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3

合集下载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会分析运用地理教材,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分析,逐步学会“A对B的影响”问题的分析方法。

尝试评价现实中同类的地理问题。

逐步学会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并总结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分析,理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2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方法------“A对B的影响3关键体验自主分析,逐步形成逻辑思维4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节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从宇宙环境到地球本身环境的过度,一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可以理解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另一方面对于下一节地球的运动也有铺垫作用。

本课是通过(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个标题来完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

5学情分析新高一的学生,对地理学习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无论是地理知识还是思维方法都是较低。

学生只是通过上一课了解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教材中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不能很好区分,对地球的某些影响理解不了,以及教材结构不能充分理解,所以本课通过教师引导,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A对B影响”学习方法。

6教学媒体课件7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哪颗?------太阳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着眼点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带到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太阳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上。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分析?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尝试问题分析方法归纳总结问题研究的方法太阳的基本状况②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分析?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尝试问题分析方法归纳总结问题研究的方法太阳的基本状况②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活动3【活动】归纳教材按照以上分析方法,归纳教材内容(①太阳的基本状况②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生活动:1、学生看书回答;观看视频设计意图:根据教材图文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太阳的基本状况,学会信息提取。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篇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篇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重要性;2. 了解太阳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如光照、热量、水循环等;3. 掌握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太阳系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2. 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3. 活动材料,如绘图纸、色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引入:(10分钟)1. 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一段拍摄自国际空间站的太阳照片与地球影像的视频;2. 跟学生分享一些太阳对地球的事实,如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光亮、热量等。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太阳系和地球的模型或图片来让学生理解太阳与地球的位置关系;2. 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光照、热量、水循环等;3. 强调太阳能量对地球上所有生物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练习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或个人完成一项绘图任务,绘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图;2. 学生根据自己的绘图,用文字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与同伴分享。

概念检测:(10分钟)1. 提问学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相关概念问题,如太阳是什么,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2. 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他们的答案,确保他们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延伸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知识;2.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如日食、地球自转等。

总结回顾:(10分钟)1.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概括和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2. 强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情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精选3篇(二)教案题目: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认识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3.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对宇宙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地球宇宙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地图结合法【学习重点难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链接】太阳活动与疾病太阳活动是指太阳表面发生的太阳黑子、耀斑、日冕等现象。

据天文学家分析,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中以11年和22年周期最为明显。

近年来,太阳活动一直处于盛期,为此,科学家已发出呼吁:春季仍要少晒太阳,以减少太阳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

太阳活动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劳动人民早就有这方面的认识。

《开元占经》中记载:“日白中黄外,……妇人多病重,胎子不就。

”意思是如果太阳出现中间白,外边黄,则对孕妇有较大的影响。

在近代,天文学家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太阳进行系统的观测,发现很多疾病都与太阳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流行病的发生与蔓延,除与气候条件有关外,更多的是受天文因素的影响。

俄国科学家统计发现,霍乱大流行基本上发生在太阳活动的峰年附近。

回归热是一种较严重的传染病,它的发生与流行与太阳活动的规律基本一致。

科学家对鼠疫、白喉、伤寒等流行病进行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

流感是目前最难制服的流行病之一,被称之为“百病之源”。

医学工作者分析发现,每次流感的类型虽不相同,但其间隔时间却呈明显的周期性。

英国科学家通过对280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流感大盛行都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时候。

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流感的发生受太阳活动的制约,这一结论已被当今科技界所接受,不少国家已在利用太阳活动的预报,预测流感的发生与流行。

太阳活动强盛时,不仅紫外线照射明显增强,而且对地球磁场的扰动也甚为强烈,从而影响人的心血管功能。

据研究,太阳活动强时,血管栓塞的并发症就会增多。

血管的痉挛,引起心肌梗塞,使心脏病患者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对心血管患者也产生极大的威胁。

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3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3 湘教版必修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其实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是以太阳为案例,进一步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阐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与以往的教材不同的是,新课标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太阳活动的原理及太阳的内部结构等不作具体的要求,甚至可以不涉及。

但必须把重点放在其对人类的影响上。

为了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必须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并且,由于说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在太过广泛,因此可以用举例的方式进行阐述。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

着重介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理解: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

运用: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和全球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特点。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第一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

3第一章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2)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主要影响(1)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可用下表说明: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形式黑子:周期约为11年耀斑:激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太阳风活动规律①高速旋转的气体漩涡,温度相对较低;②带电荷,能产生磁场;③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与低峰年的交替①激烈的能量爆发;②以射电爆发和高能带电粒子等形式放出辐射能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太阳活动高峰年剧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上的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补充: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原因日照时数纬度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地势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天气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基本影响。

2. 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述。

2. 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述。

3. 案例分析: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案例。

3. 网络资源:太阳科学研究成果,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述。

2. 第二课时: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3. 第三课时: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建议:1. 结合现实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分组讨论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十、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相关内容。

2. 收集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案例,进行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地球环境的建议。

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理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能在太阳系中存在?(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太阳相关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讲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如: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循环、影响生物生长等。

(3)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讲解太阳活动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

(3)引导学生探讨太阳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4.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1)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为人类服务?四、课后作业1.列举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思考:如何利用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为人类服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举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能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利用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为人类服务的问题思考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拓展1.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3.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导学案标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目标:1.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掌握太阳能对地球的影响;2.掌握太阳对气候、生物和地球环境的影响;3.培养学生对太阳系、太阳活动和太阳能利用的兴趣。

导学内容:一、太阳的概述1.太阳是什么?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什么?2.太阳的构造和特征有哪些?二、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1.日照对地球的影响是怎样的?2.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是什么?3.太阳辐射引起的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三、太阳对地球生物的影响1.太阳光对地球生物的作用是什么?2.太阳辐射与紫外线对生物的影响是怎样的?3.太阳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怎样的?四、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大气层的层结和成分有何影响?2.太阳风对地球磁场和地球环境的影响是怎样的?3.太阳对地球上的电离层和电磁层有何影响?导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太阳是什么,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什么,以及太阳的构造和特征等基本知识。

通过观看太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太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呈现(30分钟)分别介绍太阳对地球气候、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在介绍过程中,可以借助实验、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理解。

3.梳理(20分钟)向学生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b.太阳对地球上的生物有怎样的影响?c.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有哪些?d.为什么太阳能是地球的能量源?4.深化(30分钟)学生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太阳系、太阳活动和太阳能利用的了解。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和分享。

导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资料,扩大他们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了解,可以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太阳能利用的技术进展等内容。

2.鼓励学生参与科普活动,如观察太阳日食、制作太阳能设备等,培养他们对科学和太阳能的兴趣和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3课标解读课标:“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条“标准”以太阳为案例,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而的,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看,木条“标准”关注的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而。

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的重点不是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木身,而是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因此,对于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与传递、各种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原因、太阳的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等,不必详加分析甚至不涉及。

但是,为了说明对地球的影响,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木规律。

第二,“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两方面来谈。

由于“影响”涉及的范围太广,可以就主要影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

第三,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从一般意义上说,太阳辐射的影响是有利的,太阳活动的影响是不利的;更进一步分析,太阳辐射也有不利的影响(如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太阳活动也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尚在研究中的太阳活动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O学法指导一、木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本课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三、木课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影响课时建议:建议1时。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清单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状态:巨大炽热的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的时况:②主要成分: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 反应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以______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方式。

(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主要在_________ 微米之间。

图1-9中A为_________ , B为________ , C为________ ,太阳辐射能量约50%集中于___________ 且,且该区域波长在___________ 之间。

⑶太阳辐射的意义①太阳为地球提供__________ ;②太阳辐射维持着___________ ,为地球上的___________ ,大气运动和 _____ 提供了能量,影响着__________ 的基础特征。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分层从内向外分为_______ 、_____ 、_____ o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 和耀斑;分别位于________ 、_上。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_______ 的大小和多少。

3、变化周期约为_________ 。

4、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1)太阳黑子活动影响____________ O(2)耀斑爆发产生的强烈电磁波,干扰地球高空的_________ ,影响 ______ o(3)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_______ :这些带电粒子轰击_________ 的高层大气,产生 ______ o要点解读:一、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辐射,可以说是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唯一的热源。

辐射是指物体以电磁波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太阳的质量为1.989 x 1033克,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1.412 x 1033 cm3,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半径约为69. 63 万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

虽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它形成于50亿年前,所以大约可以在维持五十亿年。

太阳核心温度高达一千五百万度,核心质量约占太阳总质量的50%,半径约为太阳半径的10%,太阳99%的能量来源这里。

太阳的能量主要由核聚变来提供:4个氢一1个氨+能量+ 2个中微子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如下所示: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各纬度的太阳辐射随季节有所变化,但就当年辐射总量来看,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女口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三、太阳活动及其影响1.太阳大气的分层一一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如色球层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未越高亮度越来越低各层太阳大气的特点:光球层:厚度最小,温度最低,亮度最高;R冕层:厚度最大,温度最高,亮度最低;色球层的厚度、温度和亮度都介于光球层和色球层之间。

2.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⑴、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①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中,是指其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C 左右;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

②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中,是指某区域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增亮的班 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射电干扰—离层 ------ >1) 黑子、耀斑增多干扰 「地磁场 2) 带 电粒子流 3)带电粒 -------- ► 产生“极光”现象(两极地区)4)、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 的周影响无线电通讯产生“磁暴”现象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格归纳如下:除外,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方面:(1)不利:①高能带电粒子会损坏航天器、危害航天员健康;②高峰期时引发流感,影响人的心血管功能。

③与地震灾害的发生有关联性。

(2)有利:①美丽的极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②磁暴发生时,有助于地质学家进行地下勘探。

考点剖析考点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例1. 2001年4月15 S,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解析: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在大约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电磁波对人造卫星有一定的负而影响;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捕获形成极光,但耀斑爆发几分钟后不一定极光就变得格外绚丽。

答案:A例2:太阳能量的主要来源于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C.氢原子核转变为氨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解析: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氨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大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所以本题答案是C。

答案:c例3: .2000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到再次活动高峰期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 解析:本题主要检查对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理解能力。

太阳活动在各层中的表现不同:光球层主要表现为黑子,色球层为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为太阳风。

太阳活动影响强的年份叫太阳活动高峰年,前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年到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年的平均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强烈时,耀斑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射到地球,引起大气电离层(离地面80^500km高度范围内)扰动,影响无线电通讯,而对流层是贴近地而的大气最低层。

答案:BD例5.下列能源中,能量来自太阳辐射的是(多选)A、天然气B、水能C、地热D、潮汐能解析:天然气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水能是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其根木能量正常浪基面于太阳能。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在地表而的显示;潮汐能是日月引潮力的结果。

答案:A B例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产生潮汐现象(B)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C)诱发火山喷发和地震(D)产生“磁暴”现象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对太阳活动的了解,特别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有哪些。

从四个选项中看,A选项的潮汐现象与太阳有关,它是由于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引力造成,而非太阳活动的影响,B 选项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由于太阳黑子的频繁出现以及耀斑的爆发,使大量带电粒子流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中,干扰了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地面的短波通讯中断,C选项是属于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而导致的,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D选项是属于受太阳活动影响而产生的现象,大量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使指南针的指针剧烈摆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我们称之为〃磁暴〃。

所以正确选项为B、Do 答案:B、Do 例7.读“北半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图”,分析回答:全年的变化。

(2) 夏半年中,高低纬度之间的太阳辐射量相差 _________________ ,原 因 ______________ O(3) 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_(地形区),最少的是 ____________ (地形 区)。

(4) 从图中分析可知,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的主要原因是因—和 _____ 导致的 大小的变化。

解析:(1)全年的变化是反映冬夏相加的总和;夏季自然比冬季多。

(2)太阳辐射的分布有纬度变化,也有季节变化,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低纬太阳高度角大,高纬太阳高度角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