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共31页文档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基础知识小语段阅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doc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基础知识小语段阅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Ϊ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_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__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B.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C.追溯(sù)“为”字的笔顺是:丶ノフ丶D.追溯(shuò)“为”字的笔顺是:丶フノ丶(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答案:(1)C【解析】“溯”读音为“sù”;C项中“为”字的笔顺正确。
(2)A【解析】文段中第①空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等人造的艺术品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
第②空中“周口店遗址”应为一个整体,遗址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题中的语段。
要怎么写关于周口店北京人猿的非连续文

要怎么写关于周口店北京人猿的非连续文今天我来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周口店,那是北京猿人的遗址,这里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周口店处于太行山余脉大房山东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为石灰岩丘陵、岗地,最高点猫耳山海拔1307米。
东部为山麓平原,最低点海拔44。
6米。
早在70多年前,也是1929年的冬天,在周口店发现完整的北京猿人的头盖骨。
在1930年还发现了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新的古人类骨骼化石等。
周口店像一个取之不尽,人类文化宝库。
在这里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经过研究发现北京人的颧骨高突。
平均脑量均为1043毫升。
身材粗短,男性平均身高为162厘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52厘米,其面部较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低平,鼻子宽扁,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嘴部前伸,牙齿粗大,上下颚骨向前突出,没有下颏。
他们的寿命很短,超过40岁的不多,死亡率很高,这体现出人类进化的不易。
北京猿人的工具化十还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虽然看似简单,但很实用。
看似粗糙,种类却很多,骨质用具有一些被打磨肩撞的大型瘦骨和露脚尖。
还发现了草木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北京人原来已经知道用火了,又发现四个大面积的灰烬,从此他们可以吃上熟食、可以赶野兽、可以抵挡寒冷了。
1930年在北京人遗址的顶部还发现了另一个山洞,这就是山顶洞人的遗址。
洞口向北高约四米,下宽约五米,18000年前山顶洞人的相貌更像现代人,根据它们的牙齿和头骨来猜测山顶洞人的头骨接近现代人,腿长1。
4米。
其中,还发现兽牙、宝石、猪、古筝等。
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遗产之一的周口店,真美啊!我爱我们的中国,你们也快来了解中国文化遗产吧!。
周口店北京猿人

•
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地点堆积形式
• 露天堆积:河湖相堆积 —阶地堆积、河漫滩堆积 土状堆积—北方午城黄土、 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南方网纹红土、下蜀黄土
•பைடு நூலகம்
洞穴堆积:典型的岩溶地穴堆积 岩厦堆积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
• • • •
石片石器工业 砾石石器工业 石叶工业 细石器工业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各阶段主要发现介绍
重要收获
• 数量众多的直立人化石—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
1、 化石材料:从1921到1966,总计在周口店先后发掘出猿人化石材料共有 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一段、肱骨3段、 锁骨1段、月骨一块、牙齿153枚,代表40多个个体。 2、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 脑量较小,平均为1075毫升;头骨高度远低于现代人,前额低平,头骨 上窄下宽,最宽处在耳孔稍上方,骨壁较厚;眶上圆枕粗壮,向前突出,并 且左右互相连接,枕骨上有发达的枕骨圆枕;下颌骨特别发达,有下颌圆枕; 吻部突出,缺乏下颏;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脊。 牙齿较现代人大,呈铲形;宽鼻子;面孔低而扁平 下肢骨已基本具有现代人的特征,上肢又比下肢进步,而头骨却保留了 较多的原始性质,说明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进化速度并不一致。
• 石制品—北京人石器工业的特点:
1、石制品的原料 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石制品数以万计,主要的石器原料有脉石英、砂岩、水 晶、燧石,其中脉石英约占88.8%,水晶和砂岩约各占4.8%、2.6%,燧石约占 2.4% 2、 石器的类型、组合 石器分为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锥、雕刻器和石球等,还有许多制造 石器的工具如石砧、砸击石锤、锤击石锤等。刮削器数量最多,占75%,形体较 小。尖状器次多,约占14%,器形也较小。石锥的加工方式与用途与尖状器相似, 形体一般比尖状器更小,与尖状器不同的是尖部修理出有转折的肩。雕刻器形体 较小,数量也少。砍砸器约占总数的5.4%,为大型石器,另一类大型石器为石 球,数量少。 3、石器加工方法 打片方法有砸击法、锤击法与碰砧法。广泛使用砸击法,有大量的砸击石片 和石核,这主要是由于大量使用劣质的脉石英原料之故。锤击法使用也较多,主 要用于加工燧石及砂岩。碰砧法多用于生产砂岩大石片。经过修理的石器数量与 比例都明显增加,修理以锤击法为主。 4、北京猿人遗址石器工业的特点 典型的小石器工业;对原料的选择性加强,针对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加 工技术;刮削器与尖状器在石器组合中占主导地位。
关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调查与思考讲解

结题报告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王 腾 韩竞尧 指导教师:徐 军
该项目的选题是怎样确定的 ?
在拜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官员时, 我们了解到一个令官员奇怪的现象:他们接待的 外国人都是以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情要求到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去参观,而中国人对周口店北京人遗 址的热情程度却远远不及他们。这引起了我们极 大的困惑。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学研究 “圣地”、拥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的遗址为什么难以吸引国人来参观?为什么我们 自己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关注程度竟不及外国。 于是,我们决定以此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设计(或研究)该项目的目的和基本思 路
研究目的:了解并找出目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游 客稀少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基本思路: 1.查阅并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拜访专家。 2.设计调查问卷。 3.发放、回收并整理调查对象填好的问卷。 4.统计并分析调查问卷,得出科学的结论。 5.实地考察,并采访周口店管理人员。 6.写研究报告 。
址博物馆管理处肖艳秋女士以及到北 京人遗址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等。
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根 据我们的研究目的,设计了《关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调查问 卷》。问卷主要涉及:社会群体对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了解程度、周 口店的交通、旅游、宣传、发展等 方面。
实地考察了遗址周围的环境、交通, 实地观察遗址中所有开放的供游人参观 的场所,包括遗址博物馆、山顶洞、新 洞、猿人洞、模拟挖掘现场等。
该项目的研究过程
查阅大量科学文献资料,如《周口店北京人 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 志》,《远古人类的家园》等,利用google 搜索引擎在周口店官方网站上搜索有关周口 店北京人遗址的介绍、评论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石家庄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助手,今天将带领大家探索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人类文明之地。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背景。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具有智人特征的直立人化石遗址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有约70万年的历史。
这里的考古发现,填补了亚洲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与文化缺失的重要空白,对于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是集展览、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分为北京人生活、北京人系列化石、北京人文化和动态展示四个部分。
其中,北京人系列化石展示了从1966年至今所发掘的95块北京人化石,包括了成年人、青少年、儿童和动物化石。
这些化石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北京人的形象,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下面,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主要景点:首先是北京人遗址主遗址区。
这里是北京人遗址最早发现的地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遗址的探方和挖掘遗迹,感受到考古工作者的勤劳和智慧。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到数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是如何打猎、采集和居住的。
接下来是北京人遗址实景雕塑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北京人实景雕塑,他们生动地再现了北京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场景。
这些雕塑是考古学家根据化石骨骼的研究和分析,精心制作而成的,逼真地展示了北京人的身体特征和行为习惯。
然后,是北京人文化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以精美的文物和实物陈列,再现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工具、火种和生活器具,以及他们创造的艺术品和装饰品。
通过这些文物的展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最后,是北京人系列化石展示区。
在这个区域,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北京人化石。
这些化石是通过多年的挖掘和研究,精心展示而来的。
北京西南周口店(著名历史遗址,现在已经列入世界历史遗址)

良药“龙骨”带来的线索
• 大约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 的传说。人们把“龙骨”当做天赐良药,据说把它研 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且利于愈合。因 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的一座山称为龙 骨山。到了近代,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 的“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 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发掘 和考察。 • 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就位于龙骨山上,后来的人们陆 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 研究中特殊的不可代替的地位。周口店的遗址是世界 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 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 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 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 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 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 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 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 骨、1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 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 物依据。
• 北京人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十九世纪爪 哇人发现以来围绕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 “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争论。 • 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代,从体质形态、文 化性质到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确有过“直 立人”阶段,他们是“南猿”的后代,也 是以后出现的“智人”的祖先。“直立人” 处于从猿到人进化序列中重要的中间环节。 大量事实表明,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 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 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的研 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到目前为止, “直立人”的典型形态仍然是以周口店的 北京人为准。
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大地湾文化命名地,遗址对了解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仰韶遗址
1921年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
河南省渑池县
仰韶文化命名地,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半坡遗址
1954年~1957年
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300年
陕西省西安市
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丁村遗址
1954年
距今12万年~距今10万年
山西省襄汾县
为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
1962年
公元前12000年~公元前9000年
江西省万年县
为人们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及陶器、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玉蟾岩遗址
1993年
公元前8000年以前
河南省舞阳县
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
兴隆洼遗址
1983年
公元前6200年~公元前540O年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
兴隆洼文化命名地,为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大地湾遗址
1978年
公元前5800年~公元前3000年
湖南省道县
为人们了解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及早期陶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裴李岗遗址
1977年
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
河南省新郑市
裴李岗文化命名地,对探索中原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其与中原仰韶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贾湖遗址
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作文

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作文《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一进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感觉就像是踏入了时光隧道,直接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又神秘,就像揭开一个尘封已久的巨大宝藏的一角。
刚进去,就看到那崎岖不平的山路和路旁的石头,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可不得了,说不定哪一块就是北京人当年用过的“工具”呢。
我一边走一边想,这脚下的土地,曾经有那些远古人类生活过,那时候的他们一定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也许他们会像现在的人一样,早上起来伸个懒腰,然后就开始寻找食物,不过他们可不像我们有超市可以去,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那些简单粗陋的石制工具去打猎或者采集野果。
我来到那复原的北京人居住的山洞面前,哇,真是够简陋的。
但仔细想想,在当时那就是避风的港湾啊。
山洞里面黑乎乎的,空间不大,我感觉最多就只能容纳几个人同时活动。
我试着想象他们围坐在山洞里,中间生着一堆火,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不过那时候的脸肯定和我们现代人大不一样,毛发更多,五官也更粗犷。
他们可能正在烤着打来的野兔之类的东西,那肉香说不定能飘出老远。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的是山洞里那股靠着想象出来的“原始味儿”,感觉有点像没有打扫的牲口棚混合着草木灰的味道。
在遗址里还有那些展示出来的白骨化石,看到那些经过岁月侵蚀的残骸,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既觉得人类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是如此脆弱,又充满了对这些遥远祖先的敬畏。
我站在一块头骨化石前盯着看了好久,忍不住想,这会是谁呢?是部落里的勇士还是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族人?他有没有想过在遥远的未来,自己的骨头会被放在这么一个玻璃柜子里,被像我这样的后人来观看惊叹呢?走着走着看到一块写满了考古知识的牌子,看得我头都大了。
那些术语就像一堆乱麻,什么地质年代啊,石器种类啊,我只知道这里发生过古老的故事,细节就像一团迷雾。
但是看着看着却又觉得挺有趣,就好像在一点点拼凑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
我努力从那些难懂的话当中抠出些能看懂的部分,然后在心里拼凑出北京人生活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