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试验区年探索科学发展路
聚合组织内力引领乌蒙腾飞——毕节实验区探索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助力新一轮改革发展纪实

公 开比 、组织选 ,直接提拔 为赫章县
委 副书记 。真 正做到让 “ 发展 、会 想 发展 ,有 激. 隋、敢担 当 ,讲认真 、重 落 实 ,顾大 局 、讲 团结 ”的 发展型干 部脱颖 而出。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引进
Hale Waihona Puke 智 。全国统一 战线集 中选 派干部赴毕 挂职 锻炼干部 已达 3余人 ,为全区经 O 济社 会发展注 入了新的 活力。中央统 战部 已将试验 区作 为党外干 部挂职实 践基 地 、民主党 派服务 中心 工作的实 践基地 、思想建设 的教育基 地和机关 干部的锻炼基地 。 举办 “ 硕博 沙龙 ” 、 “ 友 沙 挂
建强 “ 轴心 " :选 好发 7 月被省委 、省政府表彰为勤政廉政 展型干部 .配强发展型班子 先进个 人 ;8 ,通 过现 场 “ ” 、 月 量
在 发展型 党组织建 设中 , 节地 毕 区探索 建立 了 “ 十二看 十二比 ”的考 核 考评机 制 ,将 “ 、能 、勤 、绩 、 德 廉 ”五 个方面进 行量化 ,对领导 班子 和干 部进行考核 ,选好 发展型干 部 ,
化。
势;察 “ 绩”,突出发展成效,看发 展速度 、比赶超跨 越的程度 ,看发 展
方式 、比优化升 级的效果 ,看发展 步 伐 、比稳 定和 谐 的 环 境 ,看 发 展成
大力弘扬敢 与强 的比 、敢 向高的 攀 、敢 同勇 的争 、敢跟 快的赛 的 “ 四 敢 精 神 ” ,激 发 广 大党 员干 部 “ 敢 干 、会干 、实干 ”。 全 区 各级 党 组 织 和 党 员深 入 开 展 了 “ 试验 区人 、为 试 验 区 添 光 做 彩” 、 “ 试验 区 百名 模 范 ”评 选 、 “ 风 建 设 年 ” 、 “ 名干 部 下 基 作 万 层”、 “ 进万 家门 、解 万家难 、帮万 家富 、暖万家 心” 、 “ 做文明守 法公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毕节模式研究 Research of Bijie Mode
产业排序由 “一二三” 向 “二三一” 转变, 实现 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 开发扶贫扎实推进, 明显改变了贫困状 况。 32 年来, 试验区坚持以改变贫困面貌、 走 向 富裕为目标, 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 策措施, 以资源开发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着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 不断增强 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实现了由普遍贫 困向基本温饱的跨越。 1978 年与 2009 年相比, 粮 食 总 产 量 由 110.5 万 吨 增 加 为 172.01 万 吨 , 增 加 了 2.47 倍, 基本解决了我区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从 81 元 增 加 为 3109 元 ,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从 692 元 增 加 为 12498 元 ; 绝 对贫困人口从 345 万人减少到不足 50 万人, 贫困 发生率下降到 6.7%; 农村居民住宅建筑面积由 9 平方米增加到 22.26 平方米,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 多, 吃穿住行水平明显提高; 六个国家级的贫困 县市先后超过温饱线。
毕节模式研究 Research of Bijie Mode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 李晓谷 张 琼
[摘要] 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 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对于广大贫困岩溶地区加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改革开放 成果 经验
毕节是一个欠发达、 欠开发的喀斯特地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毕节地区经济社会 有了较快发展,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发展滞后, 差距很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 贫困落后、 生态恶 化、 人口膨胀一直是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 大难题。 作为类似毕节的广大贫困岩溶内陆地区, 如何改变这种面貌, 不仅关系到内陆贫困地区的 生存和发展, 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为 了探索岩溶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新途径, 1988 年 1 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最边远、 最落后、 人口 密度高且生态恶化的毕节地区建立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试验区的构想, 于同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 试验区成立后, 紧紧 围绕 “三大主题”, 坚持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实 践, 经过艰苦奋斗, 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性成果。 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进 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不仅有利于推动试验区新 一轮跨越式的发展, 而且对于广大贫困岩溶地区 加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毕节试验区成立35周年及发展新理念5周年征文启示

毕节试验区成立35周年及发展新理念5周年征文启示
亲爱的朋友们:
时光荏苒,转眼间,毕节试验区已经成立35周年,并且发展新理念已经迈入第5个年头。
为了庆祝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特别举办了征文活动,并邀请您来分享您对毕节试验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在过去的35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我们坚持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新理念的提出更是为试验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在此次征文活动中,我们希望您能够围绕以下主题进行撰写:
1. 毕节试验区35年发展的回顾与总结:请回顾毕节试验区在过去35年里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并对这些成就进行总结和评价。
2. 毕节试验区新理念的探讨:请就毕节试验区新理念的提出与实践进行探讨,分析其对试验区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3. 对毕节试验区未来发展的建议:请就毕节试验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提出您的建议和想法,包括如何继续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以及促进共享发展等方面的思考。
征文要求:
1. 文章要求字数在800字以上。
2. 文章内容应客观、准确、简洁,逻辑清晰。
3. 请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与您联系。
4. 所有参与征文的朋友将有机会被邀请参加毕节试验区成立35周年庆典,并有机会发表您的观点。
请将您的征文发至我们的邮箱:XXX,征文截止日期为XX
年XX月XX日。
让我们共同回顾过去的辉煌,展望未来的光明!期待您的精彩参与!
毕节试验区发展委员会
2023年X月X日。
感受沧桑巨变 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

感受沧桑巨变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中国报道记者王静甫):贵州省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乌蒙山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等8个县(市),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山地占了93.3%,全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地贫瘠,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喀斯特地貌占总面积的73%。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主要由碳酸盐组成,保水性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毕节地区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前,这里一直是我国西南贫困带的核心区域,曾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1987年,毕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2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人均产粮不到200公斤,每年需国家调进粮食1.5亿公斤,在当时558.86万人口中没有解决温饱的有315万;有147万人和12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面积达60%以上,森林覆盖率仅8.5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文盲半文盲占青壮年人口的50%以上。
然而,今天的毕节,与试验区建立之前的1987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4.53亿元增长到73.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0.08亿元增长到23.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0.16亿元增长到35.9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0.28亿元增长到4.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74亿元增长到11.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741元增长到101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元增长到2484元。
总投资12.4亿元的煤电化热电厂项目、总投资7.7亿元的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等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区面积从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到16.7平方公里;先后建成低压耐硫甲烷化煤气厂、日产10万吨水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爱民广场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旧城区主要街道的改造和主要地段的拆迁及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提质扩容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从不足500公里增加到2748公里;城乡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安装固定电话10余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0万户;实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26.3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惠及10万余人。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毕节试验区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证明了胡锦涛同志的构想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改革动力与发展思路的统一、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
从其后的发展实践看,毕节地区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具有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第一,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上,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导致了发展观的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发展观演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发展观的争论,在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所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遭到了普遍批评。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同的心声。
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
毕节试验区与当时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
与当时全国已经启动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
开发扶贫,就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的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贫;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植物措施为主、并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人口控制,就是把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通盘考虑,在一定时期内,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论欠发达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

次性和梯次推进性 。
从 经济发展 的动力 结构 、 功能结构 、 空间结构 、 运行结
构 、 度结构 等方 面进 行 多维视角 观察 和审视 , 发达地 制 欠
展方式转 变 , 但发 达地 区领先 一步 , 坚决 摒弃外延 粗放 性 扩张发 展 , 实现 内涵集 约性深化 发展 , 力破解 以创新 克 努 服 资源 、 环境 制约 的难题 , 发达地 区则应 尽力减 少增 长 欠 粗 放 的程度 , 向着 内涵集约 性发展 方 向前 进 , 努力 破解资 源节 约和效 益攀升难题 。 4 在社会 和民主的关 注上 , () 发达
求 。 有 着 不 同的 着 力 点 : 更
() 1 在产业 布局 上 , 发达地 区与 欠发达 地区都要 重视
三次产业 协调发展 , 但发达地 区将 果断实施 “ 、 、 ” 三 二 一 产
可持续性 的难度增强 。 2 从欠发 达地区来看 , () 贯彻科学发 展观 固然有许多不利 因素 , 这些不利 因素中又往往蕴含 但 着有利 因素。例如 , 欠发达地 区最 显著 的不利条 件是发展 滞后 , 但这 一 问题 的背 面却是 后发优 势 , 如一 张 白纸 没有
区与发 达地 区各 自具有五 大阶段性特征 :1 f 从经 济发展 的 动力结构看 , 发达地 区正 由迈克尔 . 波特经济发展的 四阶段 中的投资导 向向创新导 向加速 转变 , 而欠 发达地 区尚处 于 要素导 向和要 素导 向开始 向投 资导 向转变 时期 。( ) 经 2从 济发展 的功 能结 构 , 发达地区正 由中心城市的集聚功 能向
在跨越发展中谱写华章——毕节试验区建立22年回顾与展望

了高于全 国 、全 省平均发 展这
平 ,经 济 总 量跃 居全 省 9 市 个 地 )的第三 位 。经济总量 的迅 和 经济结 构的 巨大变化 ,折 射
发 展质量 的进一 步提 高 ,折 射
要 “ 步实现绝 大多数农 民脱贫 的 目 逐
标 ”, “ 尽快停 止人为 的生态破坏 ,
为各级党 委政府 谋求经济 发展和社 会
进步 的准 则 ,并 且已经成 为毕 节试验 区人民集 中的思想 自觉和 实践 自觉 , 成 为一种主导城 乡发展 的主流意识 。 以上成就是在 一个核 心理念 ,即
扶 力量 的巨大支持 。其一 ,中央统战
部 、各 民主党派 中央 、全 国工商联对 毕 节试验 区的对 口帮扶更加 深入 ,帮
彻 中央和贵 州省的工作部 署 ,紧祭围绕 ‘ 三大主题 ’,坚持 开发 与扶 贫并举 、 生态 恢复与建设并进 、人 口数量. 圣
马质蚤鼹蒿并童 跳 电 t 蔓越墅—越墼邀蛮一越蛮越 锻怪强 . | 越 职祷1缝漆被会笈袅甑熏天成巍。尊 |
毕 节试验 区建立2年 来,取得 了怎样 的 大成 就’未 来的发 展 方向在哪 里?在 ? 1”会议过 去一年 的置 2 重 4 ̄ 4
并逐步走 向生态 的 良性 循环 ” , “ 如 3 4
收入来源 渠道 的多样化。 三是 贫 困人 口从 3 5 1万人 当 贵 1 1 8 代 州 o 月 2 年 o
短 信 日 在 县 “ 脏 乱 志 者注 成 仪 上, 县万 名 部 前, 榕江 整 治 ” 愿 册 立 式 该 余 干
试验区建 立之初就 指 出 ,毕节试 验区
百万 吨 ,不能 解 决温 饱 的人 口为 3 2 1 万人 。而 到2 0 年 ,全区 粮食产量 为 08 2 26 万吨 ,人均 占有粮 食3 0 斤 , 6 .2 6公 基 本实现 了总量 的富余 。这 个历 史性 的变化 ,反映 出农 业生产发 展环境 的 优化 、发 展内涵 的深 化 、农 业结构 的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

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二〇〇七年七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毕节试验区基本情况 (3)一主要成就 (3)二基本经验 (5)三面临的机遇 (7)四问题和困难 (8)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0)三奋斗目标 (11)第三章主要任务 (14)一开发扶贫 (14)(一)基础设施 (14)(二)绿色经济 (20)(三)循环经济 (22)(四)城镇经济 (26)(五)旅游经济 (28)(六)劳务经济 (35)(七)扶贫帮困 (37)二生态文明 (39)三人口控制 (43)第四章改革试验 (49)第五章保障体系 (57)一组织保障支撑体系 (57)二监督考核支撑体系 (57)三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57)四全方位开放支撑体系 (58)五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58)前言毕节地区是胡锦涛总书记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
在世界典型的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建立试验区,使当时已经陷入经济严重落后、生态严重恶化、人口严重膨胀的毕节地区走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恶性循环困境,是世界反贫困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喀斯特地区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
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放眼未来、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突破难点、推动全局的战略眼光,海纳百川、合力攻坚的宏伟气魄,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十九年来,毕节试验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深圳市等的倾力帮助下,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试验区“小试验、大方向、作示范、探路子”的功能,彰显了试验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行超前探索的价值意义,使试验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推动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生态工程兼以基本农田改造,人与环境开始向基本和谐转变
在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毕节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的土地铺展在落差高达400多米的陡坡上。从河畔到山顶,蜿蜒上升的路两旁是一片片种满雪梨、夏橙、脐橙的果园。成熟的果子已挂满枝头,微风掠过,飘来清香。
试验区开展长达10余年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使全区每年新增造林近3万公顷、封山育林万余公顷。到1998年底,8个县市全部消灭了宜林荒山。2000年以来,28.2万农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62.4万亩。
集中投入、滚动发展、区域治理,开发式扶贫培育造血功能
黔西县太来乡芭蕉村70岁的老汉何荣华去年养猪发了财,今年建了新房,眼下即将出售的鸡群估计会带来上万元的纯收入。何老汉的致富,得益于当地开展的“开发扶贫、滚动发展”帮扶模式。
贵州毕节试验区年探索科学发展路
———————————————————————————————— 作者:
———————————————————————————————— 日期:
ﻩ
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路
孙海涛 胡跃平
毕节,20年前因一场特殊的试验被人们关注——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使这个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能否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后,这个贵州省最贫穷的地区开始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探索。பைடு நூலகம்
各县根据实际,建立不同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试验小区。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目标,在一个流域、一个灌区、一个坝子设定项目试验区,集中人、财、物连续投入数年,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项目区内共改造中低产田土112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45.6万亩,粮食亩产提高80公斤以上。
为了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毕节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引资实行合股经营、引进能人投资经营、干部职工领办、部门扶持、引种栽培、项目整合示范种植等6种模式注入新活力。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打破了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初步形成了国家、个人、企业多元投入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格局。
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是试验区整个工作的指导思想。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五子登科”的生态建设新模式,成为毕节试验区综合治理、科学开发的主要方向。
从1991年开始,全地区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在石旮旯里炸石砌坎,然后回填泥土改土造田。至今,砌筑石埂60余万条,总长4万多公里,为全区增加基本农田120多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244万农民直接受益。
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年农民人均增收2232元;人均粮食增产193公斤;基本农田人均增加0.14亩;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明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初步测算,保水、保土、保肥等生态功能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是总投资的近8倍。
“你看我们这里都是红沙土,以前大雨一来就要冲掉一层。赤水河就是这样得名的。”村民赵勇告诉我们,他家7亩地,以前种包谷、地瓜,饭都吃不饱。20年前他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开始试种夏橙、椪柑,现在一年的水果收入超过3万元。
“种果树,帮民富;保青山,留后路。”镇党委书记肖玉明介绍说,镇党委坚持这条路子走了20年,村民们正在享受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
太来乡是贵州省重点一类贫困乡,芭蕉村又是乡里的重点贫困村。两年前,县畜牧局资助何老汉2500元钱、17头猪崽,与何老汉签订协议,猪繁殖后给畜牧局8头猪崽,其余全归何老汉。何老汉一年后卖了11头肥猪赚了上万元。畜牧局把这8头猪崽给了别的贫困户用于滚动发展。两年里,畜牧局用这个办法帮助村里50多个贫困户饲养生猪,最多一户发展到饲养生猪20多头。芭蕉村现在全村人均收入由20年前的不到200元增加到2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