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合集下载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技巧和思想观点等角度,整理和归纳《红楼梦》的知识点。

一、故事情节1.故事背景: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联姻和家族的兴衰。

2.人物命运: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境遇的变迁。

3.家族矛盾:贾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尤其是贾母、贾政、贾芸等人的权力争斗。

4.梦幻情节:宝玉多次梦见金陵十二钗,从而预示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5.春秋大梦:宝玉在荣府和贾府两个世界间出现做梦现象,揭示了他对现实和梦幻的思考和矛盾。

二、人物形象1.贾宝玉:男主角,贾府的嫡长子,与林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2.林黛玉:女主角,贾宝玉的表妹,有超凡的才情和敏感的心灵。

3.薛宝钗:贾府的另一位表妹,聪明善良,与贾宝玉结下姐弟之情。

4.贾母:贾府的家族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权威的地位。

5.贾政:贾府的家族长辈,权力之争的主角之一,对贾宝玉刻意包办未来。

6.王熙凤:贾府的嫂子,乖巧聪明,但也机智狡黠。

7.薛姨妈:薛宝钗的母亲,贤良淑德,尽心尽力地为女儿找到好归宿。

8.史湘云:贾府的侄女,温婉聪慧,是宝玉多年来的知己和红颜知己。

三、文学技巧1.对白技巧:表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点和互动关系。

2.描写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内心世界。

3.易容技巧:曹雪芹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透露,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

四、思想观点1.反映社会风俗: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偏颇。

2.批判权贵之风:通过贾家人的堕落和纨绔子弟的表现,暗示了权贵集团的腐败。

4.对爱情的探讨: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性,分析了人性的真实、善良、复杂和矛盾。

《红楼梦》的10篇读书笔记

《红楼梦》的10篇读书笔记

《红楼梦》的10篇读书笔记《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的10篇读书笔记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楼梦》的10篇读书笔记(一)在这个周末,我把《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粗略地读了几遍,一部中华公认的鸿篇巨著,让千百万人研究探讨的文学作品,就着这样草草的读完了。

《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明清历史画卷。

在《红楼梦》中,我认为林黛玉最为悲惨,林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肚鸡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

对于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我认为重要因素是:林黛玉的清高个性,她的清高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洽”,她的自卑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黛玉是这样的可怜,然而宝钗是那样的无情。

宝钗,堂堂公侯之女,堂堂千金大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难道她不明白当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变成了宝姐姐便会大失所望,便会把她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会叫她情何所堪。

也许她根本没想到原本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也会落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当我合上《红楼梦》后,不禁感叹:“真是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每阅一回《红楼梦》,便多生一种人生的情怀。

”《红楼梦》的10篇读书笔记(二)当我读完《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

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

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

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全书共120回,是曹雪芹终生创作的结晶,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每一回都有独特的情节和人物描写,下面就对红楼梦每一回的读书笔记进行总结。

第一回:作者介绍了贾宝玉的出生以及贾府的一些背景,揭示了宝玉一生的悲剧命运。

同时还有贾母的寿诞庆典的起因。

第二回:描写了贾府的宴会以及各个角色的形象刻画,宝钗与贾宝玉相识,引出了后面的桃花运。

第三回:描述了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通过他们的对话,展现出了黛玉对情感的独特见解。

第四回:宝玉与黛玉的情感开始升温,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感情被迫终止。

第五回:贾府选秀,黛玉没有被选中,宝玉因此伤心欲绝。

王熙凤等人的种种阴谋使黛玉进一步与宝玉疏远,展示了人情世故的复杂。

第六回:宝玉为黛玉做衣服,以此表达他对黛玉的思念之情。

黛玉对宝玉的情意也有所明示,但仍然不能在一起。

第七回:描写了贾府选秀的结果,贾母认可宝钗嫂子的才能。

同时,贾宝玉对黛玉的心思日益增加。

第八回:宝玉在遥远的地方结识了晴雯,晴雯被黛玉所嫉妒。

之后宝玉设法解救晴雯,但他的行动引来了王熙凤的怨恨。

第九回:宝玉得知自己是私生子的消息,对贾母心生疑虑。

黛玉对宝玉忠诚的情感再次引发他们之间的纠纷。

第十回:黛玉因生病而离开贾府,宝玉情绪低落,伤心至极。

张妈的死对宝玉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第十一回:贾府犁田搜草,宝玉对家族的事态加深了解。

同时呈现了几位女性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憧憬。

第十二回: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之一薛宝钗的形象逐渐展露,呈现出她的聪明和善良。

第十三回:薛蟠、宝玉到荣府中拜访,与荣府的人有了一系列的纠纷。

让宝玉对家族的现状产生了更多的怀疑。

第十四回:封建礼教隐士的形象逐渐出现,以金大壮的形象,突出了父权制度对女性的歧视。

第十五回:宝玉与贾政发生争吵,对权势的看法趋冷。

揭示了贾政为利益而不惜违背道德的本质。

第十六回:王熙凤帮助宝玉远走他乡,创造了他们逃离家庭束缚的机会。

红楼梦第九回读书笔记摘抄

红楼梦第九回读书笔记摘抄

红楼梦第九回读书笔记摘抄1. 前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饱满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展现了社会世故和人情冷暖。

每一回都有着深刻而具体的思想内容,其中第九回更是如此。

本次读书笔记旨在从第九回中摘抄出其中的精华部分,透过作者的笔端,感受红楼梦的千奇百怪,了解其对于人性与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2. 正文2.1 各人心中各人事“汝等种业脱不去,汝等何曾寻得呢喃语?汝等一样龌龊,我一样龌龊;汝等一样尊贵,我一样尊贵。

”(第九回)这句话直击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的平等,不论是高贵的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难免有着龌龊和不良之处。

因而,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各自命运和生活,包容和理解其行为和情感,不可忘记自己的龌龊,同时要明白人们各自为己,各人心中各人事。

2.2 合理分配“布宜恩细绸两样,裙衩脚簪,可以总为一副。

今有四个妇人,分之为三副,偏只贪恋珠子,不肯筹括布绮,共有一副多。

益思,与其浪费于养女性之嗜,倒不若将减省之此一物,以利家用。

”(第九回)这段文字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无论珠子、绸缎的收获都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配,且分配应以家庭经济需要为标准,不能因为个人需求过需耗费资源而造成家庭经济负担。

因而,个人的行为和消费应该在家庭内部协调平衡,体现合理分配和协作关系。

2.3 对于权力的掌握“凡人有志大则能屈人,有志小则不能伸己。

”(第九回)在这句话中,作者揭示了对于权力的掌控,强调了人们对于争权夺利的追逐,凡人有志大则能屈人,具有实力和决心就能在权力争夺中获胜,而有志小则不能伸己,就会被人牵制和掌控,从而无法获得权力和发展机会。

2.4 思考人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穷,至于尽处销魂。

”(第九回)这句话是曹雪芹对于情感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生中充斥着各种情感,人们可以不管大道理小道理,但是情感上始终是无法敷衍的,无穷的恨意与情感经历,会伴随一生,人最终走到人生的尽头,未必能够承受那种压倒一切的伤痛和痛苦。

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红楼梦每一回读书笔记(7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知识点大全

红楼梦知识点大全

红楼梦知识点大全一、作者及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清朝小说家曹雪芹。

曹雪芹生于一七○五年,卒年不详,其家族是清朝进士出身,后因祖父曹蹄贞遭贬谪失官,家境逐渐没落。

曹雪芹自幼聪颖,却因家族经济拮据,无法登科成为官员。

红楼梦是曹雪芹终生心血之作,倾尽家财精力,但却在其生前未得到完整出版。

二、作品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衰落、官场黑暗和家族衰败的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因家道中落,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家庭的兴衰荣辱,并探讨了人情世故、爱情和命运等重要主题。

三、人物分析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具有文与武的双重性格。

他聪明机智,但却缺乏家国情怀,对情感又善变。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形象多愁善感,文静柔弱。

她与贾宝玉有着命运般的纠葛和情感交错,是小说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3.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三大女主角之一,身份尊贵,聪慧美丽,是红楼梦中的现实女性代表。

四、主题思想1. 爱情红楼梦中描绘了许多复杂的爱情关系,探讨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展现了不同人物对爱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2. 家族兴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是红楼梦的主题之一,体现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特点。

3. 人情冷暖红楼梦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恶毒。

五、评价与影响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复杂的人物关系、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石。

以上便是关于红楼梦的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华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华15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华15篇)《红楼梦》读书笔记1最近一周,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意思极了!书中描写了“我”和两个伙伴乘坐一艘名叫“鹦鹉螺”的潜水艇在海底探险的故事。

我们在海底欣赏到了美丽的海底景象:海底广阔的细沙平原犹如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

海底的花岩石、植物、贝壳、珊瑚就像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极了!海底景色虽美,但危险也不少:巨型的海蜘蛛、凶残的大角鲨、身长有7米的大章鱼,它们各个令人恐怖,使人害怕。

看了这本书,我羡慕死了,长大后,有机会我也要到海底去探险。

《红楼梦》读书笔记2《红楼梦》这颗文学界闪耀的明星,一定会永远挂在美丽的星空的!嗨!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又看了不少课外书呢!我看了让人捧腹大笑《笨狼的故事》,看了有趣的《会做生意的狐狸》,看了古典小说《红楼梦》,看了经典名著《水浒传》,看了岳飞的《说岳全传》,看了家喻户晓的《隋唐演义》,看了英勇的《柯南》,还看了恐惧的《福尔摩斯断案》·其中,最最最令我欣赏的是古典小说《红楼梦》。

实话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笔下的一篇很深奥的小说。

我一开始读也是读了四,五遍才读懂的。

因为《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写的如此生动,就像一杯茗茶,需要细细地,渐渐的品味咀嚼,回味无穷。

红楼梦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表情,动作,语言,哪怕是一个笑,都在曹雪芹的笔下写的是那样的微妙微翘,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无论是谁读了都会爱不释手。

《红楼梦》读书笔记3《红楼梦》十八世纪中叶问世,即不胫而走,风靡全国,在当时士大夫中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她既承载着中国之文化,又展现着中华之瑰丽,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红楼梦》中描绘的人物有400多人,生动地描绘了在特定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特定表现,人物鲜活丰满。

其中很多人物都会触动读者心灵,让读者感慨人物的命运,为之悲叹。

作为主要人物的林黛玉贯穿始终,塑造的这一典型人物,使得“林黛玉”、“林妹妹”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集合15篇)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集合15篇)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集合15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1你,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你,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你,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你,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你,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哭得最美的女子,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笑得最少的女子,你是中国国代文学史上病得最淡雅的女子,你是我心中女神的代表——颦儿。

误剪香囊袋的你,莽撞而又小气。

可是却又透露着你的眷眷深情,对于宝玉的爱,你再心中深埋。

一针一线的情意,一丝一缕的爱意,一点一滴的心意,都在你的一时误解之下毁于一旦。

这一刻,你的泪点点滴入宝玉的心,就像是一针一针的扎在了宝玉的心上,你的泪更像是一把匕首狠狠的剜在了我的身上,让我这二十一世纪的疯丫头竟然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你这古代美女的深忧。

我拿出剪刀在一张白纸上轻轻的剪着,我想想着你当时的心情,可是却是那么的滑稽。

你天生的忧郁我学不来,你的眼泪美丽得我无法想象。

共读西厢的你,忧伤而又才情。

可是那么美丽的诗词,为什么你总会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品味出一些忧伤的事物。

碎花礼葬,梨香牡丹,优雅的环境美好的诗词,你却心痛神驰,眼含玉泪。

一字一句的离愁,一言一行的小心,一举一动的规矩,都在你的眼泪中一点一点的浮现。

这一刻,你的泪滴滴掉入了泥土之中,就像一滴滴甘露一样渗入了大地的脾肺,你的眼泪更像一滴滴滚烫的蜡硬生生的在我心脏上面烙出了柔情的洞。

我找到一本书轻轻捧起来读,却在字里行间怎么也寻不到你的万丈柔情和点滴忧愁,这样寻找你的我,好滑稽,我不禁笑了。

你天生的忧郁我学不来,你的眼泪美丽得我无法想象。

焚稿断情的你,不舍而又无奈。

可是恶病缠身的你不得不将自己深爱的人让给家中长辈都很喜欢的宝钗,你恨为什么宝玉的新娘不是你。

明明你们是相爱的一对璧人呀,你们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适合,你们的才情你们的花前月下都是最美好的事呀。

你以为是宝玉要娶宝钗而不再爱你,可是你却没有去争一下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贾府鞭炮响彻云霄的时候,全部人都在笑着闹着,只有你一个人在毫无人气的房间里面痴笑焚烧着自己和宝玉曾经最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一.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二.版本与续作:(一)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流传,本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的评语,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这个系统的本子主要有:1.甲戌本(1754),残存16回;2.己卯本(1759),残存41回又两个半回;3.庚辰本(1760),残存78回;4.甲辰本(1784),存80回,第一次正式题为《红楼梦》。

5.此外还有列藏本、戚蓼生序本(又称“有正本”,即有正书局于1912年石印的戚寥生序本)等。

(二)全书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补。

1.高鹗字兰墅。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名《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2.1792年,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

“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传抄时代,使《红》得到广泛传播。

(三)高程增补的后40回,功大于过:1.使《红》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2.写出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3.有的情节描写生动,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

4.缺点是安排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原作宣判,削弱批判力度;艺术上较前80回逊色。

第二节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一)写无才补天的顽石—贾宝玉在人世间的传记:经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独特感悟。

全书以贾为轴心,以其独特视角感悟人生:前5回以宝玉来历为中心扼要介绍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贾经历的三重悲剧,隐伏作家寓意和人物命运。

(二)大部分故事以大观园—以贾为中心的“女儿国”为舞台,展示她们青春生命和美被毁灭的悲剧。

1.爱情婚姻问题: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主线。

(1)贾宝玉力图挣脱家庭强加的名缰利锁,追求无拘无束,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婚姻问题上不考虑家族利益,追求心灵契合的感情。

(2)林黛玉:美丽而才华横溢,孤高自许,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丑恶现实,以高傲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为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纯洁爱情付出全部生命。

(3)薛宝钗:①美貌而性格温顺,城府很深;顺从环境,既对上逢迎,又对下安抚;信奉传统道德;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封建等级观念浓厚。

②封建社会典范人物,同时也是失去自我的悲剧人物:爱情上对宝玉情有所钟,却将这种感情封闭;才学上可与黛玉抗衡,但时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范别人;生活上有爱美天性和审美能力,却压抑自身爱好和情趣。

③被封建文化磨去个性锋芒:对所爱的人与物不敢有太强烈的追求,对不喜爱的人与事也不敢断然决裂;感觉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处在不生不死的抑制状态。

④从其个性毁灭过程中,可看到封建社会如何蚕食人的灵魂。

(4)在关系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不顾宝黛愿望而扼杀他们的爱情,造成宝黛爱情悲剧,象征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取代,最终造成宝、钗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2.围绕“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红》还写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国”的悲剧。

元妃闷死深宫;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至死;探春远嫁他乡;惜春出家为尼;史湘云命运坎坷;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妙玉“欲洁何曾洁”,“终陷淖泥中”;晴雯被逐抱恨夭亡;司棋撞墙自尽……这是封建压迫造成的: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等;更多的是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

3.大观园的悲剧是爱情、青春和生命美被毁灭的悲剧;作者还揭示了悲剧根源,这是对封建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二.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一)荣宁两府系开国勋臣之后,是康乾时期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

小说以贾府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画面,反映封建末世的矛盾冲突,客观上显示封建社会没落的历史趋势。

(二)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靠剥夺维持生存。

特权制造罪恶,也养成贾府主子们享乐、纵欲的本性,后代多数堕落无能,必然走向没落。

(三)维持贾府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嫡庶名分不可动摇,如赵姨娘;不准女子有私情,不容许宝黛的爱情,却将男主子们的淫乱视为正常现象。

三.贾宝玉: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

(一)“痴情”:不仅表现为对黛玉的钟情,还表现为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二)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包含对封建社会神圣的道德原则的蔑视和对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

(三)诗人气质和感伤气息:其痛苦超越家庭破败之痛和个性压抑之苦,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透着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

(四)《红》笼罩着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好了歌》及其解注就是人生悲剧的主题歌。

贯穿在《好了歌》里的中心思想是“变”其中有对一切传统的、现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秩序的怀疑和挑战,和对新出路、新社会理想的迷惘,带“色空”、梦幻的情绪;色空观中透着深挚的感情。

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一.人物描写。

(一)对人物独特性格反复皴染。

如贾宝玉“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其敏锐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其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渲染。

(二)将不同人物,特别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间的全面对照,使其个性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如黛、钗,尤二姐和尤三姐。

(三)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如同是温柔和气的紫鹃和袭人。

(四)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

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细节把表现黛敏感、尖酸的“小性儿”。

(五)对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六)完全改变过去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1.王熙凤。

(1)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反复渲染,随着情节发展,构成其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典型化高度。

①与贾母、王夫人:逢迎,既突出虚伪做作,又表现机敏诙谐、泼辣豪爽。

②与贾氏姊妹、妯娌、侄媳:以利害关系为转移,采取远近亲疏的不同态度,表现其自私和权诈的性格。

③与贾琏:夫妻间的貌合神离的双重人格。

④与尤二姐:“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的两面手法。

⑤与贾府大小管家、奴婢下人: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的统治手段。

⑥与贾府外部:勾通官府,胡作非为的性格。

(2)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另一方面是舞弊营私,贾府的蛀虫。

治家与败家构成其性格中的一对矛盾。

(3)要求尽情享受,为金钱、权威而玩弄权术,阴险毒辣;也要求在精神上的优越感。

是一个充满活力,既可憎可惧,又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

2.贾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善理家;豪爽;维护封建纲纪坚定无情。

二.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搏斗。

如宝玉穿蓑衣。

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一.写实与诗化融合,既显示了生活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感,既是高度写实又充满理想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激情。

(一)批评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

1.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渗透作者个人血泪感情,“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现实生活多样性、丰富性。

2.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离析、败落趋势。

3.其人物打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4.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而是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诗的意境,使作品婉约含蓄。

(二)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诗化,唱出美被毁灭的悲歌。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使宝对黛的痴情,对一切事物充满怜爱之情的性格特征得到诗意的描绘,使人物更添神采,景物更具气韵,作品叙事由于渗入抒情因素更具空灵、高雅、优美的风格。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诗的含蓄、朦胧的特点。

《红》除一般观念象征,如用翠竹象征黛的孤标傲世的人格,用花谢花飞象征少女离情伤感和红颜薄命外,更创造性的运用整体象征和情绪象征:1.整体象征如石头,既是石又是人的双重含义,造成小说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以人间故事为代表的写实的具象世界,一个是以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使作品美学启迪意义呈现出多义性。

2.情绪象征如36回,宝钗绣鸳鸯,表现出宝、钗、黛、湘间的感情纠葛,且预示着宝、钗的婚姻悲剧。

二.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

(一)突破单线结构,采取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1.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人间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在全书形成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2.在神话世界的统摄下,以大观园为舞台,着重展开宝、黛爱情悲剧,同时体现贾府及整个社会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

贾府盛衰是爱情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叛逆者的爱情又加速了贾府的败落。

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立体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方法,使每个情节具多方面意义,故事和画面转换自然,不着痕迹。

如周瑞家送宫花。

(三)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成大矛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件,写日常生活也波澜起伏、情趣盎然,如宝玉挨打前后。

(四)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联系着甄士隐和贾府;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融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

三.叙事视角的变换。

(一)叙述者:《红》虽残留说书人叙事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叙述人叙事方式。

这既便于作者避免直接介入,又便于作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构思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利于体现作家个人风格,展示人物真实面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

(二)叙述角度: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叙述,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叙事方式。

如林黛玉进荣国府。

四.个性化的文学语言。

(一)《红》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言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