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口腔粘膜炎

口腔粘膜炎口腔粘膜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
口腔粘膜是口腔内部的一层覆盖组织,它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当口腔粘膜受到损伤或遭受刺激时,就容易引发口腔粘膜炎。
口腔粘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外界因素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引起的。
这些刺激因素包括牙刷刷头刮伤口腔粘膜、尖锐的食物刺激、高温饮食等。
此外,缺乏口腔卫生、口腔感染以及慢性损伤或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口腔粘膜炎发生。
口腔粘膜炎的症状有很多种,包括疼痛、灼热感、发烧、红肿、溃疡和口腔异味等。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进食或口腔接触刺激物时,疼痛感会加重。
当口腔粘膜炎导致口腔黏膜遭受严重损伤时,可能会出现大面积黏膜脱落和溃疡的情况。
口腔粘膜炎有许多不同类型,包括阿弗他口疮、药物过敏性口腔炎和化学性口腔炎等。
阿弗他口疮是口腔黏膜炎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较小的溃疡病损,疼痛感较强,并且会周期性复发。
药物过敏性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对某些药物过敏反应导致的炎症。
这类过敏反应一般在使用药物后的24-48小时内开始发生,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肿胀和灼热感。
化学性口腔炎是由口腔黏膜受到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的炎症。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酸类、碱类、漂白剂和某些化妆品成分等。
受到刺激的区域会出现组织发红、水肿和疼痛等症状。
对于口腔粘膜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和病因进行处理。
首先,要保持口腔的良好卫生,每天刷牙两次,使用柔软的牙刷避免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其次,应注意饮食的选择,避免暴食辛辣食物和高温饮品。
此外,可以使用一些舒缓口腔黏膜炎的药物,如含有苯扎氯铵、小苏打和甘油的含漱液。
对于严重的口腔粘膜炎症,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口腔激素药膏和抗生素等。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同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口腔治疗和咨询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口腔粘膜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不适。
中医如何根据症状辨证施治口腔黏膜疾病

中医如何根据症状辨证施治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中医在治疗口腔黏膜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根据症状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认为,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唇炎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中医如何对这些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中医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心火上炎型、胃火炽盛型、肝郁气滞型、阴虚火旺型等。
心火上炎型口腔溃疡,患者多伴有心烦、失眠、舌尖红等症状。
治疗上应以清心泻火为主,常用导赤散加减。
其中生地、木通、竹叶等药材可清心火、利小便,使心火从小便而出。
胃火炽盛型口腔溃疡,常表现为口臭、口渴、大便干结等。
治疗则需清胃泻火,玉女煎是常用方剂。
方中石膏、知母清胃热,熟地、麦冬滋肾阴,牛膝导热下行。
肝郁气滞型口腔溃疡,患者往往情绪不佳,胸胁胀满。
此时应以疏肝理气为治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香附等药物能疏解肝气,调理气机。
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多伴有口干咽燥、手脚心热等症状。
治疗宜滋阴降火,常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黄柏可清虚热,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
口腔扁平苔藓在中医看来,多与肝郁化火、湿热内蕴、阴虚血燥等有关。
肝郁化火型患者,常情绪急躁,口腔黏膜出现网状、树枝状斑纹,伴有口苦咽干。
治疗应以清肝泻火为主,丹栀逍遥散加减常能取得较好效果。
湿热内蕴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常有口中黏腻、舌苔黄腻等表现。
清热利湿是主要治法,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阴虚血燥型,则以口腔黏膜干燥、脱屑为主,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治疗需滋阴润燥、养血活血,常用一贯煎合四物汤加减。
口腔白斑在中医辨证中,主要有脾肾阳虚型、气血瘀滞型等。
脾肾阳虚型口腔白斑,患者常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治疗以温补脾肾为主,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合右归丸加减。
气血瘀滞型口腔白斑,黏膜白斑色暗,局部刺痛。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学第一章概论一、口腔黏膜的分类⑴咀嚼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⑵被覆黏膜: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前庭穹隆。
⑶特殊黏膜;舌前部的乳头区,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1)性别特点:发病、预后上具有性别差异;(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段;(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4)损害特点:A.更迭与重叠性,B.部位的差异性,C.损害的共存性;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
(5)诊断方法上的特点: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6)治疗上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7)转归上的特点:多数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损害如癌前病变则需注意·口腔中有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癌极易恶变。
三、※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与斑块(plaque):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常见疾病为扁平苔藓。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常见病为白班和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有此损害。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
口腔黏膜其他损害的健康宣教

口腔黏膜其他损害的健康宣教口腔黏膜是口腔内最重要的一层组织,它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吸收营养、排除垃圾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的口腔护理,口腔黏膜容易遭受损害。
因此,做好口腔黏膜的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腔黏膜的常见损害及其预防措施,帮助人们了解如何保护口腔黏膜,维护口腔健康。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常见的口腔黏膜损害。
1.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损害,其特征为口腔内出现溃疡,孤立或多发,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常见的原因包括口腔损伤、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
2.口干症:口干症是一种由于口腔黏膜分泌减少或唾液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疾病。
临床症状包括口干、口腔灼热感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疾病等。
3.牙周病:牙周病是口腔黏膜和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的一种。
其特点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
常见的原因包括不良口腔卫生、吸烟、糖尿病等。
那么,如何预防口腔黏膜的损害呢?首先,正确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口腔黏膜损害的基础。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软毛刷,使用美国牙周病基金会推荐的牙膏和漱口水,定期更换牙刷头,这些都是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措施。
此外,切记不要过度刷牙或者用力刷牙,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其次,避免暴露于口腔刺激物和热性食物中。
例如,烟草、酒精类饮品、辣椒等都可以刺激口腔黏膜,增加其损害的可能性。
建议尽量避免这些食物或者限制其摄入量。
此外,热性食物也会造成口腔黏膜烫伤,建议在食用热性食物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适当等待食物冷却后再食用。
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口腔黏膜损害的重要措施。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预防口干症的发生,均衡营养的饮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口腔黏膜损害的风险。
总之,预防口腔黏膜损害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正确的口腔护理、避免刺激物和热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些都是维护口腔黏膜健康的重要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健康宣教,能够提高人们对口腔黏膜损害的认识,引起大家对口腔健康的重视,从而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口腔医学是研究牙体、牙周口腔粘膜及颌面软、硬组织的疾病, 以及这些组织的病变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临床学生了解口腔科学解剖生理和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有: ①熟悉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生理, 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②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
③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牙的拔除技术。
④熟悉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⑤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 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症处理原则。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用, 精神医学方向、预防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可参考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
本课程计划30学时, 1.5学分, 其中理论26学时, 见习4学时。
安排在第四学年讲授。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7版, 张志愿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使用图片和见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考核方法: 考查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学习目的(一)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二)熟悉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的解剖的结构。
(三)熟悉乳牙及恒牙, 为书写口腔病历奠定基础。
(四)熟悉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 为学习口腔常见疾病提供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一)口腔颌面部区域划分以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二)口腔颌面部的生理解剖特点。
(三)乳牙及恒牙的数目, 名称, 各类牙齿的书写符号及方法。
(四)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五)牙体, 牙周组织的结构, 咬合与病变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难点(一)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PPT课件

织及被念珠菌菌丝孢子侵入的不全角化上皮等 组成)
2020/3/19
12
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
红斑型(萎缩型): • 与长期大量用抗生素及激素有关 • 可急性、可慢性,以慢性多见 • 急性则疼痛明显,慢性为口干、烧灼感、
口腔粘膜常见疾病
2020/3/19
1
• 一.了解口腔黏膜
疾病的病因,辅 助检查
• 二.熟悉口腔黏膜
疾病的临床表现
• 三.掌握口腔黏膜
疾病的治疗及护 理要点
2020/3/19
课时目标
2
一.单纯疱疹
二.天疱疮
簇集性小水疱,自限性,皮肤自身免疫大疱性
易复发。
疾病,水疱直径
>2cm
2020/3/19
3
疾病 特点 项目
素C等
3.中医中药治疗:扶持
4.对症及防止继发 整齐,补益脾胃气血。
感染治疗 2020/3/19
8
三.口腔 念珠菌 病
由念珠菌Candida引起的口腔 粘膜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真 菌病
四.多形 性红斑
是一种皮肤-粘膜病的急性渗出 性炎症
五.复发 性阿弗 他溃疡 2020/3/19
又称复发性阿弗性口炎、复发性 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
碱性液体,抗真菌药物溶
口腔念珠 涂片法, 液含漱或局部涂抹,
菌病
分离培养
口服抗真菌药物
增强病人免疫力
隔离可疑致敏物质,积极治
多形性红 体格检查,疗口腔炎症及其他全身疾病,
斑
血常规 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营
养支持
复发性阿
口腔医学重点笔记(优选.)

3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1.口腔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两部分。
2.口腔前庭:为牙列外围间隙,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粘膜之间马蹄形的潜在腔隙。
3.固有口腔的范围:上为硬腭和软腭,下为舌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4.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牙冠:分为临床牙冠和解剖牙冠,临床牙冠是指眼睛所看到的露于牙龈的部位;解剖牙冠是由牙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牙根:由牙骨质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部位。
5.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6. 舌的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7. 舌乳头可分为以下4种: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8. 硬腭的骨质部分由两侧上颌骨的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口腔面覆盖以致密的粘骨膜组织;软腭主要由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咽腭肌,悬雍垂,腭腱膜构成。
9. 正常乳牙有20个,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分别用Ⅰ~V表示。
萌出时间:6~8个月,2岁半左右出齐,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10. 正常恒牙有28-32个,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六龄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12~13岁萌齐。
萌出顺序: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分别用1~8表示。
恒牙的磨牙不替换任何的乳牙!替牙期:6~12岁。
11.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其中一体为上颌骨体,四突即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2. 上颌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为3条薄弱线:1)第一薄弱线——Le Fort 1型骨折,从犁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2)第二薄弱线——Le Fort 2型骨折,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口腔黏膜常见病PPT课件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 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感染期:出现临床症状,如发热、 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粘膜溃疡、 腹泻、头痛、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3.血清转换期:血清抗体出现,原发感染 期症状消失;
4.无症状HIV感染期:无临床症状
3. 腐蚀性的药物:烧灼溃疡、能使蛋白凝固, 形成假膜、促进愈合,碘酚、10%硝酸银等
4. 局部封闭:曲安奈德或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 加等量2%的利多卡因,溃疡下局部浸润, 1-2次/每周
5. 理疗:激光、微波 减少渗出,促进愈合
全身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炎、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炎 症渗出、抑制组胺释放。 不良反应: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向心性肥胖、闭经、乏力、低血钾、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骨质疏松、胃肠道反应、失眠、血栓 注意:长期使用后停药要逐步减量, 不可骤停
第三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一
二.
病程: 1-2周, 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
愈合期、间歇期
典型表现:红、黄、凹、痛
重型阿弗他溃疡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三.
对大而深且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警惕癌变的 可能,必要时作活检明确诊断。
四.
1 . 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为原则。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口腔黏膜病
定义: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软组 织上的类型差异、种类众多的疾病 总称。
特点:临床少见,病种多,病因多 不明确,病变复杂,不同病种病损 相似,一个病不同阶段病损不同。
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
一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 HSV) ,分为HSV-Ⅰ和HSV-Ⅱ 两个亚型。 一般认为,人类是HSV的天然宿主。 传染源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 有自限性,易复发,HSV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 病损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向,应定期复查。
白斑病人发生癌变的各种可能
年龄:年龄较大者 性别:不吸烟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 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 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被认为是癌 变的危险区 类型:疣状、颗粒型、溃疡型或糜烂型及伴有念 珠菌感染者 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癌变 时间:病变时间较长者 症状: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碘;制霉菌素;咪康唑。 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 康唑 增强机体免疫力:胸腺肽、转移因子。 手术治疗:对于癌前损害,严格观察,若疗效 不明显,应考虑手术切除
第三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
病因复杂,相关因素: 免疫因素:细胞免疫异常;体液免疫异常和自 身免疫异常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RAU的发病有遗传倾向 系统性疾病因素:消化系统溃疡;糖尿病等 环境因素: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 境等,微量元素、维生素的缺乏等。 其他因素:体内自由基、微循环障碍等
口腔白斑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4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 好发部位:颊黏膜最多,舌部次之,也可发
生于唇、腭、龈及口底。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均质型:斑块状、皱纸状 非均质型:颗粒-结节状、疣状、溃疡状
细胞检查等。 白斑属癌前病变,出现以下情况者有癌变
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典型表现为出现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 【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 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 【诊断】临床损害特征;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学检查。 【治疗】支持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抗生素;局部用药。
口腔白斑治疗
1. 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刺激性
食物。去除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 2. 局部治疗:软膏;鱼肝油 3. 药物治疗:鱼肝油丸、维生素A等 4. 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 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对溃疡 型、疣状、颗粒型白斑应手术切除全部病变 活检
【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HSV)
【临床表现】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处, 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分期
前驱期:发病前常有与疱疹病患者接触史。 出现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1-2 天后口腔黏膜、附着龈广泛充血水肿。 水疱期:出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易 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糜烂期:小水疱破溃后引起大面积糜烂。可 有假膜。形成痂壳 愈合期:糜烂面积逐渐缩小、愈合,整个过 程约7-10天
第五节 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 OLK)
定义: 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 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口腔白 斑可转化为癌。
口腔白斑
【病因】 多由于长期的外来刺激引起。 吸烟与白斑发病关系密切。 白色念珠菌是白斑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或合并 因素。白念白斑易发生癌变 易感遗传素质、微循环改变、微量元素等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治疗
全身治疗:对因治疗、控制症状、促进
愈合、减少复发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抑制 体液免疫
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胸腺
素、卡介苗等。增强细胞免疫 中医药:成药(昆明山海棠);辨证施治 其他:H2受体阻滞剂、谷维素、维生素、 微量元素
第四节 天疱疮 (pemphigus)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表现
(二)皮肤病损:四肢内侧多见,病损左右对称, 瘙痒感明显。损害特点为紫红色或暗红色有光 泽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粟粒至黄豆大小,融合 成苔藓样。 (三)指(趾)甲病损:多见于拇指,甲板增厚 或变薄,常有纵沟或嵴。
口腔扁平苔藓诊断
中年女性,病损左右对称
有栗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组成的
条纹构成网状、环状、树枝状、斑块状 病损,病变区域边界不清晰。 白色条纹间及周围可为正常粘膜或有充 血、糜烂或溃疡 活检
病史: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 重,口腔黏膜和唇周围出现成簇的小水疱。 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好发于唇红部黏膜及皮 肤或口角。有自限性,全身反应轻。
辅助检查: 形态学诊断:通过涂片查找包涵体 免疫学诊断:利用抗HSV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检测
单纯性疱疹治疗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和聚 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 免疫调节剂:胸腺素、转移因子等;环氧合酶抑 制剂。 3. 局部用药:
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表现
(一)口腔粘膜病损: 特征:由针头大小的小丘疹连成白色或灰白色细 条纹。条纹相互交织呈网状、树枝状、环状或斑 块状。黏膜可发生红斑、充血、糜烂、溃疡等 部位:颊部最多见。其次为舌、龈、前庭、唇、 腭及口底。病损多数左右对称。 分型:网状型、环状型、条纹型、斑块型、丘疹 型、水疱型、糜烂型、萎缩型。
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使口腔黏膜念珠菌 病发病率相应增高。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表现及分型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又称新生儿鹅口疮、雪口病 急性红斑型:萎缩型,抗生素口炎。多见于成年人,主 要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致。 慢性肥厚型:增殖型。可见于颊粘膜、舌背及腭部。常 对称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 慢性红斑型:义齿性口炎。义齿上附着的真菌是主要致 病原因。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接触的黏膜上。 念珠菌性唇炎:50岁以上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 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患者和血
液病患者。
雪口病临床表现
好发于婴幼儿的唇、舌、颊、软腭处黏膜 初时黏膜充血,布有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很快融
合成界限清楚的白色丝绒状斑块 白色覆盖物与黏膜紧密相连,斑块附着不十分紧 密,稍用力可擦掉 患儿烦躁不安,有时有轻度发热
口腔念珠菌病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小苏打漱口水;氯已定;西地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临床特点
损害总是以多个成簇的水疱开始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的位置或附近 有前驱症状
约在数小时内,出现水疱,周围有轻度的红斑。
疱持续约24小时。病程约10天。愈合后不留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 诱发因素:局部机械刺激、感冒、阳光照射等
单纯性疱疹诊断
1.
口腔粘膜用药(漱口水、抗生素糊剂、散剂、含片); 唇部及其他口周皮肤用药(软膏、氯己定液等)。
4. 5. 6.
物理疗法:氦氖激光 对症和支持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 口腔念珠菌病 (oral candidosis)
是由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 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造成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
感染,促进愈合
消炎类药物:药膜、软膏、含漱液、含片、 散剂、超声雾化剂
止痛类药物:5%盐酸达克罗宁液、1%普鲁 卡因或2%利多卡因,涂溃疡处或含漱
局部封闭:皮质激素加2%利多卡因液,溃疡
下局部浸润。有止痛促进愈合作用。 理疗:激光、微波、紫外线等局部照射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表现
轻型阿弗他溃疡:溃疡数目不多,每次1-5个,孤
立散在,直径约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有“红、黄、凹、痛”特点。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 的区域,如唇、颊黏膜等。发作期一般持续1-2周。 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 重型阿弗他溃疡:溃疡常单个发生,溃疡大而深, 似“弹坑”状。直径1-3cm,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 层。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 发作期长。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瘢痕。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 任何部位。
第六节 口腔扁平苔藓
(oral lichen planus, OLP)
扁平苔藓(LP)是一种伴有慢性浅表性炎
症的皮肤---黏膜角化异常性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口腔黏膜病中最 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年龄为中年人,女 性多于男性。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
病因不明,与许多因素有关 精神因素 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 感染因素 微循环障因素 遗传因素 其他:糖尿病、肝炎、高血压、消化道功能 紊乱患者;微量元素缺乏者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口腔黏膜病
口腔黏膜本身的固有病变 口腔单纯性疱疹 口腔念珠菌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天疱疮 口腔白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某些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艾滋病等)在口腔的表现
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