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总复习详细资料汇总
详尽小学科学知识点全纪实(3-6年级)(精华版)

详尽小学科学知识点全纪实(3-6年级)(精华版)前言本文档旨在详尽地记录小学科学(3-6年级)的知识点,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参考。
我们依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整理出这份精华版的知识点全纪实。
一、自然科学1.1 三年级- 生物与非生物- 观察物体- 简单机械- 水的奇妙旅程- 天气与季节1.2 四年级- 生物的多样性- 土壤与植物生长- 人体奥秘- 简单电路- 磁铁与磁性1.3 五年级- 地球与宇宙- 水的净化与污染- 动植物的适应与进化- 声音与音乐- 光的传播与成像1.4 六年级- 人体健康与营养- 能源与环保-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天气与气候- 科技与生活二、技术与工程2.1 三年级- 简单机械- 纸桥实验- 搭建小车2.2 四年级- 电路与灯泡- 风力发电- 搭建机器人2.3 五年级- 太阳能电池- 水的净化与过滤- 编程与游戏2.4 六年级- 智能家居- 无人机- 3D打印三、人与环境3.1 三年级- 动植物与生活环境- 环保意识与行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2 四年级- 水资源保护- 垃圾分类与回收- 绿色出行3.3 五年级- 空气质量与健康- 食物安全与营养- 生态系统的平衡3.4 六年级- 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保科技创新四、科学探究方法与思维- 观察与实验- 假设与验证- 分析与综合- 推理与判断- 创新与实践五、附录- 知识点索引- 教学建议与策略- 评价与检测结语本文档作为小学科学知识点的全面记录,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这份精华版的知识点全纪实能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得力助手,共同助力我国科学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浙江小学科学知识点年级

浙江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到六年级目录一、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3到6年级知识点整理

科学3到6年级知识点整理篇一:以下是科学 3 到 6 年级知识点整理:3 年级1. 生命体系:学习生命的基本特征,如生命体系、细胞、生长等。
2. 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如何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
3. 物理现象:学习基本的物理现象,如运动、力、热、光、电等。
4. 土壤和植物:了解土壤的作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5. 动物:学习动物的特点和分类,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拓展:- 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植物和动物识别知识,鼓励他们观察和探索自然界。
- 带孩子们去公园或森林等自然环境中游玩,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然。
4 年级1. 化学: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2. 地球和宇宙:学习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特征,以及宇宙的组成和特点。
3. 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4. 气象学:学习气象学基础知识,如温度、湿度、风、雨等。
5. 动物和人类: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拓展:- 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鼓励他们观察和探索自然界。
- 带孩子们去动物园或水族馆等地方游玩,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动物。
- 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生态鱼缸或生态树洞等,鼓励他们探索生态平衡的概念。
5 年级1. 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如蛋白质、基因、进化论等。
2. 天文学:学习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如行星、恒星、星系等。
3. 地球科学:学习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如地震、火山、地貌等。
4. 生物技术:学习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如克隆、基因编辑等。
5. 生态学:学习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如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
拓展:- 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和科学计算方法,鼓励他们探究科学问题。
- 可以让孩子们参加科幻作文比赛或者科幻绘画比赛,鼓励他们用想象力探索科学问题。
- 可以让孩子们参加实验室操作等实践课程,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浙江小学科学知识点(3-6年级)

浙江小学科学知识点三到六年级目录一、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二、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4)三、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7)四、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11)五、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3)六、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6)七、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20)八、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28)一、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瞧)、(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就是科学观察得基本方法。
2、大树得特征可以用树得高矮、树冠得形状、树干得粗细、树皮得样子与树叶得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与小草得主要不同之处就是:植株得高矮不同、茎得粗细不同、茎得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与小草得共同点就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得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与(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得海绵体充满(空气)就是浮在水面上得原因。
6、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得生长需要(水分),(阳光)与(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与狗尾草得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与(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就是(草本植物)。
9、植物得叶一般由(叶片)与(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就是有(生命)得,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得过程。
11、植物得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得方法比较树叶得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得变化。
13、植物按生存得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根据茎得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
14、植物得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与(营养)。
15、植物得一生就是有(生命周期)得,每种植物都有一定得(寿命)。
16、植物得共同特征就是:生长在一定得(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与(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得(生命)过程。
科学3~6年级知识点(一)

科学3~6年级知识点(一)科学知识点整理与详解3年级科学知识点1.物质的性质–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变化其态。
–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是物质的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生物性物质和非生物性物质。
生物性物质是由生物组成的,如树木、虫子等;非生物性物质没有生命,如石头、水等。
2.植物和动物–植物:有根、茎和叶。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的身体,叶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有的有脊椎,有的没有脊椎。
脊椎动物包括鱼、鸟、哺乳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贝壳动物等。
3.多样的天气–天气的变化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天气的变化与气温、湿度、空气压力等因素有关。
–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年级科学知识点1.电的通路和开关–电流需要有通路才能流动,通路中必须有导体,如金属线。
–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电流的开关状态,打开开关时电流通路通畅,关闭开关时电流通路断开。
–电路中的电池可以为电路提供能量,使电流能够流动。
2.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等要素。
–种子发芽后,长出根、茎和叶,逐渐长大。
–不同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条件,有的植物喜欢湿润的环境,有的植物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3.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
–太阳能使水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当水蒸气冷却后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降水(如雨、雪等)。
–降水后的水可以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也可以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再次回到水循环中。
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以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可以形成镜子中的影像,也可以通过反射实现光的传播。
–镜子、玻璃等透明物体能够让光透过,而纸张、木头等不透明物质会阻挡光的传播。
2.音的传播和反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例如空气、水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空气中声音传播较慢,而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小学科学总复习(3-6)年级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1、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4、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5、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8、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3、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1、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详尽小学科学知识点全纪实(3-6年级)(精华版)

详尽小学科学知识点全纪实(3-6年级)(精华版)1. 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太阳、地球和其他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的。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提供了光和热能。
- 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天海王火,按离太阳远近排序。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有大气层和水资源,适合生命存在。
2. 物质与材料-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材料是人类用来满足需求的物质。
- 材料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合成材料。
3. 力与运动-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的原因。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生物和生态系统- 生物是指能够呼吸、移动、生长和繁殖的有机体。
- 动物和植物是生物的两个主要类别。
- 生态系统是生物和它们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食物链。
5. 光与声- 光是一种能传播的电磁波,能被人眼看到。
-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
- 声是一种机械波,能被人耳听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
6. 简单机械-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
- 楔子是一种简单机械,常用于分割物体。
-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小力的大小。
7. 电与磁- 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
- 电路是电流在闭合路径中的流动。
- 磁铁有两个极,北极和南极。
- 磁铁可以吸引含铁物体。
8. 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
- 气温、降水和风向是衡量天气的重要因素。
- 气候是指长期时间内的天气模式。
-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9.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来验证假设的过程。
- 实验需要设立变量、控制变量和观察结果。
- 科学实验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范。
-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现象。
以上是小学科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涵盖了3-6年级的内容。
最新编纂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3-6年级)(精华版)

最新编纂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3-6年级)(精华版)1.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1.1 物质和能量- 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1.2 生物和环境- 动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3 天体和地球-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星星的运动和分布- 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2.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2.1 物质和能量-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2.2 生物和环境- 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 生物的生存和消失-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2.3 天体和地球- 地球的运动和形状- 星球与卫星的特征- 科学技术对地球的影响3.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3.1 物质和能量-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热能的传递和利用- 电能的产生和应用3.2 生物和环境-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3.3 天体和地球- 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 行星系和宇宙的探索- 天文现象的观测和解释4.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4.1 物质和能量- 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能量守恒和节约4.2 生物和环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的进化和适应- 生物技术和应用4.3 天体和地球- 地球的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地球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上是《最新编纂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3-6年级)(精华版)》的内容概要。
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相应年级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1. 〈〈植物》单元•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
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听声首;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 〈〈动物》单元•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
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
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大会爬到地面。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用脚爬行。
•金鱼用鳍游泳;用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木材的特点是吸水、轻、易燃烧、易腐烂、易劈碎、绝缘、不易导热。
•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金属的特点:能导电、有光泽、延展性(易捶打变形)、能传热、很重、很硬。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塑料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瓶外面有回收利用标志(会认这个标志)。
塑料的柔韧性比较好。
•塑料的特点:柔韧、绝缘、轻、不易导热、易塑形、不易生锈。
(举例利用塑料做的物品)-吸水能力强的有餐巾纸、纸、木头;吸水能力弱的有:塑料、金属、玻璃。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能用来造纸的材料有:树木、草等。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实心的塑料和金属在水中会沉,木头会浮。
•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黏土做的,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制作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天然材料有:木头、黏土、棉花、皮革、丝等;人工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4. 〈〈水和空气》单元•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沙子会流动但它不是液体。
•水和油相同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重量。
•水和油不同点:水无色、无味、透明、不黏手、水滴更圆;油淡黄色、淡香、有一点透明、黏手、油滴不够圆•油比水轻,所以油滴在水里会浮在水面,水滴在油里会沉入到杯底。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洗洁精最黏手,它流动最慢。
水不黏手,它流动最快。
•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量筒是测量液体的多少的工具,液体的多少叫液体体积,单位用毫升、升来表示。
•(会感知1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到底是多少。
)-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量筒放平;眼睛与液面平视;读凹液面的最低处刻度。
•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
•空气存在各种地方,水中冒泡就是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抓不住、占空间、有重量。
•水和空气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到、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不能压缩;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能压缩。
•空气占据空间,占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乌鸦喝水是利用石头占空间的特点来取水的。
•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 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 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5. 种植绿色开花植物的步骤是:1、选种2、放土3、下种4、浇水6. 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
7.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 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9.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10.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12.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的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茎的本质特征是(茎上都有节)。
13.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
14. 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15.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四个时期:(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什么叫蚕的生命周期?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56天。
2. 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四种形态?答: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
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一紫黑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小蚕就要孵出来了,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一个竹匾,里面放上新鲜的、干燥的、切成条的桑叶。
刚孵出的小蚕什么样?答:很小,黑色,像小蚂蚁,叫蚁蚕。
3. 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 下方有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在它的幼虫阶段,要蜕(四)次皮。
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4. 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
胸部长有胸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5. 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6. 一条蚕吐的丝大约有多长?大约1500米。
7.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
8. 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9. 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 人的一生按年龄段怎样分组?儿童(15岁以前);青年(16---35岁);中年(35----60岁);老年(60岁以后)11. 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