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名句默写(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人:永州一中刘小忠【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套试卷,可谓是“守正出新,亮点频频。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曾公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

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劝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

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附标准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附标准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6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真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附标准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附标准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6-2019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

【2016-2019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

2016~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2019·新课标I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仞、翱、蓬蒿、摧、栈、钩、浊、勒、计。

【2019·新课标II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解析】本题内容分别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

其中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名句默写(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名句默写(答案及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答案及解析)全国卷1(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全国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今年全国卷中的三道默写题全采用理解性默写,考察学生对古诗文意义的理解程度。

且如《劝学》、《出师表》等篇所出题目皆非朗朗上口的名句,有一定难度,视乎考生的复习是否细致而透彻。

全国卷2(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全国卷3(三)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湖北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整理_2016全国卷(含答案)

湖北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整理_2016全国卷(含答案)

高考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登高》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3、《登高》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

《锦瑟》1、《锦瑟》一诗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

2、《锦瑟》一诗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

3、《锦瑟》一诗运用梦化为蝶和魂化杜鹃的典故,宣泄诗人一生政治生活和恋爱失意的忧愤和痛苦的诗句是:,。

4、《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怅惘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词句是:,,。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

《赤壁赋》1、《赤壁赋》中描写作者驾扁舟行驶江面,像架风飞行而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的语句是:,;,。

2、《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这秋江之酒,一边引吭高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句是:,,。

3、《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

4、《赤壁赋》中描写夜晚月亮飞升,徘徊星空,江雾茫茫,水天一色的语句是:,。

,。

5、《赤壁赋》中展现一叶扁舟任凭漂荡,浩渺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的诗句是:,。

2016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6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答案及解析)
全国卷1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全国课标卷名篇名句默写考14篇高中古诗文和50篇初中古诗文,共64篇,而且是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今年全国卷中的三道默写题全采用理解性默写,考察学生对古诗文意义的理解程度。

且如《劝学》、《出师表》等篇所出题目皆非朗朗上口的名句,有一定难度,视乎考生的复习是否细致而透彻。

全国卷 2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全国卷3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答案】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北京卷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③《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

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

【答案】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浙江卷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

,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4),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

,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答案】
(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
(2)而相如廷叱之相如虽驽
(3)洗盏更酌杯盘狼籍
(4)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5)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2)既窈窕以寻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4),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答案】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2)亦崎岖而经丘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4)吴楚东南坼(5)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苏卷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

(鲁迅《无题》)
【答案】
(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
(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明月珠有泪(6)早生华发
(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默写。

(6分)
【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非独贤者是有心也,人皆有之,。

(2)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5)_____ 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知足不辱,__ ____。

(《老子》第四十五章)
(7)奇文共欣赏,___ ______。

(陶渊明《移居》)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 ___。

(纳兰性德《长相思》)
【答案】
(1)贤者能勿丧耳(2)青海长云暗雪山(3)水随天去秋无际
(4)两三航未曾着岸(5)山河破碎风飘絮
(6)知止不殆(7)疑义相与析(8)夜深千帐灯
山东卷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答案】(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解答时注意语境的提示,注意一些重点字的写法,如:抟、
扶摇、坼、乾坤。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