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读书随笔 《儿童立场 教育从这里出发》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在阅读了《儿童立场》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儿童的认知和态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走进儿童世界的新大门。

书中强调,儿童立场应是教育者的首要立场。

我们常常在教育中迷失方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儿童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感受。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和情感世界。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而应该蹲下来,以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当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立场时,会发现他们的好奇心是那么旺盛,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是如此强烈。

一个小小的蚂蚁窝、一片飘落的树叶,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遐想和探索。

然而,我们有时却会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觉得这些事情微不足道,而无情地打断他们,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想起曾经看到孩子们在课间尽情地玩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是他们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可当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却要求他们立刻安静下来,进入严肃的学习状态。

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突然转变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适应?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强行压制。

儿童立场还意味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才能和发展速度。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则在艺术方面表现出色;有的孩子接受新知识快,有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他们,而应该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有潜力不断成长。

当他们犯错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尝试中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儿童立场 教育从这里出发》读书体会

《儿童立场 教育从这里出发》读书体会

《儿童立场 教育从这里出发》读书体会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了《燃荻》的内容,读完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成尚荣老师写的《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这篇文章,本文具有很强的阅读性,作者首先以一个虚拟故事引发读者兴趣,接着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娓娓道来,令人信服。

“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儿童立场上的教师是长大的儿童”值得一线教师好好学习和消化。

记得有一次课间,我走到教室里拿作业本,一进教室门就看见小凡坐在座位上哭得很伤心。

正当我想走过去时,有一个孩子走过来告诉我说:“小凡说不想再在学校读书了。

”听完后我当时就一惊,小凡留给我的印象是:这个孩子父母亲离异,性格孤僻、任性,也很调皮,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喜欢撒谎,上课还时不时地站起来;不讲卫生,垃圾通常不扔垃圾桶里,他的桌子底下经常有很多纸片、铅笔、牛奶袋子……应有尽有。

我也因此找他谈过几次话,但每次他都能很快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向我保证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但没过几分钟就把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依然我行我素。

尽管情况如此,但我还是尽量放低声调让小凡告诉我原因,我则在一旁耐心地倾听。

原来在上第二节课做眼保健操时他把眼睛睁开了,被检查眼保健操的小朋友看到并扣分了。

一下课小朋友们都责怪他,班长更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主任。

班里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他内心顿时感到更加孤独,于是便出演了前面这一幕。

听完后,我便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我让班上的孩子们安静下来,说:“小凡同学这次是错了,但是如果我们班少了小凡,是不是一个损失?”然后我马上说出小凡的一些优点,如他经常抢着打扫卫生,擦黑板等,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

这学期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他也参加了,他在男子组60米和立定跳远比赛中均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正因为有了他的参与,我们班才能在这次的校运会中取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的话音刚落,班上的孩子都向小凡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然后我又肯定了其他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从儿童立场出发学习心得

从儿童立场出发学习心得

从儿童立场出发学习心得第一篇:从儿童立场出发学习心得从儿童立场出发心得体会刚踏入教师行业,从事教育工作,在校读书期间便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学习的宗旨和目的,可如何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这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在暑假的校本培训期间,杨立新主任给我们作了一场“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报告,使我获益匪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教育的对象,要教好书,育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童年有其独特的地位,处于童年期的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特点对未来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立新主任提到:要把孩子看做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儿童的样子。

并且用了日本作家佐佐木赫子的一篇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那便是,读懂孩子,玩是孩子的权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认识这种天性,并将这种天性加以引导,使“爱玩”纳入教学中,使教学具有“爱玩”的特色。

会玩是一种技能,一种创新,试想,一个连玩都没有新意的学生,要想培养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不可能的。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玩,在玩中让学生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只有孩子的发展,我们国家和民族才有发展,才有希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带着孩子“玩”,在玩中完成教学目标,注意不要拖堂,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玩的空间和时间。

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在适量的作业中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作业,让孩子的“玩”更有目的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不要布置一些对孩子无太多益处的作业将学生扼杀在茫茫无际的作业大海中。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首先要做的便是读懂儿童。

爱玩,亲近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

让我们蹲下来,感受儿童世界的精彩。

第二篇:听《从儿童立场出发》讲座心得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听杨立新《从儿童立场出发》讲座有感合肥师范附小三小王红桃8月20日上午,三小有幸请来了庐阳区教研室副主任杨立新老师为大家做了一场名为《从儿童立场出发》的讲座,杨主任以雅斯贝尔斯的一句名言“教育是灵与肉的结合”拉开了此次讲座的序幕。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近期读了成老师的《儿童立场》这本书,不得不被这位长者对于教育的理解深度、对课堂本质的精辟隐喻肃然起敬,不免感觉到自身的浅薄。

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

随着深入的阅读,我发现《儿童立场》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儿童的立场去看问题,去思考教学,这本书更是传递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J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

随着知识和阅历的逐渐增多,一方面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未知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为什么不继续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呢?另一方面我开始意识到童年在生命阶段的重要性,那些在充满爱和自由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会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于是,我更深得理解了自己的责任,一是要为孩子们营造充满爱的教育生态,二是自己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像孩子一样,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

书中提到,“活”是陶行知儿童观的灵魂。

一个“活”字,揭示了儿童具有强大的生命成长的力量,这种生命力正是儿童所潜藏着的巨大创造力。

为此,“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进步似一天"。

把准孩子的天性,切勿操之过急,有时不妨再慢一点。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光芒,我们深信这一点。

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含着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教育者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外,正是要根据事实,承认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

”发现每个美好,把好规范和解放天性的平衡。

我想,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发现星空下他选择的路途吧。

我身处的启蒙教育,是带着孩子见识浩渺星空,并悄悄地领略那一颗让他注目良久的繁星,鼓励他踮起脚尖伸手够一够,不必急于上路,而是跟他一起振奋他们每一个独特的选择,如此而已。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

儿童立场》读书心得我是一名科学老师,进入实验小学校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共读活动中,我选择了XXX老师的《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

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并思考如何纠正。

XXX的幻想小说《遥远的声音》也启发了我的思考。

成人们常常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孩子的名义要求孩子,但这往往会伤害孩子。

教育的立场应该从儿童出发,专注于儿童的发展和探索。

我们应该坚持教育的立场,即坚持儿童的立场,发现和引领儿童,促进他们的发展。

儿童是自由和探索的,我们的职责是观察儿童,发现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找到最大的发展可能性。

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谨慎评价他们的表现。

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保持童心,因为童心是儿童发展的密码,也是教育的密码。

童心意味着创造性和独特的思维,能够引导我们进入全新的视角和高度。

我们需要带着童心去解读儿童,促进他们的发展。

作为“长大的儿童”,我们需要与儿童共同成长,分享快乐。

需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不能纵容和放任儿童。

严格要求是对儿童的另一种爱的表现形式。

教育应该包含大爱,教师的爱应该具备母爱的品质和特点,但是也需要超越母爱。

教师应该具备大智慧,拥有教书育人的智慧。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感受。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教育也需要有规矩和纪律,让儿童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教师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师也需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

儿童立场幼儿园读后感

儿童立场幼儿园读后感

儿童立场幼儿园读后感《儿童立场幼儿园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儿童立场幼儿园的书,真的让我感触好多呀!书里说,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不是那种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上的幼儿园,好像总是被各种规矩束缚着。

可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

比如说,幼儿园的布置,不能只是为了好看,得是孩子们喜欢的、能让他们自由探索的。

玩具也不是越多越好,得是能激发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还有啊,老师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也特别重要。

不能总是老师说啥就是啥,得听听孩子们的想法。

就像有一次,小朋友想在下雨天出去踩水,老师要是能理解他们的快乐,而不是怕弄脏衣服阻止,那该多好。

而且,幼儿园的活动也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得是孩子们真正感兴趣,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的。

读完这本书,我就想,要是所有的幼儿园都能这样,那孩子们得多幸福呀!他们能在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里长大,多棒!《儿童立场幼儿园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聊聊我读《儿童立场幼儿园》这本书的感受哈。

一翻开这本书,我就觉得特别亲切,因为它讲的都是关于孩子们的事儿。

它让我明白,儿童立场可不是一句空话。

幼儿园不能只是大人觉得好就行,得是孩子们觉得好玩、有趣、开心才行。

就像吃饭这件事,有的幼儿园规定必须吃多少,可孩子们的胃口大小不一样啊。

要是能尊重每个孩子的需求,那多好。

还有上课的时候,别总是老师一个人在那讲,得让孩子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说画画,不要规定必须画成什么样,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说不定能画出超级棒的作品。

另外,幼儿园的老师也得有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

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关心,而是能懂孩子们的小心思,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觉得呀,这样的幼儿园才是孩子们的天堂。

读完这本书,我都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个小孩子,去这样的幼儿园里玩耍学习。

不知道你们读完这本书有啥感受,咱们可以一起交流交流哟!。

《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读后感

《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读后感

《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读后感
故事常常引发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度思考。

成尚荣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以一本日本小说叙说的故事为开头,告诉我们如果成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教育孩子,结果会伤害孩子,甚至会牺牲他们宝贵的生命。

文章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今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教师的崇高使命究竟是什么?成所长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

”就像本学期我班发生的一起消防玻璃窗破碎事件,如果以成人的观点,找出两个打碎玻璃的学生,批评一番,让他们赔偿就可以了事了。

这样的教育就显得简单而功利了。

我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让他们参与碎玻璃的清理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与总结,学习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这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这样的教育也是有价值的。

“童年永远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这是文中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下的环境也使我们的教育举步维艰。

例如文中提到的“享受式、娱乐化的生活方式。

”“虚拟世界中的陷阱。

”“家庭环境的变化。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发生猛烈碰撞,核心价值观被遮蔽被模糊。

”其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问题学生的增多,这些或者心理问题或者性格偏激的学生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困扰。

如何消化这样的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帮助。

读《儿童立场》有感

读《儿童立场》有感

读《儿童立场》有感•相关推荐读《儿童立场》有感(精选11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儿童立场》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儿童立场》有感篇1打开《儿童立场》之前,看着书本的封面,这是一本枯燥的书籍?是一本高深莫测的书籍?事实上,它是一本帮助我打开视野的书。

让我接触到站在儿童的立场,也就是儿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去对待教育的过程中的现象。

教育需要智慧,正如书中所言“书中的大智慧就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和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重新认识。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牺牲自己,照亮他人;有人说教师像园丁,辛勤耕种,育人万千。

这些比喻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

但是《儿童立场》一书,却用更理性的语言告诉我们老师是什么,老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所谓使者,充当着互通往来的义务。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

泰戈尔说让孩子到成人世界中去,用一线镇定而纯洁的光,使成人愉悦而沉静。

对于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就是洋溢着灵气与活力的儿童,如何发现并懂得儿童的鲜明与活力?或许我们老师早就习惯了对自己职业和身份的自信,总觉得自己最懂得孩子,常常不自觉地就以权威者,训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儿童成长的路上。

比如:儿童上课迟到了,我们可能会斥责儿童没有遵守纪律,而忘了去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教师身份的定义让我们明白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儿童的发展,而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认识儿童、发现儿童是前提。

其次,我想谈谈对教师教育方法的总结和认识。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树立儿童立场,也要在实践中践行儿童视角。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让自身专业知识提升和深化,让“文化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学科的孤立性,而具有渗透性和引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老师读书随笔《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学习心得
最近阅读了《燃荻》23期上成尚荣老师的文章,《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一文,从中学到了很多。

文章中作者以一篇日本作家的幻想小说引出儿童立场的主题。

以一个虚构的故事,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成人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教育孩子,结果却伤害了孩子,甚至牺牲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

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

成尚荣老师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儿童立场的核心: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1.关于“儿童”的学问是所有学问中最重要而又最不完备的。

我们让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像成人恰恰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和成人一样的观念。

显然,缺乏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发生。

2.儿童在本义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

在教育上要给孩子们更多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探索。

机械重复的训练,伤害了他们自由和探索的天性,破坏了“儿童”的本义。

3.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

儿童正处在发展过程
中,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他们还未成熟,所以会发生问题,有缺点、有错误是正常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去实现他们的种种可能。

4.儿童发展的密码——童心。

想象力对儿童来说比什么都宝贵。

思维方式的独特往往意味着创新的开始。

5.童年永远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认识这种天性,并加以引导。

会玩是一种技能,一种创新,一个连玩都没有新意的学生,要想培养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往往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惯有的思维,把成人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成人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却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

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既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就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再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
地方,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应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很重要。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老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各种角色。

老师的角色一:像妈妈。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都是老师照顾的,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令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同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今天问承承:“上幼儿园好?还是在家好?”承承说:“在幼儿园好,在幼儿园能和老师一起玩。

”真没想到小班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班上的孩子们经常在我耳边说些甜蜜的话语:“老师我在家都想你了”“老师我长大了给你买好吃的”,每次听完后我都觉得自己很幸福。

角色二:好朋友。

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心的玩,总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

角色三:老师。

这么小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有许多事情都不明白,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那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给他们正确的指引,不论从文明礼貌,还是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有耐心给他们讲解。

我觉得爱孩子但不能惯着孩子,每次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的孩子就喜欢听好话,老师一批评他就生气了,我会告诉他们:“你做错事情的时候老师批评你都是为了你好,如果老师不告诉你就不算老师了。

”渐渐的孩子们也理解了我,他们还是一
样喜欢我,正如我爱他们是一样的。

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来感受他们的心情。

主题活动的选择是否是孩子们需要的,感兴趣的。

游戏的设计是不是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否是孩子喜欢的。

孩子的不开心是否能够耐心的询问、关心、解决。

孩子的小秘密小心情是否认真的倾听。

相信我们小小的举动对于孩子来说都会有大大的触动。

在孩子的立场、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一个‘长大的儿童’的脚步引领孩子的脚步,让颗颗童心引领我们与他们一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