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融简介_包融的作品_古诗大全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汇总,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汇总,建议收藏!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被归入各种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大有裨益。
【屈宋】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等。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
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三曹】三曹指汉魏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南朝三谢】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鲍照、谢灵运、颜延之,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扬州(今属江苏)人。
曾任兖州兵曹。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
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吴中四士: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
吴中四士
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俱以吴、越之士,文辞俊秀,名扬上京”,此四人号为“吴中四士”。
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与张旭皆是杜甫《饮中八仙歌》里的人物,其诗风率真、洒脱,著名的《咏柳》便是他的作品。
包融(约695-约764)诗仅存八首,以《酬忠公林亭》《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为代表。
张旭(约685-约759)又是草书大家,时号草圣、张颠,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曼剑被诏为三绝,有《清溪泛舟》《山行留客》等诗作。
张若虚(约670-约730),生平不可详考,唯《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

唐宋元著名诗人及作品简介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唐宋元着名诗人简介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
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
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
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
以边塞征战诗着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精神,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突破“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作:、。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
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
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
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8、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
被誉为诗骨。
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
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
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9、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属江苏)人。
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
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
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
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
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精神,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突破“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作:、。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
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
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
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
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
宫廷诗人,诗多咏物。
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
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
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
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
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
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
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
尤善五言诗。
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
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
古诗武陵桃源送人翻译赏析

古诗武陵桃源送人翻译赏析
《武陵桃源送人》作者为宋朝诗人包融。
其古诗全文如下: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翻译】
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
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赏析】
陶渊明作《桃源记》,云:‘源中人自言,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自是之后,诗人多赋《桃源行》,不过称赞仙家之乐。
”武陵之于桃源,不仅在唐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而且对于初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使一些“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不仅具有oRG更浪漫的想象空间和绚丽色彩,而且还产生了神奇诡异的仙化意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时唐朝社会道教盛行,再加上富裕的生活和繁荣昌盛的社会使得人们追寻心灵深处中对于生命短暂的忧郁。
因此,许多笃信道教的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会描写他们近乎幻觉式的想象。
据刘中文先生考证,在现存的唐人诗词中,以“桃花源”为题的作品达21题24首之多,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吴中四士分别是哪四个

吴中四士分别是哪四个
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他们四位都是唐朝时期的人物,都位于江浙一带,而古代叫做吴中,所以就有了吴中四士这个称号。
其中张若虚、贺知章的是比较有名气的诗人,作品也比较多,张旭和包融的诗就少一些。
张若虚
张若虚的代表作品就是《春江花月夜》,该作品还被誉为了唐诗的开山之作,乃千古绝唱。
有“孤篇盖全唐”之名。
他的诗主要特点是情感细腻,音节和谐,在初唐诗风转变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贺知章
贺知章少时就以诗文之名,教科书中也有很多他的作品,比如《咏柳》《回乡偶书二首》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千古传诵。
贺知章是唐朝前期的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对唐诗的发展也有很大引导作用,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旭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比较擅长草书,喜欢喝酒,还是“饮中八仙”之一。
他的书法主要特点就是狂逸,有着非常豪放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作品恢弘大气,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书法家,还勇于创新,对唐代的书法艺术的繁荣有着很大的作用和贡献。
包融
包融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留下的作品不多,仅存诗八首,载《全唐诗》里,代表作品有《武陵桃源送人》、《送国子张主簿》、《阮公啸台》等。
另外他和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1、王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
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
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
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
以边塞征战诗着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
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
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
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
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
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
代表作:咏鹅、易水送别。
5、李峤(约645~约714),赵州赞皇(河北)人。
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
宫廷诗人,诗多咏物。
代表作:风。
6、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
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
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
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
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
代表作:邙山。
7、宋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
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融简介_包融的作品_古诗大全
包融(公元695-764),,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
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
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
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
融诗今存八首。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
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
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贺知章传》)
佶字幼正,润州延陵人。
父融,集贤院学士,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有名当时,号"吴门四士"。
融,延陵人。
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
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
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二包。
有诗一卷行世。
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a/7308。
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王羽),温庭筠、温宪;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
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
四难之间,挥尘之际,亦可以为美谈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