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具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比空气重,熔点-100.98℃,沸点-34.67℃。

溶于水(20℃时1体积水可溶解2.15体积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制备时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工业上利用它容易液化的性质,将干燥的氯气制成液氯,压入涂成草绿色钢瓶贮存。

氯气在水中因溶解得不太多(饱和时0.09摩/升,标准状态下),用水吸收残氯效率不高,故多用碱液吸收。

遇到氯气逸散时,可以站到高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轻毒害。

用活性炭吸附沸点较高的氯气可使空气净化。

氯水呈黄绿色,用CCl4等有机溶剂萃取则水层转为无色,CCl4层转为较深黄绿色。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可用饱和食盐水洗气,若氯化氢中混有少量氯气则可用活性炭除去氯气。

氯气的化学性质强非金属、强氧化剂。

除O2、N2、C和稀有气体外,氯气与其它元素几乎都能直接化合为氯化物,且常将变价元素氧化为高或较高价态,如与Cu、Fe等反应。

能与许多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将其中低价态元素氧化,如与NaBr、 NaI、Na2S反应置换出Br2、I2、S;与NH3反应氧化出N2。

与水或碱发生Cl2+H2O HCl+HClO,HClO的强氧化性使氯水和湿氯气有漂白性。

与冷的碱溶液反应以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为主,在热的碱溶液中则有氯酸盐生成。

氯水的有关反应则为:与碱反应同氯气;对H2S,则稀氯水以氧化出硫沉淀为主,浓氯水与H2S反应看不到沉则氯水中的HCl起重要作用有H2放出;与AgNO3溶液也属于其中Cl-的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

若要从氯水获得较浓的HClO溶液,则可加入Ca-CO3粉,因H2CO3比盐酸弱又比HClO强,而CaCO3只与盐酸反应,使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向生成HClO的方向移动。

氯水的漂白性、见光分解出O2以及使醛溶液等氧化皆与其中的HClO有关。

氯气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

盐酸、漂白粉以及制造药物(如氯胺T等)和农药;在生产塑料聚氯乙烯、合成纤维氯纶、合成橡胶氯丁橡胶等合成材料时也需用多量氯气。

高三化学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

高三化学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

高三化学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高三化学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一、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

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

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

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

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

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

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

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

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

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

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性又记特性。

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高中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归纳总结

高中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归纳总结

高中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正确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碱金属
2)镁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3)铝及其化合物
4)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正确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5)氧族元素
6)卤族元素
第四课时7)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8)碳族元素
中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归纳班级姓名1、物质的颜色
232
液呈绿色。

2.俗名总结
甲烷的主要成分; Na2CO3乙炔 NaHCO3乙醇 CuSO4•5H2O 丙三醇 SiO2苯酚 CaO 甲醛 Ca(OH)2
乙酸 CaCO3三氯甲烷 Na2SiO3水溶液NaCl KAl(SO4)2•12H2O NaOH CO2固体。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决 定
外 电 子
表 律 的排

周布

期周
离 子
性期 性


横:周期 元素种类
起止序号
n=1
2
1~2
n=2
8
短周期
3~10
元素性质
n=3
8
11~18


n=4
18
19~36
n=5
18 长周期
37~54
期 表 位
子 结 构
n=6
32
55~86

n=7
21 不完全周期 87~111
纵:族
主族:ⅠA~ⅦA
副族:ⅢB~ⅦB、ⅠB ⅡB
原子晶体 石墨(混合晶体)
金属晶体 大多数盐
强 碱 离子晶体 碱性氧化物 部分过氧化物
物理性质 宏观
化学性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组成
分类
性质
物质 分 子
变化
原 子 微观
离 子
无机物 氢化物
氧化物
有机物
金属氢化物
酸性
非金属氢化物
碱性
成盐氧化物
两性
特殊
不成盐氧化物
含氧酸、无氧酸

强酸、弱酸
电离度平衡的移动
质离 ) 水的电离平衡 H2O H++OH-
水的离子积 KW=1×10-14(25℃) 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装置
离子反应
实质
发生条件 表示方式-离子方程式
盐类的水解
常见类型
非氧化还原
复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 络合反应
类型 规律(酸碱性性判断) 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与蛋白质、脂质、糖类
的加工、运输有关
蛋白质的运输、加工、
细胞分泌、细胞壁形成
溶酶体 核、酶
蛋白质
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
细胞内消化 合成蛋白质
与有丝分裂有关
1.14 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间期
前期
中期
DNA 含量
2a—→4a
颜色反应 砖红色 桔黄色(红色) 紫色 蓝色
1.10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自由通过 水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三个通过
可以通过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不能通过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 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自由扩散
离子、小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的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化学元素
微量元素
非必需元素
无害元素 有害元素
Fe、Mn、B、Zn、Cu、Mo 等 Al、Si 等 Pb、Hg 等
1.2 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C、H、O、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1.3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 细统胞一中性 的化合物组一成生览物表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C、H、O、N、S
②调节代谢(激素)
(Fe、Cu、P、Mo……)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C、H、O、N、P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高中元素化合物部分重要化学方程式(带网络图)

高中元素化合物部分重要化学方程式(带网络图)

高中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网络及重要化学方程式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Na和H2O的反应:2Na+2H2O===2Na++2OH-+H2↑②Na和CH3COOH的反应:2Na+2CH3COOH===2CH3COO-+2Na++H2↑③Na2O2和H2O的反应:2Na2O2+2H2O===4Na++4OH-+O2↑④Na2O2和CO2的反应:2Na2O2+2CO2=== 2Na2CO3+O2⑤NaH和水的反应:NaH+H2O===Na++OH-+H2↑⑥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O-3⑦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3+CO2+H2O===2HCO-3⑧将Na2CO3和Ca(HCO3)2混合:CO2-3+Ca2+===CaCO3↓⑨将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HCO-3+OH-===CO2-3+H2O⑩将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HCO-3+Ca2++OH-===CaCO3↓+H2O⑪将NaHCO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3+Ca2++2OH-===CaCO3↓+CO2-3+2H2O⑫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2Na++CO2-3+CO2+H2O===2NaHCO3↓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l和NaOH溶液的反应:2Al+2OH-+2H2O===2AlO-2+3H2↑②Al(OH)3和NaOH溶液的反应:Al(OH)3+OH-===AlO-2+2H2O③Al(OH)3和盐酸的反应:Al(OH)3+3H+===Al3++3H2O④Al2O3和NaOH的反应:Al2O3+2OH-===2AlO-2+H2O⑤Al2O3和盐酸的反应:Al2O3+6H+===2Al3++3H2O⑥NaAlO2和少量盐酸的反应:AlO-2+H++H2O === Al(OH)3↓⑦NaAlO2和过量盐酸的反应:AlO-2+4H+===Al3++2H2O⑧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⑨将NaAlO2与NaHCO3混合:AlO-2+HCO-3+H2O===Al(OH)3↓+CO2-3⑩将NaAlO2与AlCl3溶液混合:3AlO-2+Al3++6H2O===4Al(OH)3↓⑪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4OH-===AlO-2+2H2O⑫向AlCl3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⑬将Al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Al3++3HCO-3===Al(OH)3↓+3CO2↑3.铁及其化合物(1)知识网络构建(2)重要反应必练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第一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

(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5、种类与含量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归纳如下:(1)上述元素分类是指生物的整体概况,具体到某种生物时元素的归属可能不同。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必需元素。

(3)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无论干重还是鲜重,C、H、O、N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6、细胞中元素的作用(2)影响生命活动①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②K可维持人体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心肌舒张和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

K在植物体内可促进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③B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植物缺B会造成“花而不实”。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2、无机盐(1)存在形式:离子(2)作用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咼中阶段兀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
第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金属兀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正确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碱金属
2)镁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3)铝及其化合物
4)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能力目标: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正确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书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5 )氧族元素
6 )卤族元素
第四课时7)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8 )碳族元

中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归纳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注:(1)Fe(0H)2变成Fe(0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2)CuCb稀溶液为蓝色,浓

液呈绿色。

2 •俗名总结
甲烷 _______ 的主要成分;Na z CO乙炔NaHCO
乙醇苯酚乙酸Na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