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案例.doc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大全5篇]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7259c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f.png)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教案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目标: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2.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3、能解释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产生影响的原因;了解电感和电容器在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只有电阻,电路两端电压U=IR;纯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为零,两端电压也为零;电容器中直流电是不能通过的,直流电阻可认为是无穷大.在交流电路中,影响电压和电流关系的不仅有电阻,而且有电感和电容产生的感抗和容抗.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是交流电路中三种基本元件.目标一: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教学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学案目标一思考内容,代表讲解。
教师适当讲解)导思:1、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可从电磁感应知识入手解决)电感线圈:直流电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不发生变化,电感线圈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在线圈中要产生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电路中原来电流的变化),所以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XL)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抗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线圈的自感系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和交流电的频率.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板书:L越大,f 越高感抗越大、感抗与U无关。
(进一步研究感抗XL=2pfL).教师提问:①、为什么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感抗越大?自感系数越大,对一定的交变电流产生的自感现象越明显,阻碍作用越大,感抗也越大。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说课稿 教案

二、电容在交变电路中的作用
演示:教材图17-9实验a、“导通”事实显示;b、阻碍作用显示;c、电容器导体片旋转,灯泡亮度改变。
1、容抗: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容越大,容抗越小;交流电的频率越高,容抗作用越小。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课题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感抗和哪些因素相关
2、了解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容抗和哪些因素相关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重点:电感和电容对于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作用是不同的
难点:电容和频率对容抗的影响
四、作业
2、电容的特性:通高频、阻低频。
例题:如图17-3-1所示电路,从某一装置输出的既有低频成分,又有高频成分的交流通过图示电路后:(BD)
图17-3-1
A.高频成分会输送到下一级电路
B.低频成分会输送到下一级电路
C.电容器的作用是存储电能
D.电容器的作用是为高频交流提供通路
三、小结
事实上,对于交流电路而言,除了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外,还可以出现二极管、三极管。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元件,赋予了交变电路丰富多彩的性能。如果把直流电路比做独奏曲的话,交流电可以说是交响曲。希望大家掌握了更丰富的知识后,能领略到它完美的和声。
☆师生共同总结:电感对交流点有阻碍作用;插入铁芯后,阻碍作用增大。
1、感抗: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自感系数越大,感抗越大;交流电的频率越高,感抗作用越大。
2、低频扼流圈: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一般几十亨利),对低频交流电有显著的阻碍作用。
5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教案

5.3 电感与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新问题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志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感抗、容抗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感抗的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2.容抗概念及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工具】双刀双掷开关、学生用低压交直流电源、灯泡(6 V、0、3 A)、线圈(用变压器的副线圈)、电容器(“103μF、15 V”与“200 μF、15 V”)2个、两个扼流圈、投影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只有电阻。
在交变电流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除了电阻外,还有电感与电容。
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就是交变电流路中三种基本元件。
这节课我们学习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板书课题]电感与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二)进行新课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演示]电阻、电感对交、直流的影响。
实验电路如下图甲、乙所示:师:首先演示甲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说明了什么道理?生:灯的亮度相同。
说明电阻对交流与直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师:再演示乙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说明了什么道理?生:电键接到直流上,亮度不变;接到交流上时,灯泡亮度变暗。
说明线圈对直流电与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师:确实如此。
线圈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只就是电阻;而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除了电阻之外,还有电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生:由电磁感应的知识可知,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电容和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探究学案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探究学案一、探究目标:基础目标:1.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2.知道感抗和容抗的意义和决定因素.了解感抗和容抗的广泛存在可持续目标:提升建立新的物理模型解决新问题能力.二、复习探究:1、表征交变电流用到哪些物理量?交流电相对于直流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叫电感?自感线圈和电容器的结构如何?3、自感系数L与哪些因素有关?电容C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合作探究:1、电阻对交流电的影响:如图,将开关分别接直流和交流电源,观察小灯泡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面的现象说明:。
2、电感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实验:1)如图,分别将双刀双掷开关接直流与交流电源,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增大交流电的频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电感对交流电的影响特征:。
3)改变线圈的自感系数L,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感抗: 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感抗的大小与自干线圈的自感系数、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线圈的感抗越大。
感抗的表达式: .4)应用:①低频扼流圈②高频扼流圈③日光灯灯管和镇流器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镇流器是绕在铁芯上的线圈,自感系数很大.利用镇流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能保护灯管不致因电压过高而损坏3、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观察现象:接通直流电源,灯泡不亮,接通交流电源,灯泡能够发光思考讨论:电容器对直流电来说是断路的,而对交变电流来说不再是断路的了。
交流电是怎么通过电容器的呢?2)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的原理AB CD归纳:电容器通过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路在交变电流的每一个周期内,电容器冲放电两次形成的冲放电电流方向改变两次(3)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将上一实验中的电容器拿掉,直接接小灯泡再交变电源上。
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增大交流电的频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电容对交流电影响的特征: 。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流的影响。
2.理解电感和电容的工作原理。
3.能够分析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教学重点:1.电感的作用及其对交流电流的影响。
2.电容的作用及其对交流电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电容对交流电流的影响。
2.能够分析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多媒体展示。
2.学生合作讨论和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回顾直流电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流与直流电流的区别。
Step 2:电感的作用及其对交流电流的影响(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介绍电感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电感对交流电流的影响,学生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电感对交流电流的影响:电感对直流电流阻抗很小,而对交流电流有一定的阻抗,阻碍电流的流动,导致电路中电流的滞后。
Step 3:电容的作用及其对交流电流的影响(2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介绍电容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对交流电流的影响,学生进行讨论。
3.教师总结电容对交流电流的影响:电容对交流电流具有阻抗作用,阻碍电流的流动,导致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
Step 4: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影响(3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探究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流的影响。
Step 5: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实际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应用和影响。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Step 6:提升与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强调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示意图、实物模型和实验现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教学评价:1.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成果。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设计

乙
电压的有效值 相等 , 闭合 电键 s 观察灯 泡亮度是 否相 ,
2 6 3 一
【 教学设计 】
创设 有效情境
— —
精 彩引入课 堂
关于《 重力》 一节课 堂引入 的思考
孙 九林
( 江苏省南京市人 民中学 , 江苏
南京
2 00 ) 10 5
摘要: 俗话说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在课 堂教 学中, 精彩的课 堂引入 对 于调动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 吸引
结论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 . 电感对交变 电
力, 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 3 . 情感态度 和价 值观 通过学生 观察 实验 、 动手 实
验, 通过分析 、 讨论和总结 ,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增强
流有阻碍作用 。 感抗 : 表示 电感对交变 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 阻碍 作用大感抗就大 , 阻碍作用小感抗就小 ) 。师 : 引导学生 分析 、 推理得 到以下结论 : 实验 和理论分 析都表 明 : 线 圈的 自感 系数L 越大 、 交流 的频 率f 高 , 圈对交变 电 越 线 流 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 即线 圈的感抗就越大。应用——
论、 流、 交 总结 并得 出结
S
田
卜] _ —
演示实验二 : 电 把 容器与小灯泡 串联后 ,
如图甲 、 乙所 示 先 后 接
甲
S
U
乙
U
论——在 直流 电路 中 , 当
电压一定 时 , 只有小 灯泡
一
到直流 电源 和交 流电源上 ,取 直流 电源的 电压与交流
小 ) 。
作用的大小 , 知道感抗与哪些 因素有关 。( ) 3 知道交变 电流能通 过电容 器。知 道为什 么 电容器对交变 电流有 阻碍作用 。( ) 4 知道用容抗来表示 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 作用的大小 , 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
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学案3_2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目标导航思维脉图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和导通作用。
(物理观念)2。
知道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以及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思维)3.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容器、电感器的作用.(科学探究)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为什么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提示:交变电流通过线圈(电感器)时,电流时刻在变化,由于线圈的自感现象,必然产生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就形成了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1。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取直流电源电压与交流电源电压有效值相等.(1)实验目的:了解并验证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2)实验现象:接通直流电源时,灯泡亮些;接通交流电源时,灯泡暗些。
(3)实验结论: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感抗:(1)物理意义:表示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2)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线圈的自感系数,交流的频率。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3.感抗的应用:4.关于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解释符合科学实际的有:①④⑤①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②同一个线圈对直流和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是相同的.③低频扼流圈只能阻碍低频交变电流,不能阻碍高频交变电流。
④电感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后,交变电流的瞬时值为0的瞬间,线圈仍然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⑤线圈的匝数越多,对同一个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⑥线圈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随着交变电流的频率的变大而减小。
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是绝缘介质,它阻隔导体中自由电子的通过,为什么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呢?提示: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把交流电源接到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上后,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极板上聚集,在电路中形成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原来聚集在极板上的电荷又放出,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地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形成了电流,好像是交流“通过”了电容器(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1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重点难点】1.电感和电容对交流和直流影响的区别。
2.感抗和容抗的概念,影响感抗和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1、感抗: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
2、原因:由于交变电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电感上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变化的,而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变化的快慢(f)及线圈的自感系数(L)有关。
3、影响感抗的因素: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
电感越大,频率越高,感抗越大。
X L=2πfL4、实际应用:(1)低频扼流圈——通直流、阻交流。
线圈绕在闭合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很大。
(L很大,R较小,对直流的阻碍作用小,对低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对高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更大)。
(2)高频扼流圈——通低频、阻高频。
线圈绕在铁氧体芯上,线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
(L较小,对低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对高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
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1、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的原理:在交变电压的作用下,电容器交替地进行充电和放电,因而电路中有电流(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表现为交变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
2、容抗: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容抗,用X C 表示.3、影响容抗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和交变电流的频率。
电容越大,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12C X fCπ= 【说明】交变电流的频率越大,电容器充放电越快,即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一定电压下,电容器极板所带的电荷量越多,充放电电流越大,即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因此,容抗的大小与交变电流的频率(f )和电容器的电容(C )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案例
──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来设计浙江东阳中学
韦国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在--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这三个维度来构建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
下面是结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一节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感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和电容器有“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知道感抗、容抗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能解释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产生影响的原因;了解电感和电容器在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研究感抗(容抗)与自感系数(电容)的定性关系,获得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通过对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的理论分析,体会理论解释实验的成功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互动过程,诱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简介电感和电容的应用,欣赏物理器件的美妙的应用;通过具实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用具】
1.演示交直流电源、小灯泡(v)、阻值15ω的电阻、电感线圈(j2426小型变压器)、10μf电容器、低频信号发生器(j2462-1型)等供演示用;
2.各种不同型号的高频、低频扼流圈供演示用;
3.学生低压交直流电源(最小的输出电压大于16v)、15μf和200μf 的电容器j2426小型变压器(将线圈匝数不同的两组线圈用不同颜色的导线接出)、小灯泡(6v)、导线等供学生实验用(以上器材每两人一组)。
【设计思路】
从教材的要求来看,本课题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均不高。
一般的教法可以简单比较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进行一些理性的讲解,配合若干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感抗和容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对演示实验的要求很简单,更没有学生实验的要求。
本--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
例如增加了学生互动的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感抗和容抗的概念,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用信号发生器替代变频电源来做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一组实验,如图1所示。
介绍有关器材:低压交直流电源,小灯泡,3个经过包装的电学元件(根据外面不能判断是何元件)。
演示1:
(1)将小灯泡直接接到交变电流源上,调节电压使灯泡正常发光;(2)如果将1号电学元件串联入电路中,观察现象(灯泡变暗);(3)再将2号电学元件串联入电路中,观察现象(灯泡变得更暗);(4)然后将3号电学元件串联入电路中,观察现象(灯泡仍较暗)。
演示2:
门路1号元件接相同电压的直流上,观察现象[与演示1(1)情况相同亮度];
(2)将2号元件接相同电压的直流上,观察现象(比原来变亮);(3)将3号元件接相同电压的直流上,观察现象(亮了一下不亮)。
小结:1号元件对交直流的影响几乎相同,2号元件对交变电流的影响较大,3号元件对直流电影响很大,且直流电不能通过3号元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