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治百病

合集下载

艾灸治百病的原理

艾灸治百病的原理

艾灸治百病的原理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治疗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温热作用:艾灸温度较高,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促进组织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艾灸的温热刺激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调节体内的生理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2. 艾烟作用:艾烟是一种草本的烟雾,其中含有一些活性成分,如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吸入进入人体,产生药理作用。

艾烟有止痛和抗炎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病理状态和改善身体机能来治疗一些疼痛和炎症性疾病。

3.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套经络系统,贯穿全身。

经络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在疾病发生时,经络会出现阻滞或不畅。

艾灸可以通过热刺激经络,改善或恢复经络的通畅,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4. 针灸理论:中医认为身体的穴位是与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相连的特定点。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刺激神经和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

艾灸可以选择性地刺激穴位,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总体来说,艾灸通过温热、艾烟、经络和穴位的作用,调节和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然而,艾灸仅作为辅助疗法使用,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还
需要结合其他的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穴位疗法治百病

穴位疗法治百病

日月穴: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胆囊穴:当阳陵泉穴直下3寸。
肾绞痛
主穴:阿是穴(肾区压痛点)、阴陵泉、三阴交。
急性胃痛
主穴:梁丘、中脘、足三里
呕吐
1.掌揉中脘穴
用手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方向作摩揉动作,速度不可 过快。每分钟40~60圈为佳。 2.指揉对侧天枢穴 双手的食中二指并拢,稍用力按压天枢穴后按揉,按揉的方 向可自由选择,以局部酸胀感为佳。 3.点揉同侧内关穴 一手四指轻握对侧手背,拇指点揉对侧内关穴,各1分钟。 4.点揉同侧足三里穴 双手拇指同时点揉同侧的足三里穴,也可按揉对侧或家人协 助按揉,两穴各刺激1分钟。 5.点揉同侧胆囊穴 用拇指点揉同侧或对侧的胆囊穴,两穴各刺激1分钟。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1、汗:无汗——风寒,有汗——风热。
2、发热:恶寒重、发热轻——风寒,
发热重、微恶风——风热。
3、痰:清稀——风寒,稠浊——风热。
清稀的一般是风寒,稠浊的一般是风热。
4、鼻涕:清涕——风寒,黄涕——风热
感冒的治疗
主穴: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
发热的治疗
便

1、摩腹: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以肚脐为圆心,在中腹、
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分钟。 2、点揉中脘、天枢、气海。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或中 指点揉这三个穴位各1分钟。 3、按揉支沟穴:用拇指按揉支沟穴(前臂两骨之间,腕背 横纹上3寸),以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
颈椎病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
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 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
治疗:

艾灸治百病

艾灸治百病

艾灸自我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

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抵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内病外治方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纯艾灸疗法与莲花香灸疗法之分,统称为灸疗, 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大力推广的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外治医疗方法。

1、自我疗法一、 灸疗治胃病取穴:中腕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

胃痛可立即缓解。

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

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灸疗,均能立时止痛。

注:急性胃痛灸至阳穴.效果很好 见效快!二、艾灸升阳气,补肾虚取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对应肚脐)、肾俞穴(位于腰部,命门穴旁开1.5寸)、涌泉穴(足底部前1/3处与后2/3交点处)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可用能子灸具)在命门穴、肾俞穴灸10——15分钟,每天1次,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艾 灸 莲花香灸 能子灸具色为度。

说明:命门就是生命之门,人体的先天之气就蕴藏在这里。

它对各脏腑有温煦、激发、推动的作用;涌泉为补肾的名穴,又有人体第二大长寿穴之称(第一长寿穴为足三里),艾灸本穴就有纯阳的效力,这都是补肾的常用穴位,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如人精神萎靡、面色晃白、腰酸肢冷、小便不利等。

好!隔姜灸神阙,百病自会灭(肚脐耳穴胃三阴交荨麻疹)

好!隔姜灸神阙,百病自会灭(肚脐耳穴胃三阴交荨麻疹)

夏天艾灸重在排寒,冬天艾灸重在温补,一年四季均可艾灸。

目前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本文精选几个常见病的灸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孔子常“无病而自灸”。

宋《扁鹊心书》提到:“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清《神灸经论》说:“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常灸神阙,百病自灭:神阙(即肚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经络之总枢,乃养生保健要穴。

(隔姜灸神阙)养生谚语指出“常灸神阙穴,百病自会灭”,在脐部施灸(直接灸或隔姜灸),利用此穴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驻颜及养生延年。

养胃灸冲阳: 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艾灸冲阳穴有很好的养胃效果,可以让足阳明胃经的气血运行顺畅,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

如果您胃不太好,这个方法可以作为平时的保养之法。

每周灸一两次,每次灸10分钟左右,会让胃里暖暖的。

慢慢地,胃痛、腹胀等毛病都会得到改善了。

毫不费力的全身按摩: 灸耳:为什么艾灸小小的耳朵就等于按摩全身呢?肾开窍于耳,为藏精之脏,肾精足则五脏六腑精气充足。

灸耳能温经散寒,温养五脏,运行气血,长期施灸可延缓衰老。

把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罐内,对准耳廓灸左,右耳各10分钟,耳廓温热即可,不可过灸,日1次。

耳部有炎症或损伤者禁用。

艾灸治疗荨麻疹: 儿童得了荨麻疹,瘙痒难受。

可用艾灸治疗。

方法:将1根艾条点燃,用食中二指叉开放在荨麻疹瘙痒处两边,目的是感受皮肤温度,防止烫伤。

将艾条放在距离患处大约2~125px,艾灸大约5~10分钟。

艾灸程度:1、患处由痒变成不痒;2、患处皮肤微微发红。

夏天多蚊虫,儿童多受罪。

每每不注意的时候,孩子被蚊虫叮咬几个包。

此时可以用艾条艾灸蚊虫叮咬处。

具体艾灸方法和程度与艾灸荨麻疹方法相同。

湿疹常于夏天加重,全身均可出现,患处皮肤剧烈瘙痒、糜烂渗水,出现红疹。

穴位疗法也可治百病

穴位疗法也可治百病

穴位疗法也可治百病补肺益肾的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

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艾灸疗法的核心:“艾火遍身烧、祛病如把抓”

艾灸疗法的核心:“艾火遍身烧、祛病如把抓”

艾灸疗法的核心:“艾火遍身烧、祛病如把抓”“艾火遍身烧、祛病如把抓”是唐朝药王孙思邈的艾灸思想和艾灸方法。

成熟的艾叶热性,是纯阳性,接受太阳真火,储存太阳火力,用于人体能补充人体阳气,可以救回阳气垂危的病人。

艾灸可入肝脾肾经,从而驱赶一切寒湿治病。

可以除寒祛火,可以使凶恶病邪之气平和运行。

以此艾施灸,能够深入人体经络和血脉,能治疗各种疾患(隐藏的疾病)和病患(已经表现的疾病),让受病痛折磨的人康复。

另外,人到老年,丹田气弱,命门火衰,畏寒怕冷,艾灸肚腹部,温暖、舒适、通畅,妙不可言。

对于寒湿气重,脚气反复发作不能除根的患者,用成熟的陈艾装入鞋袜里,可治愈顽固脚气。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窦氏主张扶阳以灼艾第一,常从肾脾着手,注重灸法,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

人们用艾火治病疗疾,火的温热性质,能快速进入人体,火的性质外形柔软,而其本性很刚烈,能治疗潜伏在身体深处和多年的慢性的疾患,能治疗中药、西药难以取效的疾病,治疗现代中医和西医无法确诊的疾病。

火的性质是行走于人体的五脏六腑而不留守与此。

如果用艾来熏烤人体的穴位,能疏通十二经络,进入肝脾肾经,调和气血治百病,效果神奇,易如反掌。

《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指的就是:艾叶味是苦辛,纯阳性,用于人体能补充人体阳气,可以救回阳气垂危的病人。

能通畅人体经络,能投入肝脾肾脏,调理气血,驱逐寒湿之气,温暖子宫的功效。

用艾灸人体,能进入人体经脉、脏腑,医治百病。

治疗阴邪即寒湿之邪的最有效最根本方法是,人体要阳气充足,阴邪之气自然消退。

补充人体阳气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大灸、重灸、多灸。

按摩穴位治百病

按摩穴位治百病

按摩穴位治百病1. 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 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 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 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 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 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 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 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 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 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 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艾灸:真能“包治百病”?

艾灸:真能“包治百病”?

的养生 爱好 者 中 ,被推 崇程 度 与使
用 群体 与 日俱 增 ,但 不 少人 却对 自 己常使用的艾条一知半解。 其 实 艾 条 主 要 由艾 绒 组 成 ,
即将 艾 叶慢慢 搓揉 后 ,会揉 剩一 些 特 别细 小 的艾绒 ,这些 艾绒 就会 被 用于 制作 艾 条。 因为新 鲜艾 叶 的温
艾灸之所 以防病治病 方面有奇效的缘由。
6 . n ne 121 6 E rn 00 咖]I} 0 r
艾灸若不对症 救火反如浇油
今 年3 岁 的邓 小梅 自从 生 了l 孩 后 ,身体 1 J \

灸等 方式 ,但是 艾灸位列 榜首 ,是灸 的最 主要 的
方式。 古人还 常灸 自己的足三里 穴 ,以此来强身
可入药 ,且可制成艾条熏烤 ;艾炭可制作成艾条 ,
也可入药 ,能起到止血、活 血及暖宫的作用。
艾炭和干艾最 大的区别就是 :艾炭是将 艾叶
直 接干馏 ,蒸 发掉 了其 中的艾叶油 ,热性 更高 ,
艾 炭 的温 热功 能更 强 大
“ 药艾条有什 么用? 和清艾条有什 么分别? 哪个更好一 点? ”在一 家药店 里 ,几位 中老年 人 在 问询着药 艾条和 清艾条 的区别。对此 ,售 药员
也弄不清所 以然。
艾灸的效果更好 。干艾 的温 热功能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艾炭差

些。
并非靠温热 波长最关键
有部分人认 为,艾条就 是靠燃烧 时产 生温热
说到药艾条和 清艾条的区别 ,形 象的比喻就 是 :复 方和单 方的关 系。 药艾条中会添加一 些温 热、S } 的配方药 ,如 肉桂 等 ,以增强温热 ̄ F bB ll ' 的功效 ,主 要是针对风寒 湿的病 人 ,还用 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的著名医生扁鹊就很擅长灸疗,有一次他路过虢国,用针刺与灸暈,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圣人孔子平时很注重艾灸保健,《庄子》中记载孔子“无病而自灸”,身体强健了,所以能周游列国。

中医著作《灵柩经》中记载:“灸则强食生肉。

”指灸疗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虽然被称为药王,对灸疗也有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受益匪浅。

孙思邈幼时多病,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常达到“艾火遍身烧”的地步,93岁时仍然眼不花、耳不聋、神采奕奕,甚至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

现存的清宫医案里记载:光绪34年,太医院的御医用蕲艾加以药物粉碎揉搓后,再用绫绢包制成六寸宽的腰带,给光绪皇帝系在腰间来治疗胯病,以补汤药之不及。

民间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因为艾叶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艾叶具有抑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降压等多方面的作用。

为什么灸疗能健身养生呢?近代对于灸疗做过许多科学研究工作,国内外医学资料和临床实践都证实,灸疗能够活跃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接受保健灸疗,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却病延年。

进行一定时间的灸疗后,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系统、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灸疗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例如:灸疗不仅能够降低肺气肿病人气道的阻力,使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还可以纠正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胃液分泌紊乱状态,甚至对癌细胞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中医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灸疗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可以改变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T淋巴细胞数目与功能,活跃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特别是经过灸疗后T淋巴细胞高值可以降低,低值可以升高,说明艾灸有双向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

灸疗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不论病体。

健体都可以使用,尤其对衰弱儿童有促进发育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

灸疗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

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不仅能治疗疾病,强壮身体,而且延年益寿,抗衰驻颜。

在临床上,灸疗虽不及针刺普及,蛋它的神奇疗效还是被不断证实。

针灸大家谢锡亮用直接灸法治疗乙肝、肾癌等,都取得了令人叹服的疗效,还有人用灸疗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疑难病症,都证明其效力非凡,更有人尝试用灸疗治疗艾滋病、肿瘤、禽流感等,前景也令人振奋。

《孟子》里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战国时的扁鹊用灸法救治了被认为已经死亡的虢国太子,被后人誉为神医。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除了手术技术高超外,还擅长灸疗,他所使用的华佗夹脊穴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

葛洪的妻子鲍姑因以灸法治疗赘瘤而闻名。

灸疗法不仅惠泽了炎黄子孙,而且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吃了很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