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书目《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兴趣。
(3)学会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3)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出示《格林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
(2)讲述格林兄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3)引导学生讨论《格林童话》的特点,如:奇幻、冒险、道德教育等。
(4)教授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如:把握故事情节、关注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
二、指导课1.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童话故事。
2. 教学内容(1)讲解《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童话、魔法、公主等。
(2)分析、概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
3. 教学活动(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选取一则《格林童话》,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故事,并说明理由。
(4)教授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如:关注故事主题、分析角色形象、品味语言风格等。
(5)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取一则《格林童话》进行深入阅读。
三、欣赏课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评价童话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2. 教学内容(1)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
(2)分析、评价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领悟童话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3.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1.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教学内容:(1)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2)介绍《格林童话》的出版背景及影响;(3)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质、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3.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及出版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格林童话》的特点;(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格林童话》的了解和阅读体验;(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本《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进行阅读。
二、指导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 教学内容:(1)介绍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背景、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领悟寓意;(2)教授如何做到阅读笔记:摘录精彩片段、概括故事情节、写下感悟。
3.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阅读童话故事的方法;(2)示范如何做阅读笔记;(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技巧;(4)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并完成阅读笔记。
三、欣赏课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人物、情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1)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勇敢善良、机智勇敢、自私懒惰等;(2)欣赏《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情节:王子与公主、魔法森林、神奇的宝物等;(3)领悟《格林童话》中的寓意:善恶报应、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等。
3.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2)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情节;(3)讨论《格林童话》中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4)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四、汇报课1. 课程目标:检查学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课 指导课 欣赏课 汇报课)

《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读书推荐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一、读书推荐课【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引发学生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
2. 介绍《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3. 分析《格林童话》的特点:寓言性、民间色彩、道德观念等。
4. 推荐《格林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5.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格林童话》封面、作者照片等。
2. 教师讲解: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等精彩故事。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
5. 分享感受: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喜爱之情。
二、指导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分章节阅读、做笔记、分享心得等。
3. 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2. 学生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习惯。
3. 阅读方法讲解:教师介绍《格林童话》的阅读方法。
4. 制定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阅读计划。
5. 分享阅读心得: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三、欣赏课【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格林童话》中寓言性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格林童话》中民间色彩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教学内容】1. 分析《格林童话》中的寓言性和道德观念。
2. 欣赏《格林童话》中的民间色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格林童话》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课程简介本教案结合《格林童话》一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通过选取《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童话的定义和特点。
2. 主题和情节分析。
3. 人物角色和形象描写。
4. 意义和价值观的解读。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阅读不同的童话故事,并就故事内容展开讨论。
-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童话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表演。
- 创作作业:提供主题,要求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作业评分:针对课堂讨论和创作作业进行评分。
- 口头表达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和角色扮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参考资源- 格林童话选编- 相关文献和批评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分为若干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包括预、阅读、讨论和评价等环节。
具体的教学计划将在课程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以上是《格林童话》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的基本内容,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格林童话》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欣赏这些经典童话往往需要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设计一堂以《格林童话》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和内涵,提升他们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格林童话》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掌握《格林童话》中常见的故事题材和元素;3. 学会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来理解和解析《格林童话》;4. 分析和评价《格林童话》中的道德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探究《格林童话》的背景(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格林童话》的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展示和讲解,介绍故事的来源和作者背景。
2. 了解《格林童话》的常见题材和元素(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在教材中选择3-5个不同题材的童话故事,分析故事中常见的题材和元素;-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阅读策略指导(25分钟)- 教学示范:老师针对一篇选定的童话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提问、概括等)来理解故事的主旨和情节;- 小组练习:学生自行选择一篇未阅读过的童话故事,在小组内运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并交流结果。
4. 道德价值观分析(2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就一篇富含道德题材的童话故事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道德价值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评论。
5.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培养(30分钟)- 个人写作:学生自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格林童话》,撰写一篇针对该故事的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评价;- 作品分享:鼓励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读后感,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讨论。
《格林童话》阅读活动教案

《格林童话》阅读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激发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增广见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二、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活动时间2个课时四、活动准备1. 《格林童话》故事书若干本2. 阅读活动记录表3.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五、活动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环节:通过播放《格林童话》相关的动画片片段,引起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引入环节:通过播放《格林童话》相关的动画片片段,引起学生对《格林童话》的兴趣。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格林童话》进行阅读。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格林童话》进行阅读。
3. 互动交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互动交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第二课时1.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阅读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阅读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
2.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选择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选择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3.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活动的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中的道理。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活动的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格林童话》中的道理。
六、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讨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讨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和角色扮演的表现进行评价。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案

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案第一篇: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案走进《格林童话》读书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走进格林童话阅读课教案。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1、看图猜猜猜咱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看后猜一猜它是有关哪个童话故事的。
图片出示;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狼和七只小山羊…小朋友们真厉害,了解这么多的童话故事,那你知道这些童话故事都是出自哪本童话故事书吗?--《格林童话》(出示格林童话封面)是的,天真可爱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渔夫和和他的妻子,还有青蛙王子等等都是《格林童话》里讲述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
《格林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格林童话世界,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板书:走进格林童话)二、走进作者那这么好看的《格林童话》故事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格林兄弟)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格林兄弟,.他们一个叫雅科布?格林,一个叫威廉?格林,他们是德国人,德国民间流传的童话可多了,有心的兄弟俩把这些童话搜集整理成一本童话集,共收有200多个童话故事。
后来就用他们兄弟俩的名字给这本童话集命名了,叫做《格林童话》。
三、走进格林童话故事刚才小朋友们看图片就能说这么多格林童话故事的名字,那你一定也非常了解里边的故事内容,老师来考考你,你可要听仔细,看仔细了。
1、七个小矮人帮助了灰姑娘。
(×)2、《格林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可怜的孩子。
(×)3、《聪明的小裁缝》中,小裁缝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熊,娶到了美丽的公主。
4、《青蛙王子》中,青蛙王子娶了国王的二女儿。
(×)5、玫瑰公主沉睡了50年才被一位勇敢的王子救醒。
(×)6、《丑小鸭》是《格林童话》中的一篇。
(×)7、《三根羽毛》这个故事中最后国王的最小的儿子当上了国王。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林童话》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林童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格林童话》,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格林童话》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和寓意。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书目:《格林童话》2. 教学章节:第一至第五章3. 主要人物: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大灰狼、勇敢的小裁缝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第一至第五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格林童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阅读的章节,分享故事情节和感受。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6.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共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时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格林童话》纸质书籍或电子书。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参考资料:有关《格林童话》的解读、评论等。
六、教学内容1. 教学章节:第六至第十章2. 主要人物:睡美人、海的女儿、穿靴子的猫、铁炉匠、猫和老鼠交朋友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格林童话》第六至第十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阅读的章节,分享故事情节和感受。
4.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林童话》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目标:
1.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方法:略读——精读——感悟,让学生欣赏文本里生动的故事情节描写同时,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精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童话的思想感情。
3.阅读时,通过文中的句子,用心体会故事中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1.看图猜猜猜
咱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看后猜一猜它是有关哪个童话故事的。
图片出示;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狼和七只小山羊…
小朋友们真厉害,了解这么多的童话故事,那你知道这些童话故事都是出自哪本童话故事书吗?--《格林童话》(出示格林童话封面)是的,天真可爱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渔夫和和他的妻子,还有青蛙王子等等都是《格林童话》里讲述的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
《格林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格林童话世界,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
多姿吧。
(板书:格林童话)
二、走进格林兄弟和他们的童话世界:
1.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读书了,你们喜欢读格林童话吗?
2.你们对格林兄弟和他们的童话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
3.我们认识一下格林兄弟(课件)
4.和老师一起了解格林兄弟和他们的作品。
(课件)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他们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俩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人世间的忧患困苦,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同度过的,从中学到大学期间,他们始终住在一起,并且连书籍和其他财产都是共有的,所以他们在搜集童话的时候,特别看重那些人间真情,包含生活温馨的童话素材,《格林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小乐手》《穿靴子的猫》最为著名。
)
5.教师点拨
有人说,只有读过《格林童话》的童年才是最完整的童年,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曲折但不离奇,叙述朴素却不单调,一百多年来,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地少年儿童的喜爱,试问。
度过童年的孩子,有谁不知道青蛙王子,睡美人和灰姑娘的呢?
这本书里充满了冒险、神秘、梦幻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美丽的白雪公主、放鹅姑娘、可爱的小红帽、小精灵,充满冒险的黑森林、
风光绮丽的城堡……这些奇妙的意境、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一定会让你沉浸在故事里,久久难以忘怀,除此以外,这本书中还有一些民间故事,那些聪明机智,勇敢善良的劳动人民让人感觉那么亲切,他们好像正透过书告诉我们,如何分清善良和邪恶,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如何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
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想要知道书里到底发生了那些故事,这得要大家课后通读这本书才行,老师希望大家回去之后都能够认认真真地看完《格林童话》,好吗?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还记得上次课老师留下的作业吗?你们认真读《格林童话》了吗?相信认真读的孩子一定非常了解里边的故事内容,老师来考考你们,大家可要听仔细,看仔细了。
1.七个小矮人帮助了灰姑娘。
(×)
2.《格林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可怜的孩子。
(×)
3.《青蛙王子》中,青蛙王子娶了国王的二女儿。
(×)
4.《丑小鸭》是《格林童话》中的一篇。
(×)
5.《三根羽毛》这个故事中最后国王的最小的儿子当上了国王。
(√)
6.一只狼吃掉了六只小山羊,只有躲在挂钟壳里的最小的山羊没被吃掉,他和妈妈一起救出了那六只山羊。
这个故事名叫《狼和小羊》(√)
7.水晶鞋是白雪公主的。
(×)
二、以《灰姑娘》为例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一)学习《灰姑娘》
1.教师说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以《灰姑娘》为例学习:略读-精读-感悟的读书方法,在精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童话的思想感情。
试着读书笔记。
2.略读故事,感知内容
(1)略读法:(课件)
(2)感知内容(学生略读故事)
A.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欢哪一个?能说出理由吗?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B.围绕问题,4个人小组讨论交流。
C.根据故事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写在笔记本上。
我喜欢()。
是因为()(人物特点);我不喜欢(),是因为()(人物特点)。
(二)精读片断,感悟人物
故事中的任务特点如此鲜明,下面我们精读片断,感悟人物。
1.精读法:(课件)
2.齐读片断(书47页)
有一天,富人要去集市,他问女儿们想要什么礼物。
他妻子的大女儿说:“我要漂亮的衣服。
”二女儿说:“我要漂亮的首饰。
”灰姑娘去说:“爸爸。
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您把碰到您帽子上的第一根树枝折给我。
富人回来前,给两个女儿买了漂亮的衣服和首饰。
再回来的途中,他经过一片树林,有一根榛树枝差点把他的帽子给碰掉,于是他折下了这根树枝送给了灰姑娘。
灰姑娘将那根树枝种在母亲的坟前,每天都会去那里哭三次,她的泪水洒在树枝上,树枝很快就长成了一颗高大的榛树。
不久,树上飞来了一只小鸟,灰姑娘想要什么,小鸟都会帮她实现。
齐读,你想到了什么?从文段的对话和灰姑娘的行动体会到什么?(后母两个女儿的贪婪,灰姑娘的善良真诚。
)
3.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共同欣赏全篇故事,讨论,你读后有什么思考?有什么收获?
4.小组合作交流:首先由小组代表发言,然后有其他组同学补充,老师适时点拨,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人物的特点,品析故事的精彩描写。
(三)升华主题
灰姑娘一个孝顺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感动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在历尽继母和姐姐们的阻挠后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1.这个故事给你最深刻的启发是什么?写一段话,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善良、勤劳、真诚地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2.你想对故事中的那个人说一句什么,写下来。
三、总结
要读懂一本书,要品味书中的精彩描写,并思考它表达的感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格林童话,去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