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肺通气
外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肌运动引起的胸腔容积的改变,使气体有效地进入或排出肺泡
肺换气
利用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交换,主要通过肺泡内呼吸膜,以气体弥散方式进行
防御、免疫功能
清除异物
呼吸道黏膜和黏液纤毛运载系统
免疫
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B细胞分泌IgA、IgM等),溶菌酶等在抵御呼吸道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
易患呼吸道感染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道
上呼吸道
由鼻、咽、喉组成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组成,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支气管细长且趋水平,故异物更易入右肺
肺
左肺叶
上、下两叶
右肺叶
上、中、下三叶
胸膜
脏层
紧贴在肺表面
壁层
于胸壁内面,有感觉神经分布,病变累及时引起胸痛
胸膜腔
两层胸膜之间的腔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组成
特点
结局
鼻腔
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喉部
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气管
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
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
肺组织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及健康评估

呼吸的调节
• 呼吸的反射调节
•
肺牵张反射
•
呼吸肌肉的本体感受性反射
•
防御性呼吸反射
• 呼吸的化学性调节
•
PO2 PCO2 PH
什么是呼吸(1)
O2 CO2
什么是呼吸(1)
什么是呼吸(2)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 由3部分组成: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
• 外呼吸通常指代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咳嗽咳痰的临床特点与疾病
干咳:上感、咽炎、咳嗽性哮喘与支气管肺癌 湿咳:慢支-COPD-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炎 COPD咳嗽:寒冷季节、伴喘息、晨起明显 支气管扩张:反复咳大量脓痰与咯血交替 肺脓肿 :高热伴咳嗽,7-10d突然大量咳痰后热退 支气管肺癌:金属音调、犬吠样阵咳伴声音嘶哑、 肺间质性疾病:慢性干咳,进行加重期气短
概念: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
呼吸用力,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均发生
改变。
常见病因: •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 肺组织病变 • 肺血管疾病 • 胸廓疾病 • 神经肌肉疾病 • 膈运动障碍
呼吸困难与伴随症状
•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哮喘 • 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 • 呼吸困难伴有一侧胸痛:气胸 • 呼吸困难伴有发热:肺炎、胸膜炎 • 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脓痰:支扩 • 呼吸困难伴有昏迷:脑血管病者吸入性肺炎
增加 加重 小气 细胞
正常的咳嗽反射
肺脏
• 肺实质 • 支气管树 • 肺泡
• 肺间质 • 结缔组织 • 血管 • 神经等
胸膜腔
• 特点 • 密闭性 • 腔内粘液
• 主要作用 • 维持肺的扩张 • 肺通气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PPT课件

B.肺内气体交换主要在肺泡内通过气血屏障进行
C.肺通气血流比例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D.呼吸膜面积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E.浅而快的呼吸效率优于深而慢的呼吸效率
可编辑版课件
30
思考题
1上下呼吸道以什么为界? 2胸膜腔压力:呈正压还是负压? 3MV? 4肺泡通气量?
可编辑版课件
31
可编辑版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9
可编辑版课件
10
例:下列关于左、右主支气管的 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气管在隆凸处分为左、右主支 气管 B.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粗、短、 直 C.进行气管插管时,若插入过深时 易误插入右主支气管 D.异物易吸入左主支气管 E.肺脓肿好发于右肺与右主支气管 的结构特点有关
可编辑版课件
11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三)呼吸运动的调
节
可编辑版课件
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在延髓(脑干:中脑、脑桥、延髓),吸气和呼 气两组神经元交替兴奋形成呼吸周期。
2.呼吸运动的化学调节:是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O2、CO2和H+对呼 吸的调节作用
可编辑版课件
29
练习题
例:关于肺的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肺通气和肺换气
(二)呼吸系统的防
御,免疫功能
可编辑版课件
26
⒈气道的防御作用:粘液-纤毛运动:运动速度14mm/分,向 喉部运动。咳嗽放射、喷嚏,将异物排出体外
⒉气道-肺泡的防御作用:呼吸道中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 IgA、IgG为主。
⒊肺泡的防御作用:肺泡巨噬细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可编辑版课件
27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

.
26
2.呼气运动 平静呼气时,呼气运动不是由呼气肌收缩所引起, 而是因为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依靠本身的回缩力 量而回位,并牵引胸廓缩小,恢复其吸气开始之前的 位置,这样产生呼气,所以平静呼吸时呼气是被动的。 用力呼吸时呼气肌才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 呼气也成为主动的。
特点
异物易落入
.
13
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结构特点
➢随支气管分支,软骨环减少,平滑肌增多,胸内压 对支气管内径影响增加,尤其肺气肿患者,当胸内压 大于50cmH2O时支气管可被压闭。 ➢一个细支气管分成18个一级终末细支气管,总截面 积大增,气管截面积5cm2,至呼吸道末端达1000cm2, 面积增加200倍之多。 ➢小气道为内径小于或等于2mm的支气管,仅占呼吸 道阻力的1/10,横截面积大,使气流流速变慢,均匀 进入肺泡;管腔窄、壁薄、无软骨支撑,易发生黏液 阻塞、炎症。DPB和支气管扩张易影响此部分而导致 低氧血症。
三
.
17
1、肺的导管部
.
18
2、肺的呼吸部
包括: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
19
.
20
呼吸膜
正常呼吸膜非常薄,通
透性与面积极大。
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交 换,至少要经过液体层、 O2
肺泡上皮及基膜、组织间
隙、毛细血管基底膜、毛
细血管内皮细胞等6层结
CO2
构 , 其 厚 度 6 层 < 1μm 。
呼吸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胸膜腔内压的产生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 -肺回缩压
吸气或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若以大气压为0 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
平静呼气末-3~-5mmHg 平静吸气末-5~-10mmHg
一 侧 气 胸 时 肺 的 情 况
肺尖的体表投影 肺尖超出胸廓上口突到颈根部
最高点在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 (二)肺和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肺下界 平6肋
在腋中线 8肋
在肩胛线
在脊柱旁 10肋
10胸棘
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 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体新陈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鼻又是嗅觉器管,喉还有发
音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肺
呼吸系统全貌
鼻
上呼吸道 咽 喉
气管
下呼吸道
主支气管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
肺的位置
肺的形态
肺
尖
一尖
一底
三缘
二面
一尖
一底 下缘
三缘 前缘 后缘
肋面 二面 内侧面
肺 尖
心
肋面
切 迹
左 肺 小 舌 下缘 前 肺底
内侧面
支气管肺A肺V N 淋巴管出入
胸膜
脏胸膜 分 (肺胸膜) 2 部
壁胸膜
胸膜顶 肺 胸 膜
纵
隔
胸
肋
膜
胸
膜
肋
胸
膜
膈胸膜
胸膜腔
左右各一 互不相通
负压 少量浆液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

二、主支气管(principal bronchus ):
1.形态、走行:
2.临床意义:
图片
.
23
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气管与主支气管
概述 鼻 咽
喉 气管与主支气管
肺
胸膜
纵隔
末页
返回
.
24
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肺(Lungs)
概述 鼻 咽 喉
气管与主支气管 肺
胸膜 纵隔 末页
一、位置及毗邻:图片 居颈前部中份,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下接气管。 前面——被舌骨下肌群覆盖 后面——咽 两侧——颈部大血管、神经、甲状腺侧叶 二、喉的软骨: 图片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下页
.
12
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
18
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
概述 鼻 咽
喉 气管与主支气管
肺 胸膜
杓间切迹
纵隔 末页
下图
返回
.
19
系统解剖: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喉(Larynx)
概述 鼻 咽
前庭襞
喉 气管与主支气管
肺
声襞
胸膜
纵隔 末页
下图
概述 鼻 咽 喉
气管与主支气管 肺
胸膜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1.胸膜: 壁胸膜:膈胸膜、 肋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脏胸膜 2.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的胸膜腔, 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伸入此空间,这些部分 称胸膜隐窝。 ☆肋膈隐窝(肋膈窦/角):肋、膈胸膜相互转 折处;为胸膜腔最低部位。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和细胞,同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1. 鼻腔和喉咙呼吸过程始于鼻孔。
鼻腔内有细长的气道,被细毛和黏液覆盖以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灰尘。
空气通过鼻腔后进入到喉咙。
2. 喉(喉框)喉是一个由软骨组成的管状结构,位于声带之上。
它包含会厌、会厌骨和杓状软骨等组织,负责将空气引导进入气管。
3. 气管和支气管树气管是一条管状结构,连接喉与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属于呼吸系统的下部,由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组成,最终分支至肺泡。
4. 肺和肺泡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一,分为肺叶,其内又包含肺泡。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通过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接触,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学1.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通过肺部扩张,降低气压,使空气进入呼吸道。
呼气则是通过肺部收缩,增加气压,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肺活量和换气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努力下吸气和呼气的能力。
静息状态下的换气是指每分钟进入或排出肺部的气体量。
肺活量和换气量的变化会受到年龄、性别和体格等因素的影响。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
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呼吸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身体各组织。
同时,二氧化碳从组织中通过血液进入到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
4. 呼吸控制中枢呼吸控制中枢位于大脑干的呼吸中枢和延髓中枢。
它们通过感受体的信号和化学反应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是呼吸中枢的重要调节因素。
5. 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呼吸系统通过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和纤毛系统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
此外,肺泡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参与抵御入侵病原体。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是我们理解人体的重要部分。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的机制和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人体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等结构。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它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部有黏膜覆盖,能够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
空气经过鼻腔后进入咽部,咽部是一个共用的通道,它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
从咽部进入喉部,喉部是空气通过的狭窄部位,其中有声带和会厌等结构。
气管是呼吸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是软骨支架支撑的,下段是软骨环支撑的。
气管在胸腔内分为两支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
支气管在肺内分为一系列的小支气管,最终分为肺泡。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
气体交换是指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并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经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是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的气体进行交换实现的。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所引起的肺容积的变化。
当肺容积增大时,肺内的气体压力降低,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当肺容积减小时,肺内的气体压力增加,空气就会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
呼吸运动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协同收缩和松弛来实现。
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解剖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呼吸系统的功能,而生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解剖结构的协同工作。
例如,鼻腔的存在可以加湿、净化和加热空气,使其适应肺泡中的气体交换需求。
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支结构可以将空气输送到肺的各个部位,使气体交换更加高效。
呼吸运动则通过调节肺容积来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以满足机体的氧气需求和二氧化碳排出的需要。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通过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结构实现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相互协同工作,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和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呼气
主动吸气
胸锁乳突肌 - 将胸骨向上提升 前锯肌 - 提升多数肋骨 斜角肌 - 提升头两条肋骨 外肋间肌 - 扩张胸膛
呼吸肌的作用
腹直肌 - 向下拉到低位肋骨,同时将腹内物向隔膜 下压
内肋间肌 - 压下胸膛
肺内压的变化
机械通气
肺叶(左) LLL
谢谢!
呼吸系统 解剖/生理 急诊-呼吸科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过程。
呼吸系统的解剖
上呼吸道: 鼻、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支气管树、肺泡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 鼻和鼻腔 过滤、湿化、加温 咽 喉
呼吸机 (应用气插和气切):
吸入\呼出过滤器 电子湿化器\人工鼻
鼻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鼻腔 呼吸道的起始部, 前端:鼻孔; 后端:鼻后孔,通咽; 鼻腔正中: 鼻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个腔。 鼻前庭:鼻腔前部被覆皮肤的部分 固有鼻腔:表面衬以粘膜
肺
➢ 气体交换的场所。 ➢ 位于胸腔、纵隔两侧,左、右各一。 ➢ 健康---粉红色,柔软、富有弹性。
肺有3个面 肋面:外侧面 膈面:与膈相贴 纵隔面:内侧面
纵隔面上有肺门 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人肺的地方。 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肺根。
组织结构
导管部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支气管
热湿交换器(人工鼻 HME)
人工鼻:在未使用湿化器时,使病人吸入、呼出的气体尽量保持病人原有的温度和湿度, 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气管和支气管 圆筒状长管 50~60个软骨环 借结缔组织联接
位于颈椎腹侧 入胸前口后,分成左、右两个支气管, 分别进入同侧肺内。 支气管入肺后,再行多次分支,形成 支气管树。
6
上呼吸道
➢ 占解剖死腔的50%,呼吸道阻力的45%。 鼻腔容积约20ml,三个鼻甲表面积达160cm2,
形状不规则,黏膜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 液分泌,起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达咽 部气体相对湿度80%以上。其内气体形成 湍流,使异物沉落,大于15um颗粒可被 清除。
上呼吸道
➢ 咽是气体进入下呼吸道门户,也是食物必经之 路。正常咽功能可保证食物及口腔分泌物不流 入呼吸道。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咽部 分泌物易流入气管内,成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 重要原因。
湿化对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PaO2 或 PaCO2 =(大气压力-47mmHg)×O2 %或 CO2 % 47mmHg: 在体温37℃时水蒸汽饱和为100%时分压,其含水量为44mg/L气体, 也说明肺泡内的 气体交换是在这样环境下进行的. 当吸入气体抵达气管时的相对湿度低于70%时纤毛的功能 即仃止. 故机械通气中湿化器的温度应调节至37℃, 才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条件的需要. 支气管粘膜系统包含纤毛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 覆盖纤毛的粘液层由二层所组成: 一是环绕纤毛周围的液体层(外周纤毛液体层) 另一是胶质的表面层,外来的颗粒和微生物粘附在其上(下图)。液体层是为了纤毛可自由 地擺动,纤毛摆动是直接促使外来颗粒和微生物向嘴部移动。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前后、左右 径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 上下、前后、左右径
胸廓容积扩大, 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因肺无主动扩缩的组织结构)
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吸气
呼气
自主呼吸的换气过程:主动吸气,被动呼气
毛细血管 -加温
粘液腺 -湿润
机械通气 过滤
湿化、加温
气体湿化的作用
不论外界温度是多少? 吸入的空气经鼻腔和咽喉时吸入气体经湿化且加温至32℃, 每升气体含有的水份为34mg/L. 到达总气管时因气管的加温和湿化, 温度达34℃其相对湿度为80%,含水量为38mg/L. 在到达气管"隆突"以下的各级支气管时吸入气体巳加温至37℃, 其相对湿度巳达100%, 含水 量为44mg/L, 其分压为47mmHg. (e).
➢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患者由于丧 失上述功能,极易肺部感染。
喉下颌间隙后部。以喉软骨为支架,由肌肉和韧 带将喉软骨连接起来,组成喉腔。
喉软骨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勺状软骨
10
喉前,叶状 会厌软骨
勺状软骨
喉结
甲状软骨 弯曲的板状
环状软骨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功能 自然呼吸
纤毛 -除尘
气管的防御机制
a)由于外周纤毛液体层太厚(兰色部分),引起粘 膜斑和粘液机械性分解 b)最适宜的外周纤毛液体层粘稠度(最佳的粘液 机械性調和) c)因外周纤毛液体层大薄粘液机械性分解纤毛被 粘稠的粘液所粘附.
湿化不足的危害性
a.支气管粘膜系统所分泌的液体层变薄(即粘液层干燥化)→纤毛活动丧失→粘液稠厚、滞留不易排 出→形成肺不张→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b. 粘液层发生溃疡, 支气管痉挛. c. 继发医源性感染. 为避免上述并发症使吸入气体加温至35-37℃和湿化后、或相对湿度大于75%至关重要 相反,若吸入气温度超过41度也会发生损伤。
支气管树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外呼吸(肺呼吸) 呼吸过程 气体运输
内呼吸(组织呼吸)
呼吸生理
肺通气结构
血管网 粘液腺 加湿、加温、过滤、清洁
呼纤 毛
吸 道
平滑肌
迷走N→ACh+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故哮喘病人夜间发作较多)
交感N→NE+β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混合呼吸: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2)频率: 成人:12~18次/分 婴儿:40~60次/分
妊娠、肥胖。
平静呼吸:
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注:体液因素(组织胺、5-HT、缓激肽等)→强烈收缩
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
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
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收缩
呼吸肌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 肺内压<大气压 差。
吸气
肺脏
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
1.呼吸运动 (1)型式:
损伤的范围决定于通气时间的长短,吸入气体相对湿度,病人年龄和肺部原有疾病。 全身性的脱水 导致纤毛功能进一步减退,然后纤毛内液体粘度会增加。
湿化方法
a. 湿化器 在湿化器中无菌蒸馏水加热. 吸入气体通过加温水的表面,即加温和湿化至饱和点。水的温度用 电子控制和限定, 对吸入气体连续测量,若超过预置值即报警. 这样可得到有效的湿化和加温的 吸入气体,如此可长期通气而不损伤呼吸道。 b. 加温和湿润交换器(HME) 此装置通常称“人工鼻”,主要用于短期通气的病人,使水蒸气和热分丧失至最小程度。在呼气 时热和水分储存在吸湿的过滤器中,而在吸气时再将它们释放到干燥的吸入气中. 人工鼻插在呼吸机系统和气管插管之间,HME “无效腔”增加到150毫升. 新生代的HME(人工鼻)除热湿交换外,尚有除去微生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