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第课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历史课件】第课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 • • • •
3、“三反”“五反”运动的性质是( B A.解决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C.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4、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指①抗美援朝运 动 ②镇压反革命 ③“三反”“五反”运 动 ④土地改革运动( ) B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 压反革命
1、土地改革 ①背景和目的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为了彻底废除封建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五 反
③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 错误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 级的腐蚀; 五反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 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 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 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课 堂 小 结
1、解放全国大陆
2、土地改革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3、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帝国 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 争的破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2、人民政府恢复经济的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3、结果:经过3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5、下列对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表述中,不 正确的是( B ) • A.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 B.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 • C.为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相对 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 D.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 子,在朝鲜战争中战死。 彭德怀司令员称其为志愿 军的第一个志愿兵。现葬 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杨根思 (1922— 1950年)
用生命保卫了小高 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 战役胜利立了卓越功勋。 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 和国英雄”称号,是中 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批斗地主
建国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主要是地租。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土 改 纪 念 邮 票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
抗美援朝战争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展,有什么关系?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 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开展,保证了土地改革和抗美 援朝战争的进行。
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面对这种情况,你是选择
支援还是不支援?为什么?(提示:出兵:困难
?后果?不出兵:后果?)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 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 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 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 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 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 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 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4)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1950年中美两国实力对照表
中国
钢产量 原油产量 发电量 军舰吨位 军用飞机 国民收入 人均收入 国防开支 60万吨 20万吨 45亿度 4万 60架 150亿美元 24美元 10亿美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A) C


12、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 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 开始:“五四风雷”;胜利:“开国大 键词。


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所有制, 意 消灭, 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为国家的 义 设准备了条件。
阶级被 建
记忆检测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2、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 运动。 成立。 ,标志着 。
3、西藏和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4、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5、抗美援朝时的目的是 6、 ,

B
2、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 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开国大典》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D
3、“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 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 的人物是 (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 4、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 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A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

图6-11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 店庆祝公私合营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意义(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 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于 1912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其和国,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结束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2年底进行了土 地改革,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至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 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业等喜报频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 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一钢一车一飞机 一桥三路便交通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
交通运输业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 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革命纲领
② 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 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
十年内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3土地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第2页“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讲述: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接着了解,当年怎样在组织机构上完成建国工作。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新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小结:指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巩固、建设和发展,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经济建设。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为了替人民打天下,主要从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缺乏经验。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

开国大典问:1、在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2 、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他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 、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A.根据第5页“自由阅读卡?国旗的诞生”回答:国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红色象征革命,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着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B.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中考一轮复习单元考测点十九新中国的成立与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中考一轮复习单元考测点十九新中国的成立与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考测点十九新中国的成立与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考点扫描]1.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知道开国大典2.论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3.了解抗美援朝战争,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考点详解]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目的: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成立。

2.时间和地点: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3.主要内容: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等各阶层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

B.主要内容:[1]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为《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还规定了建设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

《共同纲领》的性质是: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三.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四.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1.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2.国民党反动派已被推翻。

3.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2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2 川教版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等史实和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了解土地改革前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3、了解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经过及结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讨论土地改革的原因、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增强学生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意识。

2、通过了解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感悟志愿军战士爱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学习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史实,使其学生理解其对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重要性,认识到政权的巩固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本课的三个知识点有较熟悉的像抗美援朝,因为这一历史事件的内容资料和影视资料很多。

但对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通过分析讲明白,再达到理解的程度。

3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欣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英雄赞歌》等作品,感受抗美援朝战争的时代。

教师讲述: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

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带头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新生政权的巩固措施

新生政权的巩固措施

新生政权的巩固措施引言在国家政权更迭之后,新生政权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确保政权的巩固和稳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其合法性、提升人民支持度、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并与国际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政权巩固的各种措施。

一、加强合法性1.1 组织选举和民主改革新生政权应组织公正透明的选举,确保人民对于领导层的选择具有参与性和代表性。

进行民主改革,增加人民对政策决策的参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合法性。

1.2 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制定并贯彻公正透明的法律法规。

加强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

通过公正执法和打击腐败行为,提升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合法性。

二、提升人民支持度2.1 加强社会福利和民生保障增加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的投入,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

推行普惠政策,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福利保障。

2.2 打击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制定并实施扶贫政策,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

通过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升人民对新政权的支持度。

2.3 加强宣传和沟通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向人民传递新政权的政策措施和成果。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

倾听人民意见,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加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三、建立有效治理机制3.1 建设高效透明的行政体系改革行政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建立阳光行政制度,公开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3.2 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大反腐力度,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构和制度。

加强监督和问责,打击腐败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廉洁度。

3.3 加强国家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防范和打击。

加强边境管理和网络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稳定。

四、与国际社会建立良好关系4.1 加强外交交往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交往和合作。

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友谊,扩大对外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反
③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 错误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 级的腐蚀; 五反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 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 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 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课 堂 小 结
1、解放全国大陆
2、土地改革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3、抗美援朝
• • • • •
3、“三反”“五反”运动的性质是( B A.解决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C.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4、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指①抗美援朝运 动 ②镇压反革命 ③“三反”“五反”运 动 ④土地改革运动( ) B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第 17 课
新中国政权 的建设和巩固
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和各 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 1、西藏和平解放
①、建国之初的军事形势:
新中国成立时,祖国领土还有些地方未获得解 放,国民党大批特务、土匪到处进行破坏活动, 威胁人民政权。
②、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 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建国初期的 三大运动
4、镇压反革 命运动 5、三反五反运动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建国初期镇压反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人民安全 B .安定社会秩序 C.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D.扭转社会风气
c)
• 2、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 的根本好转而采取的措施中,最关键的是 ( A )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B.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 • C.统一财经,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 D.合理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
③结果及意义
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封建剥削 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广大农民翻身解放, 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 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进行了 问 几次土改?分别是什么时期?早在什 么时候解放区已进行土地改革?土改 的意义是什么?
三次 时期: 1931年国共对峙时期; 1941-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 意义: 是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支前的积极性,成为解 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帝国 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 争的破坏,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2、人民政府恢复经济的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3、结果:经过3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5、下列对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表述中,不 正确的是( B ) • A.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 B.迫使美国放弃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 • C.为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相对 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 D.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长怡实验中学 邓老师
4、中共中央的“三反”“五反” 运动 ①原因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润, 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②内容
三 反 1951年末至1952年末,在党和国家机关、 国营企业内部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 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 料、 反盗骗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2、抗美援朝
①背景和目的
设问:新政权尚未巩固,中国人民 志愿军为什么要赴朝作战? 因为1950年夏,美帝国主义侵入朝鲜,战火烧到 中朝边境; 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 朝。
②经过
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总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 赴朝鲜,与朝鲜军队并肩抗击美国侵略者,到1953年 夏,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社会
③简况1950.12---1951.10
A、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 命活动的指示 B、坚决镇压反革命首要分子。
④结果及意义
• • • • 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基本肃清了国内的 反革命残余力量; 使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
三、争取国民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背景和目的
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 压反革命
1、土地改革 ①背景和目的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简况
• 时间:1950年 •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③意义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安全;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 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邱少云
黄继光
3、镇压反革命运动
①背 景
留在大陆的大批国民党反革命分子 不甘心失败,猖狂地进行各种破坏 活动。朝鲜战争爆发后,更加嚣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