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医学
医 学
春秋 战国
名医 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一直为中医沿用。
扁鹊
四诊法
扁鹊针灸图 原石像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庙。画面上的扁鹊半人、半鸟形象,正在给病人作针灸疗。
我国什么传统节日同屈原有关?说说它的由来。
(二)钟鼓之乐
时间:春秋时期 意义: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代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是 。
“钟鼓之乐”
课堂小结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24节气测定于 时期。 你会背24节气歌吗?
战国
关于节气的谚语有什么呢?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 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它反映了气候寒暖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指导作用,至今我国民间仍然用它来掌握农时,指导耕作。
灰陶尊
在我国山东省,出土了一个灰陶 尊,距今约五千年了,上面刻画符号 “ ” ,有些学者认为,它是“旦”的 意思。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陶器上的符号
甲骨文的发现: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把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作为药材,卖给药店。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夏朝
最早的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西周末年
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时期
我们祖先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精品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是因为商朝:
A、有了史官 B、有了确切纪年
C、有了史书
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商周的“金文”是一种什么文字: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C.刻在石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铁器上的文字
屈原
战国末期的楚国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文字的演变
金文: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也称铭文,比甲骨文规范。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大篆:
西周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天文历法
天文:商朝 甲骨文 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很准确。 “夏历”
夏朝:今天的农历,又叫 。 个月。 历法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12 战国时期:测出一年 24 个节气。
D、从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制定出一年的24节气。这是历法上的最大成就。
6.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 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时期就定出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医学:名医 扁鹊
总结出 望 、闻 、问 、切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
文学: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抒情长诗 《离骚》
春秋战国盛行
钟鼓之乐

音乐
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钟鼓乐器,其中以 整套编钟 最为珍贵。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16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ppt16

生你 活 看得 动 病了 : ?病 假 他, 如 如找 你 何到 穿 为了 越 你哪 到 诊位 了 断最 春 和好 秋 治的 之 疗医 际 ? ,
图说历史: 要求包括:人 物的国别、成 就、代表作、 对其评价等几 个方面。
钟鼓之乐
教学评价 :
教师命题: 1.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 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图为该鼎腹部的 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 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 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学生命题: 要求:围绕知识点,原创。合作或独立完成,充分运用 材料题型不限。
____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cctv历史频道
安 阳 文 字 博 物 馆
王懿荣
罗振玉
王国维
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探究:天文、历法成就: 天文:1.夏朝有了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朝甲骨文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3.《诗经》等古籍对日食和哈雷彗星的记
载。
历法:1.夏朝已有历法。 2.商朝历法逐渐完备。 3.战国已测定出24个节气。
导入文字演变的材料: 同学们,不瞒大家,老 师正在读一本书,就是这 本《殷墟甲骨学》。本书 介绍了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及研究状况,并收录了 1056个释读了的甲骨文。 如果同学们对甲骨文感兴 趣,我向他推荐这本书。
活动:猜猜看






探究:
一.请同学们参照甲骨文的写法,写 一个甲骨文。 二.总结甲骨文的特点。 三.联系资料,探讨甲骨文的发现有 什么历》,详细记 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 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 物资料可作印证。 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 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 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 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 彻底的否定。

初一上册必备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期中考试

初一上册必备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期中考试

[键入文字]
初一上册必备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期中考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上册必备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期中考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以上就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必备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期中考试,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1。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2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2ppt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法指导 1.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琐碎,可指导学生在 课后根据三个子目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 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 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 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2.试作探索和研究的尝试。学习本课后,可以引 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例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 器的演进过程等等。总之,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 研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知识结构图表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这 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 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 术成就是本课教学难点。首先,教师在古代科技 史、文学史和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可能不系统,不 充实;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也不充分。 所以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 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 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 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 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 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

孔子弟子颜回
孔子弟子冉求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
孔子讲学图
孟子像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 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继 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 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书影
老子像
《老子》书影
帛书《老子》
庄子像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世界的本原,认 为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 鬼神帝,生天生地”,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 见。又以为万物无时不变化推移,原因在于其 内部有两种力量互相作用。但又认为,事物之 间本质上无差别。要求人们安时处顺,逍遥自 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为文汪洋恣肆,想 象丰富,善用寓言,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 漫主义色彩,颇有艺术价值。
《韩非子》书影
孙武像
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 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 人。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 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 被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 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 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 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 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 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 深刻的影响。
《庄子》书影
墨子像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 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兼并战争。他重 视科学技术和逻辑学的研究。对我国古代科 学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人称为“科圣”。
《墨子》书影
韩非像
战国末思想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创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体系。其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哲学上 提出“道”与“理”相区别,主张循名实而定是 非,以参验言辞。注重对立面关系的研究, 首次制定“矛盾”范畴,概括事物之对立关系。 分历史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 诸阶段,提出历史进化观点,并以“人民众 而货财寡”说明社会动乱的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①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 要的价值
②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 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 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 展而来的
4
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






5

பைடு நூலகம்月明
甲骨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
6
甲骨文(汉字的成熟)
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 单字个数:
1000多个 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33
乐曲《楚商》是以古琴曲《离骚》的乐思作为基本索材, 琴曲《离骚》的主题在乐曲的开始处得到再现。除了曾 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 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楚地音乐风貌。编配者 的意图的是以此体现琴曲《离骚》原来的表现意图,亦 即屈原同名楚辞诗作含有的心情。
34
类别 时间
——《二十四节气歌》
20
24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指导农事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已经很先 进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1
扁鹊是春秋战 国之际的名医。他 总结出来的望、闻、 问、切四种诊断疾 病的方法,一直被 中医沿用。
22
扁鹊,是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人,原名秦越 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 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 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 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23
C.春秋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 《论语》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提倡“仁”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 孟子 战 《孟子》 国 续利用 荀子 战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国 《荀子》 墨子 战 “兼爱”、“非攻” 国 《墨子》 《道德 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 老子 春 秋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韩非子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 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 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 努力学习吧!
屈原
屈原 ( 约公元 前339—约前 278) ,战国时期 的楚国诗人、政 治家,“楚辞” 的创立者。代表 作:《离骚》 《天问》《九歌》 等。
赛龙舟
整套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
自学指导二
学派 儒 家 道 家 姓名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著作 主要思想
时期
墨家
法家 兵家
学 人物 时 派 代 孔子 春 秋 儒 家 墨 家 道 家
第8
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横山县第二中学 冯海龙
自学指导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被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2.夏朝时我国就有 食的记录, 第一次有确切的日食记录日期是 , 世界上最早有关哈雷彗星的记录时间 年。今天的农历,又叫“ ”据说 是从 朝开始的。到 朝时历法逐 渐完备,一年有12月,分大、小月, ---加一月,战国时测出一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医学、音乐成就。

2、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我们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文字的演变及古代历法成就。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铭文”。

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商朝甲骨文有了对、月食的记载。

今天的农历又叫“”来源于夏朝。

到时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

战国末期的诗人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

春秋战国盛行“”,其中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有名。

3、思考:“动脑筋”一(第42页)、二(第43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字的演变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42页“马”字的演变)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屈原和“钟鼓之乐”
1、自读,大致了解本目内容。

2、分析理解屈原的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甲骨文: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金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比规范。

大篆: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夏朝:今天的又叫夏历。

商朝:一年分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增加1个月。

战国:24个节气之成就。

{}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扁鹊成就。

屈原:楚国人,创造出诗歌,代表作《》,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他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钟鼓之乐:盛行于,其中出土的最为有名。

认识: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祖先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
2、“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屈原
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4、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5、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6、最为珍贵的战国钟鼓乐器整套编钟出土于()
A.湖北随州B.河北邯郸C.四川成都D.河南安阳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8、阅读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文明已经跃出国门,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就拿诸子百家思想来说,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形成了所谓“东南亚文化圈”,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是,中华文明在我们国内却被渐渐淡忘,就拿传统节日来说,几乎只剩下了春节。

2005年11月25日,韩国抢注了“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明确了中国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08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
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我的新收获:
(1)每年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日是为了纪念谁而设?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2)你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民俗?
(3)你对中韩两国对待传统节日的做法,有什么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