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1.通过导读初步了解格林童话,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和课外阅
阅 读 读产生兴趣。
重
难
2.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制订读书计划,开始阅
点
读。
阅
读 方
以读代讲,交流感悟,勾画重点词句,做批注,记想法
法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流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出示白雪公主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对,这就是白雪公主,她来自于一本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本故事书《格林童话》。 出示故事书《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时间:2021 年 月 日
阅
读 内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
容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1.初步了解《格林童话》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格林兄弟。
阅
2.通过导读初步了解格林童话,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和课外阅
读 目
读产生兴趣。
标 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制订读书计划,开始阅
读。
1
二、走近作家 1.出示格林兄弟图片 2.出示作家简介 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是德国的两位博学多识的学者 ——民间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但他们最卓越的 成就,却是作为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搜集家,以几十年时间完 成的《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它 包括200多篇童话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均脍炙人口。 三、走近《格林童话》,了解童话特点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格林童话》,看一看目录,再大体浏 览一下正文内容。说说你对《格林童话》这本书的印象。 教师相机归纳《格林童话》的特点:出示格林童话的特点: 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故事中奇妙 美丽的意境、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会让自己沉浸在故事里, 感受主人公的善良和勇敢,帮助我们分清善良和邪恶。 四、精彩点击 1.出示白雪公主图片和精彩片段 2.出示片段一 问题1:白雪公主在国王和王后的宠爱之下,过着幸福快乐 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白雪公主的母亲生病去世了。接下 来会发生什么? 3.出示片段二 问题2:白雪公主没有被杀死,她在森林里和七个小矮人成 为朋友。新王后会放过白雪公主吗? 4.出示片段三: 问题3、白雪公主又是怎么活过来的呢?后来怎样呢?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结合《格林童话》一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通过选取《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童话的定义和特点。
2. 主题和情节分析。
3. 人物角色和形象描写。
4. 意义和价值观的解读。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阅读不同的童话故事,并就故事内容展开讨论。
-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童话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 创作作业:提供主题,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作业评分:针对课堂讨论和创作作业进行评分。
- 口头表达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和角色扮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参考资源- 格林童话选编- 相关文献和批评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分为若干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包括预、阅读、讨论和评价等环节。
具体的教学计划将在课程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以上是《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的基本内容,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欣赏这些经典童话往往需要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设计一堂以《格林童话》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和内涵,提升他们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掌握《格林童话》中常见的故事题材和元素;3. 学会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理解和解析《格林童话》;4. 分析和评价《格林童话》中的道德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探究《格林童话》的背景(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格林童话》的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展示和讲解,介绍故事的来源和作者背景。
2. 了解《格林童话》的常见题材和元素(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在教材中选择3-5个不同题材的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常见的题材和元素;-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阅读策略指导(25分钟)- 教学示范:老师针对一篇选定的童话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来理解故事的主旨和情节;- 小组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未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在小组内运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并交流结果。
4. 道德价值观分析(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就一篇富含道德题材的童话故事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评论。
5.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30分钟)- 个人写作:学生自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撰写一篇针对该故事的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评价;- 作品分享:鼓励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读后感,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讨论。
格林童话 读书指导课教师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师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格林童话是一系列经典的德国童话故事,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了解文化传统。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和惯- 增强学生对文字细节的理解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故事中的价值观和智慧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 在介绍格林童话之前,可以通过提问、引用故事片段或展示插图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 与学生分享有趣的故事背后的教训,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2. 导读故事- 找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展和结构。
-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和情感变化。
3. 分析故事- 与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细节,例如故事背景、角色动机、教训等。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用文字表达。
4. 创作活动- 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例如写一篇后续故事、改编故事情节、绘制故事插图等。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格林童话故事书籍- 格林童话电影或动画片段- 创作素材如绘画用具、纸张等教学评估- 通过口头提问、写作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和思考能力。
结语格林童话故事可以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发展综合能力的有力工具。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故事的价值。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格林童话 读书指导课教案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案走进《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1.看图猜猜猜展示几幅童话故事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名称。
2.走进《格林童话》介绍《格林童话》的封面,指出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二、走进作者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科布和威廉·格林兄弟。
他们是德国人,收集整理了200多个民间童话故事,最终出版了《格林童话》。
三、走进童话故事测试学生对《格林童话》故事的了解程度,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例如,七个小矮人并不是帮助了灰姑娘,小裁缝并不是娶到了国王的女儿。
然后,介绍一些故事的情节,如《聪明的小裁缝》中小裁缝用智慧战胜熊,娶到公主,《三根羽毛》中最小的儿子成为国王等。
同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如《玻璃瓶中的饿妖怪》中小伙子第二次放妖怪的原因是什么,以及《白雪公主》中王后为了害死白雪公主使用了什么方法等。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格林童话》故事的情节和道理,同时也能够对童话故事产生更大的兴趣。
B嫌法拉达老了不中用,这句话没有上下文,无法确定其意义,因此可以删除。
C法拉达在路上欺负过他,这句话也没有上下文,无法确定其意义,因此可以删除。
四、走进《灰姑娘》在我们班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中,似乎没有什么故事能难倒他们。
但是,仅仅热爱阅读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会阅读。
因此,现在老师选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灰姑娘》,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吧!1、讲述故事大概内容谁能给我们简单地讲一下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呢?2、在这个故事中,你认识了哪些童话中的人物?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王子、后妈、两个姐姐和白鸟。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我最喜欢灰姑娘,因为她善良、可爱、漂亮。
看,灰姑娘来了!(老师展示灰姑娘的图片)你们也喜欢她吗?你们喜欢她的理由是什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像灰姑娘一样,爱自己并给自己机会,不放弃。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林童话》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林童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格林童话》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和寓意。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书目:《格林童话》2. 教学章节:第一至第五章3. 主要人物: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大灰狼、勇敢的小裁缝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第一至第五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阅读的章节,分享故事情节和感受。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6.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共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时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格林童话》纸质书籍或电子书。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参考资料:有关《格林童话》的解读、评论等。
六、教学内容1. 教学章节:第六至第十章2. 主要人物:睡美人、海的女儿、穿靴子的猫、铁炉匠、猫和老鼠交朋友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第六至第十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阅读的章节,分享故事情节和感受。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格林童话 读书指导课教学计划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计划介绍本教学计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格林童话,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计划将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和主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细节、推理和阅读隐含意义。
-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观察文学风格、理解主题和角色形象。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故事创作和表达。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
教学内容1. 序言- 引入格林童话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 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2. 故事阅读- 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经典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
- 学生进行故事分析,理解故事的结构和主题。
3.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格林童话中的文学风格,如叙述手法和语言运用。
- 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4. 创意表达- 学生进行故事改写、角色扮演或绘制插图等创意活动。
- 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的创意作品。
5.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 学生合作进行课堂项目或表演,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评估-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 创造力:评估学生的创意作品和表达能力。
- 合作与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中的参与和合作程度。
教学资源- 格林童话选集- 课堂讲义和活动指导- 创意活动材料和工具参考文献请注意,这个部分的内容我无法提供,因为我不能引用不能确认的内容。
您可以自行搜索和参考相关的文献和资源。
---以上是《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计划》的简要概述。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希望这个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格林童话》(共读书目读书指导课)
武进区周家巷小学孟亦萍
教学目标:
1、交流《格林童话》的阅读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了解《格林童话》的主要篇目,和编者格林兄弟的基本情况,。
3、培养中年级学生读书的习惯——学会讲故事。
课前准备:
让学生根据几个重要教学环节做好准备,一是准备好当小老师的考题,而是预先把喜欢的故事将给父母听一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认真阅读的时候真美丽,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吗?读书吧,读书能让我们美丽。
2.开学一个月了,同学们每人从家里带来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共读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格林童话》。
二、抢答激趣
师: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读书,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书中的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由小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读书认真,知识积累的多。
1、下面进行第一项:看插图,猜一猜,这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
2、下面进行第二项:哪个同学愿意做个小老师,读或者讲一个片段,让大家猜一猜是哪个故事?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抢答真是太激烈了,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来读书很认真,很仔细。
三、学会讲故事
1、在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中,有哪一个是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呢?你愿意把它讲给小组里其它的人吗?
出示要求: 1)讲故事时,要注意吐字清晰,有一定的条理,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当别人讲的时候不要翻书要认真听,讲完之后可以互相补充。
3)请组长选出小组中故事讲得最棒的同学作为代表给大家讲一讲,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3、全班听讲故事(学生举手表决最想听的故事,选2个)
1)评价学生讲故事好好在哪里,怎么才能把故事讲得更精彩。
我们要把积累的优美的词语恰当用上,注意语言要生动。
2)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呢?为什么?(也可以提问听故事的学生)
四、走近作者
1、同学们,我们又从这本书里走了一圈,喜欢吗?那你们知道是谁为我们搜集整理的这本书吗?格林兄弟。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格林兄弟?
师补充: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他们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人世间的忧患困苦。
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同度过的。
从中学到大学期间,他们始终住在一起,并且连书籍和其他任何财产也都是共有的。
所以他们在搜集童话的时候,特别看重那些表现人间真情、饱含生活温馨的童话素材。
《格林童话》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等最为著名。
3、小结: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算是完整的。
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
这本书里充满了冒险、神秘和梦幻,这些奇妙美丽的意境、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沉浸在故事里,久久难以忘怀。
除此之外,这本小书中还有一些民间故事,那些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劳动人民让人感觉那么的亲切,告诉我们,如何分清善良和邪恶,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如何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
感谢格林兄弟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快乐,交流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请记住我们的阅读口号是:我们读书,我们快乐!
五、总结
1、我们读课外书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老师把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
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
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
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