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 我的奋斗 读后感

合集下载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在着手撰写这篇文字时,我曾思忖是否要将文章主题升华至金钱与理想的矛盾。

但转念一想,这个问题恐怕几千年前欧洲那些国家的哲学家就已开始探讨,我也就不再赘述。

因为,那些有时间与你探讨金钱与理想矛盾的人,不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就是腰缠万贯的富人,而这两者我都不是。

初识老罗,觉得他与郭德纲有几分相似,讲话幽默风趣。

尽管他并非相声演员……从他的自述经历来看,他自幼便是个极具表达欲的人,无论是在家中、课堂上,还是如今的演讲台上,他都能连续侃上两个小时而不觉疲惫。

我也有此爱好,因此能理解他的感受。

当然,这种爱好仅限于与亲朋好友共处之时,至于在公众场合或面对陌生人,我便会变得寡言少语,唯恐自己在吹牛时气场不足,反被对方压制。

老罗自幼便是个爱在长辈面前耍小聪明的孩子,随着吹牛的癖好逐渐成瘾,他甚至在所有人面前都要炫耀一番。

为了丰富自己吹牛的资本,他在辍学后的那些年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

终于有一天,他意识到社会的现实,仅靠读书是远远不够的,吹牛也不再受人待见。

我猜想,当老罗发现无人愿意倾听他的吹嘘时,心中定是充满了痛苦与愤怒。

作为一个辍学多年、无所事事、爱吹牛的人,又有几人会喜欢他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也铸就了他的今日。

或许你与我一样,胸无大志却又爱夸夸其谈,时常遭家人责骂。

于是,你决定改变现状,找份工作。

这份工作或许薪资不高,因为你学历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变得愈发稳重,不再张扬,结婚生子,过上了平淡幸福的生活。

然而,老罗并非如此。

有一天,他偶然看到一则广告,大意是某培训机构高薪招聘英语教师,待遇丰厚。

老罗心动了,他想:“若能挣得如此高薪,我便也算扬眉吐气了,看谁还敢小瞧我!”但他既无学历,英语水平也欠佳,如何能成为英语教师呢?于是,他前往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刻苦学习了一段时间,又购买了数十斤励志书籍,找了一间破旧的小平房,在其中埋头苦读。

每当坚持不下去时,他便随意翻开一本励志书籍,看上几页,汲取力量后继续拼搏。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上周,我读完了这本书,但书评却迟迟未动。

昨天晚上,我再次观看了老罗的“我的奋斗”演讲视频,有了与前两次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看这个视频时,我全程大笑,老罗一如既往地幽默,且充满了高度理想主义的感染力;第二次看的是这本书的文字版,我被他幽默的方式所打动,同时也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对当今社会现象的剖析和对严肃话题的探讨;而昨晚再看视频时,我却笑不出来,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到诚恳和严肃,不禁重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在近三十年的中国,励志书从未如此诚恳。

”起初看到这句话时,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老罗是在吹牛。

但如今看来,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

老罗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他的奋斗精神,也不是他的幽默,而是他的原则。

有一次,在听“老罗语录”的 mp3 录音时,谈到他的追求,他说他这一生所追求的是公平、公正、自由以及人性的真善美。

(原话记不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

)当所有人都在劝他,如果想这样做,就必须那样做时,他却坚持自己的原则,以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且生活得也很不错。

我越发觉得,像老罗、韩寒这样的人,不仅是这个时代自我彰显的民间偶像,更重要的是,他们让许多理解并赞同他们的人,以及像他们一样坚持自我的人,看到了莫大的鼓励和希望。

这种力量强大到可以与社会的暗能量相媲美,它能让我们在一个声名狼藉的国度或破败不堪的世界中坚强地生活下去!我想分享书中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你的宿命,你别无选择。

你要么让世界变得更好,要么让世界变得更坏。

有些人可能会不服气,说:“我不信,我就自杀。

”(笑声)你自杀会让这个世界的自杀率稍微降低一点。

(笑声)如果你进入社会,为了生存或出于某些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恶心的成年人,成为社会中不那么美好的一部分,那么你就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恶心一点。

但如果你一生正直,刚正不阿,不做任何恶心的事情,不伤害他人,拼尽全力照顾好老婆、孩子和老娘,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一生正直,最终在七八十岁时离开人世,你这一辈子是否改变了世界呢?你还是改变了世界,因为你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一点。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相关推荐《我的奋斗》读后感(通用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奋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奋斗》读后感篇1他是一个走路都往下掉个性的胖子。

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描述成一个思想特别复杂的孩子;他在学校里跟愚蠢的制度对抗了九年,成为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小混混,然后,一直混到“中国第二著名的英语教师”、百度年度风云人物、牛博网创办人、“老罗培训”学校的校长……早在数年前,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能够爬上金字塔顶端的动物有两种——雄鹰和蜗牛。

前者靠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后者,则是靠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

” 同样是在数年前,当我正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时,身边总会有人告诉我:“你这么拼命,又能有什么效果呢?别傻了,时代不同了。

”这样的话听多了,我便开始怀疑:在这个社会上怎么才能够成功?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和诚实的劳动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自己专业的关系,我在若干年前就听说了“罗永浩”这个名字,那时他讲课的录音在互联网上疯传,被称作“老罗语录”。

在同学的介绍下,我也下载下来,当做笑话来听。

但是后来,我慢慢地发现,“老罗”并不是一个靠卖弄幽默来哗众取宠的人,这些被当做扯淡的“语录”实质上有着深刻的内涵。

再后来,他办起了自己的网站和学校,通过他的文章和演说,我开始对此人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书中,“老罗”自诩:“在近三十年的中国,励志书从未如此诚恳,《我的奋斗》一书收录了罗永浩09年的演讲实录、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自传、访谈及对话和正版的“老罗语录”。

书名借用了阿道夫·希特勒自传的名字,“老罗”说:“我想到了生活的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坏人好像总是更勤奋一些。

为了尝试改变一点什么,我最后把这本书写完了。

” 老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我的奋斗》这本书,我只读了中间的那部分。

虽然只读了一部分,但书中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罗用他独特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老罗的童年与我的相比,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他出生在中部平原的一个农家,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至少还有书籍为伴。

而我,出生在一个更为偏远的农村,物质匮乏的程度更是难以想象。

在我七岁以前的记忆中,似乎从未见过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西红柿要吃半天才能吃完。

至于鸡肉和猪肉,更是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才能品尝到。

相比之下,我的童年记忆中的物质匮乏程度可能是老罗的两三倍。

然而,尽管我们的童年经历不同,但我们都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老罗在书中提到,他的父亲是书记,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而我,在那个时代,除了课本,几乎没有接触过其他书籍。

大人们常说,读大部头会影响学习,这使得我对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因此,我的童年几乎与课外书无缘,而老罗却能够在书中自由遨游,这让我感到既羡慕又无奈。

初中时期,学科门数增多,学习压力增大,我更是没有机会接触课外书。

当时,同学们中间流行的一本杂志是《中学时代》,我偶尔读过几期,其中的“无奈”一词频繁出现,让我莫名地对那些小作者们的“无奈”感到羡慕。

还有一些青少年生理卫生方面的文章,在只有我一个人时,我会兴奋地读上好几遍,并对照着自己的情况。

这些文章的开头都写着“女生谢绝旁听”,我也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老师们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课本之外的知识几乎从不涉及。

学校也没有图书馆,因此,在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我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

直到上了高中,我遇到了一位语文老师,他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喜欢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

他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也让我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就像是我的启蒙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当我拿起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黑色的封面,上面用四个大字书写着“我的奋斗”。

这四个字给人一种厚重而有力的感觉,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一个关于励志与奋斗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老罗独特的个性。

在当今这个不健康且浮躁的社会中,能够保持自己个性的人实属不多。

老罗从小就对现代教育体制表现出不满,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还记得他在初二时写的一篇作文,老师要求大家用事实和真情实感描写校园,其他同学都写“五星红旗飘扬在学校上空”,而他却写道:“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

”老师愤怒地要求他修改,他却调皮地改成:“说来也怪,尽管没有风,五星红旗仍然飘荡在校园上空。

”哈哈,老罗在老师面前的表现,反映出他从小就对教育的某些不满。

中国的教育确实有许多令人悲哀的地方,教育法中所说的公民平等接受教育,在高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不言而喻,我也无需多言。

老罗没有读过大学,而当我们在校园里度过大学时光时,他却在社会中闯荡。

现在的大学环境也很浮躁,眼看我即将毕业,才突然感到自己的思想饥渴,渴望阅读更多的书籍。

曾经在大一写职业规划时,我扬言要一周读两本书,但那也只是头脑发热时的空话。

社会是如此美好,我也渴望尽快融入其中。

老罗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他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至少在去新东方之前是这样。

去新东方也是为了赚取更高的薪水,做自己最讨厌的事情当老师,教英语。

如今的社会变数很大,制定太长时间的职业规划可能并不合适。

记得大一写职业生涯规划时,我按照规划按部就班地走着,现在想想,不禁感叹道:“咦,这真的是我写的吗?如果按照这个规划走下去,说不定会一事无成。

”不久前,我还对一个想成为老师的女生说:“你不是想当老师吗?不多读些书,将来怎么在学生面前口若悬河呢?”她却回答:“不想当老师了,没意思,学校也不要我。

”你看,这才短短几个月,她的想法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还是活在当下吧,抓住能抓住的机会。

老罗说话随意,什么都敢说,有些话可能会让听者感到不舒服,但这些话我们私下或在网上敢说,面对公众时却不敢。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我的奋斗读书心得精选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我的奋斗读书心得精选

我的奋斗读后感心得范文我的奋斗读书心得精选最近不是很忙,并且天气都很好,最近一个朋友因为打球受伤了,在上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去看望他,回来的时候正在做YC创业的振宇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是罗永浩的我的奋斗,还有一本书硬派健身,作者是斌卡,我回到家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直接选择了罗永浩的我的奋斗读了起来,可能因为罗永浩是笑来老师的发小,也可能是他最近做了锤子手机,也可能是今天我看了他和罗胖的双罗会….最近突然有了一些时间,不知是追赶得到落下的知识点,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或者是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等等…….或者是看一些之前看看半半拉拉的书籍,例如笑来老师的《时间的朋友》,《象与骑象人》,《穷爸爸和富爸爸》一直有这种疑惑。

而我却选择直接拿起书本啃起了《我的奋斗》这本书,可能在我的元认知里面觉着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吧,也可能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么一句话,要呵护好你的好奇心起了作用,总之就是现在对我来说这个最重要,这个更重要。

因为现在很多人知道老罗是因为他PPT以及演讲做的牛掰,或者是因为他的锤子手机很有名,但是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提及这些个东西。

开篇就是讲他为什么写这本书和他从小到大的一些经历,大概简单复述一下,老罗出生在吉林省延边市,按照老罗的说法他是一个意外的结果,因为是爸妈不小心怀上的,因为考虑到当地当时的医疗水平所以放弃了打胎,后来老罗看了一部关于女人生孩子的记录片,所以很崇拜女人,婚前保护措施做的最好,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这件事对他的人生观也照成了很大的影响,是不是很震撼,震撼的还在后边,接着复述,老罗因为家庭原因,老罗的爸爸是当时龙县的县委书记,所以从小到大几次搬家,每次都不会在一个地方住太长时间,所以现在也没有一个地方去感概儿时童年的美好记忆;老罗很怕狗,每次去公厕都会遇到狗,并且会很紧张,并且也导致了老罗一直落下了遇事容易紧张的性格,还有小时候喜欢读闲书,并且读了大量的中外书本,导致上课不喜欢听老师讲课,因为老罗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上课总能发现老师讲错的一些知识点,总是很固执的举手去告诉老师你这个讲错了,老师对这件事很抗拒,每次都不让老罗举手和讲话,老罗很固执,每次还是会忍不住举手说,这样做的下场就是老师让她的高中一年级的儿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暴打了当时上小学三年的罗永浩,因为高出两个头的身高差,老罗直接放弃了抵抗,这件事到现在老罗也不能释怀,不能释怀的原因就是这个老师还有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儿子,老罗为此还去调查过当时这个小儿子一点事情也没有,看到这里请你不要笑,这是真实存在这本书里的内容,度过了青春期的老罗,到了27岁还一事无成,因为姐姐的原因去了大都城市天津,再后来因为新东方的百万年薪,又魔鬼式苦练了一年的英语去新东方执教,关于新东方里面有趣的事情,这本书有大量的写述,请你自己去解读。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

《我的奋斗》阅读感想老实说,起初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所误导,还以为是希特勒在狱中所著的那部。

在暑假无所事事之际,我才决定认真阅读这本书。

在阅读之前,我对罗永浩并不熟悉,只是在韩寒主编的《独唱团》中拜读过他的文章,那时我还以为他只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

然而,当我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罗永浩的认识有了改观,并对他产生了一丝敬意。

在那个年代,他高中辍学,而后通过自学成为了新东方的教师,接着创办了牛博网和老罗英语培训,直至如今的锤子科技,他始终是一个高调、特立独行的牛人。

这本书分为自传、演讲稿和访谈三个部分,这种组合形式让人感觉有些像是在骗钱。

不过幸好书中的文字真实、幽默且富有思想,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叛逆的气息。

让人难以想象,这竟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老男人所写。

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老罗是一个特例,他狂妄、跋扈、固执、爱吹牛,但同时他对这个世界又怀有难得的善意。

他足够傻,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等待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对他进行抨击。

但他也足够聪明,每一次的造势和宣传都做得干脆利落且引人注目。

他是一个偏执狂,对于自己坚信的事情,能够始终坚守初心。

对于外界的批评声音,他甚至会以爆粗口的方式回应。

在许多人眼中,他显得不够成熟,但这种不成熟,或许正是我们这个过度成熟的国家所欠缺的。

老罗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人,从他所起的名字“牛博网”和“锤子科技”就能略见一斑。

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年人,在岁月的洗礼中非但没有磨灭棱角,反而增添了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我并非老罗的忠实粉丝,甚至不能称之为他的粉丝。

例如,对于他最近推出的锤子手机,我并不太看好。

但我欣赏他所做的事情,钦佩他的做事态度,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惜一切的精神。

或许,有很多人不喜欢老罗,原因可能各不相同。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老罗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他以自己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思维模式,鼓励人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规范所束缚。

他的言行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

《我的奋斗》读后感罗永浩出生在吉林省和龙县龙门公社,在延吉市读初中时,他因为生性狷介,放弃了一些主课,后来靠走关系才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他主动退学,开始了自我教育,主要借助书籍。

他做过筛沙子、摆旧书摊、代理批发市场招商、走私汽车、做期货等工作,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1994 年夏天,他找了个天津中韩合资企业的工作并被派去韩国学习不锈钢金属点焊技术,1995 年夏天回国后,因为姐姐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为了避嫌,他只好另谋出路。

1995 年 8 月至 1996 年初,他讲了半年左右的传销课,后来国家对这种有争议的商业形式采取了取缔的政策,他就结束了生意。

为了听懂英文歌曲,他开始学习英文,在一个本地的三流私立英语学校上了三个月的基础英语课,后来因为学校拒付奖金,他只好又自学了。

1996 年夏天,他到天津安顿下来,靠给东北的朋友发些电脑散件以及后来零星翻译一些机械设备的英文技术文章维生。

1999 年 7 月,他看到了“诸世纪”中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但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过了五一节之后,他制定了严格的减肥计划,只用了 58 天就减掉了 48 斤体重。

后来,他一度想移民加拿大,所以一边找资料看一边到天津大学夜间开办的口语学习班上课。

2000 年 1 月,一个小朋友建议他去新东方教书,他觉得这个工作很适合他,于是写了一封应聘信给俞敏洪,得到了回复。

过了春节,他处理了一些杂事,就到北京参加了新东方的面试,最终成为了新东方的一名教师。

罗永浩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他认为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就得有点钱。

他还提到了自己在新东方的教学经历和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新东方的学员是最合作,最容易被鼓动的,因为他们来上课的最大目的就是接受鼓动。

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毅力应该用来做什么。

末日虽然没有来,但是新世纪来了,30 岁也快来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坐立不安的事情。

后来,他一度想移民加拿大,所以一边找资料看一边到天津大学夜间开办的口语学习班上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罗永浩《我的奋斗》
看到这个书名,很多人会以为是希特勒写的那本。

其实不是的,大概是个巧合吧!
罗永浩,应该算是个名人了吧!可是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真的没有听说过他。

不过读完之后还真觉得他很厉害。

首先,他是一个爱扯淡的人,而且扯的还真不错,我很喜欢。

而且我觉得他扯的那些还都挺对的!
他爱说脏话,我觉得这多少有些不妥,当然我也理解,东北情节自然是豪迈的性格,也许他的那些口头语里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情绪的表达。

他很有想法,从小时候开始捉弄老师,其实也不算捉弄吧,毕竟那些老师……(不解释),然后退学,再后来“闭关读书”,去天津,去北京,去新东方,离开新东方,办牛博网,办英语培训学校。

至少他总是有事做,而且做的还真不赖。

他并不世故,他追求正义,公平,他不喜欢那些官场,商场上的大虚伪。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

办牛博网,由于敢说话,先后被关4次。

但是他觉得很值得。

他并不像那些把自己包装的多么精美的名人,在写他的成长经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的各个方面。

包括淘气,暗恋女生,甚至老师,打架。

这样更显得真实些。

这没有什么不好。

其实我觉得他在后面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太实际的东西。

也许是那些问题对他来说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过我并不因此觉得他怎样,有些事我们要去理解。

换作我们也许回答的还不如他。

总之,他做了他自己想做的,而且做的很有意义,我觉得他很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