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副部长 养老保险最终
新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People'sRepublic of China (MOHRSS) 是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和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中国国家权力机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2008.03.11)“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审议通过组建,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8年3月31日正式挂牌,而其官方网站也于同日开始运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任领导[2008.3-- ] 部长尹蔚民2008.3--副部长季允石2008.3-- 2011.2 正部长级孙宝树2008.3-- 2012.3李智勇2008.3--杨志明2008.3--张小建2008.3-- 2010.10.8杨士秋2008.3--王晓初2008.3--何宪2008.3--胡晓义2008.3--信长星2010.10.8--张建国2011.2--邱小平2012.3--潘立刚2013.5--政务院劳动就业委员会[1952.7.25 --1954 09.27]主任李维汉(1896-1984) 19520725 1954 0927副主任安子文(1909-1980) 1952 07251954 0927副主任李立三(1899-1967) 1952 0725 19540927副主任章乃器(1897-197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钱俊瑞(1908-1985)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孙志远(1911-1966) 1953 + 1954 0927人事部(1950.9.11成立,1954.11.10撤销,1988.4成立。
2008.3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安子文(1909-1980) 1950 0905 1954 0927部长赵东宛(1926-) 1988 0412 1993 0329部长宋德福(1946-2007) 1993 0329 2000 1228部长张学忠(-) 2000 1228 2002 1228部长张柏林(1942-) 2003 0317 2007 0830部长尹蔚民(1953-) 2007 0830 2008 0317 副部长徐冰(1903-1972) 1950 1226 1954 0927副部长孙起孟(1911-) 1950 1226 1954 0927副部长李楚离(1903-2000) 1951 0903 1954 0927副部长程连昌(1931-) 1988 0503 1993 03副部长张志坚(1937-) 1988 0503 1998 03+副部长张汉夫(1930-) 1988 0503 1993 03副部长蒋冠庄(1931-) 1989 03 1993 03副部长赵宗鼐(1928-) 1989 12 1993 03副部长张学忠(-) 1994 08 2000 1228副部长李铁林(-) 1995 02 2001 0111副部长徐颂陶(1938-) 1995 02 2001 0411副部长张柏林(1942-) 1995 02 1997 11副部长万学远(1940-) 1997 04 2006 0928副部长戴光前(1934-) 1997 12 2005 0329副部长步正发(1946-) 1999 + 1999 0915副部长孙树义(-) 1999 + 1999 1215副部长尹蔚民(1953-) 2000 1206 2007 0830副部长侯建良(1945-) 2000 1206 2006 0223副部长张柏林(1942-) 2001 0111 2003 0317副部长舒惠国(-) 2001 0411 2003 0425 [正部长级]副部长沈跃跃(1957-) 2003 0425 2007 0830副部长王晓初(1953-) 2003 0425 2005 +副部长何宪(1954-) 2005 0329 2005 +副部长陈存根(-) 2006 0223 2007 0427副部长季允石(1945-) 2006 0928 2008 0317 [正部长级] 副部长杨士秋(-) 2007 0427 2008 0317副部长李智勇(-) 2007 0830 2008 0317副部长唐军(-) 2007 0905 2008 030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03.18--2008.03.17]部长张左己(-) 1998 0318 2003 0317部长郑斯林(-) 2003 0317 2005 0701部长田成平(1945-) 2005 0701 2008 0317 副部长李其炎(1938-) 1998 04 2004 0423副部长刘雅芝(-) 1998 04 1998 +副部长林用三(1939-) 1998 04 2002 0309副部长王建伦(-) 1998 04 2002 0309副部长王东进(1945-) 1998 04 2006 0223副部长张小建(1949-) 2001 0620 2006 04+副部长步正发(1946-) 2002 0309 2007 0205副部长刘永富(1957-) 2002 0309 2007 1223副部长华福周(1946-) 2003 0820 2007 0205副部长胡晓义(-) 2006 0223 2008.03.17副部长孙宝树(-) 2007 0205 2008.03.17副部长袁彦鹏(-) 2007 0205 2008.03.17副部长杨志明(-) 2007 1223 2008.03.17劳动部(1949.10.19成立,1970.6.22撤销,1988.4.12再次成立,1998.3.18再次撤销)部长李立三(1899-1967) 1949 1019 1954 0929部长马文瑞(1912-2004) 1954 0929 1970 0622部长罗干(1935-) 1988 0412 1988 12部长阮崇武(1933-) 1989 0706 1993 01部长李伯勇(1932-) 1993 0329 1998 03副部长施复亮(1899-1970) 1949 1019 1954 1101副部长毛齐华(1902-1997) 1949 1019 1965 10副部长刘亚雄(1901-1988) 1952 1115 1964 06副部长宋平(1917-) 1953 0918 1954 1101副部长罗叔章(1899-1992) 1954 1101 1956副部长刘子久(1901-1988) 1955 04 1964 03副部长郗占元(1913-2001) 1960 12 1966 05+副部长于光汉(1912-2005) 1960 12 1966 05+副部长吕文远(1907-2003) 1960 12 1965 0430副部长李正亭(1918-) 1964 03 1966 05+副部长周赤萍(1914-1990) 1964 09 1964 + 未到职副部长严忠勤(1928-2007) 1988 0503 1989 09副部长李伯勇(1932-) 1988 0503 1990 11;1993 02 1993 0329副部长李沛瑶(1933-1996) 1989 03 1993 04副部长令狐安(1946-) 1989 09 1993 09副部长朱家甄(1939-) 1991 10 1997 02副部长张左己(-) 1993 02 1994 11副部长刘雅芝(-) 1994 07 1998 03副部长林用三(1939-) 1995 02 1998 03副部长王建伦(-) 1995 04 1998 03副部长李其炎(1938-) 1996 11 1998 03劳动人事部[1982.05.04--1988.04.12]部长赵守一(1917-1988) 1982 05 1985 08部长赵东宛(1926-) 1985 08 1988 0412副部长李云川(-) 1982 05 1986 08副部长严忠勤(1928-2007) 1982 05 1988 04副部长焦善民(-) 1982 05 1986 08副部长何光1982.05 1986.08副部长李伯勇(1932-) 1986 08 1988 04副部长张志坚(1937-) 1987 07 1988 04???1999年9月15日免去步正发的人事部副部长职务。
退休养老金并轨方案

退休养老金并轨方案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养老金并轨方案内容养老金并轨方案内容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
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从被访者来看,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
那么,养老金并轨方案内容是什么呢?本人表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几无进展。
XX年11月04日,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公布之日算起,有关养老金并轨改革,推进时间已经超过5年半。
XX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秘书长齐传钧表示:这是受制于我们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承接不了很多改革。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XX年社会保障绿皮书》曾指出,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缺乏激励效应,“无票乘车”现象难以避免;个人账户部分的保值增值也困扰着制度的发展,不仅制度设计所预期的激励效应无法实现,而且过低的个人账户收益事实上产生了逆向激励。
明确改革共同方向,分步取消双轨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大方向是明确的。
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
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
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什么是养老金并轨

什么是养老金并轨什么是养老金并轨在今年的两会中,养老金并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这一部分,并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昨天表示,事实上已经就养老金并轨一事给出了时间表。
那具体什么叫做养老金并轨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分为三块的,一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二是职工、三是城乡居民。
第一项与后面项的并轨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种退休金多桂枝,导致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差距越来越大,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指出,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轨制”退休制度,“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达3倍之多”。
此前曾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友认为废除退休金多轨制条件已经成熟。
现在,决策层对“并轨”已经达成共识,养老制度最终统一的大方向也已经明确:并非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什么是养老金并轨2016-02-05 12:43 | #2楼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2015年12月,人社部确定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案。
2015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审议通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读完整篇.doc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政策,201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政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读更新:2018-11-23 22:29:18人社部副部长解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这项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决定》的发布实施,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体现,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打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场“硬仗”。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于1955年开始建立,60年来,这项制度对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
从制度内部看,主要有两个:一是退休人员按单位管理,退休费用全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了退休费不堪重负、无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的现象;二是现行退休费计发办法是以工作人员退休前的“最终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分档计算,档次划分比较粗,难以体现同级别干部任职长短的细致区别,更无法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从社会层面看,上世纪90年代,企业改革了原有退休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其他就业群体也陆续进入到这一制度范围。
目前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原有退休制度,不同的退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产生了“双轨制”、“待遇差”的矛盾。
突出表现在:企业单位和职工个人都缴纳养老保险费,待遇水平与缴费多少联系密切;而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缴费,待遇与缴费无关,从而引发了社会对养老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质疑。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2015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
这标志着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从公布的并轨方案来看,缴费比例(个人8%、企业20%)、缴费基数的确定(缴费工资)、领取待遇的年限(缴满15年)、计发标准等,无一不与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办法相同。
个人按缴费工资8%缴纳按照昨日公布的文件,此次养老金改革涉及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近4000万的“体制内人员”将从吃财政饭转变为缴养老金,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根据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教授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并轨以后,也能缩小养老金的待遇差别。
逐步地实行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大家就不存在太多的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此次发布的改革方案有两个要点: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同时纳入养老保险。
在以往,任何涉公的改革都是由事业单位改起,这回一起改革,体现了决策者的很大决心。
二就是职业年金制度的提出。
机关事业单位单独建账回应舆论决定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吴江说,“并轨”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已独立运作较长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而“不掺和进去”,更有利于监管。
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

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全民参保什么意思十三五全民参保全民参保如何缴费篇一:人社部:全民社保登记一个都不能少人社部:全民社保登记一个都不能少登记分三步推进近日,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启动。
该计划将把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所有用人单位及个人的参加社保状况一一摸清。
目前,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超过8亿。
参保登记将如何推进,如何做到一个都不少?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登记将分三步推进:首先以目前覆盖人数最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整合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信息,进行筛查比对。
对既有信息完整、准确的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直接确认参保登记。
其次,对信息缺失、错误的单位和人员,通过逐个单位排查、重点入户调查以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和补录,完成后确认参保登记;对依照自愿原则参保的项目,对相关人员是否参保进行标注。
最后,在前两步完成后,建立以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为每个参保人唯一的参保标识和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
如果参保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出现变化,再按规定程序实时更新。
同时推进数据管理省级集中,加快全国联网,实现跨地区参保信息确认。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施期为4年。
2014年在浙江全省、河北张家口、河南洛阳等50个地区进行试点;2015年完善方案和措施,将试点扩大到全国50%左右的地区;2016年至2017年在全国全面实施。
目标是全民参保登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参保。
我国已经初步建构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险体系。
但这离社会保险全覆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目前仍有近2亿人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重复参保和中断参保缴费现象并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等。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通过促进未参保人员参保、未参齐险种人员参齐、断保人员续保等方式,扩大参保覆盖面。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力争每年新增参保2000万人,到2017年底达到9亿人以上,覆盖全体职工和适龄城乡居民,参保率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重复参保和漏保并存的矛盾,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17年底分别达到1.8亿人、2.3亿人和2亿人,覆盖所有法定群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HRSS) 是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和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中国国家权力机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2008.03.11)“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审议通过组建,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8年3月31日正式挂牌,而其官方网站也于同日开始运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任领导[2008.3-- ] 部长尹蔚民2008.3--副部长季允石2008.3-- 2011.2 正部长级孙宝树2008.3-- 2012.3李智勇2008.3--杨志明2008.3--张小建2008.3-- 2010.10.8杨士秋2008.3--王晓初2008.3--何宪2008.3--胡晓义2008.3--信长星2010.10.8--张建国2011.2--邱小平2012.3--潘立刚2013.5--政务院劳动就业委员会[1952.7.25 --1954 09.27]主任李维汉(1896-1984)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安子文(1909-1980)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李立三(1899-196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章乃器(1897-197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钱俊瑞(1908-1985)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孙志远(1911-1966) 1953 + 1954 0927人事部(1950.9.11成立,1954.11.10撤销,1988.4成立。
2008.3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安子文(1909-1980) 1950 0905 1954 0927部长赵东宛(1926-) 1988 0412 1993 0329部长宋德福(1946-2007) 1993 0329 2000 1228部长张学忠(-) 2000 1228 2002 1228部长张柏林(1942-) 2003 0317 2007 0830部长尹蔚民(1953-) 2007 0830 2008 0317 副部长徐冰(1903-1972) 1950 1226 1954 0927副部长孙起孟(1911-) 1950 1226 1954 0927副部长李楚离(1903-2000) 1951 0903 1954 0927副部长程连昌(1931-) 1988 0503 1993 03副部长张志坚(1937-) 1988 0503 1998 03+副部长张汉夫(1930-) 1988 0503 1993 03副部长蒋冠庄(1931-) 1989 03 1993 03副部长赵宗鼐(1928-) 1989 12 1993 03副部长张学忠(-) 1994 08 2000 1228副部长李铁林(-) 1995 02 2001 0111副部长徐颂陶(1938-) 1995 02 2001 0411副部长张柏林(1942-) 1995 02 1997 11副部长万学远(1940-) 1997 04 2006 0928副部长戴光前(1934-) 1997 12 2005 0329副部长步正发(1946-) 1999 + 1999 0915副部长孙树义(-) 1999 + 1999 1215副部长尹蔚民(1953-) 2000 1206 2007 0830副部长侯建良(1945-) 2000 1206 2006 0223副部长张柏林(1942-) 2001 0111 2003 0317副部长舒惠国(-) 2001 0411 2003 0425 [正部长级]副部长沈跃跃(1957-) 2003 0425 2007 0830副部长王晓初(1953-) 2003 0425 2005 +副部长何宪(1954-) 2005 0329 2005 +副部长陈存根(-) 2006 0223 2007 0427副部长季允石(1945-) 2006 0928 2008 0317 [正部长级] 副部长杨士秋(-) 2007 0427 2008 0317副部长李智勇(-) 2007 0830 2008 0317副部长唐军(-) 2007 0905 2008 030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03.18--2008.03.17]部长张左己(-) 1998 0318 2003 0317部长郑斯林(-) 2003 0317 2005 0701部长田成平(1945-) 2005 0701 2008 0317 副部长李其炎(1938-) 1998 04 2004 0423副部长刘雅芝(-) 1998 04 1998 +副部长林用三(1939-) 1998 04 2002 0309副部长王建伦(-) 1998 04 2002 0309副部长王东进(1945-) 1998 04 2006 0223副部长张小建(1949-) 2001 0620 2006 04+副部长步正发(1946-) 2002 0309 2007 0205副部长刘永富(1957-) 2002 0309 2007 1223副部长华福周(1946-) 2003 0820 2007 0205副部长胡晓义(-) 2006 0223 2008.03.17副部长孙宝树(-) 2007 0205 2008.03.17副部长袁彦鹏(-) 2007 0205 2008.03.17副部长杨志明(-) 2007 1223 2008.03.17劳动部(1949.10.19成立,1970.6.22撤销,1988.4.12再次成立,1998.3.18再次撤销)部长李立三(1899-1967) 1949 1019 1954 0929部长马文瑞(1912-2004) 1954 0929 1970 0622部长罗干(1935-) 1988 0412 1988 12部长阮崇武(1933-) 1989 0706 1993 01部长李伯勇(1932-) 1993 0329 1998 03副部长施复亮(1899-1970) 1949 1019 1954 1101副部长毛齐华(1902-1997) 1949 1019 1965 10副部长刘亚雄(1901-1988) 1952 1115 1964 06副部长宋平(1917-) 1953 0918 1954 1101副部长罗叔章(1899-1992) 1954 1101 1956副部长刘子久(1901-1988) 1955 04 1964 03副部长郗占元(1913-2001) 1960 12 1966 05+副部长于光汉(1912-2005) 1960 12 1966 05+副部长吕文远(1907-2003) 1960 12 1965 0430副部长李正亭(1918-) 1964 03 1966 05+副部长周赤萍(1914-1990) 1964 09 1964 + 未到职副部长严忠勤(1928-2007) 1988 0503 1989 09副部长李伯勇(1932-) 1988 0503 1990 11;1993 02 1993 0329副部长李沛瑶(1933-1996) 1989 03 1993 04副部长令狐安(1946-) 1989 09 1993 09副部长朱家甄(1939-) 1991 10 1997 02副部长张左己(-) 1993 02 1994 11副部长刘雅芝(-) 1994 07 1998 03副部长林用三(1939-) 1995 02 1998 03副部长王建伦(-) 1995 04 1998 03副部长李其炎(1938-) 1996 11 1998 03劳动人事部[1982.05.04--1988.04.12]部长赵守一(1917-1988) 1982 05 1985 08部长赵东宛(1926-) 1985 08 1988 0412副部长李云川(-) 1982 05 1986 08副部长严忠勤(1928-2007) 1982 05 1988 04副部长焦善民(-) 1982 05 1986 08副部长何光1982.05 1986.08副部长李伯勇(1932-) 1986 08 1988 04副部长张志坚(1937-) 1987 07 1988 041999年9月15日免去步正发的人事部副部长职务。
退休金双轨制

退休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和退休金双轨制是同义词,已合并。
退休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目录1制度概述2双轨差异3制度形成4存在弊端5两会争议6解决措施1. 6.1 采取措施2. 6.2 改革试点3. 6.3 合并计划4. 6.4 方案确定1制度概述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1]前一种,按照现行的制度,公务员退休后能拿到退休前工资90%的退休金。
后一种是由企业缴纳占工资总额的20%,职工缴纳个人工资的8%,退休后,职工养老金的多少就与个人和单位的缴费额直接相关,一般来说,按正常工作年龄,据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约为在职工资的60%。
[2]2双轨差异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
[2]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社部副部长养老保险最终“并轨”方向明确2013年08月04日02:10 人民网-人民日报近年来,社会上对养老“双轨制”,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议论颇多,认为这样很不公平,应尽快并轨。
“双轨制”是怎么形成的?该如何客观、全面看待不同群体的养老待遇差?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从“单位保障”转向“社会保障”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胡晓义介绍,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逐步推开的,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性质,企业职工是“单位人”,在职时的工资、退休后的养老,完全由单位负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冲击了传统的劳动保险制度。
为平衡不同企业的退休费用负担,广东等地开始试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
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大规模覆盖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当时,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发不出退休金。
有的企业用卖不掉的产品抵退休金,有的干脆不给办退休。
在此背景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扩面,并提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任务目标,解决职工“领不到养老金”这个最突出的矛盾。
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在这个阶段,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研究探索,但改革进程相对滞后,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
改革的不同步,两种制度在筹资方式、待遇计发调整和管理方式上均不同,形成了所谓的养老“双轨制”。
胡晓义认为,“单位保障”模式实际上是企业自我保障,覆盖面窄、基金规模小、共济性差,难以适应企业竞争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需要。
通过社会保障改革,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实现了由企业自我保障向社会共济的制度转变,使社会保障的责任从企业自负转向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有利于均衡企业负担、促进公平竞争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比较“双轨制”下的待遇水平不能简单化养老“双轨制”,是造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的原因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胡晓义认为,比较待遇水平不能简单化,要作全面、具体的客观分析。
其一,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不同。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本人历年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挂钩,有的职工缴费工资低,缴费年限短,退休后养老金也低。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以退休前基本工资为计发基数,其职业特点决定,这通常是本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工资水平。
调整企业基本养老金,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调整次数腹有诗书气自华多但幅度小;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调整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是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或津补贴同步的,频次低而波动较大。
其二,待遇对比有多种口径。
总体水平对比企业退休人员低于机关事业单位。
具体分析: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全部是国家统一制度规定的待遇,此外,一些企业还发放统筹外项目待遇和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是国家统一制度规定的,其水平与企业同类人员大体相当,而退休生活补贴占退休人员全部待遇的比重过大,而且地区之间、单位之间差距很大。
这需要与工资制度改革统筹考虑,合理调整工资和退休待遇的结构。
其三,人员结构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比重大,在职时平均工资收入较高,工作年限也长于企业一般员工的平均缴费年限,因此其总体平均待遇水平比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是正常的;关键是差距要适当,差距过大,特别是同类人员之间待遇差别过大,就应想办法调整。
养老保险最终要“并轨”胡晓义说,目前,国家已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养老“双轨制”所导致的不合理差距问题的解决。
一是从2005年开始,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对反映差别较大的企业退休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在这几年调整待遇的过程中一直给予倾斜。
同时,对退休早、养老金偏低的高龄退休人员,也一直给予适当照顾,并已形成一定机制。
二是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2008年国务院确定山西、浙江等5个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紧密相联,需要同步推进。
三是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胡晓义表示,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
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
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
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如果缺乏深思熟虑而仓促上阵,就可能造成新的矛盾和问题。
人社部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方案成熟后,所涉及的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原标题:养老保险“并轨”正进行顶层设计(热点解读·部长访谈))封进:养老金改革需要澄清的四个问题2013年07月02日11:24 东方早报我有话说(155人参与)封进腹有诗书气自华民众对于养老金改革的呼声很高,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其实也一直有新措施出台,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覆盖面的扩大,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目前为城镇就业人口的约60%,没有被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的,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然而,那些最令人关切的问题却迟迟没有明确的方案,包括,养老保险缺口、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等。
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我国养老金制度仍有较多的改革空间,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改革通常有漫长的过渡期,即使有所谓“顶层设计”出台,短期内(比如5-10年内)的变化也不会很大。
就我国养老金制度今后的改革方向而言,有必要澄清几个可能被忽视的问题。
第一,未来养老金债务水平仍有改善空间,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空间也存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基金平衡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
例如2012年,有机构推出一份题为《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到2013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会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最近甚至有报道说,北京大学的学者研究表明,未来养老金总负债将占GDP的62%~97%。
养老金债务测算包含很多假设,不同假设下的结果差异很大。
这些假设包括,对人口结构的预测,养老保险覆盖面变化,GDP和工资增长率、就业率、投资回报率、通胀率、预期的养老金替代率等。
2012年中国的GDP增长率是7.8%,我们按照世界银行对中国GDP增长率的预测,即降低到2025-2030年的5%,实际工资增长率从8%逐步降低到5.5%,其他参数与2012年水平相同,假设现有养老保险政策和覆盖率不变,则到2030年养老金年度赤字占当年GDP的5.03%,累计债务水平为占当年GDP的31.78%。
这个结果比上面的都要低,但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债务水平。
相对照,美国的养老保险(social security)虽然很快就会有年度赤字,但累计余额到2036年才会出现赤字。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改善空间。
其一,职工养老保险仅覆盖了60%的城镇就业人口,超过2.5亿的农民工中大约只有15%被这一体系覆盖,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可在很长时期内改善基金平衡。
如果将覆盖面从现在到2030年逐步扩大到全部城镇就业人口的80%,则2030年的抚养比(退休人口∶工作人口)将从1:1下降为0.7:1,即1个工作人口抚养0.7个退休人口。
其二,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在20年中缓慢将男女退休年龄各延长5岁,则到2030年抚养比会进一步下降到0.5:1。
其三,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投入。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很多国家都在寻找新渠道为养老保险融资,增加财政投入是大势所趋,相比而言,我国财政投入算少的,最近10年来,各级财政每年对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补贴约占财政总支出的2%。
另外,我国仍有一些专门的财政来源。
一是社会保障基金(NSSF),这一基金成立于2000年,主要用于应对今后的养老保险基金危机。
2012年末总资产为1.11万亿元,2001-2010年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9%。
二是国企红利,我国国企红利每年都超过1万亿元,上缴比例约为7%,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0%~60%,若能提高到20%,则可有近2000亿元的补贴用于养老保险,与2011年财政对养老补贴总额2272亿元相差不多。
三是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外汇资产,其管理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可以划拨补充社保基金。
第二,个人账户空账不是问题,问题是个人账户能有多少收益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人不信任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账户空账,认为自己的钱被挪用了。
目前个人账户应有余额据估计为2万多亿元,但实际上只有约15%的资金在账户内,其余都为空账。
政策层多次强调要做实个人账户,大多数老百姓也认为应该做实。
但个人账户一旦做实,这些钱怎么用,并不清楚,现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主要是银行存款,年收益率不过2%~3%,低于通胀率,根本无法保值。
现阶段,尚没有针对个人账户资金的管理条例,做实之后的资金投资收益率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实际上,个人账户是空账还是实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退休的时候这个账户能提供多少收益。
如果实账的结果是资金运用还赶不上通胀,还不如让它空账运行,同时承诺一个与经济增长挂钩的记账收益率。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接受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模式,称为名义个人账户,典型的为瑞典和意大利。
账户只是记账单位,收益率根据每年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调整,到退休时再按照该账户的累计余额发放养老金。
名义账户既能避免一大笔转型成本,又具有自动调整收益的机制,有助于基金平衡。
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名义账户收益率并不低。
而且不需要对资金进行管理,避免了通胀和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
名义账户的这些特点更适合我国个人账户面临的局面,所以上海市政府前年就已经决定不做实个人账户,而采用名义账户的模式,这并不妨碍今后养老金的领取。
今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名义个人账户所采用的收益率是多少,以及如何确定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