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的故事】(35)---天花疫苗接种的发明
牛痘疫苗的发明故事

牛痘疫苗的发明故事你知道牛痘疫苗的发明那可真是一个超级有趣又神奇的故事呢!话说在以前啊,天花就像一个超级大恶魔,到处肆虐,让人们害怕得不行。
得了天花的人,那可惨了,满脸满身都是脓疱,很多人都因此丧命。
这时候呢,有一个叫爱德华·琴纳的英国医生。
他呀,特别善于观察。
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那些挤牛奶的女工们,很少有得天花的。
这可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就像侦探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线索一样。
琴纳就开始琢磨了,他想啊,这挤奶女工每天和奶牛打交道,会不会和奶牛身上的什么东西有关呢?于是他就深入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女工们经常会感染一种叫牛痘的病。
牛痘这个病啊,可比天花温和多了,就像是小猫和老虎的区别,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不会要人命。
琴纳就大胆地猜测,这个牛痘是不是能让人们对天花免疫呢?这想法在当时可够疯狂的,就像有人说月亮上有奶酪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琴纳可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决定做个试验。
他找来了一个叫詹姆斯·菲普斯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就像是勇敢的小战士一样,他可能也不太清楚自己即将面临什么。
琴纳从一个感染了牛痘的挤奶女工手上的脓疱里取了一些脓液,然后小心翼翼地接种到了小男孩的手臂上。
小男孩接种后就发了一点小烧,有点不舒服,但很快就好了。
过了一段时间呢,琴纳又做了一个超级大胆的事情。
他又给这个小男孩接种了天花病毒,这可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觉得他简直是疯了。
但是呢,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小男孩居然没有得天花!就像他穿上了一件隐形的盔甲,天花这个恶魔根本拿他没办法。
就这样,琴纳发现了牛痘疫苗可以预防天花。
这一发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对抗天花的道路。
慢慢地,人们都开始接种牛痘疫苗,天花这个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恶魔,就越来越没有办法肆虐人间啦。
牛痘疫苗的发明,可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超级伟大的创举呢!。
疫苗研究近千年:最古老痘苗由宋代人发明

疫苗研究近千年:最古老痘苗由宋代人发明最古老痘苗由宋代人发明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消灭天花疾病,不是因为我们的医学有多么发达,而是因为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使用疫苗,从人痘到牛痘,从个别接种到普遍预防,人类差不多用了900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与英国人功不可没。
1、天花爆发促成宋代人发明痘苗1970后人群,手臂上都有一块疤,那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来的。
比我们年轻的1980后,胳膊上就没有这个疤了,因为1977年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被治愈之后,天花病毒已灭绝(实验室除外)。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
当然,现在小朋友的手臂上也有一块小疤痕,不过那不是接种天花疫苗,而是卡介苗——预防肺结核的疫苗。
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3000年的时间(有文字可考的天花瘟疫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印度),致死率高达30%。
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
天花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中国人称之为‘痘疮’。
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在中国的一次爆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而天花疫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可以追溯到11世纪,是宋代中国人发明的疫苗,叫做“痘苗”。
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
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
不逾月,神医到京。
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
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
”清代的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也说:“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
究其所源,云自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2、时苗:利用患儿身上的脓汁作为痘苗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
疫苗研发的发展历程

疫苗研发的发展历程疫苗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牛痘疫苗发现。
以下是疫苗研发的主要发展历程:1. 牛痘疫苗: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他将牛痘病毒接种到一个小男孩身上,成功预防了天花的发作。
这个发现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疫苗的发现,为现代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 减毒疫苗:1885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利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狂犬病病毒,并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仍能引起免疫反应。
这种被称为减毒疫苗的技术成为其他疫苗研发的基础,包括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疫苗的研制。
3. 细胞培养技术:20世纪中叶,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疫苗的研发。
科学家们发现,可以利用细胞培养来生产病毒疫苗。
这种方法避免了使用实际病原体或动物实验,提高了疫苗的生产速度和安全性。
4. 基因工程技术:1970年代末,重组DNA技术的出现使得疫苗研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科学家可以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中,从而生产特定的抗原,以制备疫苗。
这一技术开创了疫苗研发的革命,并催生了许多成功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和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
5. mRNA疫苗:2020年,mRNA疫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其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中的成功应用而备受瞩目。
这种疫苗使用mRNA来传递病毒的遗传信息,诱导人体产生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mRNA疫苗不需要使用活毒或减毒病毒,具有安全性高、生产周期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疫苗的研发速度和效果也将不断提高。
疫苗的研制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积极的效果。
疫苗诞生背后的历史故事

疫苗诞生背后的历史故事疫苗诞生背后的历史故事疫苗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无法预防一些传染性疾病,比如天花和流感。
这些疾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几乎无法治疗,也传播得非常快。
因此,人们开始尝试寻找一些方法来预防这些疾病。
这个时期,意大利的科学家维吉尔·布鲁盖利(Vigelius Frelinghuysen)和英国的诗人和医生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都尝试使用鸡蛋来预防天花。
他们认为,将鸡蛋打散并混合一些葡萄酒和蜂蜜,就可以制成一种预防天花的疫苗。
虽然这个方法并不可靠,但至少让人们尝试去寻找一种预防疾病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和发明更有效的疫苗。
在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医生约翰·瓦利斯(JohnVALUES)发明了一种预防天花的疫苗,使用牛肝提取物和面筋。
这个方法比之前的方法更加有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危险。
因为这种疫苗需要进行口腔或鼻腔注射,操作比较复杂,也有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19世纪末,一位名叫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法国化学家发明了减毒活疫苗。
他利用减毒技术,将葡萄酒中提取的微生物经过处理,使得它们丧失了致病性。
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也为后来巴斯德在医学界取得巨大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发明出更加有效的疫苗,包括辉格苗苗、莫洛菌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这些疫苗在很大程度上,功成名就了抵御疾病的威胁。
到了20世纪中叶,人们意识到,如果一种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一种疾病,那么就可以利用它来制造一种更加有效的疫苗。
这种技术被称为“累积效应”。
通过给健康的人接种多次疫苗,可以极大地提高其体内产生抗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这个原理为疫苗的多次接种打下了基础。
在20世纪末,随着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发明新的疫苗。
这些疫苗利用了人类基因组中的信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来制造。
人痘接种术的历史介绍大全

人痘接种术的历史介绍大全人痘接种术的历史数千年以来,天花到处肆虐逞凶,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不幸,中国人也深受其害。
唐宋以来,中国的天花发病人数逐渐增多。
15世纪之后,由于交通的便利,人员来往更加频繁,天花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
因此,关于天花的记载,史书上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生活在唐代,出身官宦世家的王焘,经过数十年努力,编纂而成的医学巨著《外台秘要》中记载:天行发“斑疮”,须叟遍身,皆戴白浆。
被金代皇帝赐予“高尚”先生的名医刘完素,在他的医书中曾经这样写道:“小儿‘疹痘’未出,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至黑陷而死……”出身世医之家的明代著名儿科医生万全,在他所著的《家传痘疹心法》中说道:“痘本胎毒,俗名天疮,虽疠(li四声)气之传染,实杀机之显彰……”虽然,中国历代的各类著述中,在记录天花这种疾病时,所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从书中所描述的症状来看,确属天花无疑。
既然,古代的许多医家,都对天花有过涉及。
那么,在中国,谁是最早记录天花疫情的人呢?打开晋代医学家葛洪于公元303年著的《肘后救卒(CU4声)方》一书,人们发现书中有这样的文字:“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治得差者,疮癜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葛洪大约生于晋代太康四年,也就是公元283年。
因为他著有《肘后救卒方》三卷和《玉函方》百卷,而成为中国著名的医学家。
那么,对于不幸感染上天花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治疗呢?《肘后救卒方》中记录的治病药方是:“取好蜜通身上摩。
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
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若酒渍弥好。
但痛难忍。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这两个方,第一方的意思是,取好蜜,通身涂抹,或者用蜜去煮升麻,然后频繁地饮服。
第二个方的意思是,用水去煮升麻,并且,用棉蘸上药液涂抹疮面,当然,如果用酒去浸渍升麻是更好,但是这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令人难忍。
发明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学者是

发明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学者是爱德华·詹纳(英语:爱德华·詹纳,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全名叫安特·爱德华·詹纳,是英国医生、医学家和科学家。
他因研究和推广预防天花的牛痘疫苗而闻名。
他被誉为免疫学之父,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寻求其他疾病的治疗和免疫方法。
英国医学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并推广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的方法——接种疫苗。
今天,多亏了詹娜,天花才真正在地球上被消灭了。
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是它造成了世纪初吃鲸生活的可怕一幕。
天花的传染性如此之强,以至于大多数欧洲居民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染上天花。
它的毒性很强,可以杀死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十的病人。
即使有幸存者,也有10%到15%的人终身仍有严重的病根。
当然,天花不仅限于欧洲。
它在北美、印度、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很猖獗,那里的儿童是最常见的受害者。
人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找到了预防天花的可靠方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知道天花的幸存者有免疫力,不会再患第二次天花。
在东方,这种观察的结果导致了一种接种方法,即从轻度天花的人身上取出病毒给健康人接种。
其目的是使接种的人只得轻度天花,痊愈后获得免疫力。
这种方法是在8世纪初由玛丽·沃特利·蒙塔古女士引入英国的,许多年前在英国广泛使用。
事实上,詹娜自己在八岁时就接种了天花疫苗。
但是,这种直白的预防方法有一个严重的缺陷:相当一部分得过天花痘的人,得的是恶性天花,而不是轻度天花,给自己留下了无数的痘根。
事实上,大约2%的疫苗接种期会出现致命的天花爆发。
因此,寻求更好的预防方法显然是当务之急。
回眸人类消灭天花之路中国首先发明人痘接种术

回眸人类消灭天花之路中国首先发明人痘接种术把牛痘引进中国的皮尔逊天花,一种古老的疾病,一个曾令人谈之色变的瘟疫,中医称之为“痘疮”。
据有关资料记载,历史上,天花先后使5亿人失去了生命。
中国首先发明人痘接种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为征服天花,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
在“以毒攻毒”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人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古人发现,在有些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得过某种传染病,他在今后可能就终身不会再得,或者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再得,即使得了,症状也可能比较轻,也不至于死亡。
“以毒攻毒”就是预先给一个人接种这种有毒的致病物质,他就可能获得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
于是,一种大胆而有效的人痘接种术,出现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
国际上一般公认的人痘接种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公元10世纪,但据中国的一些史书记载,种痘始于唐朝。
只不过当时种痘只是在民间秘密流传,没有公布于世。
1661年,随着因得过天花而继承皇位的康熙执政,人痘接种开始从民间走进皇宫,种痘术开始在全国得以提倡和推广。
康熙特意把一些富有种痘经验的医生调进皇宫种痘。
人痘接种术传向全世界1706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宏绪,通过送礼的方法,从中国宫廷医生那里搞到3个人痘接种的处方,他通过这3个处方,向西方人全面介绍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技术。
其实早在1688年,俄国就已派医生来北京学习人痘接种。
回到俄国的医生们,很快把人痘接种术传到了土耳其。
1717年,蒙太古夫人跟随担任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丈夫,从天花流行的英国到土耳其赴任。
她发现土耳其人故意让一些孩子接触天花病人的衣服或用品,这些孩子会感染天花,但一般症状都不重,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一生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1718年3月,蒙太古夫人让大使馆医生为她年幼的儿子接种了人痘。
1721年,返回伦敦的蒙太古夫人开始积极宣传人痘接种术。
伦敦新兴门监狱中6名被判死刑的犯人接种以后没有发生天花的感染,医生认为这个试验获得了成功。
18世纪60年代以后,接种人痘在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变得日益普遍。
詹纳用“牛痘”治天花

詹纳用“牛痘”治天花爱德华.詹纳,是英国的一名乡村医生。
他研究天花病,并发现以牛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感染,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18世纪,天花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疾病,比癌症还可怕,染上这种疾病的人很难幸免于死,每一年死于这种疾病的人成千上万,即使个别幸免于死,病愈后身上和脸上也都布满疤痕,十分难看。
作为一名医生,詹纳对这种情况十分焦虑,渴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把人们从这一可怕的疾病中救出来,为此他费尽心机,做过种种努力和尝试。
他在各种尝试和努力过程中,注意到一种值得寻味的现象:乡村里牛患了与天花类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
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曾传染上天花。
詹纳发现,牛痘的病情症状比天花轻得多,它从不曾令牛死亡,更不会令人死亡,况且人在感染牛痘痊愈后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詹纳感到,牛痘可能是天花的抗体,可以免天花之疫。
此后有一天,手上生了一个牛痘疮的挤奶姑娘找他看病,詹纳从她手上取了一些牛痘菌,然后找来一个可能与天花病接触的名叫菲里普斯的8岁小男孩,将他的胳臂划破了一下,将牛痘菌放上去。
这位名叫菲里普斯的小男孩大声哭叫着,他无论如何不会知道他的哭声将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48天后,詹纳将从天花患者脓疱中提取的液体再一次滴在了菲里普斯被手划破的手臂上,菲里普斯的免疫系统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
8岁的小男孩菲里普斯的父母都是牧场的工人,他们甘愿拿出自己的行医的积蓄为这家人建了一所房子,这座房子至今还被保存在英国格洛斯克郡。
就这样,种牛痘以预防天花的方法被发现了。
詹纳对这一发现十分兴奋,写了一篇论文印出来给医生们看,最初人们不相信,还有人认为他是胡说八道,多数人不敢前来让他种牛痘,但詹纳坚持自己的试验,终于用大量事实令人信服了。
消息逐渐传遍了世界,詹纳成为世界知名的伟大人物。
于是,从欧洲到美洲,人们开始悄悄地实验着詹纳最终确定的牛痘疫苗接种法。
到了1925年,美国人人都要领取一个纽扣大小的证章,上面写着:我已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的故事】(35)---天花疫苗接种的发明
【发明的故事】(35)---天花疫苗接种的发明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天花疫苗接种,就是把天花疫苗制剂接种到人体内,以达预防天花病的目的。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是几千年来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
正常人一旦接触患者,几乎无不遭受感染。
即使侥幸不死,也免不了在脸上长满麻点,样子很难看。
据有关资料记载,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全国1500万人口中,死了200万人。
16至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病的人数为50万,亚洲达80万人。
爱德华-琴纳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里,小时候他便显示出了超常的成熟,相比同龄的孩子,他更懂事,更爱琢磨事。
1762年,琴纳正好13岁,那一年,他所在的小镇天花病施虐,他眼睁睁地看着几位亲人相继死去,痛苦无比。
作为牧
师的父亲为了让他活下来,把他悄悄地送走离家百里之外的亲戚那里。
也就在这个时候,幼小的琴纳在心中立下了学医的梦想,他发誓要征服这个可怕的“恶魔”。
几个月后,他开始跟着一名外科医生学医,凭着他的好学,很快便懂得了许多医学常识。
21岁那年,他大学毕业,幸运的得到了当时最著名的医学家约翰-亨特的青睐。
亨特的精湛医术和勇于献身的精神给琴纳极大的影响,他坚定地支持琴纳投入天花病防治研究,并尽可能提供了许多帮助。
26岁那年,琴纳做出一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开始在家乡行医,他一边行医,一边研究治疗天花病的方法。
有一次,乡村里有检查官让琴纳统计一下几年来村里因天花而死亡或变成麻
脸的人数。
他挨家挨户了解,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爱害者。
但奇怪的是,养牛场的挤奶女工中间,却没人死于天花或脸上有麻子。
他问挤奶女工奶牛生过天花没有,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生天花,只是在牛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
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也会传染而起小脓疱,但很轻微,一旦恢复正常,挤奶女工就不再得天花病了。
通过观察,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工人很少患天花,于是猜想其中必有奥妙。
琴纳发现,凡是得过天花,生过麻子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
他想,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产生免疫力了。
挤奶女工得了一次轻微的天花,就有了对天花的免疫力
了。
他开始研究用牛痘来预防天花,终于想出了一种方法,从牛身上获取牛痘脓浆,接种到人身上,使之像挤奶女工那样也得轻微的天花,从此就不患天花了。
可这是一个危险的想法。
如果在实验者身上不成功,他就会成为一名杀人犯,起初,没人自愿去做这个实验。
琴纳本想拿自己来实验,可他害怕一旦失败,自己的命也没有了,可能这项研究就停滞了。
关键时刻,琴纳妻子凯瑟琳站了出来,她曾得过天花,虽然侥幸活下来,却一脸麻子,她理解并支持丈夫从事的崇高事业。
她想到,她已得过天花,以后不会再得,在她身上做实验没有意义,她思来想去,决定让丈夫在他们刚满一岁半的孩子身上做实验。
琴纳为了人类的医学事业,含泪同意了妻子的决定。
于是,他立即飞奔牧区找牛痘,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把牛痘浓液小心翼翼地接种在儿子胳膊上,幸运的是,接种以后,儿子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只是胳膊上有了疤花。
一年后,他所在的村庄天花蔓延,许多孩子因此而死去,唯有他们的儿子活泼可爱,琴纳成功了!人类用牛痘预防天花的实验走出了第一步!琴纳当然没有停止研究,紧接着,他又在附近村庄为多个孩子做牛痘接种,经观察,他们均经起了天花曼延的考验。
琴纳无私地把他的接种方法奉献给世界。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推广接种、消灭天花的运动,患天花的人数迅速从5000万人降低到1000多万。
1979年10月26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传染病被彻底消灭。
作者: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