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ppt

合集下载

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

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

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在医学领域,胶质瘤是指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肿瘤。

胶质瘤由胶质细胞形成,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起到营养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因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胶质瘤的分类和诊断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2021年版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被广泛引用。

这一新的分类标准对胶质瘤的分类和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指导。

根据2021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胶质瘤可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1. 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胶质瘤类型,占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的约50%。

它常见于年轻人,特征是细胞形状呈星状。

星形细胞瘤的良性和恶性程度取决于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侵袭性。

这一类型的胶质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以更准确地确定其生物学特征。

2. 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胶质瘤类型,常见于年轻人。

与星形细胞瘤相比,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形态更为不规则,胞质内含有少量的胶质纤维。

这一类型的胶质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低度恶性,但在遗传分析中,某些基因突变能够与其预后相关。

3.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胶质瘤类型,通常在成年人中出现。

这种类型的胶质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环境的变异较大,导致预后和治疗反应的不确定性。

病理学家通常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来判断这种类型的胶质瘤的特征。

4. 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和最恶性的胶质瘤类型。

它通常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出现。

胶质母细胞瘤的特征是快速生长和侵袭性。

这种类型的胶质瘤需要综合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来诊断和评估预后。

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分类标准是一个值得广泛应用的分类系统,它为胶质瘤分类和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指导。

WHOCNS肿瘤分类

WHOCNS肿瘤分类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列表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发展情况
●WHO-CNS肿瘤分类1979年公布第一版
●1988、1990两次在休斯敦和苏梨士召开会议进行修改,于1993年发布第二版
●2000年WHO组织21个国家的106位专家,再次修订,并发布第三版
●2007年6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与
国际肿瘤分类相接轨,公布第四版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标准
●St.Ann-Mayo改良法
●I级,增值指数很低,单纯手术可治愈。

●II级,有一定侵袭性,增值指数不高,但常复发。

●III级,出现间变特征及显著的核分裂相,生存期2-3年。

●IV级,出现血管生成、坏死,生存期明显缩短。

最新标准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共分七大类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
●颅神经及脊柱旁神经的肿瘤
●脑膜肿瘤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鞍区肿瘤
●转移性肿瘤。

新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的解读与应用

新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的解读与应用

骨瘤;03)软骨肉瘤;⑩骨瘤;09骨肉瘤;∞骨软骨瘤;∞血管瘤;⑩上皮样血管内皮瘤;⑩血管外皮 瘤;∞问变性血管外皮瘤:④血管肉瘤;∞卡波西肉瘤;∞Ewing陵]瘤—PNET。
19.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1)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2)黑色素细胞瘤;(3)恶性黑色素瘤; (4)脑膜黑色素瘤病。 20.与脑膜有关的其他肿瘤血管母细胞瘤。 21.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恶性淋巴瘤;(2)浆细胞瘤;(3)粒细胞肉瘤。 22.生殖细胞肿瘤(1)生殖细胞瘤;(2)胚胎性癌;(3)卵黄囊瘤;(4)绒毛膜癌;(5)畸胎瘤:成熟 型、未成熟型、畸胎瘤恶变;(6)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23.鞍区肿瘤(1)颅咽管瘤:釉质瘤型、乳头型;(2)颗粒细胞瘤;(3)垂体细胞瘤;(4)垂体前叶嗜 酸性纺锤形细胞瘤。 24.转移性肿瘤。 以上介绍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intraepithelial in
situ),包括某些部位的III级上皮内瘤变(grade III
neoplasia)以及某些部位的非浸润性(noninvasive)肿瘤,/3代表恶性(malignant)肿瘤。
以下介绍第4版分类中新增的病种或新介绍的肿瘤: 1.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Pilomyxoid astrocytoma) 在第4版分类中正式列出,附在巨细胞星形细
Health
Organization,WHO)根据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进展,邀请
各国专家制订与公布的最新版本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这是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特别是
・199・
计算机数据处理,需要对疾病进行编码。WHO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Disease,ICD)
元肿瘤;OD第四脑室菊形团胶质神经元肿瘤;∞副神经节瘤。 14.松果体区肿瘤(1)松果体细胞瘤;(2)中等分化的松果体实质瘤;(3)松果体母细胞瘤;(4)松果 体区乳头状瘤。 15.胚胎性肿瘤(1)髓母细胞瘤;多纤维性/结节性髓母细胞瘤、广泛结节性随母细胞瘤,间变性髓 母细胞瘤、大细胞髓母细胞瘤;(2)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枢 神经系统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髓上皮瘤、室管膜母细胞瘤;(3)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16.颅神经和脊髓旁神经肿瘤(1)雪旺瘤(神经鞘瘤):细胞型、丛状型、黑色素型;(2)神经纤维 瘤:丛状型;(3)神经束膜瘤:非特指恶性神经束膜瘤。 17.脑(脊)膜肿瘤(1)脑(脊)膜上皮细胞肿瘤脑脊膜瘤:上皮型、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 移行型(混合型、砂粒型、血管瘤型、微囊型、分泌型、淋巴浆细胞丰富型、化生型、脊索样型、透明 细胞型、非典型性、乳头型、横纹肌样型、间变性(恶性)。 18.脑膜间质肿瘤(1)脂肪瘤;(2)血管脂肪瘤;(3)蛰状脂瘤;(4)脂肪肉瘤;(5)孤立性纤维瘤;(6) 纤维肉瘤;(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平滑肌瘤;(9)平滑肌肉瘤;Q0)横纹肌瘤;OD横纹肌肉瘤;O乃软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三)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medulloblastoma, based on 651 cases.
• 临床及神经影像
– 患者常出现共济失调、步态紊乱。由于脑脊液循 环受阻,出现高颅压症状,包括嗜睡、头痛和晨 起呕吐 – 在CT 和MRI 上,髓母细胞瘤为高密度信号影,增 强后均匀强化。约l/3 患者发生脑脊液播散,影 像学上表现为软脑膜或脑室壁上出现点状高密度 /信号影
• 特点
– 相当于WHOⅣ级。是颅内罕见肿瘤,占松果体肿瘤的 45%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ineoblastoma based on 93 cases.
• 神经影像
• 肿瘤在CT 上呈大的分叶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 增强后可强化,少见钙化。MRI TlW上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可有不均匀增强
• 定义
– 发生于大脑或幕上的胚胎性肿瘤,由未分化的或分化 差的神经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向神经元、星 形细胞、室管膜细胞、肌肉或黑色素细胞方向分化的 能力
• 特点
– 相当于WH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级。位于幕上大脑和鞍上。松果体区的 PNET 为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年龄4 周~20 岁,平均 年龄5.5 岁,男女之比为2:1
On T1-weighted MRI, pineoblastoma shows homogeneous contrast enhancement.
A Large, haemorrhagic pineoblastoma.B Highly cellular pineoblastoma showing undifferentiated small cell histology.
Medulloblastoma of the cerebellar vermis compressing the brain stem.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PPT课件

五、放 射 治 疗
.
21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和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的前提下,力争行肿瘤全 切除.良性肿瘤切除彻底可不放疗,
2.立体定向外照射:对深部肿瘤或重要
功能区的肿瘤,若手术难度和危险性都较大或患 者年老体弱不适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若为边缘 较清晰的实体瘤,肿瘤直径在3cm以内,距离视 交叉等重要组织多5mm的垂体微、小腺瘤等,可 行立体定向外照射治疗。
5.放射核素植入治疗:对颅咽管瘤等囊性病变 者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性核宗囊内永久性植入治疗。
.
23
五、放射治疗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1)高度敏感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一经诊断应 首选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髓母细胞瘤、透明膈
神经细胞瘤、何杰金淋巴瘤或非何杰金淋巴瘤v均 有治愈可能。
(2)中度敏感性肿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胶 质母细胞瘤、垂体嗜酸细胞腺瘤和垂体嗜碱
③术后复发者应争取再次手术,术后作补 充放疗。
.
25
五、放射治疗
2.放疗禁忌证: ①已行大野足量放疗后的一些敏感度差的
1.雪旺细胞瘤(神经鞘瘤) 2.神经纤维疡
3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三、脑膜的肿瘤
1.脑膜皮细胞的肿瘤2.间充质性非脑膜 皮性肿瘤3.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的病变 4.未定来源的肿瘤
四、造血组织肿瘤
五、生殖细胞肿瘤等
.
5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1.星形细胞痈
(1)星形细胞瘤:①纤维型;⑦原浆型;③
胖细胞型;④混合型。
1.颅高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2.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
.
13
三、临床表现
1.颅高压增高的症状及体征
⑴ “颅高压增高三联症”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课件PPT104页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射治疗课件PPT104页
第37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放疗计划 低度恶性:肿瘤边缘外放2-2.5cm=PTV 54Gy/30f/5w, 1.8-2Gy/f. 恶性/混合恶性:肿瘤边缘外2.5-3cm=PTV 59.4-60Gy/30f/6w, 1.8~2Gy/f.
第38页,共104页。
少枝胶质瘤
• 预后:根据St.Anne-Mato system
病理
I~ II III~IV 混合型低 度恶性~
中位生存率 5年生存率 10年生存 率
9.8年
73%
49%
4.6年
45%
26%
7年
63%
33%
第39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病理特点:局限型、 外生型—毛细胞性 颈髓型 — 星形细胞瘤 、神经节细胞性 神经胶质瘤 弥漫浸润型—恶性度高,病程短
• 治疗:局限型、囊肿形、 外生型、颈髓型 首选手术;部分局限型、弥漫浸润型难以 手术
• 诊断 CT/MRI:占位、水肿、坏死、出血、囊变、 边界不规则、
第28页,共104页。
恶性胶质瘤
• 治疗 1 手术:提供病理诊断、尽可能切除缓 解颅压、切除体积与生存时间成正比 2 立体定向活检术:难以手术 部位深在 明确复发/坏死 影像疑为进展 3 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 单纯放疗 挽救 放疗
第29页,共104页。
第40页,共104页。
脑干肿瘤
• 放疗:外放、SRS、组织间植人放射源 术后放疗:恶性、恶性倾向、未切净 术后复发(外生形)不能二次手术的可提 供放疗 弥漫型 活检必要 放疗为主 靶区设定:外放1cm,Dt50Gy
• 预后 弥漫型疗后70%改善 ,少于10%的患者生存超过2年
第41页,共104页。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诊断(二)

肿瘤伴出血
肿瘤边缘及内部微钙化
M/39,头痛头晕,性格改变
2. 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 (anaplastic 0ligodendroglioma) • 定义
– 具有灶性或弥漫恶性病变特征的少突胶质细胞瘤,预 后差
• 特点
– 相当于WHOⅢ级。患者年龄大于WHOⅡ级少突胶质细 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男性比例较高,男女之 比为1.5:l
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ependymoma, based on 298 cases. Data from Schiffer et al. {2024}.
A Ependymoma in a child, filling the entire lumen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Not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medulla, (B) the relatively clear demarcation from the cerebellar parenchyma and (C)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pendymal lining in the neoplastic process.
• 神经影像
– 由于存在坏死、囊变、内出血及钙化,间变型少 突胶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多样
– CT和MRI 增强常呈斑片状或均匀强化,环状强化
少见,提示预后不良
3. 少突星形细胞瘤(0ligoastrocytoma)
• 定义
– 由明显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形 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
• 神经影像
– CT 扫描上表现为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内低密度 或等密度影,边界清楚,常伴有钙化,但不作为诊 断依据 – MRI 上,肿瘤T1W 为低信号,T2W 为高信号,界 限清晰,瘤周脑组织水肿不明显。由于瘤内出血和 (或)囊变,部分肿瘤信号不均

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2007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 乳头状结构 • 两种细胞
GFAP
11
SYN
12
鉴别诊断:
乳头状室管膜瘤(papillary ependymoma)
Tumor
PE PGNT
Histological feature
Papillary str. 2 types cell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GFAP Syn S-100 EMA
+
-
+
+
+
+
+
-
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
13
第四脑室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
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ur of the fourth ventricle (RGNT)
• 最初认为是发生在小脑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 多见于成年人(mean age 33 yrs) • 见于第四脑室,伴有实质浸润,常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和共济失调 • 组织学上具有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结构
5
2007年中枢神经肿瘤分类的新增肿瘤实体
肿瘤名称 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 菊形团形成的第四脑室胶质神经元肿瘤 鞍区肿瘤 垂体细胞瘤 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乳头状瘤 脉络丛肿瘤 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 其他神经上皮肿瘤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GFAP EMA S-100
网染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目,并采用软组织分级法分为三级。
诊断原则和挑战
应用组织学和分子基因会出现诊断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 况下,基因型表型胜过组织学表型。例如 • 弥漫型胶质瘤出现星形细胞成分但却具有IDH突变和
1p/19q缺失,应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 缺失; • 肿瘤镜下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形态但是具有IDH, ATRX和 TP53突变,而没有1p/19q,应诊断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 IDH突变。
• 新版删除了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 瘤,保留了IDH突变的肥胖型星形细胞瘤。删除了大脑胶 质瘤病的诊断,改成一种胶质瘤的生长模式。脑内广泛浸 润多个脑叶,双侧生长和突入幕下的大脑胶质瘤病现在作 为多种弥漫型胶质瘤亚型的生长模式。
胶质母细胞瘤
新版分为 •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
• 弥漫型胶质瘤包括WHO分级II级和III级的星形细胞瘤,II级 和III级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儿 童相关的弥漫型胶质瘤。这种新分类将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生长方式局限、缺乏IDH突变、 有BRAF融合/突变)、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TSC1/TSC2突变)与弥漫型胶质瘤相区分开来。即弥漫 型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归为一类(都有IDH突 变),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不属于一 类(毛瘤为BRAF融合)。
胶质母细胞瘤
• 新版保留了小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颗粒细胞胶质母细胞 瘤的分类。小细胞胶母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小蓝细胞,部 分区可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常具有EGFR的扩增;颗 粒细胞胶母呈胞浆颗粒状(类似巨噬细胞)、富含溶酶 体。这两种胶母形态学即使缺乏典型的微血管增生或坏 死,也提示预后不良。
胶质母细胞瘤 -上皮样胶母(Ep-GBM).
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的分类标准 带来一个问题:是否基因学诊断可以单独执行,而不依赖于 组织学诊断?答案是否定的。病理依旧需要诊断为弥漫型胶 质瘤(而不是其它肿瘤类型),WHO分类仍然遵循组织学标 准。
命名法
•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
• 两个基因突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缺失。
胶质母细胞瘤
• 新版修改了旧版具有PNET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改为具有 原始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这种肿瘤常由各个级别 的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组成(少数还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成 分)。
• 镜下为界限清楚的结节,含有原始神经外胚叶细胞并具有 一定分化(如Homer Wright菊形团,Syn阳性GFAP阴性), 可有MYC或MYCN的扩增。这些肿瘤可向全脑和脊髓播散。 其中1/4的患者有较低级别胶质瘤的病史。
胶质母细胞瘤
• 新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型: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以大的上皮样细胞为特征,富含嗜酸 性胞浆,染色质空泡状,大红核仁(类似于恶黑),出现 类似横纹肌样细胞。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有大脑皮层或间 脑的病变,同时伴有BRAF V600E突变(免疫组化可检测)。 一系列横纹肌样的胶质母细胞瘤缺乏INI1,区别于同样具 有上皮样表现的其它肿瘤。IDH野生型的上皮样胶质母细 胞瘤同样缺乏成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EGFR的扩增 和10号染色体的缺失;却常有ODZ3半合子的缺失。这些病 例可能有低级别胶质瘤的病史,特别是多形性黄色星形细 胞瘤(PXA)。
• 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 --胶质肿瘤
• 髓母细胞瘤 • 其它胚胎源性肿瘤 • 神经鞘瘤 • 脑膜瘤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
血管外皮瘤
• 总结
摘要
2016 CNS WHO建立了肿瘤分子诊断的新概念,对弥漫 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它胚胎性肿瘤中进行了重 分类。 • 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和IDH突变型; • 弥漫型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 • 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 • 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和SHH激活型; • C19MC扩增的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等。 • 在非典型性脑膜瘤中增加脑侵犯作为一个诊断标准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为一个诊断
• 缺乏基因突变,描述为野生型,如胶质母细胞瘤,IDH野 生型。
• 一些特殊的基因型,如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
• 缺乏分子诊断定义为NOS(其它类型)。NOS分类表明没 有足够的证据分到其它特定的诊断。
弥漫型胶质瘤
• 新的分类将所有弥漫型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突 胶质细胞)归于一组,而不是所有的星形细胞瘤归于一类。 这种分类基于相同的IDH1和IDH2基因突变;把具有相似预 后标志物的肿瘤归为一组。
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 分类/ 分子诊断新标准
蒋海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目录
•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间 变型星形细胞瘤
• 胶质母细胞瘤 • 少突胶质细胞瘤 • 少突星形细胞瘤 • 儿童弥漫型胶质瘤
• 其它星形细胞瘤 • 室管膜瘤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 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 WHO II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WHO III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新版都各自分为IDH突变型,IDH野生型和NOS三类。对于II 级和III级肿瘤,绝大部分都有IDH突变型。如果免疫组化学 显示IDH1 R132H以及基因测序IDH1位点均为阴性,则诊断 为IDH野生型。但是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少见,需 要与更低级别病变鉴别,如节细胞胶质瘤;而间变型星形 细胞瘤IDH野生型也相当罕见,绝大部分这种肿瘤与IDH野 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改变高度类似。
母,主要发生于55岁以上的患者;
• 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 母,有低级别胶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患者;
• 胶质母细胞瘤,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 岁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此 R132H IDH1免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