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一类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口腔黏膜病常见于口腔粘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口炎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口腔黏膜的溃疡和糜烂。
患者常会感到口腔疼痛、灼热感和刺激感。
溃疡性口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溃疡性口炎主要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和感染,并进行症状缓解的药物治疗。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质地较硬,与黏膜不易剥离。
扁平苔藓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因素有关。
治疗扁平苔藓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
口腔白斑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和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口腔白斑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光疗、激光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红斑狼疮等。
这些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其次,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口腔黏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黏膜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粘膜病

健康史
了解病人近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 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因,是否接 触过患该类疾病的病人。
身体状况 疱疹性口炎 唇疱疹
疱疹性口炎
好发于6岁以下的儿童,尤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 多见。初起时常有发热、头疼、乏力、甚至咽喉疼 痛等急性症状,患儿烦躁哭闹、流涎、拒食。 经过1~2天的前驱期以后,口腔粘膜广泛性充血水 肿,继而成簇出现针尖大小透明水疱,并迅速破溃 形成表浅小溃疡,小溃疡也可融合形成较大溃疡, 表面凹陷,边缘不整齐,其上覆盖黄白色假膜。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如无继发感染,一周左右逐 渐病情缓解,10天左右溃疡可自行愈合,且不留 疤痕。
唇疱疹
常见于成年人,好发 于唇红粘膜与皮肤交 界处。开始时局部有 灼热感,发痒,继之发生多数小水疱,直径 1~3mm,常成簇。最初疱内为澄清液体,逐渐 疱液变成浑浊,最后破溃结痂。病程1~2周,痂 皮脱落,局部留下色素沉着。疱若继发感染可成 脓疱。本病易复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理社会状况
疱疹性口炎患儿无法用语言表达心理感受, 常表现为躁动不安、哭闹拒食,家属也表 现出十分烦躁及焦虑,求治心切。
第四节 口腔粘膜病病人的护理
口腔粘膜病是发生在口腔粘膜和软组织表 面多种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可以是口腔 粘膜本身的固有疾病,也可能是全身系统 疾病在口腔局部的表现。口腔粘膜常见的 病理损害有斑块、丘疹、结节、糜烂、溃 疡、疱、坏死、萎缩、皲裂等。
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UA)也称复发性口 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性损害,发病 率居口腔粘膜病之首。本病有自限性,一 般7~10天可自愈,但周期性复发。
当溃疡疼痛难忍,进食困难时,可用0.5%盐酸 达克罗宁液或1%丁卡因溶液用棉签涂布溃疡面, 可迅速麻醉止痛。嘱病人宜食清淡食物,不可过 热,以减轻对溃疡的刺激。 健康指导
口腔黏膜其他损害的健康宣教

口腔黏膜其他损害的健康宣教口腔黏膜是口腔内最重要的一层组织,它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吸收营养、排除垃圾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的口腔护理,口腔黏膜容易遭受损害。
因此,做好口腔黏膜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腔黏膜的常见损害及其预防措施,帮助人们了解如何保护口腔黏膜,维护口腔健康。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常见的口腔黏膜损害。
1.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损害,其特征为口腔内出现溃疡,孤立或多发,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常见的原因包括口腔损伤、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
2.口干症:口干症是一种由于口腔黏膜分泌减少或唾液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疾病。
临床症状包括口干、口腔灼热感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疾病等。
3.牙周病:牙周病是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的一种。
其特点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不良口腔卫生、吸烟、糖尿病等。
那么,如何预防口腔黏膜的损害呢?首先,正确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黏膜损害的基础。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软毛刷,使用美国牙周病基金会推荐的牙膏和漱口水,定期更换牙刷头,这些都是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措施。
此外,切记不要过度刷牙或者用力刷牙,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其次,避免暴露于口腔刺激物和热性食物中。
例如,烟草、酒精类饮品、辣椒等都可以刺激口腔黏膜,增加其损害的可能性。
建议尽量避免这些食物或者限制其摄入量。
此外,热性食物也会造成口腔黏膜烫伤,建议在食用热性食物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适当等待食物冷却后再食用。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口腔黏膜损害的重要措施。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预防口干症的发生,均衡营养的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口腔黏膜损害的风险。
总之,预防口腔黏膜损害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正确的口腔护理、避免刺激物和热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些都是维护口腔黏膜健康的重要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健康宣教,能够提高人们对口腔黏膜损害的认识,引起大家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从而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口腔粘膜病护理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护理方法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软化,避免刺 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 摄入。 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 的工作休息时间,促进粘膜修复。
护理注意事 项
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用力刺激患处,如尽量避 免咀嚼、用牙线清洁患处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床单、 枕套等,避免感染交叉。
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口腔保湿,可适当使用保 湿喷雾或含湿润成分的口腔喷 雾剂。
避免暴力刷牙、过度磨损牙齿 ,以免导致粘膜损伤。
预防措施
饮食均衡,避免辛辣食物和过 度刺激口腔的食物。 戒烟限酒,尽量减少对口腔黏 膜的刺激。
护理方法
护理方法
口腔清洁:定期用专用漱口水 或温盐水进行口腔清洁,保持 口腔内环境清洁。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外用药物涂抹,如口腔溃疡 胶、抗真菌药膏等。
口腔粘膜病护 理
目录 概述 预防措施 护理方法 护理注意事项
概述
概述
口腔粘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 的疾病,常见病种包括口腔溃疡、 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等。
正确的口腔粘膜病护理可以有效缓 解症状、加速愈合,并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预防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刷 牙、用牙线清洁牙缝。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PPT课件

织及被念珠菌菌丝孢子侵入的不全角化上皮等 组成)
2020/3/19
12
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红斑型(萎缩型): • 与长期大量用抗生素及激素有关 • 可急性、可慢性,以慢性多见 • 急性则疼痛明显,慢性为口干、烧灼感、
口腔粘膜常见疾病
2020/3/19
1
• 一.了解口腔黏膜
疾病的病因,辅 助检查
• 二.熟悉口腔黏膜
疾病的临床表现
• 三.掌握口腔黏膜
疾病的治疗及护 理要点
2020/3/19
课时目标
2
一.单纯疱疹
二.天疱疮
簇集性小水疱,自限性,皮肤自身免疫大疱性
易复发。
疾病,水疱直径
>2cm
2020/3/19
3
疾病 特点 项目
素C等
3.中医中药治疗:扶持
4.对症及防止继发 整齐,补益脾胃气血。
感染治疗 2020/3/19
8
三.口腔 念珠菌 病
由念珠菌Candida引起的口腔 粘膜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真 菌病
四.多形 性红斑
是一种皮肤-粘膜病的急性渗出 性炎症
五.复发 性阿弗 他溃疡 2020/3/19
又称复发性阿弗性口炎、复发性 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
碱性液体,抗真菌药物溶
口腔念珠 涂片法, 液含漱或局部涂抹,
菌病
分离培养
口服抗真菌药物
增强病人免疫力
隔离可疑致敏物质,积极治
多形性红 体格检查,疗口腔炎症及其他全身疾病,
斑
血常规 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营
养支持
复发性阿
什么是口腔黏膜病

什么是口腔黏膜病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由于大多数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不明、慢性迁延,多伴有溃烂疼痛,影响进食和说话,少数还有癌变的危险性,所以,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危害,口腔黏膜病有哪些种类?1、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
2、口腔黏膜非感染疾病(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塞病、放射性口炎、过敏性口炎、多形性红斑、天疱疮、类天疱疮、盘状红斑狼疮、灼口综合征及各类唇舌疾病等)。
3、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如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等)。
4、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如由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造血、消化、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疾病所致的口腔损害)。
口腔黏膜可以治愈吗?大多数口腔黏膜病是由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遗传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确切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且该类疾病的病程多呈慢性迁延,所以,治疗较为棘手,也较难根治。
但是,经过口腔粘膜专科医师的正确诊断和有规律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良好控制。
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病例的所谓“良好控制”是指消除或减轻口腔中的溃烂充血性损害或白斑损害。
缓解进食疼痛、粗糙等症状,防止病损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并阻止病损发生恶变。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白塞病等病历的所谓“良好控制”是指溃疡发作频率降低,愈合加快,疼痛症状减轻,避免内脏器官受到累及。
同时,多数口腔黏膜疾病还需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加重或变化,维持疾病处于一个稳定少变的“良好控制”状态。
口腔粘膜病会发生癌变吗?口腔潜在恶性病变(癌前病变)是一类发生在口腔黏膜、具有癌变潜在危险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等潜在恶性病变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但并非所有病例最终都会恶变。
口腔黏膜常见病PPT课件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 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感染期:出现临床症状,如发热、 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粘膜溃疡、 腹泻、头痛、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3.血清转换期:血清抗体出现,原发感染 期症状消失;
4.无症状HIV感染期:无临床症状
3. 腐蚀性的药物:烧灼溃疡、能使蛋白凝固, 形成假膜、促进愈合,碘酚、10%硝酸银等
4. 局部封闭:曲安奈德或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 加等量2%的利多卡因,溃疡下局部浸润, 1-2次/每周
5. 理疗:激光、微波 减少渗出,促进愈合
全身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炎、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炎 症渗出、抑制组胺释放。 不良反应: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向心性肥胖、闭经、乏力、低血钾、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骨质疏松、胃肠道反应、失眠、血栓 注意:长期使用后停药要逐步减量, 不可骤停
第三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一
二.
病程: 1-2周, 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
愈合期、间歇期
典型表现:红、黄、凹、痛
重型阿弗他溃疡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三.
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警惕癌变的 可能,必要时作活检明确诊断。
四.
1 . 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为原则。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口腔黏膜病
定义: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软组 织上的类型差异、种类众多的疾病 总称。
特点:临床少见,病种多,病因多 不明确,病变复杂,不同病种病损 相似,一个病不同阶段病损不同。
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
一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 HSV) ,分为HSV-Ⅰ和HSV-Ⅱ 两个亚型。 一般认为,人类是HSV的天然宿主。 传染源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 有自限性,易复发,HSV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 病损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两类。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和颊、舌、唇等组织上覆盖的一种黏膜,它在口腔内起着保护和吸收作用。
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黏膜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异常、形态异常、质地异常等症状。
口腔黏膜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炎、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
这些疾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营养不良、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红肿出血、口腔黏膜颜色改变等。
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通常需要口腔医生或口腔科专家根据患者的口腔症状和口腔检查结果来确定。
口腔黏膜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预防口腔黏膜病方面,主要是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定期口腔检查等。
此外,避免贪甜、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酗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舌尖、阿卡板、颊粘膜、唇内侧等部位。
口腔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溃疡底部黏膜呈浅表溃疡。
严重者可由意外咬伤、胃肠道疾患、食物变态性反应等引起。
治疗口腔溃疡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烫或刺激性食物。
口腔溃疡的患者还需要在就餐前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外,可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局部涂抹治疗,减轻局部疼痛。
对于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牙龈炎牙龈炎是由于口腔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变软、牙缝间间隙扩大等。
牙龈炎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经常不作及时的口腔清洁,导致牙菌斑的积聚和牙石的形成。
预防牙龈炎首先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定期洗牙、正确使用牙线等。
对于已经出现牙龈炎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口腔诊疗中心就医,接受专业的牙龈炎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对局部牙龈进行冲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资料(第一部分)一、口腔黏膜常见病(一)、疱疹性口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口腔、皮肤、眼、会阴、神经系统等部位,世界上1/3以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及带病毒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胎儿还可经产道感染。
HSV-1可能与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有关。
[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常发病。
原发性单纯疱疹感染,发病前常有疱疹病损患者接触史。
①前驱期:有4-7天潜伏期,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触痛。
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经过1~2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和缘龈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疱壁薄、透明。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可引起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假膜。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整个病程约需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中30%~50%的病例可能发生复发性损害。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故又称为复发性唇疱疹。
复发的口唇损害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并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附近发作。
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包括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
患者开始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在将要发生复发损害部位出现刺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
约在10多小时以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
一般情况下,疱可持续24小时,随后破裂、糜烂、结痂。
病程约10天,但继发感染常延缓愈合,愈合后不留瘢痕。
[诊断]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
破溃后形成浅溃疡,在口周皮肤形成痂壳。
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身反应轻。
口角、唇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
1.通过涂片查找包涵体,电镜检查受损细胞中是否含有不成熟的病毒颗粒进行形态学诊断。
2.通过抗原抗体检测,进行免疫学检查。
[治疗]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病毒唑)、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HSV疫苗尚在研究中。
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使机体获得短暂的抗病毒能力(即被动免疫),在HSV感染流行时,在一定的人群中使用,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2.免疫调节剂:(1)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2)环氧合酶抑制剂;3.局部用药:(1)含漱:0.1%-0.2%葡萄糖酸氯己定(洗必泰)溶液,复方硼酸溶液(多贝尔漱口液),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漱口。
(2) 局部涂搽:5%金霉素甘油糊剂,或5%四环素甘油糊剂局部涂搽。
0.5%达克罗宁糊剂局部涂搽可止痛。
(3)锡类散、养阴生肌散、西瓜霜粉剂局部使用。
4)葡萄糖酸氯己定片(5mg)、溶菌酶片(20mg)、华素片等含化。
(5)5%磺甙的二甲基亚砜液皮肤局部涂搽。
(6)5%阿昔洛韦软膏、酞丁胺(增光素)软膏或人白细胞干扰素软膏局部涂搽。
(7)温生理盐水、0.1%—0.2%氯己定液或0.01%硫酸锌液湿敷。
4.物理疗法5.对症和支持疗法。
(二)、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相应增高。
[病因] 念珠菌为单细胞真菌,25%—50%的健康人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时,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转化为致病性菌。
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也是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
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雪口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临床表现]:1.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新生儿鹅口疮多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并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
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但少数病例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并发幼儿泛发性皮肤念珠菌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2)急性红斑型: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为萎缩型者,多见于成年人,常由于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肿瘤化疗后等。
某些皮肤病在大量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的过程中,电可发生念珠菌性口炎,因此,本型又被称为抗生素口炎。
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
患者常首先有味觉异常或味觉丧失,口腔干燥,黏膜灼痛。
(3)慢性肥厚型:本型或称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
本型的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黏膜白斑。
腭部病损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黏膜呈乳头状增生。
(4)慢性红斑型:本型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腭、龈黏膜,多见于女性患者。
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
2.念珠菌性唇炎多发于高年(50岁以上)患者。
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
糜烂型者在下唇红唇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现象,表面脱屑。
颗粒型者表现为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常有散在突出的小颗粒。
镜检念珠菌唇炎糜烂部位边缘的鳞屑和小颗粒状组织,可发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3.念珠菌口角炎双侧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常有糜烂和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时疼痛或溢血,邻近的皮肤与黏膜充血。
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儿童唇周皮肤呈干燥状并附有细的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征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免疫学和生化检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
[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1)1%~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婴幼儿口腔,轻症患儿病变在2- 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天,以预防复发。
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甲紫(龙胆紫)水溶液:1/2000(0.05%)浓度,每天涂搽3次,以治疗婴幼儿鹅口疮和口角炎。
1%甲紫醇溶液可用于皮肤病损。
(3)氯己定:选用0.2%溶液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
可与制霉菌素配伍成软膏或霜剂,加人少量去炎舒松,以治疗口角炎、义齿性口炎等。
(3)西地碘华素片:每次1片含化后吞服,每天3—4次。
(4)制霉菌素:局部可用5~10万U/ml的水混悬液涂布,每2—3小时1次,涂布后可咽下。
疗程7—10天。
(5)咪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黏膜,霜剂适用于舌炎及口角炎,疗程10日。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1)酮康唑;(2)氟康唑:对口腔念珠菌感染疗效优于酮康唑。
3.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对于癌前损害,在治疗期间应严格观察,若疗效不明显,应考虑手术切除。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
因具有明显的灼痛感。
本病周期性复发但又有自限性,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
[病因] 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发病因素多,主要包括:1.免疫因素2.遗传因素:3.系统性疾病因素:与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月经紊乱等也有一定关系。
4.环境因素: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
食物中缺乏锌、铜、铁、硒等元素,或维生素B1,、B2、B6,、叶酸等摄人不足,均与RAU发病有一定关系。
5.其他因素:微循环障碍、吸烟者。
[临床表现] 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
1.轻型口腔口腔)最常见,约占80%。
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黏膜。
每次1—5个溃疡孤立散在,一般直径1—4mm,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其临床特点可总结为4个字:黄、红、凹、痛,即溃疡中央凹陷,基底软,外周有约I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复发一般分为发作期、愈合期和间歇期。
发作期又细分为前驱期和溃疡期。
前驱期有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感;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约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整个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
间歇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
但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此后逐渐缩短,直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因刺激痛影响患者语言、进食和心情。
2.重型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液腺周围炎、腺周口疮。
溃疡大而深,“似弹坑”。
直径可达10~30mm左右,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
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
溃疡常单个发生,或在周围有数个小溃疡。
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如咽旁、软腭、腭垂等。
发作期可长达月余甚至数月,也有自限性。
溃疡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
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HU), 又称阿弗他口炎。
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
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较重。
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发作后不留瘢痕。
[诊断] 根据临床体征和复发性及自限性的病史规律,不必作活检即可诊断并可以分型。
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需作活检明确诊断,以排除癌肿。
[治疗] 1.局部治疗:消炎、止痛类药物,局部封闭,理疗;2. (1)消炎类药物:①药膜:保护溃疡面、延长药物作用效果。
②软膏③含漱液④含片:西地碘片(华素片),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溶菌酶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消肿止血作用。
⑤散剂⑥超声雾化剂(2)止痛类药物:(3)局部封闭:(4)理疗:2.全身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2)免疫增强剂:①主动免疫制剂②被动免疫制剂(3)中医药:①成药:昆明山海棠片,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长期使用应注意血象改变。
每片0.25mg,每天3次,每次2片,口服。
②辨证施治。
(4)其他:用H:受体阻滞剂治疗胃溃疡;用谷维素、安神补心丸等稳定情绪,减少失眠;用硫酸亚铁等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四)、口腔白斑病口腔白斑病即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病因] 1.白斑的发生率与吸烟时间的长短及吸烟量呈正比关系。
饮酒、喜食烫食和酸辣、喜嚼槟榔等局部理化刺激也与白斑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