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人的居住风格看其性格特征

合集下载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作为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人文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北京人对于四季的变化非常敏感,喜欢在每个季节里体验不同的气候和风景。

春天,人们喜欢去公园看樱花和踏青;夏天,人们喜欢去山区避暑;秋天,人们喜欢在公园里赏红叶;冬天,人们喜欢滑雪和吃火锅。

北京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季节的敏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还体现在生活方式上。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多样且充实。

他们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既积极投身于工作岗位,又注重家庭和社交生活。

北京人热衷于接触新事物,追求时尚和品质生活。

他们喜欢去高档餐厅品尝美食,喜欢购物和逛街,喜欢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交聚会。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充满活力和激情,他们享受生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还表现在人文素质上。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北京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参观博物馆和古迹,了解历史和艺术。

北京人注重教育和学习,他们重视知识和修养的积累。

他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北京人的人文素质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人文素质三个方面。

他们善于体验四季的变化,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人以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素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北京人以他们的特点和品质,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和魅力。

作为北京人的一员,我为能够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到骄傲和幸福。

北京人的性格特点

北京人的性格特点

北京人的性格特点(这个我喜欢,大家觉得怎么样?)身为“首善之区”,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宏伟整齐,城市建设颇有气派,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

但气候却较为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寒流滚滚,惟有秋高气爽,比较可爱。

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

但现在这种古风似乎已经日趋式微,总的印象是,此地市民身居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风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临下,又以玩世的心态体味人生。

居高,故睥睨世界,纵横捭阖,尤其在“地方上”的人面前,总觉得自己是“中央的人”,就象处长对科长一样,盛气凌人;玩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于是侃爷辈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恶名。

读读王朔的小说,看看冯小刚的电影,一股子“痞气”扑面而来,但它痞得有文化,痞得够味道,说穿了这是北京人的幽默感,一种居高临下,睥睨一切的幽默感。

北京人干什么都带“大”字,官大、街道大、级别大、学问大、还有派头大、口气大、架子大。

“大气”可说是北京人的一种普遍特性。

他们的生活方式,无不带有“大”的味道:干大事、说大话、讲大道理、讨论大问题,就连聊天,也叫“侃大山”;喝茶,也钟爱“大碗茶”。

他们对小打小闹不感兴趣,他们向往的是做“大款”,成“大腕”,最好是当“大官”,所以,有句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

北京的文化是兼融的,官方体制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处于一种多层共生状态,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平共处。

各拿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相安无事。

在这里,既有林立的高楼,也有古旧的胡同;既有历史悠久的京剧,也有曲高和寡的实验话剧;既有时尚的各类主题酒吧,也有平民化世俗化的茶馆。

都市气息和乡土气息如此奇妙地融合在这座城市里,北京人真是做到了从大俗到大雅。

首先北京人大气而不大方。

北京人生在皇城根下,信息灵通,一般都十分注重人际关系,见了谁都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

在人群中,北京人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只要有北京人在就会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的局面。

北京人典型的性格特点:幽默善侃

北京人典型的性格特点:幽默善侃

[键入文字]
北京人典型的性格特点:幽默善侃
北京人性格
北京人善侃,而且具有一种幽默之气。

侃是北京人特有的休闲方式,更是一种能力和骄傲的资本。

大多数北京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侃爷,京片子,让外地人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在北京,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有你能侃,才算得上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这种能言善侃被北京人运用在商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商人运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将商业对手侃得七荤八素,最后运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做成了生意,还让人家开开心心地接受了他的要求。

在商业谈判中,北京人一般不会采取针尖对麦芒的方式来反驳对方,而是通常采取委婉、含蓄、风趣的语言,在反驳对方的同时又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达到了自己的商业目的,又与对方建立了很好的商务关系。

假如在谈话的过程中有失言的时候,他们也会用幽默来使自己摆脱困境,同时将对方的反击扼杀在摇篮之中。

北京人侃的话题极为广泛,但是他们注重的不是侃什么,也不是怎样侃,怎样侃得漂亮,只是为侃而侃,既不讲究形式,也没有什么目的,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都可以拿来侃。

可以眉飞色舞,可以气壮山河,可以晕头转向,可以找不着北,不分时间、地点,高兴时侃,抑郁时也侃,故美其名曰神侃。

作为中国的首都,浓厚的政治氛围使北京人对于政治情有独钟,很多北京人俨然是个政治家,即使是街头小贩,也会当街大谈特侃政治。

他们看待任何事情都可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谈论起政治,个个大气凜然,大有指
1。

北京的城市性格

北京的城市性格

北京的城市性格北京的城市性格自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至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复改北京为北平,北京在五百余年间一直是中国的首都。

清代前期满汉分居内外城,界限分明,城市公共生活的特征尚不明显。

清末民初,满汉杂处,且大量来自外地的官吏、教员、学生、文人遍布九城,形成了近代北京独有的公共空间。

这座城市的最大特性,是居住者阶层区分极为明显。

政府官吏、学校师生、报馆文人,几乎组成了另外一个城市。

完全可以想象,多来自外地的知识阶层,与北京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隔膜,北京作为首都又是怎样将举国的目光吸附在政府更迭、要人行踪和大学风潮上。

在新华门、东交民巷、中央公园、沙滩、吉祥戏园之外的另一重世界,很少出现在知识阶层的眼中和笔下。

顾颉刚于1925年“发现”了北京市郊的妙峰山香会后,不禁感慨道:“我们所知道的国民的生活只有两种:一种是作官的,一种是作师的。

此外满不知道(至多只有加上两种为了娱乐而连带知道的优伶和娼妓的生活)。

”北京与上海不同,晚清以降,北京从未像上海那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商埠存在,工商业者和城市平民的生活也从未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过长的政治化历史严重遮蔽和剥离了北京作为都市的存在,它的主要身份是高度政治化和符号化的“首都”。

施坚雅在《十九世纪中国的地区城市化》一文中指出:19世纪晚期,北京的中心地位不是来自于人口众多和工商业发达,而仅仅是一个行政权力集中的首都。

“北京的人口比人们对华北这个大都市预计的多不了多少;如果它构成全国一体化城市体系之巅的话,那它还不到原来该有的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因此,主要由外来知识分子构成的北京中上层社会的群体认同,与其说是针对具体的城市“北京”,倒不如说是指向“首都”这个巨大的符号。

北京人性格中的豪放大气

北京人性格中的豪放大气

[键入文字]
北京人性格中的豪放大气
北京人性格
天子脚下、皇城根畔的得天独厚,赋予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而国际化大都市的日新月异,则让这座帝都的血液中融汇了更多大气磅礴、兼容并包的气质。

深谙京味儿文化的京爷、京妞们,言谈举止中都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乐观和通达,他们知书达礼却也明辨是非,包容随和却也坦率直白,强烈的社会意识化作生活中的淡定与诚然。

其实说到底,北京人骨子里还是更钟情于安逸祥和的市井生活,这份与追名逐利相反的不卑不亢,便注定北京人生来都有些着名门望族的范儿。

与之掩映的就是北京人仗义、大方的京味儿,有分寸,守规矩,忒局气。

从外表看起来,北京人似乎有些作为首都人的高傲,但实际上他们具有北方人的特性,豪爽大气,重义轻利,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在生活中相互谦让,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比如:几个朋友一起去饭店吃饭,大家总会争着付钱,常常出现相互之间各不相让、都要交钱的情况,以至于饭店收银员不知收谁的钱好。

一起外出郊游,人们也总是争着全部包揽大家吃的用的东西,即使自己带的东西少也会拿出来给别人吃。

北京人热情好客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只要到北京人家里做客,主人都会非常热情地款待,陪客人吃好喝好。

在丰盛的菜肴面前,客人如果过分客气,就会被认为不爽快。

至于餐桌上的酒,那更是不可缺少的。

豪饮被视为北京人性情爽朗的一个重要特征,往往只有一醉方休,才能体现出主人殷勤好客,关系融洽。

1。

北京的性格 北京的男人和女孩

北京的性格 北京的男人和女孩

北京的性格北京的男人和女孩人是有性格的,没有了性格就没有了魅力。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特的性格,也就不存在城市特有的灵魂魅力。

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城市,虽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因为有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肯定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城市。

有句话说、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到了广州才知道自己的钱少,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的人土,到了深圳才知道自己的人老。

其实,到了北京,又岂止觉得自己的官小,简直是连人都小,那么大的北京城,一两个人走了进去,就像水柱融进了大海,看都看不见,影儿都没一个。

更何况北京又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那个衣着朴素,神态安详,满不起眼的遛鸟的老头,没准就是大清王朝皇族后裔,大小要算是个“贝勒爷”吧;而那个坐在小摊上喝豆汁、吃油条,吃完就一抹嘴,骑上自行车上班的中年人,也很可能是一位什么重要部门的什么长,不大一会就能批个十万八万的。

这些人在北京都很普通,就像他们说的话都使普通话一样。

北京,是个太大太大的城市,再大的人物,在北京也不容易大的起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变得普普通通了。

“大气”,可以说是北京人的一种普遍特征。

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都带有“大”字、干大事、说大话、讲大道理,讨论大问题。

就连聊天,也叫“侃大山”,喝茶,钟爱大碗茶。

他们对于小打小闹看不上眼,对于小模小样不感兴趣,向往的事成为“大腕”、“大款”,当然最好是大官。

就连娶媳妇也不喜欢小家碧玉式的。

北京的政治民谣和政治笑话特别多,你往往能一下子听到好几种版本,让你忍俊不禁。

但如果要说“正格的”,他们也能慷慨陈词,娴熟自如,让你不能不佩服他们的政治抱负、政治理想、政治敏感和政治才能。

这实在是北京人大气的最好注脚。

试问,难道还有比政治,比天下兴亡、民族兴衰更“大”的事吗?正是这种对政治的空前热情,使北京人成为“大市民”。

北京人的“和气生财”也来自北京文化的大气。

老北京生意人的“和气生财”不完全是来自所谓的“服务态度”,而是一种“文化教养”。

中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

5、湖北人性格特点
湖北地处华中长江边上,北邻河南,南接湖南,自然条件不错,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不南不北的地理位置使湖北人的性格有很强的兼容性,湖北人既有北方人的率 直, 又有南方人的精明,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造成了湖北人的火暴性格,而道家文化的潜在影响,又使湖北人为人韬光养晦,老谋深算,不爱显山露水。因此,他们兼 具楚人的蛮气和灵气,聪慧精明而好勇斗狠,出了不少文人武将。
东北人“霸气”而又“灵动”,其不胜不归的心劲体现为一种比野生东北虎更勇猛,比牛皮筋更柔韧的硬汉精神。东北人有较为强烈的建功、立业、扬名的义。雪村的那首歌《咱们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就是对这种性格的最好解释。在东北,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
8、四川(重庆人)性格特点
四川盆地群山环抱,物产丰饶,尤其是成都平原,更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多神仙类的人物,精明能干而散漫悠闲,既能 享受吃喝玩乐,又很喜欢谈玄探幽。与爽直幽默的川人聊天是一桩快事,他们见识独特,有丰富的民间智慧,摆起“龙门阵”来,趣味横生,荤素皆宜,硬是要得。 四川出美女,川妹子聪慧能干,做事麻利,发起嗲来风情万种,勾人魂魄,故民间有“少不入川”之说,以防有人误入歧途,忘了家中的老娘。四川是中国的人才大省,无论文人武将,川人都有上佳表现。不过,川人偏居一隅,独享其乐,虽藏龙卧虎,但窝在盆地 中,毕竟视野逼仄,难免有“夜郎自大”之嫌,如不走出夔门,充其量是个土霸王,终难成大器。从古到今,能够冲破险阻,走出夔门的川人,大多成为了各个时期 的精英,象古代的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近现代的朱德、邓小平、陈毅、郭沫若和巴金等,都是举世公认的川中蛟龙。重庆人本来就是川人,同其他川人有许多共同点。不过重庆古为巴国,与蜀人相比,重庆人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或许是因 为多山的缘故,重庆人的性格狡诘而不乏豪放,像闻名的重庆火锅一样,既麻且辣,他们紧跟各种潮流,从穿着打扮到新潮思想,形形色色的时髦玩意儿在这里流行 很快。重庆盛产美女,人都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是一个温柔之乡。但与温暾的成都人相比,重庆娃子的“砣子”(拳头)硬,敢打敢 骂,更带了巴人的火气和豪气。时髦漂亮的重庆妹子说起话来,不是妩媚多姿,就是嘴快如飞,一般大老爷们没有三下两下是抵挡不了的。

北京女孩子性格特点

北京女孩子性格特点

北京女孩子性格特点
北京女孩子一般有英俊潇洒的外表,又有语言慧敏、性格开朗的内心。

他们有着相同的服装,但独特的服装风格也让自己与众不同。

她们具有善解人意的智慧,不仅能融会贯通,更善于与人打交道。

而她们的口才也不弱,即使说出的话不够恰当,也会得体的互相理解。

北京女孩在神情、举止之间能够保持均衡的平衡,又有可以在非常形式的条件舒服的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这使得她们特别有希望拓展社会关系。

她们在做事上十分有耐心,并且有着执行力,在处理繁重的工作中也不只是勉强应付,而是以最大程度去参与其中。

而这种“安安静静做事去”的态度,也决定着北京女孩的性格多么的执着又忠实。

北京女孩有着极强的行动力,对于发掘机遇和把握细节的能力也很不错,有许多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们一般具有激情和责任心,看问题时也经常有独特的视角,特别是在把握自身实力,明确自身追求方向上格外坚定。

她们有自信,也很努力,并且有着实事求是的做事习惯,不属于虚荣之流。

北京女孩也有着很强的诚实与正义的价值观,不会轻易放弃属于自己的信念,在进行任何决定前,站在正义的层面审视,只接受那些真实能够适用的结果。

她们向往属于自己的精致生活,做事上也拥有深远的视野,但具体行动还是以实际和理智为主,而不是花\哨活动。

同时,北京女孩也是比较独立的,独立的生活和工作中,她们能够很好的自制力,她们的责任心让她们总是能够坦诚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也善于去鼓励他人。

最重要的是,她们的独立性可以让自己继续前进,并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去负责承担各种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北京人的居住风格看其性格特征
胡同,四合院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这其中包含着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和习惯影响。

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风貌,以及居住在此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宏大、雄伟、壮观、瑰丽,古朴······无论怎么形容,文字上的东西永远无法也无法描绘北京的特征风貌,它的雄浑旖旎多姿多彩,它的端庄典雅亦真亦幻,无不让我们生活在老北京的“老北京人”们对他有着无比深沉的眷恋。

它舒缓而充满激情,她青春却又充满沧桑,又使得我们对他引发千古思情,为其振奋。

“护城河的青青御柳,占尽人间春色;钟鼓楼的绿瓦斑驳,写尽世事沧桑;古旧的胡同,说不完轶事典故;庭院深深,道不尽人间悲欢”,老北京的古建筑,它历尽了老北京人的悲欢与喜悦。

四合院,老北京经典建筑之一,亦是最有特色的标志之一,通过其居住特点,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呢?
“就说北屋赫老太一家吧,破四旧那阵儿抄走的金银细软全折了钱,领回来了。

今儿买一台洗衣机,明儿买一台电视机,大摇大摆,抬进小院儿。

”在《轱辘把儿胡同9号》里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北屋的赫老太,是旗人,而四合院最好的屋子也是北院,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要先介绍一下四合院。

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四”是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即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才是四合院。

少一面都不行,那就不算四合院了。

座北朝南,临街五大间,开间每间一丈,一派砖墙。

这五间的分配,最东头一间是大门,大门西面第一间是门房,房门开在大门洞中,是司阍者的居室,应门时随时开门关门方便。

因为北京过去住家,大门总是一天到晚关闭着的。

大门一开,迎门看到磨砖的影壁墙,这是紧贴东屋南面的山墙砌的装饰建筑。

在影壁前往左手一转弯,就是南房窗前,按照标准格局,在转弯处,有一个圆形月亮门,四扇绿色屏门,两扇终日开着。

进来三间南房。

南屋进去,一般两间掏空,长方形,大约二十来平方米,西墙有门,通到里面一间,十分幽静。

站在垂花门台阶下,看里院东西两角,还各自隐藏着一个一丈见方的小院,和一间小北屋。

这样北房是中间三间格外高大,两边两间比较矮小,这就是习惯上说的“三正两耳”,北房是作为“正房”的。

北京的四合院总是尽量以北房作正房。

胡同是东西向的多,南北的少,大院子一般都在路北。

而老一代还有谚语云:“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

”实际最宜于居住者,则只有三间大北屋耳。

因此“北屋的赫老太”虽说是没落的旗人,但却时常“大摇大摆”地显呗,或是时常大方客套的邀请邻里街坊做客。

又如曹禺的《北京人》里讲述的,老一代老爷、太太住北屋,第二代大爷、大奶奶住西屋,东屋是下房,保姆(当年女仆无此称呼)、奶妇带小孩住。

东屋最南面一间后檐开天窗作厨房。

第三代年龄大,已上中学或大学的,住在南屋客厅的套间中。

因北面的房子竟似乎是整个四合院里最好,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而北屋也经常是家里涨价或是最有有地位之人居住。

而这也表现了北京人的长幼尊卑有序的性格特点。

而且老北京人都爱聊天,就是常说的“满嘴跑火车”,而住在四合院里,就恰好满足了老北京人这个“爱聊”的特点,这也是有建筑风格而影响的性格特征。

总的来说,老北京人能够有尊卑有序,辈分等级观念明显,而且善谈,这一点可能于当年旗人整天无所事事泡茶馆的遗风有关,发展到现在,便是把“扯蛋”当业余爱好。

老北京人的性格特征很多,但要是想一一解读确实太多了。

在老北京人这些性格特征中有好有坏,又优点,亦有毛病,但是我们对其应该是批判的继承,对于这些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或是积淀,都是对于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做的是保留,而不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追求新新文化而抛却了老北京最最珍贵的性格特征还有生活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