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资料
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兴隆洼遗址
1983年
公元前6200年~公元前540O年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兴隆洼文化命名地,为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大地湾遗址
1978年
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3000年
丁村遗址
1954年
距今12万年~距今10万年
山西省襄汾县
为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1962年
公元前12000年~公元前9000年
江西省万年县
为人们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及陶器、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玉蟾岩遗址
1993年
公元前8000年以前
姜寨遗址
1972年~1979年
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4400年
陕西省临潼县
是迄今为止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后冈遗址
1931年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100年
河南省安阳市
根据该遗址的“三叠层”,首次判明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三种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
庙底沟遗址。
1956~1957年
甘肃省秦安县
大地湾文化命名地,遗址对了解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仰韶遗址
1921年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
河南省渑池县
仰韶文化命名地,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半坡遗址
1954年~1957年
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300年
陕西省西安市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旧址的资料1987 年依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II)(VI)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30 年在周口店旧址还发现距今约 2 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
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丢失了自1927 年以来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着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 20 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
新中国建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旧址的挖掘研究,获得了大批的可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 40 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古迹。
北京人洞窟聚积层厚40 多米,依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古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以为北京人大概生活在距今 70 万年到 20 万年。
北京人的脑量均匀达到 1088 毫升,头部特点较原始,但已有显然的现代蒙先人种的特点,男性身高约 156 厘米,女性身高约144 厘米,食品主要根源于打猎和收集。
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齐备了人的特点。
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先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确立了基础。
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供给了有益实证,是中国科学家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 19 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的对于 " 直立人 " 是猿仍是人的争辩。
事实证明, " 直立人 " 是人类历史的最初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他们是 " 南猿 " 的后辈,以后 " 智人 " 的先人。
北京人拥有" 直立人 " 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为齐备了其作为人的特点。
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更充分表示了北京人的发展和持续。
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先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确立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太古文化宝库。
1918 年,周口店最早发现的地址是第 6 地址,是瑞典科学家安特发现的。
EP0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_解说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1987.12也许现在看来这只是中国北方一个普通的山地。
可是谁能想象。
它有过怎样一段漫长的过去和巨大的秘密。
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和古动物遗址群——周口店。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它是世界上发现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人类遗址。
周口店这二十七个遗址,其地点的地质年代横跨了几百万年。
比如第一地点,纵向来看,不同年代的地质堆积也非常完备。
这个堆积层共有四十多米高,出土过几万件的化石。
它由各种遗物足迹石块积淀起来,计有十三层,每层所代表的地质年代完全不同,其间相隔了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时间,层与层之间上下距离却不足两米,然而往往两米之间的勘探就耗去了中外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光阴。
这个堆积层正是我们得以参观周口店几十万年人类进化和九十多年考古历史的双面镜。
走过荒凉的岩石和沙地,猿人们执着地寻找着适宜生存的家园。
凭着对生存的巨大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他们终于找到湿润温和的树林,住进了山洞。
猿人的夙敌剑齿虎也悄悄出没于早晨的森林。
一次异常的打击侵袭了周口店,山崩地颤大火蔓延,猿人们对眼前的景像不知所措。
火在他们看来似乎是某种不可靠近的怪物,不知道哪里来的香味吸引着他们,犹豫着将一块熟肉放入嘴里,那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味。
就这样他们记住了熟肉的味道。
为了吃到熟食,他们需要一种神奇的物质火。
又是十万年过去了。
剑齿虎依然在猿人的周围徘徊,仍然将他们视为果腹的美食。
然而这时火出现了。
有趣的是除了猿人之外所有的动物都怕火。
就这样,火成了猿人洞的保护神。
在火的帮助下,人类快速地完成着进化的过程。
物竞天择是生物界永远的最强音。
1918年3月,华北平原仍然寒气逼人。
顺河而下平原骤然消失,再向西行便进入太行山的余脉了。
远望的人就是瑞典人安特生。
当他看到这座石灰岩质的山不由暗暗心惊。
作为当时北洋政府特聘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已经在中国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安特生的一位老朋友带来了一些来自北平郊区的骨骼化石。
参观周口店猿人遗址感受

参观周口店猿人遗址感受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
而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当我踏入这片土地时,心中满是敬畏与好奇,仿佛即将揭开一段被尘封许久的秘密。
周口店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这里是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之一。
远远望去,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让人难以想象在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下,竟隐藏着如此惊人的历史遗迹。
走进遗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化石和石器的展示。
那些古老的骨骼化石,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远古人类的生命气息。
看着那些简单而粗糙的石器,我不禁想象着远古人类是如何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并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沿着参观路线,我们来到了猿人洞。
站在洞口,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代。
洞内的石壁上,还保留着当年考古发掘的痕迹,那些层层叠叠的堆积层,就像是历史的年轮,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导游向我们介绍说,这里曾经出土了大量的猿人化石和用火遗迹,证明了早在几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就已经能够使用火来取暖、照明和烹饪食物。
火的使用,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让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还为人类的大脑发育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远古人类的顽强生命力所打动。
他们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却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他们要面对猛兽的袭击、自然灾害的威胁,但他们从未放弃,不断地适应环境,不断地进化和发展。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周口店猿人遗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迹,让它们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然而,当前的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关于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研究报告

关于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研究报告
周口店猿人遗址是中国的重要古人类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
以下是关于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研究报告:
一、遗址简介
周口店猿人遗址是一处以古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于1921
年被发现,经过多次发掘和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和文物,成为了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资料。
二、古人类化石和人类文化遗存
在周口店猿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包括头骨、牙齿、肢骨等,以及一些人类文化遗存,如石器、骨器、陶器等。
这些化石和遗存表明,周口店猿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具有直立人的特征,是人类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三、动物化石和环境研究
在周口店猿人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包括象、犀牛、鹿等,这些动物化石为研究当时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通过对动物化石的研究,可以得知当时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四、科学研究方法和意义
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研究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研究对于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对于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继续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寻找更多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二是加强环境研究,了解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三是加强人类文化的研究,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周口店人遗址,我将担任您们的导游,为大家介绍这个悠久历史的遗址。
北京周口店人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之一,距今已有约100万年的历史。
它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境内,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古人类遗址遗迹。
现在,周口店人遗址已经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来到遗址的展示区。
展示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遗址模型展示、文物陈列和生活场景再现。
遗址模型展示部分,通过模型的展示,为我们展示了周口店人居住的环境。
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表明,周口店人居住在这里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有丰富的猎物和植物资源。
而在文物陈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掘出来的石器、兽骨等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周口店人生活的见证。
生活场景再现部分,通过再现周口店人的生活场景,使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到实地考察的区域。
这里是周口店人的真实居住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的洞穴,这些洞穴是周口店人的住所。
周口店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利用火源加工猎物,并居住在这些洞穴中。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了周口店人的生活状况。
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捕猎的动物包括鹿、獐、狼、狗等,同时也采集一些果实、蔬菜等。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出土的动物骨骼,这些骨骼都是周口店人居住时期的猎物遗留下来的证据。
除了洞穴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其他遗迹,比如刻有凿痕的岩壁和燃烧后的土层等。
这些遗迹都是周口店人生活的痕迹,它们见证了周口店人的生存和演化过程,也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遗迹。
在整个导游过程中,我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解答疑惑。
希望大家在参观中有所收获,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感谢各位游客朋友们的参观,如果大家还有兴趣,可以多多关注北京周口店人遗址的研究与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精彩的发现!谢谢!。
周口店遗址

1961年3月4日,周口店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周口店 遗址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10月18日,周口店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5月,北京市文 物局公布《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年)》。
2012年12月31日,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遗产地的保护要求,周口店遗址监测中心正式挂 牌成立 。
2023年5月,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21-2035年)》,明确2026年至2030年,周口店国 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全面启动,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金陵、十字寺遗址等为载体,整体建设周口店“人之源” 文化公园。
根据出周口店遗址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 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
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 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门票价格
开放时间 交通线路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 。 周口店遗址
成年人:30元/人
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生、中小学生:15元/人
现役军人持证:15元/人
持有“民政优待卡”的京籍残疾军人、京籍伤残人民警察、京籍军队离休干部、京籍见义勇为人员;持有 “残疾人服务卡”的人员、离休人员、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儿童、60周岁以上老 年人持证免费参观;消防救援人员持证免费参观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谢谢观看
1971年,中国科学院拨专款对“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北京猿人展览馆”,建筑形式 为回字形结构,建筑面积为1036.32平方米。
1994年,“北京猿人展览馆”改为“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 2006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筹划博物馆迁建工作,将博物馆迁出遗址保护范围,新博物馆建成后, 原遗址核心区内的博物馆和办公建筑全部拆除。 2008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向中国内外广泛征集新馆建筑设计方案,征集设计方案10个。 2009年3月10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召开新馆建筑设计专家论证会,决定采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的新馆建设方案。 2010年5月19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举行奠基仪式。 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
建筑格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综述
周口店遗址
综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8093平方米,设有临时展览、基本陈列和4D影院;博物馆北侧500米为周 口店遗址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8张)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设有临时展览、基本陈列和4D影院,涵盖了科普互动展项、 模拟场景、纪念品销售、公共服务等内容。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832路公交车,在良乡北关站下车,换乘38路公交车,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917路(张坊支线)公交车,在周口店路口站下车,换乘38路公交车,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站 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616路公交车,在良乡西门站下车,换乘38路公交车,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站下车前往 。 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阎村出口下高速——京周公路直达
作用价值
作用品包括古人类、古动物、文化遗物等一千余件,展厅采用“实物展陈与 互动体验相结合、文物展示与场景再现相结合、传统展陈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展陈手段,系统地介绍周口店遗 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资料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
但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遗失了自1927年以来发现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标本,迄今下落不明,这一事件成为20世纪考古史上的世界之谜。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
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
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
北京人洞穴堆积层厚40多米,根据对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
用火遗迹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学家们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
北京人的脑量平均达到1088毫升,头部特征较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性身高约144厘米,食物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采集。
北京人已经懂得
用火和吃熟食,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知道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
了人的特征。
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
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是中国科学家
为世界考古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
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的关于"直立人"是猿还是人的争论。
事实证明,"直立人"是人类历史的最早期,处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最
重要的环节,他们是"南猿"的后代,后来"智人"的祖先。
北京人具有"直立人"的典型形态标准,而北京人对火的使用,更加完备了其
作为人的特征。
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发现,更充分表明了北
京人的发展和延续。
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
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宝库。
1918年,周口店最早发现的地点是第6地点,是瑞典科学家安特发现的。
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
1921年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
丹斯基,发现了周口店第l地点,同年发现了周口店第2地点。
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
人北京种,这一年是周口店正式遗址开始发掘,中国地质学家李捷
参加发掘工作,并发现了周口店第3和第4地点。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5、7、8地点,找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
1930年在周口店遗址还发现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
1953年建造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1971年中国科学院拨专款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北京猿人展览馆"。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研究,获取了大量的
宝贵资料,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折叠位置境域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距北京城
约50公里。
折叠地形地貌
周口店遗址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面临着广阔的华北平原,
山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50万年前北京猿人、10―20万年前新洞人、1―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