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聊斋志异》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初中教案

聊斋志异初中教案

聊斋志异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3)分析作品中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2)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2)作品中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作品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书名“志异”,解释其含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人物形象;(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寓意和现实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4. 课堂讲解(1)解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2)阐述作品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启示,联系现实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7.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学习笔记;(2)选择一部《聊斋志异》中的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作品中的寓意和现实意义的理解水平;3. 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对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4. 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成书过程及文学地位。

(2)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能够领悟作品中的寓意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善恶美丑。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成书过程。

2. 《聊斋志异》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3. 故事情节的概括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4. 作品中的寓意和哲理的领悟。

5. 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成书过程及文学地位。

(2)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作品中的寓意和哲理。

2. 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的寓意和哲理进行深入解读。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成书过程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寓意和哲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聊斋志异》的相关知识。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确保学生熟悉文本。

2. 学生准备:(1)完成预习任务,阅读《聊斋志异》相关故事。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聊斋志异》简介:介绍作者蒲松龄、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2. 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学习如何阅读文言文,掌握基本阅读技巧;3. 选文精讲:挑选《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讲解;4.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篇目,培养阅读兴趣;5. 课堂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作品深刻内涵的挖掘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巧;3. 精讲篇目:挑选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4.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篇目,教师巡回指导;5. 课堂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其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经典篇目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4.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掌握讽刺、寓意、象征等文学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聊斋志异》简介:作者、成书背景、文学地位。

2. 作品选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进行品读。

3. 文学手法分析:讽刺、寓意、象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聊斋志异》的背景、作者及作品概况。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文学手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内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聊斋志异》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讽刺、寓意、象征等文学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

第一课时:《聊斋志异》简介及作品选读1. 讲解《聊斋志异》的作者、成书背景。

2. 介绍《聊斋志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品读,如《促织》。

第二课时:文学手法分析(一)1. 讲解讽刺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2. 以《促织》为例,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第三课时:文学手法分析(二)1. 讲解寓意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2. 以《崂山道士》为例,分析作品中的寓意手法。

第四课时:文学手法分析(三)1. 讲解象征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2. 以《画皮》为例,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聊斋志异》的现实意义,提高审美情趣。

3. 推荐课后阅读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聊斋志异》的作者、作品背景、文学地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作品时对讽刺、寓意、象征等文学手法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聊斋志异》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参考资料:包括作者生平、作品评论等相关文献,丰富教学内容。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聊斋志异》中的精彩故事和独特艺术风格。

解读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学会合作讨论,共同探讨《聊斋志异》中的主题和寓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对文学的热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善恶美丑,提升个人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如《画皮》、《聂小倩》等。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2 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其理解和欣赏《聊斋志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聊斋志异》的电视剧片段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聊斋志异》有什么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部作品?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读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互动。

3.4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夸张等。

学生欣赏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促进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和主题探讨等。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教案设计,提供直观的教学辅助。

《聊斋志异》原著或改编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

《聊斋志异》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聊斋志异》的概述2.1 作者简介2.2 作品背景2.3 作品特点2.4 作品意义第三章:短篇小说《画皮》的教学3.1 教学目标3.2 故事梗概3.3 词语解释3.4 问题讨论第四章:短篇小说《促织》的教学4.1 教学目标4.2 故事梗概4.3 词语解释4.4 问题讨论第五章:短篇小说《山市》的教学5.1 教学目标5.2 故事梗概5.3 词语解释5.4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本教案以《聊斋志异》为主要教学内容,共包括十五个章节。

前五章主要对《聊斋志异》进行概述,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作品特点和作品意义。

的章节将逐一解析《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包括故事梗概、词语解释和问题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

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对《聊斋志异》的兴趣逐渐提高,通过问题讨论,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

总体来说,本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短篇小说《续黄粱》的教学6.1 教学目标6.2 故事梗概6.3 词语解释6.4 问题讨论第七章:短篇小说《狼》的教学7.1 教学目标7.2 故事梗概7.3 词语解释7.4 问题讨论第八章:短篇小说《罗刹国》的教学8.1 教学目标8.2 故事梗概8.3 词语解释8.4 问题讨论第九章:短篇小说《珊瑚》的教学9.1 教学目标9.2 故事梗概9.3 词语解释9.4 问题讨论第十章:短篇小说《阿宝》的教学10.1 教学目标10.2 故事梗概10.3 词语解释10.4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在的五章中,我选择了《聊斋志异》中的五篇短篇小说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聊斋志异》教案设计方案教案设计方案《聊斋志异》一、教材分析《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鬼魅小说集。

小说中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人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斗争以及人性的善恶和爱情的复杂。

本教案以《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进行鉴赏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生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对《聊斋志异》中故事情节和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2.难点:学生对《聊斋志异》中的文学价值进行评价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聊斋志异》概况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教师带领学生对《聊斋志异》进行整体阅读,了解作品的作者、主题和基本情节。

2.教师讲解《聊斋志异》作为明清时期民间传说的综合整理,其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第二课时:《聊斋志异》中的古今对照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古代人物、生活习俗和价值观。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在古代社会中可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可以有类似的价值。

第三课时:《聊斋志异》中的人性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聊斋志异》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2.教师带领学生思考,人性的善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为什么会有人变得凶恶?第四课时:《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分析其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中是否只有美好和纯洁,婚姻中是否只有忠诚和责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五课时:《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了解鬼怪形象的多样性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鬼怪这个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六课时:作品评价和思考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评价《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

《聊斋志异》阅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聊斋志异》选段,使学生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背景,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聊斋志异》选段2. 教学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分析3. 教学难点:作品的时代背景、寓意深刻的主题理解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交流阅读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疑问,深入剖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寓意。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感悟: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评价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聊斋志异》选段2. 参考资料:有关《聊斋志异》的研究论文、评论等3. 网络资源:有关《聊斋志异》的影视作品、动画、插图等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对比分析:将《聊斋志异》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题材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斋志异》教学设计
------凯杰小学二部张艳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初步感受人物的苦难,窥探历史的真正面貌。

2.感受人性亦有恶,发现尖锐的社会问题。

3. 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吸引学生读整本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故事,初步感受人物的苦难,窥探历史的真正面貌。

2.感受人性亦有恶,发现尖锐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
1.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部小说,它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它不摆三国的帝王将相谱,它不进侯门深似海的红楼,更不学那激进的梁山好汉,它甚至不屑模仿那反抗精神化身的孙悟空。

如果说名著总是给人大气的感觉,从《聊斋》那花妖狐魅的妩媚中,品出那么一种浓浓的小资浪漫情调,它就是那么缠缠绵绵,那么地让你爱不释手。

这一节,让我们一起走近狐鬼至尊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二、初步感知
1.了解文章与作者
①.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 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少有才名,青衿至老。

•屡试不第,坐馆为生。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顶峰、“短篇小说之王”。

它不仅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还大量取材于有关神仙鬼狐、犬鼠獐狼、狮虎猴象、蛇虫鱼鸟、花草树木乃至烟云泉石的各种传说。

②.深入探讨
《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集腋成裘,汉语成语,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少,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

比喻积少成多。

幽冥之录:南朝刘义庆著《幽冥录》,记神鬼怪异事。

这里泛指志怪小说。

浮白:浮,指满饮。

白,古代罚酒用的杯子。

浮白载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

除非阴间鬼域,难有知己,懂我的人啊,难道只有在幽冥鬼怪者
中间吗?
③.创作背景
诗的创作背景是《聊斋志异》受到了王士祯的肯定。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很多人是不认可的,包括他年轻时候一起学习的学友。

很多人认为他不务正业,所以科考没有考好。

但是清代大诗人王士祯读了《聊斋志异》书稿后很欣赏,写道:“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

在当时,蒲松龄只是一个久试不第的落魄老秀才,王士祯却是文坛盟主。

由于有王士祯的宣传,《聊斋志异》手抄本开始广为流传。

题材的怪异性,构思的奇幻性,寓意的深广性,构成了这部奇书有别于其他任何一部小说的独有的特征.形成了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特的创造。

2、自主学习,了解故事
①.温习《崂山道士》,自主阅读《狼》、思考反应问题。

②.学习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带有人生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画皮》,思考问题。

它告诉人们,不要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

③.学习《促织》,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揭露和抨击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罪行,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反映现实社会的黑暗,同情善良人们的遭遇,有的还同时歌颂被反抗斗争的精神。

如《促织》、《席方平》、《红玉》等。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蒲松龄的思想比较复杂:赞扬“真情”,肯定爱情自由,又宣扬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忍辱顺从。

三、体会感悟、合作探究
1.观看视频《话说聊斋》,思考作者欲借鬼之有情有义来说明什么?
《聊斋》中也有很多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的文章:同情人民疾苦,不满现实,但对最高统治者存有幻想;讽刺科举制度,但始终不忘追求功名;有无神论思想,但又有因果报应和宿命论思想。

2.引导交流《聊斋志异》创设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天上泉下、异域他邦、梦乡仙境、狐鬼世界、精魅天地,但是这一切,仅是故事的载体,虽在“写狐写鬼”,却是“刺贪刺虐”,“狐鬼”是幻境,“贪虐”是真情。

鲁迅称赞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蒲松龄说,性痴者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

用王力先生的诗描写出来最恰当不过了:穷愁自古铸文豪,穷到极时风格高。

今天这节课,话说聊斋,为我们打开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另一扇不一样的大门,
四、拓展与延伸
1.到此,你还想起哪些《聊斋》中的故事?
2.出示习题
3.推荐阅读《倩女幽魂》《画皮》等电影或者《聊斋志异》的电视剧版本
五、总结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今天看热闹,以后看门道,随着老师的抛砖引玉,相信以后在座各位会不再觉得读书无趣,慢慢会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