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临床病理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病理)

消化系统(病理)

(4)肥厚性胃炎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1、部位:胃窦常见。
2、病变(Morphology) (1)胃镜:充血,水肿,分泌物; (2)镜下:粘膜炎细胞浸润,固有腺保持完整。 3、分级(Grading):
轻,中,重三级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
A.肿瘤直径小于2CM B.肿瘤局限于黏膜层
C.肿瘤累及肌层
D.肿瘤累及黏膜下层
(2)进展期胃癌
(advanced gastric carcinoma)
肉眼
① 息肉型或蕈伞型
② 溃疡型 ③ 浸润型
※ 良、恶性胃溃疡的肉眼鉴别
※ 革囊胃
Gastric carcinoma polypiod typ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1、概念(Conception) 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特征的
胃粘膜慢性炎,通常由慢性浅表性
胃炎发展而来。
2、病变(Morphology)
(1)大体(Gross appearance)
胃粘膜皱襞变平或消失,细颗粒状。灰
白或灰黄,血管清晰。
(2)镜下(Microscopic appearance)
明显;表现为上皮增生,固有
膜平滑肌增生,腺体囊状扩张。
A、B型胃炎比较
A型 ------ 病因 部位 抗内因子、壁细胞抗体 血清胃泌素 自身免疫 胃体、胃底 阳性 升高 B型 ------- HP感染 胃窦 阴性 低
G细胞增生
自身抗体 胃酸分泌

阳性 下降

阴性 正常或稍降
B12水平
恶性贫血 伴消化道溃疡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精选课件)病理实验切片九消化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肿瘤

(精选课件)病理实验切片九消化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肿瘤

切片
大体标本
病毒性肝炎32号切片(低倍、 (805)
高倍)
(806)
亚急性重型肝炎 门脉性肝硬化
结节性肝硬化33号切片(低 倍、高倍)
(807) 坏死后性肝硬化 (808) 食道下段静脉曲张 (809-1,2,3) 食道癌
肝细胞性肝癌34号切片(低 倍、高倍)
(810-1,2,3) (811-1,2,3) (812-1,2)
组织来源:胃腺 颈部和胃小凹底 部的干细胞
好发年龄: 40~60岁
好发部位:胃窦 部小弯
Pylorus 幽门
Cadiac 贲门
Antrum 胃窦
Fundus 胃底
Corpus 胃体
19
病因和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HP感染
胃腺干细胞 癌变
肠化 癌
非典型增生
20
病理变化 1. 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 层及粘膜下层者,可有淋巴结转移。
23
24
表浅隆起型
25
表浅凹陷型
26
凹陷型
27
2. 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 层者,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肉眼类型 √ 息肉型或蕈伞型:癌组织向粘膜表
面生长,呈息肉状或蕈伞状 √ 溃疡型:部分癌组织坏死脱落,形
成溃疡。溃疡一般多呈皿状,有的 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
28
蕈伞型
29
溃疡型胃癌
30
良、恶性溃疡的肉眼鉴别
特征
良性(胃溃疡)
外形
圆、椭圆
溃疡大小 <2cm
深度
较深
边缘
平整、不隆起
底部
平坦
周围粘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恶性(溃疡型胃癌) 不规则或火山口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在当今医学领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

这些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由于消化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复杂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充满了挑战。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不良(摄入过多腌制食品、过热食物等)以及遗传因素等。

在临床上,食管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食管癌通常依靠内镜检查、病理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等。

对于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中晚期患者,综合治疗则更为常见。

胃癌也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常客”。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食用高盐、烟熏、油炸食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胃癌早期可能仅有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容易与普通胃病混淆。

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治疗方面,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根治,中晚期胃癌则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脂肪肝、肝硬化以及遗传因素等。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

诊断肝癌主要依靠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以及病理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是根治性的治疗手段;而对于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因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而备受关注。

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与预后分析

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与预后分析

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与预后分析引言消化系统肿瘤是指发生在消化系统器官中的肿瘤,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和胰腺等。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和预后分析的研究,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病理学类型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多种多样,根据病理形态学和组织学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腺癌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它起源于消化系统器官的腺上皮组织,包括胃腺癌、胰腺腺癌和结肠腺癌等。

腺癌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有明显的核及细胞浆异型性。

腺癌的预后较差,容易转移和复发。

2.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肿瘤,如胃腺瘤、肠道息肉等。

良性肿瘤的细胞分化较好,形态规整,无明显的异型性。

大部分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一些特殊类型的良性肿瘤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需要密切随访。

3. 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平滑肌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消化系统的任何部位,如食管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肉瘤等。

平滑肌肉瘤的细胞形态呈束状排列,细胞核呈椭圆形。

平滑肌肉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预后较差。

4. 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常见于胰腺和小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程度较好,细胞排列成小团丛状或巢状结构。

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激素分泌功能,临床表现多样化。

预后因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病程的不同而异。

二、预后分析消化系统肿瘤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早期发现和治疗等。

以下是常见的预后评估指标:1. TNM分期TNM分期是评估消化系统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

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2. 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是对肿瘤细胞分化情况的评估。

通常使用的是分级系统,如WHO分级系统。

分级越高,细胞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规范和指南,胃癌的病理诊断主要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目前已有一系列标准化的诊断标准和指南。

在进行胃癌的病理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病理学家在进行组织学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胃癌组织通常呈现出不规则的腺体结构,细胞核较大且异型性明显,胞浆内含有不均匀的染色质。

在组织学检查中还需要观察到胃癌组织的浸润性生长情况,判断癌细胞是否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和器官。

在免疫组化检测方面,一些特殊标记物的表达可以帮助病理学家更准确地诊断胃癌。

对于肿瘤来源的确定,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包括CK7、CK20、CDX2等,通过检测它们在癌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鉴别不同来源的胃癌。

还可以通过检测HER2、Ki-67等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了解肿瘤的生长速度和预后情况。

除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外,分子病理学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检测一些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或改变,如EGFR、KRAS、PIK3CA等,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类型的胃癌,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医生、病理学家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共同合作。

只有依据规范的诊断标准和技术方法,才能确保胃癌的早期筛查和准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

希望我国在胃癌的病理诊断领域能够不断提升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篇示例: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病灶的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

胃癌的病理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病理诊断是通过组织学及细胞学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病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判断。

本文将对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组织学分级组织学是胃癌病理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病变的不同组织形态特点,胃癌可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黏液腺癌、浸润溃疡型等。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路径与合理用药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路径与合理用药

DCF(多西他赛+DDP+5-Fu) ECF( 表柔吡星+DDP+5-Fu)
转移癌或局部晚期癌
氟尿嘧啶类
术后放化疗
DDP+5-Fu
根治性化疗
顺铂+氟尿嘧啶类
新辅助化疗
1.鳞癌和腺癌有什么区别?
首先,它们的生长部位不一样,鳞癌发生于鳞状上皮细胞,常发生在 身体原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 食管、喉、阴茎等处。腺癌是发生于腺上皮细胞,多见于胃、肠、乳 腺、肝、甲状腺、唾液腺、支气管及子宫体等处。
• 补救化疗:salvage treament,挽救治疗。诱导化疗失败后一般不能 再用原方案药物化疗,应该选用二线药物联合化疗。
化疗的禁忌症
全身营养状态差,有恶病质或生存时间估计少于2个月的 患者 外周血白细胞低于4000/mm3,血小板低于10万/ mm3, 或既往多疗程化疗或放疗使白细胞或血小板数低下者 有骨髓转移或既往曾广泛对骨髓照射而进行的放射治疗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靶向药物/单抗
药品名称 利妥昔单抗 曲妥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 尼妥珠单抗 美妥昔单抗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艾克替尼 伊马替尼 拉帕替尼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商品名 美多华 赫赛汀 爱必妥 泰欣生 利卡汀 易瑞沙 特罗凯 凯美钠 格列卫 泰克泊
多吉美
索坦
靶点 CD20 HER-2 EGFR EGFR
HAb18G EGFR EGFR EGFR
胃癌
新辅助化疗:ECF(EPI表柔比星+CDDP顺铂+5-FU)方案 术后化疗:
第一代方案:FAM:5-FU+ADM(多柔比星)+MMC(丝裂霉素)。因该 方案有效率<20%,且MMC (丝裂霉素)存在着延迟性和积累性骨髓抑 制,显著而持久。因此该类方案现已完全淘汰。

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共同病理特点

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共同病理特点

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共同病理特点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病理特点。

本文将从病理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1. 组织来源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

食管癌主要发生在食管下段鳞状上皮细胞,胃癌主要发生在胃黏膜腺体细胞,而大肠癌主要发生于结肠和直肠的腺癌。

2. 组织学类型这三种癌症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

食管腺癌中以中分化腺癌为主,胃癌中以腺癌为主,而大肠癌则主要为中分化腺癌和未分化腺癌。

3. 浸润性生长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均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它们会侵入组织和器官的深层,可导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的转移。

4. 组织破坏和溃疡形成三种癌症均可导致组织破坏和溃疡形成。

当癌细胞侵入正常组织时,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导致溃疡的形成。

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症状的原因之一。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 饮食和生活方式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与个人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患上这些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2. 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对于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例如,长期胃炎、食道反流引起的食道炎症等都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和癌变。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患病的风险。

家族史中患有这些癌症的人,其直系亲属患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4.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可能增加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风险,例如年龄、性别、肥胖、糖尿病等。

三、预防与治疗1. 预防措施预防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关键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2. 早期诊断与治疗由于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发展缓慢,并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胃癌如何看懂病理报告

胃癌如何看懂病理报告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胃癌的关键信息来源之一。

然而,对于大多数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病理报告中的术语和内容可能非常复杂和难以理解。

本文将逐步介绍胃癌病理报告的内容和解读方法,帮助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病理报告。

第一步:了解病理报告的基本结构病理报告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病例信息、病变描述、病变类型和分级、肿瘤扩散情况、组织学类型和特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了解病理报告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

第二步:关注病变描述和病变类型病理报告中的病变描述部分通常会描述肿瘤的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特征。

同时,病理报告还会提及肿瘤的类型,例如腺癌、鳞癌等。

通过关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胃癌的基本情况。

第三步: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病理报告中的分级和分期信息对于判断胃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非常重要。

分级是指根据肿瘤细胞的异常程度将胃癌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为1到4级,级别越高,细胞异常程度越高。

分期是指根据肿瘤扩散的程度将胃癌分为不同的阶段,一般为0到IV期,阶段越高,扩散程度越大。

通过了解分级和分期信息,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胃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第四步:研究组织学类型和特点病理报告中的组织学类型和特点描述了肿瘤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然而,通过与医生沟通或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在病理报告中的典型表现,从而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

第五步:注意其他相关信息病理报告中可能还包含其他相关信息,例如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切缘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决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尽管这些内容可能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较为复杂,但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胃癌的情况。

第六步:咨询医生并寻求进一步解释病理报告中的术语和内容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仍然较为困难理解。

因此,我们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寻求进一步的解释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发生: 1、胃腺颈部及胃小凹底的干细胞 2、大肠型不完全型肠化生与癌变 3、上皮内瘤变与癌变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概念:WHO肿瘤新分类中胃黏膜上皮内瘤 变包括胃黏膜上皮结构上和细胞学上两方面 的异常。结构异常指上皮排列紊乱和正常细 胞极性丧失;细胞学异常指细胞核不规则、 深染,核浆比例增高和核分裂活性增加。
胃间质肿瘤 胃淋巴瘤
胃肠道间质瘤概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 性肿瘤
1983年Mazur首先提出 GIST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 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
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组织 学上主要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呈束状 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的胃肠道间叶源 性肿瘤。
一点癌:活检为 癌,手术标本连续 切片无癌。
类型:隆起型(Ⅰ 型) 、表浅型 (Ⅱa、Ⅱb、Ⅱc 型) 、凹陷型(Ⅲ 型)
2. 进展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达 黏膜下层以下 者均属进展期 胃癌,又称中 晚期胃癌
肉眼类型:
结节型 溃疡型 浸润型
结节型
溃疡型
浸润进展型
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低分化腺癌 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少见的有腺鳞癌、
病因及发病机理 1. 化学致癌物质:亚硝胺等 2. 饮食习惯:热、硬、粗、快、吸烟、
饮酒 3. 环境因素:微量元素(钼)、维生素
缺乏 4. 遗传因素:潮汕人群起源于古中原,
具有遗传易感性,与河南林县类似
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食管三个生理狭窄处:中、下、 上
1. 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限于鳞状上皮层下 1/2;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达鳞状上皮层上1/2; 原位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累及鳞状上皮 全层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
发生部位:文献报道原发于胃约占50%~ 60%,小肠占25%~30%,直肠占5%、食 管占2%,其他腹部器官(如阑尾、胆囊、胰 腺和网膜等)占5%。
肉眼观:肿瘤可生长在黏膜下、固有肌层、 浆膜下、腹内胃肠道外型。大多数肿瘤呈 膨胀性生长,为境界相对清楚的孤立性圆 形或椭圆形肿块,偶而呈分叶状或多发性。
胃淋巴瘤
概述 为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部位; 局限于胃及邻近淋巴结,但肿瘤主体在胃; 病因:低度恶性的MALT淋巴瘤与幽门螺杆
菌感染密切相关,浸润深及恶性度高的肿瘤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低,但部分与EBV感染相 关; 肉眼形态与胃癌不易鉴别,常形成溃疡; 胃淋巴瘤以B细胞性MALT淋巴瘤最常见,可 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
分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 变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 发展为浸润性癌的概率为0%~15%;应进行 随访,必要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
第二次维也纳国际会议上取得了比较一致 的意见,把胃黏膜从反应性增生到浸润癌 的系列变化分为反应性增生、不能确定的 上皮内瘤变(即难以区分是反应性增生还 是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 别上皮内瘤变和浸润癌五大类。将低级别 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性质定 为非浸润性癌;将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 可疑浸润性癌归属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2. 浅表性食管癌 包括黏膜内癌(最早浸润癌)及黏膜下癌
镜下:为早期浸润癌,未累及肌层。 组织学类型几乎均为鳞状细
胞癌
2. 进展期食管癌 肉眼 :髓质型、溃疡型、蕈伞型、
缩窄型。
髓质型:最常见,癌组织在食管壁内弥 漫浸润性生长致
管壁均匀性增厚,质地较软。
蕈伞型:呈卵圆形扁平肿块向管腔内 突出生长,中央可有浅溃疡,基底部 浸润较浅,多在浅肌层。
溃疡型:形状不整、边缘隆起、底部 凹凸
不平
缩窄型:沿管壁全周浸润性生长,因 癌组织内较多纤维组织增生致肠管环 形狭窄,癌块较硬。
镜下: 鳞癌:占90% 其他:腺癌、未
分化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胸骨后疼痛
扩散与转移
1. 直接浸润(上中段、低 分化侵袭
性更强) 2. 淋巴结转移(诊断时约 有60%,食
管上1/3的癌最常至颈 部和上纵膈淋
胃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长期非特异性症状: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内窥镜:胃皱襞增大、糜烂、溃疡或肿块;
高度恶性者常表现为鲜红色溃疡或肿块,与 胃癌常不能鉴别 对于肿瘤仅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低度恶性 MALT淋巴瘤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可得 到缓解和回退。
评定肿瘤恶性潜能高低的指标及标准: 肿瘤的直径和每50个高倍镜视野下的核分 裂像数目,结合肿瘤部位。
肿瘤参数 核分裂象 肿瘤大小 (50HPF) (cm)
<5
≤2
>2 ≤5
>5 ≤10
>10
≥5
≤2
>2 ≤5
>5 ≤10
>10
肿瘤进展的危险性

小肠
非常低 非常低 低
中等 非常低 中等 高

非常低 低 中等 高 中等 高 高 高
镜下观: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梭 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其中,梭形细胞
间质瘤的良、恶性判断
所有的GIST生物学行为均为恶性,但恶性 程度不同。都具有远处转移的危险,术后 复发转移率可高达55%~90%,3/4在术后 1~2年内有局部复发,即使细微的病灶 (直径<2cm)以及细胞分裂并不活跃的 GIST也可能出现远处转移。
巴结;食管中段和下
二、胃肿瘤 (一)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 )
概念: 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边远
地区男 性多见,在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中居第一位,
4060 岁好发。
病因学 1. 亚硝基化合物 二级胺和亚硝酸盐。 2. 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 3. 遗传因素:家族聚积性、与O血型有关 4. 幽门螺杆菌感染、B型萎缩性胃炎、胃 息肉、胃溃疡、肠化等。
鳞癌、肝样腺癌、 未分化癌等
扩散
1. 直接蔓延 2. 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黏液腺癌浸润到胃浆膜,
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 壁及盆腔器官腹膜,种 植到卵巢,则形成卵巢 的转移性黏液腺癌,称 Krukenberg瘤。
肠型胃癌常倾向于血道转 移至肝
卵巢克鲁根勃瘤
(二) 胃间叶组织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