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八月十五,这些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教给三年级小学生(1)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有哪些

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有哪些

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有哪些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此也被称为八月十五,有时也叫做团圆节。

下面是一些适合一到三年级学生的中秋节的古诗。

1. 《广寒宫之月》
广寒宫中金乌出,玉兔辞宫黄道去。

皎皎圆月照人寰,人间团圆喜洋洋。

这首古诗描绘了广寒宫中的金乌和玉兔,以及人们在中秋节欢聚一堂的场景。

2. 《月光如水》
七八月十五夜,明月高悬天。

月光照人心,细如水面连。

这首古诗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人们的心上,给人一种宁静与祥和的感觉。

3. 《团圆月》
人间月圆如镜,广寒梦与飞絮。

月亮像一面明镜,映照出人们团圆的美好景象,也带来了人们对广寒梦和飞絮的遐想。

4. 《皓月升空》
皓月升空闪尽情,云中把酒笑青青。

欢声笑语响至晚,月光下人人饮鸡汤。

这首古诗描绘了中秋节晚上的场景,人们在月光下欢聚一堂,笑语盈庭,畅饮美味的鸡汤。

5. 《明月当空》
明月当空照九州,中秋佳节月团圆。

花灯高高喜无边,人欢鼓乐共儿孙。

这首古诗讲述了在中秋佳节,明亮的月光洒在九州大地上,人们欢聚在一起以庆祝团圆的美好时刻,同时亲子欢聚、鼓乐声此起彼伏。

这些古诗描绘了中秋节的美好场景和人们团聚的欢乐时刻,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

三年级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

三年级中秋节诗句古诗大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它代表了团圆和丰收的象征,也是一家人共聚一堂、赏月、吃月饼的时刻。

下面是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词,希望能给你提供些许参考。

1.望月怀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中跳跃的意象引发了人们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借助中秋节的象征,表达了对于团圆的期盼。

2.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人抒发了对乡愁的思念之情,触景生情地表达了远在他乡、独自望着明月时对故乡的思念和忧伤。

3.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唐代杜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中通过汉武帝出征匈奴时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亲人团聚以及国家安定的向往之情。

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人以草木的枯荣代表人生的离合,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与别离的哀愁。

中秋节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承。

这些古诗词通过表达对亲情、友情、乡愁等情感的思念,传达了中秋节团聚、思亲的主题。

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激发你创作更多的精彩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四句诗大全集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四句诗大全集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一3年级四句诗大全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秋天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人们在这天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为了表达对中秋节的祝福和喜悦之情,古人写了许多描绘中秋节景物和氛围的诗句。

下面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儿童的中秋节四句诗:
1. 月亮明亮挂天空,中秋节到来欢庆中。

赏月吃饼乐满仓,笑声欢声乐乐同。

2. 七夕牵牛织女会,中秋唱月赏月来。

亲人团圆乐逍遥,幸福快乐笑声开。

3. 皓月当空闪光亮,中秋欢乐喜盈满。

吃月饼赏月笑开颜,家人团聚共欢饮。

4. 中秋节来到,家人一起笑闹。

赏月赏星,快乐真美妙。

5. 月儿圆圆挂天空,中秋到了真快活。

赏月吃饼喜洋洋,幸福团圆话不尽。

6. 星空璀璨月儿明,中秋节到好开心。

吃月饼赏花灯,思念亲人心绵绵。

7. 月亮月亮你快亮,中秋节到到处香。

吃月饼赏月争鲜艳,一家团圆乐逍遥。

8. 七仙女儿牵牛郎,中秋节到欢笑场。

吉祥的灯笼点亮了,幸福的家庭团团圆。

9. 中秋节到,赏月好high。

吃饼开心,全家幸福美满。

10. 小兔子揉揉眼,中秋节弯弯月圆郎。

月饼香甜甜,家人团圆笑声乐。

这些诗句简洁明了,用词生动活泼,适合孩子们吟诵和参与。

通过这些诗句,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和团圆的美好,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朗读这些诗句,一起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氛围。

三年级的中秋古诗

三年级的中秋古诗

三年级的中秋古诗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通过各种形式庆祝中秋节。

中秋节的古诗也负有特殊的寓意和情感表达方式,下面是三年级的中秋古诗参考内容。

1. 《秋月》
银盘挂天空,
皎洁如银光。

草木留清辉,
夜空踏露凉。

2. 《中秋月》
悄悄月儿爬上天,
世上人家过中秋。

团团圆圆的月饼,
甜甜蜜蜜的家宴。

3. 《举火烧香》
中秋圆月皆红火,
人人举火烧香祝。

家家团圆开中秋,
世世和谐和平朝。

4. 《皎洁的月亮》
月亮高挂在天空,
皎洁亮如白银光。

家人团聚舞火龙,
共吃月饼愉快忙。

5. 《家有月饼》中秋月又圆,
花好月更圆。

家家有月饼,
幸福在身边。

6. 《团圆的美好》月圆人更圆,
中秋节家家团。

麦地俏佳景,
幸福暖人心。

7. 《庆中秋》
中秋佳节到,
月儿圆又好。

团圆庆中秋,
亲人笑哈哈。

8. 《皓月当空照》皓月当空照,
中秋夜无牢。

家人团圆庆,
团团暖人心。

9. 《月儿好明亮》
月儿好明亮,
中秋夜分量。

家家团圆宴,
团圆乐陶陶。

10. 《中秋夜》
中秋夜,明月高,
月儿亮晶晶。

吃月饼,赏月亮,
欢声笑语随风飞。

这些古诗反映了中秋节的习俗和人们的情感。

希望能给小朋友们带来对中秋节的进一步了解和欢乐。

小学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小学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5、《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篇二】小学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篇三】小学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三年级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三年级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三年级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唱古诗来庆祝这一节日。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的中秋节古诗:
1.《中秋节》——岑参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但见游女侣,皆冠露袖行。

2.《中秋月》——李白
皎皎中秋月,照我床前牀。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迟迟钟鼓初,鸣鸠声唧唧。

玉户帘中卷,月露明长河。

3.《中秋月》——苏轼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1~3年级中秋节古诗

1~3年级中秋节古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中秋节通常会聚在一起,观赏皓月,吃月饼,欢度佳节。

而在这个节日里,中秋节古诗更是倍受欢迎。

下面是一些适合1至3年级学生的中秋节古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古诗一:《秋月明中秋》
中秋节到了团圆时,满天皓月似银镜。

人们忙忙碌碌月饼做,皮薄馅饱味道鲜。

家家户户都热闹,喜庆气氛洋溢情。

谢谢嫦娥借明月,让我们喜迎佳节迎。

古诗二:《中秋佳节》
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光亮好明亮。

家人齐聚喜团圆,快乐洋溢在心房。

赏月品尝月饼甜,中秋节快乐天地间。

月儿爷爷笑哈哈,愿世界好太平。

古诗三:《观月中秋》
皎洁月亮挂东方,明亮如镜落人家。

嫦娥姐姐笑哈哈,金兔边跳犹如花。

家家户户都团圆,快乐幸福到永远。

中秋节快乐好开心,共同欢度美好恩。

古诗四:《古筝演奏中秋夜》
中秋夜晚月明亮,妈妈拉起古筝弹。

轻快旋律飘四方,温暖心田如江河。

姐姐唱起山歌曲,哥哥一曲古乐曲。

家人齐聚共欢乐,中秋佳节倍阳光。

古诗五:《赏月中秋》
明亮的月亮高挂天,照亮我们赏月田。

皓洁的月光洒到地,照亮人们笑开颜。

远方传来亲朋好,相聚喜庆乐群山。

合家团圆总开心,中秋佳节暖人心。

通过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中秋节的欢乐气氛和传统文化。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祝愿大家在中秋节中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时光!。

中秋节的诗三年级

中秋节的诗三年级

中秋节的诗词三年级1、《十五夜望月》唐代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南斋玩月》唐代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3、《中秋月》唐代作者: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中秋登楼望月》宋代: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翻译:
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为他修治,桂树枝恐怕会撑破月亮。

2、《中秋月二首·其二》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3、《中秋》唐代: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翻译: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到八月十五,这些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词,教给三年级
小学生
最经典的古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
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
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个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以前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
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个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
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
了这首名篇。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人使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
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
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
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
以协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
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公元1074年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
地位。

即使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
内心的郁愤。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
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
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
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
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
亮这个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
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
脱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