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四章[25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和轨迹一、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一)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应付大自然的威胁能力增强和共同劳动2、人类思维能力加强3、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二)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1、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3、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三)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阔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二、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创设目的: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意义: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发挥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三、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官方的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记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
四、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P6〕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史一、《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
•意义:为世界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二、《每日新闻》•是英国第一家日报,于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意义:新闻的连续发布,编辑部的组织和工作效率也都必须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三、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P22〕•核心主张: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猛烈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

一填空题1. 古罗马帝国的手抄新闻是公元前59年由恺撒创办的《每日纪闻》。
2. 1650年由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3. 英国第一张日报是《每日新闻》,由爱德华〃马莱特创办于1702年3月11日4. 1777年元旦,《巴黎日报》创刊于巴黎,这是法国的第一家日报,创办者是科朗塞和卡〃德沃。
5. 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著名诗人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强调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6. 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有期号的定期刊物是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斯顿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月刊。
7.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提出新闻出版自由原则8. 世界出名的高级报纸之一的《泰晤士报》于1785年创办于伦敦,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
9. 1783年5月30日,费城创刊于1775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由周三刊率先改为美国第一家日报,创办人是本〃汤。
10. 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
11.詹姆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被称为第一张现代报纸。
12. 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55年6月29日创办的《每日电讯邮报》,由斯雷创办。
13. 日本第一家日文出版的日报是1862年创办的《官版巴达维雅新闻》。
14. 世界上第一家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1848年6月由马克思亲自创办的《新莱恩报》。
15. 1803年3月5日,澳大利亚史上第一家报纸《悉尼公报和南威尔士广告人报》正式发行,由乔治〃豪编辑出版。
16.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17. 1900年12月,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18. 115世纪中叶,约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19. 1631年11月,在巴黎出版的《普通新闻》,是法国第一份周报,出版人是让〃马丁和路易〃旺多姆。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课后习题复习

世界新闻业复习课后思考题:第一章P15第1、2题一、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1.实现信息的规模化传播2.为新闻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3.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区域二、简述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最早生产的五个相互依托的原因?1.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 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 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 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第二章 P99第1、2、3、6、8、9题三、简述欧洲国家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四个地区,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1.西欧和部分中欧工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等,以及中欧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特点:新闻传播活动起步早、发展迅速、对世界影响巨大。
2.北欧诸国,包括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等国;特点:新闻传播活动和平渐进、内向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对世界影响不大。
3.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工业化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特点:新闻传播活动萌芽早,但长期发展缓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步入发展的快车轨道。
4.苏联在欧洲的各加盟共和国以及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原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
特点:历史上受专制主义影响较大,发展不快,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制度变革的混乱阶段,现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四、简述现在欧洲新闻业的总体特定?(1)世界日报发行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欧洲的报业依然是世界报业发展的重心。
(2)广播电视大多实行公营与民营并行的体制。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六章[25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六章[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865df992b160b4e777fcf0a.png)
第一节
概述
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新闻传播业的几个特点
(三)文字传播发展较慢,声音广播发展较快,网 络发展缓慢
印刷媒介的发展遇到了较大障碍。多数国家的日报 发行量偏少。
广播和电视不受文字的限制,较适合撒哈拉沙漠以 南的非洲的情况。各国在独立后,首先发展的是广播, 电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得到较快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二 三个发展地区
(一)西非及中非
这里指以几内亚湾为中心地带向内陆腹地延伸的众 多国家,原来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最早出现 的报纸主要办给欧裔居民看。
英国人相对重视办报,1801年出版的《皇家公报》 为西非第一家报纸。
法国人不鼓励在非洲办报,直到1885年,才在塞内 加尔出现第一家法文报纸。
第一节
概述
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新闻传播业的几个特点
(一)新闻体制由国营逐渐转向民营或混合体制
90年代以后,民营的广播电台和电视的比重开始增 长。
90年代中期以后,南非的民营多选卫星电视台,已 经覆盖整个非洲,可以向世界所有重要电视台、网提 供丰富的节目。
第一节
概述
一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新闻传播业的几个特点
比利时人只因为开矿,才于1911年创办了该国第一 家报纸。
第一节
概述
二 三个发展地区
(一)西非及中非 这个地区的新闻传播业真正有所发展还是在国家独 立后,沿几内亚湾的各国较大城市是发展的中心地带。 尼日利亚是代表,是非洲除南非共和国外拥有报纸 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个地区出现广播相对较早。电视 机社会拥有量人均最高的是加纳。 在这个地区,最早出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 黑人自己办的通讯社,即1957年加纳政府建立的加纳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新闻传播业的几个特点
外国新闻史 纲要

1泰晤士报:1785年沃尔特在伦敦创办了《每日环球记事报》,1788年改为《泰晤士报》。
2黄色新闻:19 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出现于美国,然后蔓延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的一种品质低劣的新闻产品3高级报纸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严肃,以国际国内的新闻报道与评论为主。
读者大多为上层人士和知识界人士。
大众报纸篇幅较少,报价较低,版面夸张、泼辣,主要内容是黄色新闻和娱乐材料。
读者大部分是工人,其次是小资产阶级、职员和城市平民。
4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
该报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的。
为此,在报纸创办一年后,曾格被捕,并被提起诉讼。
1735年开庭审理,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
汉密尔顿指出:首先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其次,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作出。
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
这一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
汉密尔顿提及的两项原则,半个世纪后被美国政府制定的诽谤法采纳。
5《每日纪闻》——官方公报,在此之前的波斯帝国就有官方邮局(教材第8页)6新闻信——官方、民间都有(教材第8页)7 1586年,女王颁发了“出版法庭命令”,星法院法令。
一直维系到1640年。
(教材56页)8哈姆斯沃斯采用现代报纸经营方式,先后创刊和购买了《每日邮报》(1896年)、《每日镜报》、《观察家报》(1905年)、《泰晤士报》(1908年)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英国最大的报团,1905年被封爵,他的成功被称为“北岩革命”。
9默多克1931生于澳大利亚后移民欧洲,1964年创办了澳大利亚全国性大报《澳大利亚人报》。
60年代其“新闻有限公司”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报团。
进入英国1969年打入英国报业市场同年购得畅销世界的星期日报《世界新闻》。
几个月后买下《太阳报》,并把这张枯燥的政治报变成了迎合低级趣味的出版物,获得成功。
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新闻专业《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数: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类型:必修开课系(部):中文系执笔人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开设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基本常识,了解外国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把握世界新闻事业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外国新闻活动和现象的能力,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研究提供开阔的视野。
教学要求:1.系统、完整地学习外国新闻史上的媒介、人物、事件,准确地识记重要的知识点。
2.地分析外国新闻史上影响较大的新闻理论,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历史根源、实践意义和局限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把握事业发展与技术变革、媒介制度、实务运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到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实际工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演示、幻灯、投影、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一些教学内容有特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明确写出。
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参考书:《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张允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简明世界新闻通史》,张昆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等,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 年8月第一版。
《默多克竞争策略全书》,威廉.菲勒,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
四、实验实践教学无五、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六、考试考核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大纲规定的各章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考试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或阅读理解题等。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七、总学时:64学时八、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整个教学内容主要按照媒体类型依次对报纸、通讯社、无线电广播、电视诸新闻媒体的历史进行讲述,以国家为基本脉络,采取以历史的整体为线,以重点媒体案例为点,穿插概述梳理和详细剖析这两种讲述模式,将理论与史料相结合,尽量采取多媒体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进行讨论,增加课题活跃性和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思考能力。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口语传播第二章文字传播一、名词解释1、古罗马《每日纪闻》(94、99传名):2、新闻信:3、威尼斯小报:4、富格尔通讯: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2、古代新闻传播和近代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印刷传播与通讯社一、名词解释1、谷登堡(00新名):2、新闻书: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01新名):5、廉价报纸(91名):6、黄色新闻(91、00新名):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
来源: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90、95名):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9、联合企业 10、“三社四边协定”(93、95、00传名):11、交流新闻社12、国际通讯社 13、国内通讯社14、新闻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数据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受众广,影响大。
15、埃菲社(98名)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权承担某项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的人们或公司的联合体。
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访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通讯社签有协议以获得国际新闻。
有的国内通讯社也采访国际新闻,但一般只供给国内媒体,作为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
《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21707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学时:54学分: 3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06年11月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外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处于核心地位,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与《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课程联系紧密,具有奠基的意义。
本课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了解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脉络,掌握新闻传播史的基本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新闻史观,形成基本的新闻价值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为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公众利益和公共事务服务的职业理想,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史论基础。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第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专门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宣传政策,拥有良好的新闻采、写、编、评能力,能够胜任新闻出版工作的需要,适合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机构和其他宣传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根据我院现有师资条件和设备状况。
(三)大纲内容编写的原则与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规定的内容为主,教学应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专业特色。
本大纲在选编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注重理论讲述的条理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力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通过系统传授新闻学理论,使学生全面了解新闻理论体系,掌握新闻规律。
2.坚持互动原则。
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3.坚持探求性原则。
通过逻辑证明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新闻理论的研究能力,深化对新闻理论的学习。
4.坚持创新性原则。
即在理论学习和传播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环节1.结合中西新闻史的实践讨论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三 东亚
(二)两种不同的新闻体制
中国内地、朝鲜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新闻体制,坚持共产 党对新闻传播业的领导;
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基本属于自由主义的体制: 日本报刊业完全民营,广播电视业公营与民营并行; 韩国与日本的新闻大体相同; 中国香港一向是自由主义新闻体制; 中国台湾实行自由主义体制。
第一节
(一)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 (二)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印度全国的发展 (三)悄然发展的商业报纸 (四)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第二节
印度新闻传播史
三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巴基斯坦独立时一些在现在印度境内出版的穆斯林报纸纷纷迁 到巴境内继续出版;原来英属全印广播公司的三个地方广播电台 成为国家广播公司的起家电台;印度联合新闻社分社成为当时巴 基斯坦最大的通讯社。
(四)近年快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业
第二节
印度新闻传播史
五 印度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现在印度大众媒介的格局,以媒介分类大体如下:
(一)报刊 (二)通讯社 (三)广播电视业
第三节
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 日本古代传播活动
日本古代只有一些十分简单 的客观叙事的歌,基本不存在中 国古代那样的官方新闻传播系统。
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出现了 简单的新闻传播形式 “读卖瓦 版”。
第二节
印度新闻传播史
一 现代报刊的初创
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是在孟买和马德拉斯首先出现的。 1785年加尔各答出版的《东方杂志》,是印度第一家杂志。
1802年创办的英国锡兰管区的官方机关报《政府公报》, 是现在斯里兰卡最早的现代报纸。
第二节
印度新闻传播史
二 19世纪50年代以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第一节
概述
二 南亚
(二)新闻传播业总体水平落后 南亚各国新闻传播业水平落后的原因,各国差异较大: 印度由于种族繁多、缺乏能够流通全国的共同语言; 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与国内外冲突较多、经济发展受到 制约有关; 尼泊尔受到处于内陆深处的地理条件的限制; 孟加拉国连年自然灾害; 缅甸新闻业发展缓慢,与其经济发展过于落后和长期的 政治高压有关。 不丹不牺牲环境来成就经济发展,没有现代印刷业。
第三节
日本新闻传播史
三 现代新闻传播的起点
(一)“民办官助”报刊时 期
(二)不完全的“商业报刊 时期”
(三)明治—大正时代的新 闻政策
第三节
日本新闻传播史
四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媒介法西斯化的过程
从1932年起,日本政府对各种出版物实行了空前严厉 的检查和取缔。
日本政府1935年发起“国体明征运动”。 日本的广播事业从诞生初期就笼罩在法西斯的阴云之 下。 为了强化对新闻传播的控制,日本政府1935年着手合 并通讯社,并于1936年11月在“联合新闻社”和“电通” 两大通讯社的基础上建立社团法人同盟通讯社。该社实际 上完全由军部控制。
第二节
印度新闻传播史
四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
(一)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新闻政策
(二)印度报业家族财团的垄断 (1)达尔米亚家族财团和贾殷家族财团控制的印度时报系。 (2)两个戈恩卡家族财团控制的印度快报系。 (3)比尔拉家族财团控制的印度斯坦时报系。
(三)语言文字的繁多给印度报刊
五 联合国军对日本新闻传播业的自由主义改造
(一)关于大众传播的一批纲领性文件 (二)新宪法确立表达自由权 (三)通讯社的重新创建 (四)改组日本广播协会,确立广播公营和民营并行的 体制 (五)各报的民主运动、“编辑权”的确立、战时报刊 业格局的延续 (六)从清查法西斯分子到“清共”的转变
第一节
概述
二 南亚
(一)新闻政策各国差异较大 印度新闻自由的政策较为平稳。 巴基斯坦军事政变不断,新闻政策不够稳定,对媒介的官方控制较 为严厉。 孟加拉国独立后,新闻自由政策相对稳定,广电为国营,报刊大多 为民营。 尼泊尔的情形与孟加拉国相近。 新闻政策最倾向自由主义的是斯里兰卡(原名锡兰)。 缅甸的新闻政策曾经十分严厉。只在独立后最初的几年,传媒得到 较平稳的发展。
第三节
日本新闻传播史
六 最近半个多世纪日本新闻传播业的和平发展
(一)日本式新闻自由的确立
第四章 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史
学习要点
1 2 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 3 发展的特点。 4
第一节
概述
一 东南亚
东南亚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新闻传播政策呈现“自由主义加权威主义” 的特色,经常在自由主义与专制统治之间摆动
(二)广播电视业和通讯社以国家控制为主 (三)引人注目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速度 (四)当权者控制华人新闻传播业
第三节
日本新闻传播史
二 现代新闻传播的起点
在日本最早出现的报纸,是1858年从中国翻刻传入 日本的《官版中外新报》。
在日本出版的最早的日文报纸,是1862年1月由官方 “洋书调所”的工作人员竖川三之桥、万屋兵四郎印刷 发行的《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日本最早的杂志一般认为是幕府洋学研究者柳河春三 1867年年初创办的《西洋杂志》,“杂志”也是他创造的词 汇。
斯里兰卡独立时,英国人在斯的报纸所有权大多转到当地财阀 手中。长波锡兰电台成为该国的国家广播电台。
缅甸独立后,广播电台后被日本人接收。
孟加拉国1971年建国,《团结报》成为主要报纸,达卡广播电 台改为国家广播电台,原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东巴分社改为孟加 拉国家通讯社。
印度的独立没有使印度新闻界立即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一节
概述
三 东亚
(一)总体较为发达的新闻传播业
日本,是世界上日报发行最密集的发达国家之一,收音 机和电视机已经饱和;
韩国日报的总发行量超过每千人250份,收音机和电视机 也已经饱和;
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日报总发行量分别达到每千人 200份和300份,收音机和电视机也基本饱和;
中国内地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
概述
四 中亚
1991年前,中亚实行的是苏联的新闻政策,此后转向自由主 义,报刊多数转变为独立报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允许民营, 但发展缓慢,依然以国营为主。
该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除了蒙古显得较为落后外,总体 上还是不错的,已经进入了现代社会。
其中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以及塔什干、阿拉木图等大城市, 是中亚新闻传播的中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