭小珊,她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找她谈了几次话教育她端正学习态度。她虽然表示改正错误,可没过一天还是完不成作业。同学们也讽刺他,疏远他,她情绪一落千丈,她对我敬而远之,不敢跟我说话,有时在路上遇见我绕道走。 看到此情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我就很凶,叫人不容易接近吗?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于缺乏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不能耐心教育。因此,态度粗暴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我想对于成绩差,有缺点的学生决不能让他们掉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小树啊!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爱和鼓励。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后进生恰如其当、全方位地评价,同时恰当增加夸奖力度,欣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当他们不敢发言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甚至错误时,我就耐心地对待,热情地启发,引导。给予更多地理解和宽容。比如:“试试看,请不要紧张,老师相信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了,我就对他们说:“如果你能跟我们一起学习,你一定很棒的。”当学生回答问题好时,我就会让同学们给她鼓掌。或者说“你知道的真多,一定很喜欢看书。”

这些鼓励性的语言,点燃了孩子们的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温和友善,胜于强力风暴。教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都能缩短师生间的差距。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我们使用得当,都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的情景创设中注意了这些问题,相信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实效,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思路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思路 发表时间:2019-02-18T16:05:22.4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4期作者:李印[导读]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得广大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深刻认识。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高级中学121400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使得广大教师对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深刻认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透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潜力到达必须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简单。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透过教师在一段时光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此刻: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务必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状况选取教学资料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一样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 二、转变教模式,提高效率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光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光。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光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光,要敢于精简“讲”的资料,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构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潜力。 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简单,更容易应付考试。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潜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状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潜力。 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 (1)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构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2)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务必重视图像情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潜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2.重视图像情景教学的策略。不一样的信息对大脑中不一样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构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构成空间概念。应用潜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透过图像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每一节课的资料,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2.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我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3.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状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透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潜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经验总结一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组:赵丽梅多次经历探讨周,听过数次探讨课后,让我对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又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可以说,在学习的这些日子里,每一堂课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下面就和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老师上课很累,学生听得厌烦提不起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学生的感受,逐渐转变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从根本上改变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课堂也逐渐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对于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琢磨课程找到合适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 这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教学反思,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

物理趣事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来做自己的楷模。从洗澡的故事说起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本文从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兴趣、解题规范化等几个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衔接兴趣规范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

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1、方法恰当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在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直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直观教学。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课堂是我实现梦想的殿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不懈地努力着。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虚心向老教师求教,深入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经常查阅资料、撰写教案,优化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淀了丰富教学经验,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我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的省心,学生听的尽兴。我相信厚积才能博发,课堂上学生有问题举手就问,有问必答,方法灵活。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虽然,这样的课堂更具有挑战性,对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对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这样的课堂也更利于一个人成长。学生们有时会提出非常尖锐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教师备课精细,考虑问题周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能学到自己有时想不到的问题。她也很注重与同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教学经验。 我在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高素质的现代中学生”为育人目标和坚持“把方法教给学生、教导学生人人会学”的教学原则,并形成了“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的教学特色和“师生愉快合作,共同研讨提

高”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的敬爱、家长的尊重,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我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方法,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就要求学生记课堂笔记,形成一套“课堂记笔记”“课后补充笔记”“高三完善笔记”系统学习策略;要求学生高一寻找学习方法,高二调整学习方法,高三适应学习方法等等。 我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中,极力推行新课改理念,通过到外地学习,听神州智达讲座等,配合学校大力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只有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们。这种教学培养起来的学生们,才有创新,才有思想,才有发散性思维,考虑问题的多角度,才不会成为所谓的“书呆子”,才能成长为综合实力雄厚的人才,才能达到厚积薄发。 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促进后进学生转优成才。我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求,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

(完整版)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发布者:罗再梅发布时间: 2011-10-31 20:39:1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之间不会再发生热传递,小锅中的水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无论小和尚烧多长时间,只要大锅里的水不烧干,小锅里的水永远不会沸腾。本故事可以演变为试题:把盛有水的小锅放入大锅里的水中,给大锅底部慢慢加热,当大锅中的水沸腾时,小锅中的水() A温度能够达到沸点,能够沸腾 B温度能达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C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够沸腾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是相同的,但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环境,爱护和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2、在物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步的课堂演示实验也少。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便可以讲一些与之相关的物理常识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问题,有助与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讲授合理进行比较要确定测量单位时,如果用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进行教学要比枯燥、单调地讲授理论效果好得多: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的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如果这桶有这条渠的十分之一大的话,那这条渠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他到底有多少桶谁呢?(桶的大小没有确定)阿凡提正是抓住了桶的大小可以人为地任意确定作为测量的标准,从而战胜了国王的刁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值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将其硬塞给学生好得多。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授枯燥的理论,只会把学生的个性思维抹杀掉,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超现实想象和情感层次性变化,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教学重难点】 1.读懂“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找出这个故事中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 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爱看好的故事,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又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

同走进鲁迅为我们营造的故事世界。(板书课题好的故事)(课件出示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 1.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 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强调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并对学生解释的词语意思进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导: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2. 师:结合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分析理解 1. 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第1自然中描写了“昏沉的夜”的情景,在这里“昏沉的夜”有什么特殊 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课件出示: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知识交流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学校是什么?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仰;那么学校就应该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大专毕业之后,我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来到小学教书,应该说我真正开始我的教学生涯是在上班半年后,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六年级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他们很好奇的内容的学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 该遗忘的角落!忽然想起当年看的那部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种精神是舍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物理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物理 摘要:高中物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是老师的教学难点,如何教好高中物理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兴趣;方法;能力;理解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虽然评价一节课的因素很多,但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 1、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

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教学故事

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教学故事 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教学故事讲述老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我想每个老师肯定有很多。虽没有那么多的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但也有印象深刻和意义深长的故事情景。 当我接手教高一年级时,班上有一位这样的男孩。他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上物理学课时,我发现他总是习惯地趴在桌上,手中一直摸索着什么东西,这样自然的就不能集中精神听课,他的行为让我想到他可怜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波动。但是,只要我提醒他:’’你应该挺起胸膛来认真听讲。’’他也会回答一两个像样的问题,这一点让我知道了他并不笨,能学好。对,我发现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让他一直挺起胸膛,认真听讲,对自己充满自信心。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成绩提高了自然对学习有兴趣。我经常给他的家长打电话,建议他们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规范一下他的学习行为。在班上我又开展了‘纪律行为’加分。根据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加分、扣分。他听了,重重的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招一出,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每堂物理课上,他都积极举手发言,哪怕是回答错了,我都趁机表扬了他,还给他加了10分。看到他那高兴劲,我的心也高兴得像花儿一样。紧接着我就测验了运到学单元试卷,发现了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又趁机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希望他们一定要 配合我一起鼓励他、教育他。后来,这个男孩好像变了一个人,各种行为习惯变好了,期末考试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我深深体会到,老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与思考,注意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心中隐秘的活动,脸上露出的神情,生活中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一切就是刚刚

露出的端倪,不会引起成人的注意,也应成为老师捕捉的对象。或是因势利导,或是防微柱渐,并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在课堂上适时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物理学世界是一个鲜活而完美的世界,需要教师和学生花精力甚至花大精力去理解的科学,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也觉得物理课难教。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例子,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1、讲授液体沸腾时,学生对沸腾必须达到沸点这一条件非常熟悉,但往往忽略继续吸热这一条件,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要外出办事,为了让顽皮的小和尚在庙里看门,他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他把小和尚领进厨房,将盛有冷水的水锅漂在一锅沸腾的水里,对小和尚说:“大锅里的水不能烧干,你把小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出去玩了。”小和尚一听很高兴,赶紧向炉里加柴,使火烧得旺旺的,可一直到老和尚回来,小锅里的水也没有被烧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本故事主要考查水沸腾的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题目中随着给大锅加热,大锅中的水能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温高于小锅中的水温时,大锅中的水 )把热传递给小锅中的水,使小锅中的水温升高,直到温度都达到水的沸点。(2要继续吸热。当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后,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他们

物理教学故事之平面镜成像

物理教学故事之《平面镜成像》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平面镜成像》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来得出规律的探究课,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来进行,在学校几乎没有做过分组实验,紧张于担心自己把握不好实验课的课堂,更何况这次实验中寻找和确定虚像的位置是一大难点,所以在学校试讲的时候运用了“统”“放”结合的方式,我将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这一环节以边引导边演示的方式进行了下来,而接下来的测量物距与像距等其他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中的难点让我帮助学生解决了,于是这节课就顺利地进行完了。 课后,自己虽为在本班第一次上分组实验课基本能顺利完成而有些出乎意料的高兴,可细想想,在遇到难点时未让学生思考讨论,就直接帮助学生解决了,却是这堂课的一大败笔。自己所谓的“统”的方式,其实是硬塞给学生的,如果经过学生的讨论,他们能自己解决该多好。而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这堂课的完整性,规范一堂课的秩序,以及对学生能力的不信任,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可以全放手的却没敢放。

在讲这节课时,想着他们的基础要好些,基于对他们的信任,整堂课我完全放手了。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了实验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看着学生时而认真思考,时而激烈讨论,时而会发出恍然大悟后的感叹,我也感到很欣慰。讨论后有学生在回答实验器材中要有一张白纸时,有另一位学生说“我觉得用一张有刻度的纸会更方便,不用刻度尺测量了。”之后我提示了可以用方格纸。在动手实验中,有些学生干脆直接把一把刻度尺放到玻璃板下面,蜡烛放在刻度尺上来回移动。在惊于学生的聪明的同时,我觉得自己课前的种种担心是多么的幼稚。 想起斯宾塞的一句教育名言:“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从这节课里我意识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并鼓励他们多去思考,多动手去做,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究者和研究者,自己要做到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不再去“硬塞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