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忆江南》教案备课讲稿
忆江南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忆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
(板书课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1、介绍作者: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1、自读《忆江南》: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⑴ 全班交流活动。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忆江南》教学设计7第1课时教学目的1读懂这首词,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了解这首词的意思难点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生齐唱歌曲《今日天气好晴朗》。
忆江南教案(优秀3篇)

忆江南教案(优秀3篇)《忆江南》教案篇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
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
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忆江南》课程教案

《忆江南》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忆江南》这首词,掌握其中的生字新词。
2. 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江南的深深眷恋之情。
3. 初步了解词的特点和词牌名的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忆江南》。
2. 感受江南春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江南春景的图片、音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江南春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
2. 提问: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江南的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
二、初读感知1. 教师范读《忆江南》,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三、理解词意1. 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词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句子的意思。
2. 小组讨论: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 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解释。
四、深入体会1.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 引导学生从词中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对江南的深深眷恋之情。
3. 拓展阅读:介绍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感受他的诗风特点。
五、诵读背诵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注意读出江南春天的美丽和作者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2. 组织学生尝试背诵这首词,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比赛等形式进行。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忆江南》这首词的理解和背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这首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春天的美景。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忆江南》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
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他们从词中体会作者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忆江南》教案9篇

《忆江南》教案9篇《忆江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
(板书课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1、介绍作者: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⑵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1、自读《忆江南》: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⑵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⑴全班交流活动。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忆江南》教案篇2教案示例重难点分析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案《忆江南》教案白居易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之情。
2、能积极参与合唱,并与同学合作演唱,做到两个声部的演唱音准、和谐。
3、熟记古诗《忆江南》,并能说出古诗表现的意境。
【教学过程】(本课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学唱高声部,基本掌握了高声部的演唱)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创作的歌曲《忆江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教学提示:(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复习演唱《忆江南》高声部。
(2)教师对学生的演唱从音准、音色、力度等方面进行指导(找一点),可再演唱一遍。
(结束句可渐慢)2、师:(出示谱例)“忆江南”是一首合唱歌曲,我们刚才演唱的是歌曲的高声部。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观察乐谱,合唱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第几行第几小节?教学提示:(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听辨并回答。
(2)教师小结,合唱是从第8小节(第二行第2小节)进入的。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低声部,之后进行合唱。
二、学唱低声部旋律1、师:(出示合唱乐谱)请同学们看低声部的旋律,大家看到有几个小节是空缺的,请听老师弹琴,唱出空缺的音。
教学提示:(1)教师弹奏第一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听辨出空缺的`音,并完整演唱。
第一乐句行演唱。
第三乐句(3)师生接唱。
(4)学生完整演唱。
2、师:你们发现了吗?每句结尾的音和下一个乐句第一个音是相同还是不同?教学提示:(1)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每句结尾的音和下一个乐句第一个音是相同的。
这种方法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典型的一种创作方法,叫“鱼咬尾”。
3、师:(出示结束句谱例)低声部还有一个结束句,我们来唱一唱。
教学提示:(1)结束句最后一个音5拍,要把时值唱满。
(2)完整演唱低声部。
(3)“鱼咬尾”的音虽然相同,但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提示音准。
可以再演唱一遍。
4、师:低声部旋律大家会唱了,能跟高声部的旋律合起来唱吗?教学提示:(1)学生在空拍的地方容易抢唱,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唱准。
语文三年级下《忆江南》教案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设计隆回县九龙学校钱小兰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听《忆江南》,瞧江南图。
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烟雨,您与我,相逢江南。
(板书江南)2、亲爱的同学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就就是江南。
我们脚底下踩的就就是江南的沃土,这儿就是老师——也就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江南(齐读)3、读了这两个字,您一定很自豪。
您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您心中最美的江南不?(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花红柳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就就是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齐)江南。
这就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齐)江南。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绮丽的风光给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江南的一草一木都给她留下的极深的印象,她与江南的人民结下了真挚的友情,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她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板书:忆)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忆,就是回忆,怀念。
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请一个学生朗读)二、初步了解该词1、忆江南就是词牌名,同学们知道词不?2、说说这首词与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词就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宋朝的词很有名,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原就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
后来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诗体。
)三、初步了解词意1、江南好,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您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好?这个“好”让您体会到什么?(发自内心的喜爱,由衷的,不可抑制的喜爱)(这个“好”就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2、这就就是诗文用字的精妙。
“旧曾谙”就是什么意思?(“谙”就是熟悉的意思。
“旧曾谙”的意思就是过去很熟悉。
忆江南 教案

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江南的认知和情感。
2.学习忆江南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朗读诗歌《忆江南》。
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与传达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正确而贴切地朗读诗歌。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忆江南》的诗歌原文、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朗读训练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江南的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江南文化的兴趣。
Step 2: 学习诗歌1.教师将《忆江南》的诗歌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情感体验1.教师提问学生,在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和意境?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歌中的情感,或以朗诵的方式表达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Step 4: 朗读训练1.教师出示朗读训练材料,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进行小组互读,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进一步提高朗读的表达能力。
Step 5: 总结提高1.教师总结全文,让学生清楚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对课上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朗读训练,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忆江南》说课稿

《忆江南》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居易的《忆江南》,本课我主要以“吟诵”这种传统的读书方式为主线,让学生在吟诵中领悟文中的诗情画意。
“吟罢低眉无写处”,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创作就有“先吟后录”的习惯。
“惟乐而不可为伪”就是说人在唱的时候最容易真情流露。
吟诵贵在能将古人诗歌原有的韵律与自己读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达到以吟悟情的目的。
我的说课流程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说教材;二、说教学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五、自我评价。
一、说教材《忆江南》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词两首》中的一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词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以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结尾,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眷念之情。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三点,一、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二、学会吟诵这首词,并领悟文中的诗情画意,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感。
其中目标二是本科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朗读教学法,(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古诗的教学,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各种形式个别读,轻声读,------反复地读诗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情境创设法(吟诵其实是通过歌唱似的诵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吟诵贵在能将古人诗歌中原有的韵律与自己读诗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学法:情感体验法,自由想象法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我校三组四步的教学模式,我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小研究、课中导学、课中评测及拓展延伸四大块,其中课中导学部分又细化为知词意、赏画意、悟深情三部分,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研究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元素的图片,这些图片来自08年北京奥运会,和10年上海世博会,在这由中国承办的两大世界盛会中,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了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拿世博会中中国馆的建筑来说吧,这是,大家看它像什么?是一个“斗冠”,斗都是古代量粮食的器具,“斗冠”是像斗一样的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忆江南》教学设计
隆回县九龙学校钱小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听《忆江南》,看江南图。
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烟雨,你和我,相逢江南。
(板书江南)
2、亲爱的同学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就是江南。
我们脚底下踩的就是江南的沃土,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江南(齐读)
3、读了这两个字,你一定很自豪。
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花红柳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这就是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齐)江南。
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齐)江南。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江南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的极深的印象,他与江南的人民结下了真挚的友情,回到洛阳十二年后,他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板书:忆)
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忆,是回忆,怀念。
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
(生自由读)(请一个学生朗读)
二、初步了解该词
1、忆江南是词牌名,同学们知道词吗?
2、说说这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宋朝的词很有名,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
后来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诗体。
)
三、初步了解词意
1、江南好,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你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好?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发自内心的喜爱,由衷的,不可抑制的喜爱)
(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
2、这就是诗文用字的精妙。
“旧曾谙”是什么意思?(“谙”是熟悉的意思。
“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
3、眼见为实。
说明江南之“好”不是诗人道听途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
的,体验过的,所以诗人才这样怀念。
那么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这“好”的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A、你是怎样来理解这两句的?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初升的旭日,姹紫嫣红的鲜花,一碧千里的春水)
出示花的图片。
请同学用语言描绘江南的花。
江畔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火焰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哪个字好有温度,哪个字好有热度?
火是怎样的?(炽热的,光明的,喷薄激qing的)
说明那花是怎样的?(充满生命力,绚烂的)
(旭日东升,在阳光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的鲜花比火还要红)多么富有生命力,读。
请你读出花的绚烂,
读出花开放时的热烈,
读出花开时仿佛要燃烧整个江面的激qing!
B、江两岸是生机盎然、色彩艳丽,那江水又是怎样的呢?(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江春水是什么颜色?(绿色)蓝草是什么颜色的?(也是绿色)
江水一碧千里,就像是铺上了无边的蓝草一般。
多么令人陶醉的美景。
(请读)春水荡漾、碧波千里,多么令人神往的江南。
(再读)
给我一叶扁舟吧,我将……(说话训练,情景体验)
给我一杯酒吧,我将……
朋友啊,我邀请你……旭日东升,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天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指导朗读,意境体会!
你能读出大块色彩铺陈的大气吗?
你能读出江南热情似火与宁静祥和共存的底蕴吗?
你能读出这两句词对江南美景所包容的广度吗?
4、江山如此多娇,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
能不忆江南?(突出“能不”)
诗人的思念仿佛是一池水,这“能不”二字就是闸门,一抽闸门,这思念的水就……(生补充)
读了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非常地怀念。
)
(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
5、诗人在哪儿忆江南?(洛阳。
)你们知道洛阳在哪儿吗?
(在北方。
出示地图,感受南北距离)
四、江南、洛阳对比
1、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出示课件:《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能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吗?(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以为春天还没到没有开放,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在无力地摇摆。
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
2、而此时诗人旧谙的江南却已是——(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体会此时诗人的心情,指导朗读
(诗人很伤心。
)
(面对洛阳这冷清的春天,诗人想象江南这时已经花红水绿,怎能不思念江南?)(体会到了诗人那种极度思念的感情。
)(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
(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读)能不忆江南?
(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读)能不忆江南?
五、由景及人,升华情感
1、虽然相隔千里,纵有千山万水,也减不断诗人对江南深深的眷恋。
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
(白居易怀念的还有我们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
(江南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在年轻时就喜欢游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要回到洛阳,苏州人民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
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民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苏州百姓为白居易送行都潸然泪下。
师生进行送别情景再现。
3、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请你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诗人忆什么?(诗人忘不掉的是江南的人。
)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生读)
六、拓展忆江南两首
1、诗人用妙笔生花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结尾。
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
2、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忆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的故事。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难忘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难忘江南美酒、美女。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3、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
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是诗人在表面的淡泊下仍然蕴藏的一股激qing。
是诗人对江南的情(板书:情)一种江南情结!板书(结)请同学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
(生齐读)
七、诵词、唱词
1、“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
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播放歌曲《忆江南》)
2、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诗人去过江南,怀念每一个地方。
)
(我听到了诗人对江南的爱和深深的怀念。
)
(诗人在想,我为什么要生病啊,否则就在江南永久地生活下去,该多好啊。
)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
我读一句,大家重复后三个字。
(师生互动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效果,余音袅袅。
)
(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随着旋律唱起来,享受着文字之美,音乐之美,江南之美!)3、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人生有回忆才显得更加美好,珍惜现在拥有的才能在日后有更精彩的回忆。
希望同学们拥有美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板书设计:
情结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补充材料: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
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