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2020021014361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2、教师推介五、用钢笔书写这首诗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
三、赏析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
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背诵《出塞》。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
了解诗人王翰。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朗读。
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4.品读悟诗情。
(1)齐读第一、二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句意: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2)齐读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A.“醉”是因什么而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b.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c.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d.配乐赛读、齐读。
e.背诵。
三、课外扩展: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小结: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说课稿第【1】篇〗《凉州词》说课稿一、教材说明我所执教的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
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二、说教法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自读互读诗歌。
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
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来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来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三、说学法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凉州词教学设计共3篇部编版《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共3篇部编版《凉州词》教学设计《凉州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熟悉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背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构造。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也许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学习一首诗,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凉州词》。
通过预习解释诗题,介绍。
二、布置预习字词1、师配乐范读课文,留意听准字音葡萄táo 琵琶pá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汇报预习结果小组推举一名同学汇报学习状况。
三、学习古诗1、指名读诗,齐读诗歌2、自由读诗,说说诗的含义汇报字词解释:欲:将要沙场:战场君:您莫:不要古来:自古以来互助学习,说说诗歌的意思。
不懂的请教教师帮忙。
本诗大意: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刚要开怀畅饮,突然琵琶声从立刻传来。
醉就醉吧,醉倒在战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在外征战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四、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写本课的生字,背诵古诗。
其次课时一、读诗导入二、理解诗意默读诗歌前两句,说说写了什么内容?古诗描写的是将士们在宴饮的时候,场面如何?原来我们也学过边塞诗,大多描写塞外生活的艰难,而诗中的将士们为什么在推杯换盏,是他们不顾国家安危了吗?在边塞是很少有这样的时机的,作为一个保卫国家的将士,在什么状况下会得到如此的优待呢?将士们那么快乐,莫非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流血牺牲么?莫非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为国捐躯吗?他们对生死的态度如何?读诗歌的后两句,体会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三、板书设计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教学设计共2《凉州词》教学设计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生:母亲河。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 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课外扩展: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六、小结: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的豪迈啊!
作业:
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板书:
写景
凉州词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首诗描写盛唐诗边防将士在出征前举行酒
宴的特定场所,表现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宣扬的不是战争的可怕,也不是对戎马生涯的厌恶,
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而是一种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表达的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
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
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千百年来,这
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故事大概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背诵《出塞》。
今天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
了解诗人王翰。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感知。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朗读。
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指名二位学生
读、然后齐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4.品读悟诗情。
(1)齐读第一、二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
”
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饮”是饮什么?琵琶
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句意: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
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
(2)齐读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A.“醉”是因什么而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
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b.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c.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d.配乐赛读、齐读。
e.背诵。
三、课外扩展: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四、小结: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
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
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
的豪迈啊!
[评: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
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
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在
评议中,学生敏锐捕捉文中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
多种实践方式,主动去感受发现,以评促读。
充分发挥文本
的作用使学生与文本架设起平等的对话桥梁。
古人说得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书对于理解文章内涵的重
要性。
]
板书:
写景
凉州词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