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体会 主讲xiaohl
浅谈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浅谈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10-24T13:13:05.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子杰[导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坚持抗体标准化、做到操作技术标准化和结果判断的标准化。
张子杰(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 473009)【摘要】免疫组化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结合起来,当前已作为肿瘤病理学中的常规诊断方法使许多疑难肿瘤患者得到了明确诊断治疗。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应坚持抗体标准化、做到操作技术标准化和结果判断的标准化。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肿瘤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129-02引言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及特殊的标记技术,对组织和细胞内特定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的一门技术。
免疫组化应用免疫学与组织化学原理的相互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酶、同位素、荧光素、金属离子)显色后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蛋白质和多肽),然后经分析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研究;在病理切片基础上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某一疾病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临床应用中尤其适用于疑难低分化或未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用免疫组化技术方法为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和Envision二步法等。
近些年,随着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发展,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的临床应用,是病理精确诊断治疗中的一大革命性进步,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尤其对于部分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优势更大。
1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免疫组化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还能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结合起来,既保持了传统形态学对组织和细胞的客观、仔细的观察优点,又克服了传统免疫学反应定性、定量却不能定位的劣势。
【精编】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免疫 组化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析,减少人为误差。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
标准化和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免疫组化操作指南和标准,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靠 性。
临床转化应用
加强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水 平。
多学科合作
加强病理学、肿瘤学、免疫学等多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免疫组化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
总结词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子分型,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常见的乳腺 癌免疫组化指标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
肺癌免疫组化诊断
05
案例分析
乳腺癌免疫组化诊断案例
总结词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在 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 。这些标志物的表达状态对于乳腺癌的分类 、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ER和PR阳性提示患者可能对内分泌治疗 敏感,而HER2阳性则提示患者可能从靶向 治疗中受益。
总结词
肺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肺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过对肺癌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有助于肺癌的分类、分期和预后评估。常 见的肺癌免疫组化指标包括细胞角蛋白(CK)、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等。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诊断
总结词
结直肠癌免疫组化诊断是利用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对结直肠癌进行诊断的方法。
神经系统肿瘤9994例免疫组化诊断经验

神经系统肿瘤9994例免疫组化诊断经验张福林;汪寅【期刊名称】《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年(卷),期】2004(2)4【摘要】背景和目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着普通病理学的发展和肿瘤病理学的发展.鉴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形态学的复杂性和按组织来源诊断肿瘤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我们999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作诊断的经验.方法:在熟悉免疫组化ABC法的基础上,应用于每例神经外科标本,探讨神经肿瘤的免疫指标组合,做到合理应用,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既有利于鉴别诊断,又能和临床一起把握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本文收集1995至2002年经免疫组化诊断的9994例神经肿瘤作统计,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1)病例统计:在9994例中,按WHO神经肿瘤(2000)分类: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为2926例(29.3%)、周围神经组织肿瘤1191例(11.91%),脑膜组织肿瘤2746例(27.47%)、淋巴造血组织肿瘤152例(1.52%)、胚生殖细胞肿瘤87例(0.87%)、鞍区肿瘤(包括垂体腺瘤)2340例(23.41%)、转移性肿瘤420例(4.20%)、杂类肿瘤132例(1.32%).(2)免疫指标组合:A.脑内各种胶质瘤的免疫指标组合为S-100、GFAP、Vim和CD34,必要时加P53、PTEN、P16、Syn、NSE、NFP,胶质瘤对S-100全阳性,借GFAP表达差异来确定类型(包括恶性程度).含神经元肿瘤则常借Syn,NSE,NFP或GFAP的表达差异来确定类型.B.脑膜组织肿瘤采用EMA、Vim、CK、CD34、SMA等,必要时加用CD68、GFAP、CEA等,脑膜上皮肿瘤均示EMA和Vim阳性表达,有时CK也表达;脑膜间叶组织肿瘤采用CD68、SMA、DesminMG等相应的免疫指标.C.当脑膜瘤与胶质瘤相鉴别时,采用EMA、Vim、GFAP、S100和CK等指标.D.周围神经组织肿瘤则以S100、MBP、GFAP和Vim,疑有神经元时,加作Syn、NSE或NFP,疑有恶性时也常加用SMA、CD68、Desmin、EMA或CK等指标.E.垂体腺瘤采用GH、PRL、TSH、ACTH、FSH和LH等激素抗体分类诊断.F.淋巴造血组织肿瘤采用LCA、CD20、CD45RO、CD68和GFAP的标记组合、若阴性则改用S100、Syn、NFP或SMA而可能诊断神经母细胞瘤.G.脊索瘤采用S100、EMA和Vim(均为阳性)和特染PAS阳性而确诊;H.评定良、恶性程度时,采用Ki-67(MIB1)或PCNA检测细胞核增殖指数来确定.及时充分固定瘤组织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最重要的因素.结论:免疫组化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对医学和病理学(包括神经肿瘤的)诊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分类诊断和恶性程度的确定.但它的特异性是相对的,应在常规HE光镜观察指引下,选用免疫指标.其阳性结果与常规观察判断有悖时,需慎重采用.【总页数】6页(P241-246)【作者】张福林;汪寅【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理室,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理室,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神经系统肿瘤105例在免疫组化中的表达结果 [J], 任秋华;景士兵;徐艳丽2.SWI与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J], 李风莲; 郭春锋3.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分子诊断指标解读 [J], 刘幸;陈慧媛;邹婉婧;李桂林4.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整合及分层诊断解读 [J], 杨学军;陈宏;李佳博;孙翠云;尹洪芳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共振分类诊断》已出版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组化的临床应用

免疫组化的临床应用一、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分子结合来检测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确定肿瘤类型、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等。
二、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蛋白质表达。
首先,需要制备特异性抗体,然后将其标记上荧光素或酶等物质,使其能够被检测出来。
接着,将标记好的抗体与待检测样本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中是否有荧光素或酶反应产生,从而确定蛋白质是否存在。
三、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确定肿瘤类型在肿瘤诊断中,常常需要确定肿瘤类型以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可以检测出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蛋白质,从而确定肿瘤类型。
例如,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常常需要检测CD20、CD3等标志性分子。
2. 判断预后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
例如,在乳腺癌中,HER2阳性患者比HER2阴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转移和复发。
因此,通过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四、免疫组化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检测细菌感染免疫组化可以用于检测细菌感染。
例如,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抗原来确定是否感染。
2. 检测病毒感染免疫组化还可以用于检测病毒感染。
例如,在乙型肝炎中,可以通过检测HBsAg和HBeAg来确定是否感染。
五、免疫组化在评估免疫系统功能中的应用1. 检测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
通过检测CD4和CD8等标志性分子,可以评估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2. 检测B细胞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
通过检测CD19、CD20等标志性分子,可以评估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六、免疫组化的优缺点1. 优点(1)高度特异性:免疫组化可以针对特定蛋白质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
(2)高灵敏度:免疫组化可以检测非常小的蛋白质量级。
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01 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神经 内分泌肿瘤标记
02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原 肿瘤标记。
03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ly Acidic protein, GFAP):脑胶质细胞特异性 标记抗体。CD34+F8血管
重链(IgG、M、A、E)、轻链(λ、 κ)、CD79a。
T细胞标记抗体:CD45RO(UCHL-
C
1),CD3较好。CD56
组织细胞标记抗体:Mac387、CD14、
D
抗溶菌酶(lysozyme)、抗糜蛋白酶 (α-1 Antichymotrypsin)等。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R-S细胞 (Reed-Sternberg cell)标记抗 体:CD15、CD30
结蛋白(Desmin, Des):平滑肌、横 纹肌均可阳性。
肌动蛋白(Actin): 平滑肌、血管内皮、 肌上皮细胞标记, HHF35特异。
肌球蛋白 (Myotlobin), 肌红蛋白 (myosin):对横 纹肌标记较好。
第因子Ⅷ,CD34: 对血管内皮细胞肿瘤 标记较特异。
S-100蛋白:是一种周围神 经雪旺氏细胞特异标记抗体, 后发现对脂细胞、朗格罕氏 细胞、肌上皮细胞、黑色素 细胞及其肿瘤均可阳性。
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凋亡标记抗体
瘤细胞增殖指数反应细胞增殖活性,是瘤细胞新生(恶性)状况的客观指标, 与凋亡指数呈反比关系。常用抗体有: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neuclear Antigen,PCNA),核 阳性。
Ki-67,Brdu抗体:原要求新鲜组织,新近有Ki-67石蜡切片标记抗体 问世。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是一种病理诊断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它通过染色技术使用标记有荧光或酶的抗体来探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从而提供对疾病的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主要应用步骤。
1. 准备组织样本
首先,需要采集组织样本,并根据需要适当切片。
切片后,样本需要通过固定和去水来准备,这可以防止蛋白质失去结构和形态。
然后,需要将样本嵌入到蜡块中,以便进行染色处理。
2. 进行抗原恢复
接下来,需要进行抗原恢复。
抗原恢复是将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处理,以便它们更容易被检测到。
通常,这涉及在加热和非加热的液体中浸泡样本,以稍微破坏组织,使抗体更容易进入组织中。
3. 应用抗体
准备好样本后,需要对其应用抗体。
此时,可以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这些抗体含有特定的标记,可以检测到特定的蛋白质。
抗体应该与样本一起孵育,以确保它们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发生反应。
4. 观察和分析结果
完成抗体应用后,需要观察和分析结果。
结果通常是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
根据染色的程度和位置,可以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
比如,检测到某种癌症可能会显示出比正常细胞更强的染色。
总之,免疫组化是一种有效的病理诊断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然而,要正确应用免疫组化技术需要熟悉这种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同时,还需要了解每种抗体和标记的优缺点,以确保使用正确的抗体来提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免疫组化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新型靶向药物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为药物优 化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05 免疫组化在神经系统肿瘤 预后评估中应用
生存期预测和复发风险评估
生存期预测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定蛋 白表达,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例如,某 些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 而低表达则可能预示较长的生存期。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神经系统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占比 较高,其中胶质瘤最为常见。
危害程度
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肿瘤危害程 度不同,但均可导致颅内压升高 、脑组织受压、神经功能障碍等 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
诊断方法
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病理学检查(如活检、术后病理等) 以及实验室检查(如激素水平检测等)。
复发风险评估
免疫组化可用于评估神经系统肿瘤的复发风 险。某些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复发风险 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 可以对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转移潜能和侵袭性判断
转移潜能判断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特定蛋白,可以判断肿瘤的转移潜能。某些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提示肿瘤具有 较高的转移能力,而低表达则可能预示较低的转移风险。
预后评估
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特定蛋白的 表达情况进行免疫组化分析, 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药物研发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研究药 物对组织或细胞的作用机制, 为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科研研究
免疫组化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 有广泛应用,如基因表达、蛋白互 作、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
02 神经系统肿瘤简介
02
用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支持星形细胞起源。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

大脑组织GFAP(+)。
大脑胶质瘤 GFAP (+)。
大脑胶质瘤 GFAP (+)。
脑小胶质母GFAP(+)。
腹主A旁神经节瘤 Syn (+)。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Syn (+)。
各种类型的细胞角蛋白在不同部位癌组织中表达
━━━━━━━━━━━━━━━━━━━━━━━━━━━━━━━━ 癌名称和部位 CK5 CK6 CK7 CH8 CK10 CK13 CK14 CK16 CK17 CK18 CK19
━━━━━━━━━━━━━━━━━━━━━━━━━━━━━━━━
鳞癌
肺
++
++ +
5、协助制定治疗措施:如乳腺癌测定 ER\PR和C-erbB-2、多药耐药蛋白 MDR-1、MRP等的测定。
二.各种不同组织及其肿瘤常见的标记物:
(一).上皮组织及其肿瘤标记物: 1.存在于所有上皮细胞内的标记物: ⑴ 桥粒蛋白(desmoplakin); ⑵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
腺癌
乳腺
++
++
宫颈
+
++
+
胃肠
+
++
胆
++
++
肝
+
+
胰
++
+
卵巢
++
++
内膜
++
++
肾
+
+
肺
++
++
━━━━━━━━━━━━━━━━━━━━━━━━━━━━━━━━━━━
移行细胞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